带轮铸造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带轮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包括铸造流程、材料选择和模具设计。
2.学生能够描述并解释带轮铸造过程中常见的缺陷及其成因。
3.学生能够了解带轮铸造在工程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及不同应用场景。
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带轮铸造模具,并进行铸造实验。
2.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带轮铸造的基本技巧,如浇注、冷却、脱模等。
3.学生能够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分析并解决带轮铸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到带轮铸造工艺在工业发展中的价值,增强对制造工艺的尊重和热爱。
2.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对工程技术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带轮铸造工艺基本原理:包括铸造流程、铸造材料、模具设计原理等,对应教材第三章第一节。
-铸造流程: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等。
-铸造材料:铸铁、铸钢、铝合金、铜合金等。
-模具设计原理:分型面、收缩率、浇注系统、冷却系统等。
2.带轮铸造缺陷及其成因:分析常见缺陷如气孔、夹渣、变形等,对应教材第三章第二节。
-气孔、夹渣、砂眼等缺陷的成因及防止措施。
-变形、裂纹等缺陷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带轮铸造实际应用:介绍带轮在各类机械设备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三章第三节。
-不同类型的带轮及其应用场景。
-带轮铸造在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带轮铸造实验操作:进行实际操作,掌握铸造技巧,对应教材第三章实践环节。
-设计简单的带轮铸造模具并进行铸造实验。
-掌握浇注、冷却、脱模等基本操作技巧。
5.教学进度安排:共4课时。
-第1课时:带轮铸造工艺基本原理。
-第2课时:带轮铸造缺陷及其成因。
-第3课时:带轮铸造实际应用。
-第4课时:带轮铸造实验操作。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表达,讲解带轮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缺陷成因和实际应用等理论知识,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
金属工艺铸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理解金属工艺铸造的基本概念,掌握铸造工艺的种类及其特点;2.学生能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质及选用原则,了解其在铸造中的应用;3.学生能了解铸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如模具设计、浇注、冷却等。
技能目标:1.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金属铸件,并进行铸造实验;2.学生能掌握金属铸造的基本操作技巧,提高动手实践能力;3.学生能通过观察和分析,解决金属铸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生培养对金属工艺铸造的兴趣,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沟通、交流和合作,培养集体荣誉感;3.学生认识到金属工艺铸造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传统工艺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教师需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金属铸件的设计与制作,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金属工艺铸造基本概念:包括铸造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铸造工艺的广泛应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金属工艺铸造概述2.金属材料的性质及选用:介绍常见金属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选用原则,为学生设计铸件提供参考。
教材章节:第二章金属材料及选用3.铸造工艺过程:讲解铸造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如模具设计、浇注、冷却等,让学生掌握铸造的基本操作。
教材章节:第三章铸造工艺过程4.铸造缺陷及其防止:分析铸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探讨缺陷防止措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铸造缺陷与防止5.铸件设计:结合所学知识,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铸件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阀体铸造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理解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概念,掌握铸造流程中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参数。
2.学生能够描述并区分不同类型的铸造缺陷,了解其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
3.学生掌握阀体铸造所用材料的基本性能及选择原则。
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阀体铸造模具的设计,并利用模拟软件对铸造过程进行分析。
2.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铸造过程中的造型、熔炼、浇注等基本技能。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阀体铸造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尊重劳动、勇于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明确以上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价值观,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阀体铸造工艺基本概念:阀体的结构特点、铸造工艺流程及其分类。
