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低空经济+”这样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
近年来,“低空经济”一词热度不断攀升,成为各界瞩目的焦点。随着低空经济的悄然兴起,无人机正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关键科技支撑,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也被广泛应用,为农田管护插上了“科技之翼”。低空经济不仅为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更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切入点。除了大众所熟知的无人机植保,低空经济又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带来哪些新变革?“低空经济+农业”又能碰撞出何种新火花?
在今年9月于浙江省杭州市召开的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一款号称可以带着上百斤化肥“上天”的家伙吸引着来自柬埔寨、摩洛哥、乌干达等国家的来宾的注意。
在六师共青团农场一块棉田里,植保无人机进行飞防作业(资料图片)。该团职工群众利用植保无人机精准施药,将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相结合,让田间管理既轻松高效又节能环保。兵团日报常驻记者李华北摄
“今年芒果喜获丰收,亩产2500公斤,每亩较去年增产近25%,要说起今年丰产的秘诀,与无人机实施的三次促进果实拉长膨大的作业分不开。”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阳区玉凤镇朔柳村村民黄日写说,他种植了300亩芒果,今年首次采用无人机进行芒果全程植保管理,效果不错。
具体来说,在芒果梢期,蓟马与炭疽病是常见的病虫害,在雨季经常相伴发生,无人机化身守护农作物的“空中卫士”。无人机搭配合作农资商提供的药剂方案来弥雾喷洒,雾滴细且均匀,穿透性强,可直达果树底层叶片、叶背,真正做到打匀打透,在雨季来临之前有效扼杀病虫害。“病虫害少了,产量自然也就上来了,丰收的芒果个头均匀饱满。”黄日写满心欢喜地说。
高效的同时,节本也是农户考量的关键因素,节水减药则是无人机植保的重要优势。“无人机的喷头将药液雾化成微米级的超细颗粒,并利用卷扬风场使少量的水就能覆盖果树表面,相比人工浇灌,大大提高了药液和水的利用率,达到节省用药量和用水量的目的。同时,精准喷洒产生的极细、均匀的雾滴能直接覆盖果皮而不会产生锈斑或药害,减轻了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实现高效生产和绿色农业的双赢。”极目公司负责人王蒙恩介绍。
低空经济怎样精准赋能农事服务?
“我们共培育各类农业无人机持证飞手600余人,拥有一支50人的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团队,根据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当前农业发展现状,规划农业无人机板块聚力三条‘主航道’,即农作物监测、植保飞防作业和现代农事服务。”中测航空科技(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军波介绍道。
在石河子花园机场停机坪,工作人员往一架客机上装载八师一四三团出产的蟠桃(资料图片)。近年来,随着石河子至杭州、宁波等地航线的相继开通,更多的一四三团蟠桃开启“打飞的”模式,“飞”向疆外城市市民的餐桌。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赵优摄
为配合现代化农事服务,集整机销售、配件提供、维修保养等功能于一体的农业无人机4S服务中心及制造企业也成为建设重点。浙江省衢州市推动建成农业无人机4S服务中心2个,年销售农业无人机100余台,年维修保养数量700余台次。去年,从事农业无人机制造组装的企业也落地衢州,专业研制适用于乡村低空经济各类应用场景的多种机型,为“三农”领域低空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低空无人机技术在农田作业方面正带来一场革新。除了在农田灌溉和植保喷洒方面表现出色,播种作业环节无人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多旋翼无人机目前在农业中应用更为广泛,具有可垂直起降、空中悬停、操作简单等优点,在作物长势监测、农药喷施等领域“大显身手”的同时,也能进行精准播种作业。
绍兴市上虞区是浙江省“产粮大县”,去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8.18万亩,产量20余万吨,均居全省第二。上虞区不仅通过提高规模种粮补助、新增早稻种植后复种连作晚稻补贴等措施,引导和鼓励农民安心种双季稻,而且通过创新监督方式,开展无人机航拍种植情况,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的有效落实。
低空经济如何成为“三农”新引擎?
随着色彩缤纷的热气球缓缓升起,壮观的火山口、秀丽的山水、错落有致的村落尽收眼底,远处的山峦云雾缭绕,仿佛仙境一般,热气球宛如穿越仙境的神奇飞行器,带领游客领略这片土地的壮丽与神秘。在云南省腾冲市,热气球短途空中游览飞行、动力三角翼体验飞行受到游客的极大青睐,已逐渐成为腾冲低空经济与农文旅融合的亮丽名片。
一台自走式喷雾机在十师一八三团食葵地里进行植保作业(资料图片)。一八三团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大型智能播种机、飞防无人机和自走式喷雾机等设备和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农业管理现代化、智慧化水平,促进了团场增效和职工增收。兵团日报常驻记者李正虎摄
解锁低空经济潜力,构建多元化应用场景是核心引擎。除了农业种植与社会化服务环节,低空经济产业与“三农”在多场景结合,“低空经济”正逐渐成为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的新引擎,“低空经济+”也汇聚了更多可能性。通过低空飞行器的实时监测,能够及时掌握森林火险、环境质量等关键信息,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安全、稳定的环境;无人机能够进行精准农业种植、农产品运输等,这些都显示了低空经济与农业融合激发的重大潜力。
由航天信德智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组成的无人机作业组快速响应,及时抵达现场对受灾区域进行作业,快速获取受灾区域作物分布情况,为理赔提供数据支撑。无人机在受灾区域上空进行了多次飞行作业,获取了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数据。影像覆盖了受灾农田的各个角落,清晰地显示了农作物的受灾情况,包括水淹区域、作物倒伏程度、叶片受损情况等。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保险公司的定损人员结合保险合同条款和当地的农业生产标准,生成了详细的定损报告并及时赔付,有效降低了农户的损失。
“低空经济+农业”未来走向何方?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强势崛起,被纳入积极培育的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范畴,今年更是有多个省市将其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无疑彰显了低空经济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与巨大潜力。而在低空经济的多元应用场景之中,其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尤为引人瞩目,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正在悄然展开。
宏观层面的政策指引为低空经济与农业的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针对低空经济这个近年来的新提法、新要求,各地政府出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动入局低空经济产业赛道。
不久前,浙江召开了全省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发展现场会。会议提出,以深化农业“双强”为抓手,拓展“低空+农业”新基建,立足应用为先,推动跨界融合,加快形成农业农村领域新质生产力,努力打造一批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先行县。要汇聚推动发展的综合保障池,加强项目牵引、政策支持、服务管理,培养专用人才,加快形成涵养农业农村领域低空经济茁壮成长的一池春水。
在各地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与实施方案中,农业是重点。四川省提出,扩大低空农林作业应用,提高农业航空作业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河南省提出,加快植保无人机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在全省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区拓展无人机精准作业面积;湖北省提出,对从事植保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植保无人机,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要抓好九项重点任务,其中要求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两新”政策指的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各地积极实施报废更新,用足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农机报废更新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动农用无人机换代升级。
在破局之路上,政策的扶持与市场的推动犹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推动低空经济和智能化指导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深度应用,离不开政策支持、标准制定与生产企业合作。与此同时,市场所蕴含的磅礴力量亦不可小觑,需着力培育丰富多样的市场需求,充分点燃企业的创新热情与活力引擎,唯有如此,方能构建起政策引领与市场驱动协同发力的优质发展格局,为低空经济的腾飞开辟广阔通途。(据《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