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的主要下游是农业直接施用和复合肥原料,两者占到尿素消费量的接近70%。我国农业需求主要集中在一季度末至二季度,3-5月用肥量可以占到全年的70%。因为主要终端需求为农作物肥料,尿素的供求和价格具有较强的季节性。
图表1:我国尿素下游需求分布
在历年下发的通知中,化肥保供稳价的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化肥生产能力、原料、运力以及储备的保障,以此提高供应能力和化肥流通效率,推动化肥减量增效,最终使化肥市场平稳运行,从而起到支持春季农业生产的目的。
2021年尿素价格连续上涨,保供稳价政策加码
2014至2020年期间,尿素价格长期维持在1200-1800元/吨附近的区间内,相对偏低的价格导致厂家利润有限,叠加产业政策影响,多套尿素产能退出市场,市场预期相对悲观,社会库存低位,2020年底至2021年初,河北疫情导致贸易商提前备货,拉开尿素上涨序幕,此后能耗双控以及煤炭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出现不断推升尿素价格,截至2022年上半年,尿素价格仍在历史高位。
从2021年5月开始,在尿素价格持续走高的背景下,发改委为了抑制包括尿素在的化肥的价格,陆续采取了约谈大宗商品企业和化肥生产企业,向种粮农民发放补贴,执行化肥铁路运输优惠等措施。
2021年10月海关公布法检政策,限制出口效果显著
2021年5月开始,市场即有潜在的出口限制政策的消息,最终海关总署在10月推出了法检政策。
海关进出口检验分为商检和法检,商检为“先放行通关,后检验检疫”,商检可以由任意一家国际认可的商业检验公司进行,检验报告出具较快。法检由国家官方的检验检疫机构施行强制性检验,检验标准比商检更为严格,且检验报告出具可能会存在时滞,而法检产品需要通过检验才能被放行。
法检政策效果显著,在2021年9-10月抢出口之后,11月尿素出口下降,12月出口量降至个位数,按往年情况,冬季是我国用肥淡季,但是我国主要尿素出口去向国家印度的用肥旺季,所以尿素出口在下半年更为集中,四季度是中国尿素出口高峰,过去冬季的月度出口量最高可以占到月度产量的25%。因为法检的原因,2021年四季度出口同比下降49%。
2022年1-4月出口仍在低位,累计出口量为45万吨,同比下降66%。一季度末外盘尿素价格大幅上涨,国内尿素出口驱动增强,预计5月出口有环比上升空间,但同比仍将在偏低水平。
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上升,2022年二季度保供稳价政策效果弱化
在供应、运力、储备的保障和出口限制等多层措施执行之后,2021年底至2022年初国内尿素价格涨幅低于国外,企业库存保持同比稳定,其中1-2月以及4月期间,库存高于去年同期。
受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大幅上升影响,全球化肥价格飙涨,出口有增加趋势,加之钾肥等进口依存度较高的化肥品种成本上升幅度大于氮肥,导致氮肥需求有一定增加,二季度初国内市场农需进入旺季,尿素企业库存加速去化,截至5月下旬,库存仍在历史同期偏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