教材章节:第1章铸造工艺基础2.铸造缺陷的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气孔、夹渣、裂纹等常见铸造缺陷。
教材章节:第2章铸造缺陷与质量控制3.阀体铸造材料的选择:铸铁、铸钢等材料的性能及适用范围。
教材章节:第3章铸造材料4.阀体铸造模具设计:CAD软件在铸造模具设计中的应用,铸造模具结构设计。
教材章节:第4章铸造模具设计5.铸造过程模拟与分析:利用模拟软件分析铸造过程中的温度场、应力场等。
教材章节:第5章铸造过程模拟与优化6.铸造基本技能训练:造型、熔炼、浇注、冷却、打磨等操作技能。
教材章节:第6章铸造操作技能7.绿色铸造与环保:环保型铸造材料、铸造工艺改进等方面的内容。
端盖的铸造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端盖铸造的基本概念,掌握铸造工艺的原理和流程。
2.学生能够描述并区分不同类型的铸造缺陷,了解其产生原因。
3.学生能够掌握端盖铸造所需的材料特性及其适用范围。
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铸造工艺知识,进行端盖铸造的模拟操作,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识别并解决铸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端盖铸造工艺进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铸造工艺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探索铸造领域知识的欲望。
2.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在实际生产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金属加工基础知识,对铸造工艺有一定的了解,但实际操作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具体分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泵盖铸造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泵盖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包括铸造过程、材料选择和铸造缺陷的控制。
2.使学生能够描述泵盖铸造工艺的流程及其在泵设备中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CAD/CAM软件设计泵盖铸造模具的能力,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模具修改。
2.提高学生实际操作铸造设备的能力,包括模具安装、铸造参数调整等。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检测方法,分析并解决泵盖铸造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
2.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铸造工艺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到制造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结合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针对高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教学要求:教师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际操作,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泵盖铸造工艺基本原理:包括铸造过程、铸造材料、铸造缺陷及其控制方法,参考教材第二章。
2.泵盖铸造工艺流程:详细讲解泵盖铸造的各个环节,如模具设计、熔炼、浇注、冷却、打磨等,参考教材第三章。
3.泵盖铸造技术参数:介绍收缩率、熔炼温度、浇注速度等参数对泵盖铸造质量的影响,结合教材第四章进行分析。
4.铸造模具设计与制作:教授CAD/CAM软件在泵盖模具设计中的应用,包括模具结构、材料选择等,参考教材第五章。
5.铸造设备操作与调整:实际操作铸造设备,学习模具安装、铸造参数调整等技能,结合教材第六章进行讲解。
铸造工艺课程设计_泵体一、论述铸造工艺是铸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成本和生产效率。
在铸造工艺中,泵体的铸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泵体是泵的主要零部件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泵的性能和使用寿命。
因此,设计一个合理、高效的铸造工艺对于提高泵体的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目标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设计一个适用于泵体铸造的工艺方案,通过对铸造工艺的优化和改进,提高泵体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具体设计目标包括:1.实现泵体的尺寸和几何形状的精确铸造。
2.降低铸造缺陷的产生率,如气孔、砂眼等。
3.提高泵体的机械性能和耐蚀性能。
4.降低材料的浪费和生产成本。
三、设计步骤1.材料选择:根据泵体的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适合的铸造材料,如铸铁、不锈钢等。
2.模具设计:根据泵体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要求,设计适合的模具。
模具设计要充分考虑泵体内外轮廓的复杂性,并确保模具能够实现高精度铸造。
3.砂型选择:根据泵体的形状、重量和铸造要求,选择合适的砂型材料和制备方法。
砂型制备过程中要注意砂型的密实度和表面质量。
4.熔炼和浇铸:选择适当的熔炼设备和方法,控制熔体的温度和成分。
在浇铸过程中,控制浇注速度和浇注温度,以避免砂眼和气孔的产生。
6.模具拆除和铸件清理:在铸件固化后,拆除模具,并对铸件进行表面处理和清理,以获得理想的表面质量。
7.风穴和毛边处理:对于存在风穴和毛边的铸件,进行修复和处理,以提高铸件的整体质量和外观。
8.检验和测试:对铸件进行尺寸、几何形状和机械性能的检验和测试,以确保铸件的质量符合要求。
四、注意事项1.应根据泵体的实际情况,结合现代铸造工艺技术,选择适当的铸造方法,如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等。
2.模具设计和制造要注意合理性和可行性,确保模具的高精度和长寿命。
3.熔炼过程中要控制熔体的温度和成分,以避免铸件中的夹杂物和杂质。
法兰铸造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法兰铸造工艺的基本概念,掌握铸造工艺的原理和流程。
2.学生能够描述法兰铸造中常见的缺陷及其产生原因,了解质量控制措施。
3.学生掌握法兰铸造材料的选择和应用,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特点。
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法兰铸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学生能够操作法兰铸造设备,进行简单的铸造实验。
3.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法兰铸造工艺设计和模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铸造工艺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实践操作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铸造过程中与他人沟通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增强学生的质量意识,认识到质量控制对法兰铸造的重要性,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掌握法兰铸造工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适应现代铸造行业的发展需求,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法兰铸造工艺基本原理:包括铸造过程的基本概念、铸造方法、铸造材料的热处理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铸造工艺概述2.法兰铸造工艺流程:讲解铸造工艺的设计、模具制作、熔炼、浇注、冷却、清理等环节。
教材章节:第二章铸造工艺流程3.法兰铸造缺陷及其控制:介绍常见的铸造缺陷,如气孔、砂眼、裂纹等,分析缺陷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教材章节:第三章铸造缺陷与质量控制4.法兰铸造材料选择:讲解不同铸造材料的性能特点,如铸铁、铸钢、铝合金等,以及如何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教材章节:第四章铸造材料5.法兰铸造工艺设计:学习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铸造工艺设计,包括模具设计、浇注系统设计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铸造工艺设计6.法兰铸造实验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法兰铸造设备,进行简单的铸造实验,巩固所学知识。
教材章节:第六章铸造实验操作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本课程共计18课时,按照以上教学内容进行分配,每部分内容约为3课时。
阀体铸造工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培养学生对阀体铸造工艺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掌握阀体铸造工艺的主要技术和方法;了解阀体铸造工艺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熟练操作铸造设备,进行阀体铸造工艺的实践操作;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铸造工艺和方法;能够对铸造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整,保证铸造质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阀体铸造工艺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阀体铸造工艺的主要技术和方法,阀体铸造工艺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阀体铸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介绍阀体铸造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基本原理,讲解阀体铸造工艺的流程和步骤。
2.阀体铸造工艺的主要技术和方法:讲解阀体铸造工艺的主要技术,如模具设计、铸造材料选择、铸造工艺参数控制等,以及常见的铸造方法,如砂型铸造、熔模铸造等。
3.阀体铸造工艺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介绍阀体铸造工艺的最新发展动态,讲解阀体铸造工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讨论法,我们将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法,我们将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阀体铸造工艺的应用。
通过实验法,我们将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阀体铸造工艺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铸造工艺及装备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铸造工艺及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铸造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掌握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流程。
2.熟悉铸造装备的类型和结构。
3.了解铸造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4.能够运用铸造工艺知识进行铸造工艺设计。
5.能够操作和维护铸造装备。
6.能够对铸造生产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铸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对铸造工艺和装备的敬畏之心,注重安全生产。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铸造工艺及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1.铸造工艺部分:包括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铸造方法的分类和特点、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等。
2.铸造装备部分:包括铸造装备的类型、结构、工作原理和维护保养等。
3.铸造生产部分:包括铸造生产的过程、安全操作、生产管理等。
4.铸造工艺及装备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5.铸造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和特点。
6.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和工艺设计。
7.铸造装备的类型和结构及其操作和维护。
8.铸造生产的过程和安全操作。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铸造工艺及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对铸造工艺及装备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产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铸造工艺及装备的使用和维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铸造工艺及装备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技能目标:1.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铸造工艺的优缺点;2.学生能运用铸造工艺知识,设计简单的铸造产品;3.学生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铸造工艺的基本步骤和技巧;4.学生能运用铸造工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生培养对铸造工艺的兴趣,提高对制造业的认识和热爱;2.学生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养成良好的工艺操作习惯;3.学生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4.学生培养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铸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对制造业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工匠精神。
同时,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铸造工艺基本概念:包括铸造、砂型、熔炼、浇注、冷却、凝固等基本术语的学习。
2.铸造工艺分类:学习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等不同类型的铸造工艺。
3.铸造工艺原理:探讨铸造过程中金属的熔化、流动、凝固及收缩等基本原理。
4.铸造工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铸造工艺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作用。
5.关键技术参数:学习并掌握浇注温度、冷却速度、浇注系统设计等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6.铸造工艺安全知识:了解铸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和预防措施,提高安全生产意识。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铸造工艺基本概念及分类第二课时:铸造工艺原理第三课时:铸造工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第四课时:关键技术参数及其影响第五课时:铸造工艺安全知识与实践操作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依据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
阀盖铸造工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阀盖铸造的基本工艺流程,包括模具设计、铸造材料选择、熔炼、浇注、冷却和清理等关键环节。
2.学生能描述并解释铸造过程中常见的缺陷类型及其成因,如气孔、夹砂、裂纹等,并掌握相应的预防措施。
3.学生能了解并阐述铸造工艺参数对铸件质量的影响,如浇注温度、冷却速度等。
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运用CAD软件进行简单阀盖模具的设计,并使用模拟软件对铸造过程进行初步分析。
2.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铸造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程,能够正确使用铸造设备与工具。
3.学生能够运用质量控制标准对铸件进行检查,判断其质量是否合格,并提出改进建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铸造工艺的尊重和兴趣,增强对制造工程的认知和热爱。
3.学生能够认识到铸造工艺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质量意识,形成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专业技术实践课,强调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紧密结合。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中,需持续跟踪学生进度,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铸造工艺基础知识:介绍阀盖铸造工艺的基本流程、铸造材料的种类和特性、熔炼技术等,对应教材第二章。
2.模具设计:讲解阀盖模具的设计原则、CAD软件操作方法,使学生能够设计出结构合理的模具,对应教材第三章。
3.铸造缺陷分析:分析常见铸造缺陷的成因、预防措施及解决办法,对应教材第四章。
4.铸造工艺参数:阐述铸造工艺参数对铸件质量的影响,如浇注温度、冷却速度等,对应教材第五章。
机械铸造工艺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机械铸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机械铸造工艺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机械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艺流程;掌握铸造缺陷的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熟悉铸造合金的性能和应用。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分析铸造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能够根据零件的工艺要求,设计合理的铸造工艺;能够操作铸造设备,进行铸造实验和生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机械铸造工艺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对铸造行业的认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机械铸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铸造缺陷的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铸造合金的性能和应用等。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机械铸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机械铸造工艺的定义、分类和特点,铸造过程的基本原理和铸造工艺的基本参数。
2.铸造缺陷的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分析铸造缺陷的类型和产生原因,探讨防止铸造缺陷的方法和措施。
3.铸造合金的性能和应用:介绍铸造合金的分类、性能和应用,分析铸造合金的选择原则和应用注意事项。
4.铸造工艺设计:讲解铸造工艺设计的依据和步骤,探讨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和优化方法。
5.铸造设备操作:介绍铸造设备的类型和原理,讲解铸造设备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机械铸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铸造缺陷的产生原因和防止措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铸造工艺设计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实验法:通过操作铸造设备,让学生掌握铸造工艺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题目:工艺学课程设计学院:专业:材料成型机控制工程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前言铸造工艺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熟悉对零件及产品工艺设计的基本内容、原则、方法和步骤以及掌握铸造工艺和工装设计的基本技能的一门主要专业课。
课程设计则是铸造工艺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同时也是我们铸造专业迎来的第一次全面的自主进行工艺和工装设计能力的训练。
在这个为期两周的过程里,我们有过紧张,有过茫然,有过喜悦,从中感受到了学习的艰辛,也收获到了学有所获的喜悦,回顾一下,我觉得进行铸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的目的有如下几点: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培养综合运用铸造工艺学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的理论与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制定和合理选择工艺方案,正确计算零件结构的工作能力,确定尺寸,掌握了浇冒口的作用及其原理,具有正确设计浇冒口系统的初步能力;掌握铸造工艺和工装设计的基本技能。
熟悉型砂必须具备的性能要求,原材料的基本规格及作用,并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型砂有关问题的能力。
熟悉涂料的作用、基本组成及质量的控制;了解提高铸件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的途径。
铸造工艺及装备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铸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2.掌握铸造装备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操作要点。
3.理解铸造工艺参数对铸件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铸造工艺设计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铸件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铸造工艺和装备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铸造缺陷产生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铸造工艺及装备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树立质量意识。
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铸造工艺及装备的基本知识,培养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学生年级特点,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为今后从事铸造工艺设计、生产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铸造工艺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铸造工艺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参考教材第一章内容。
2.铸造装备组成与工作原理:讲解铸造装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操作要点,以教材第二章为基础。
-砂型铸造装备-金属型铸造装备-压力铸造装备-精密铸造装备3.铸造工艺参数:分析铸造工艺参数对铸件质量的影响,结合教材第三章内容。
-砂型铸造工艺参数-金属型铸造工艺参数-压力铸造工艺参数-精密铸造工艺参数4.铸造工艺设计: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铸造工艺设计的能力,参考教材第四章。
-铸件结构分析-铸造工艺方案设计-铸造工艺参数确定-铸造工艺卡制作5.铸件缺陷分析与改进措施:分析常见铸造缺陷产生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结合教材第五章内容。
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按照教学大纲安排和进度,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铸造工艺及装备的知识。
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具备铸造工艺设计的基本能力,为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中国约在公元前1700~前1000年之间已进入青铜铸件的全盛时期,工艺上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铸造是指熔炼金属,制造铸型,并将熔融金属液浇入铸型,凝固后获得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金属零件毛坯的成型方法。
铸造所生产的产品称为铸件。
大多数铸件只能作为毛坯,经过机械加工后才能成为各种机器零件。
当有的铸件达到使用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时,才可作为成品或零件直接使用。
常用被铸金属有:铜、铁、铝、锡、铅等,普通铸型的材料是原砂、黏土、水玻璃、树脂及其他辅助材料。
特种铸造的铸型包括:熔模铸造、消失模铸造、金属型铸造、陶瓷型铸造等。
(原砂包括:石英砂、镁砂、锆砂、铬铁矿砂、镁橄榄石砂、兰晶石砂、石墨砂、铁砂等)我国古代铸造技术居世界先进行列。
由于过长的封建社会影响了科学技术的发簪,阻滞了铸造技术前进的步伐。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50多年中,自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几乎从零开始,逐步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成绩是巨大的。
现在铸造在我国是一个很大的行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年产量达1000万—1200万吨,厂点多大2万多个,职工100—130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约占3.5%,已经成为了国家重要的基础工业之一。
20世纪40年代,H.Morrogh和W.J.Williams研制成功球墨铸铁,使铸铁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引起人们极大的重视,球墨铸铁从此得到迅速发展与推广。
球墨铸铁是在浇注前向一定成分的铁液中加入纯镁、稀土或稀土镁合金等球化剂进行球化处理及孕育处理后获得大部分或全部为球状石墨的铸铁。
球墨铸铁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部门的重要结构材料,它的出现使铸铁材料的性能发生了质的飞跃,因此在国内外发展都很快,许多方面已取代了锻钢、铸钢及可锻铸铁的应用,成为产量仅次于灰铸铁的铸造合金材料。
以往球铁均需通过各种不同的热处理手段方能达到相应的牌号要求,从而耗费能源、污染环境、增加成本、延长生产周期、加重工人劳动强度,因此生产铸态球铁便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球铁生产方面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据数据统计,我国用于灰铸铁件热时效的能耗每吨铸件为40~100kg标准煤,而用于球墨铸铁件退火、正火的能耗每吨铸件为100~180kg标准煤。
我国球墨铸铁件中高韧性铁素体球铁和高强度珠光体球铁占有很大的比重,通常是采用退火、正火处理。
采用铸态球墨铸铁生产技术省去了退火、正火处理工序,节约能源,避免了因高温处理而带来的铸件变形、氧化等缺陷。
所以,推广应用铸态球墨铸铁生产技术,对于铸造行业的节能降耗减少排放,以及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零件支架由外径Φ90mm内径Φ50mm的空心圆柱和120mmX200mm的方形底座构成,总高120mm,零件壁厚不均匀,其中底座壁厚30mm,空心圆柱壁厚20mm。
支座底部需螺栓固定,留有两个螺栓孔,尺寸为Φ12mm,可在铸件完成后切削加工。
零件结构对称,没有突出部件影响起模,适合使用两箱造型。
铸件整体有一定的表面精度要求。
图1-2零件三维图1.1.3零件所用材质性能分析支架在铸造过程中采用QT500-7球墨铸铁为材料,大批量生产。
理论上在化学成分和浇注温度相同时,球墨铸铁的流动性较灰铸铁好,收缩性两者相当。
由于球墨铸铁的弹性模量较灰铸铁大(160~180GPa),加之其热导率又较灰铸铁低,因此,无论是收缩应力还是温差应力均较灰铸铁大。
这样,球墨铸铁件的变形及开裂倾向均高于灰铸铁,故应在铸件结构设计上和铸件工艺上采取相应的防止措施。
球墨铸铁在生产中,除会产生一般的铸造缺陷外,还会经常产生:缩孔及缩松、夹渣、皮下气孔、石墨漂浮及球化衰退等缺陷。
1.1.4零件结构工艺总结结合零件基本信息、结构组成、所用材质性能及技术要求,总结归纳出铸件可能出现的缺陷及问题有:1、因零件壁厚不均匀,在壁厚、拐角处可能出现缩孔。
2、因零件拐角处壁厚,导致冷却速度不均匀,可能产生热结。
3、因浇注材料球墨铸铁的变形及开裂倾向大,可能导致工件出现裂纹。
4、浇注材料球墨铸铁还会还会经常产生:缩松、夹渣、皮下气孔、石墨漂浮及球化衰退等缺陷。
5、未能选择最合适的造型方法,合箱出现偏差,导致铸件尺寸,内腔出现错位,飞边等。
1.2造型方法与铸型种类的选择1.2.1造型方法零件支架结构对称简单,没有突出部件影响起模,适合使用两箱造型,整体尺寸大小归属于小型铸件。
因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故建议使用机器造型。
考虑到铸件整体有一定的表面精度要求,铸件为小型铸件,型砂紧实方法适合使用震压紧实。
震压紧实的主要特点为:经多次震击后再加压紧实砂型;生产率较高,能量消耗少,机器磨损少,砂型紧实度均匀。
考虑到铸件为整体尺寸小于400mmX500mm的小型铸件,选择使用Z145型震压式造型机。
Z145型震压式造型机是以震击为主、压实为辅的小型造型机,广泛用于小型机械铸造车间。
Z145型震压式造型机采用顶杆式起模,顶杆顶着砂箱四个角而起模。
1.2.2铸型种类根据零件的基本信息及技术要求,查阅资料了解砂型分类及特点应用可知,湿型砂更适合支架零件的生产。
湿型的主要特点是:以膨润土或黏土为黏结剂,砂型不烘干,成本低,劳动条件好,机械化造型应用多。
采用活化膨润土砂高压造型,可得到强度高,透气性较好的砂型。
湿型砂的性能是靠合理的配方和制备工艺来达到的,下表1-1为资料中显示的工厂中铸铁件湿型砂配方和性能实例。
表1-1型砂配比我们选用表中序号15的配比方法来生产支架零件的铸件。
湿型砂制备工艺:湿型砂的混制设备多为碾轮式或摆轮是混砂机,混砂效果比较稳定。
用碾轮式和摆轮式混砂机制备工艺是:旧砂、新砂、膨润土、煤粉等固体材料先加入混砂机干混砂机干混均匀,再加入水(最好是淋入或经雾化后加入)和其他液体后湿混,待充分混匀即出砂。
常常是经过调匀和松砂处理后用于造型制芯。
一般干混3~5min、湿混4~7min。
1.3砂芯种类与制芯方法的选择1.3.1砂芯种类的选择因铸件结构简单,属于小型铸件,型芯所受压力不是很大,故采用干型芯砂。
砂芯烘干的目的主要是除去水分,降低型芯的发气量,提高强度及透气性。
铸件所选用的配比如表1-2:表1-2芯砂配比我们选用表1-2中序号4作为支架零件型芯的生产所用配比。
热芯盒射芯机主要由供砂装置、射砂机构工作台及加紧机构、立柱机座、加热板及控制系统,依次完成加砂、芯盒夹紧、射砂、加热硬化、取芯等工序。
1.4分型面和浇注位置确定1.4.1分型面的确定结合支架零件基本信息和结构组成,得出以下三种分型方案如图1-3:分型方案1以零件底座底面为分型面,使零件整体位于下砂箱内。
分型方案2以零件的纵向中心轴为分型面,使零件的左右分型模分别位于上下砂箱内。
分型方案3以零件的横向中心轴为分型面,使零件的前后分型模分别位于上下砂箱内。
分型方案分析:图1-3分型方案方案1、分型方案以零件底座底面为分型面,使零件整体位于下砂箱内。
此种方案使整个零件处于一个砂箱内,优点是:合箱不会出现错型错位,铸件飞边缺陷减少;因为铸件整体处于下砂箱中,浇注时更容易充满型腔。
缺点是:零件中心有一空腔,需要安放型芯铸出,这种分型方案不利于型芯的定型定位;这种分型方案相对其它方案不利于起模。
方案2、以零件的纵向中心轴为分型面,使零件的左右分型模分别位于上下砂箱内。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相对方案1更利于型芯的定型定位,起模。
缺点是:合箱时容易产生错型错位,浇注时上砂箱中底座充型容易产生缩孔缩松缺陷。
方案3、以零件的横向中心轴为分型面,使零件的前后分型模分别位于上下砂箱内。
这种方案的优点是:和方案2型芯的定型定位方法相同,起模比方案1更容易。
缺点是:合箱时比方案2更容易产生错型错位,铸型错型错位面积比方案2更大,浇注时上砂箱中底座充型容易产生缩孔缩松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