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药都”亳州,正在经历一场电商带来的蜕变。
近年来,“药食同源”的花草茶成为市场中的热潮。由于客流量大、运营简单,当地商家纷纷选择在拼多多上开店,一条产业带由此兴盛:2018年,亳州市谯城区的花草茶商家在400家上下,销售额也不过10亿元。如今,亳州的花草茶商家数量已突破5000家,从业人数暴涨至8万人,产业规模超100亿,未来三年更是有望达到500亿元。
地方产业带发展越来越快,背后的新兴电商平台则在主动放慢,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变速箱里,两组齿轮开始咬合。
11月21日,拼多多发布Q3季度财报。随着对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投入,当季拼多多营收和利润表现双双迎来减速;财报显示,当季拼多多营收993.5亿元,同比增长44%(Q2同比增长88%);营业利润为242.9亿元,同比增长46%(Q2同比增长156%);当季拼多多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1%,升至250亿元,但环比下滑22%。
今年三季度,拼多多持续进行长期投入,持续普惠供需两侧。“百亿减免”、“电商西进”、“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等多项重磅新举措快速落地,进一步加码“多多农研”等长期主义的项目。主动减免商家费用、增加电商“基建”投入,是本季拼多多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但这些投入,将给商家、平台乃至中国基层商业生态带来更长远的回报。
重仓长期主义,拥抱高质量发展,为千行百业加速——这正是拼多多“减速的决心”。
收入、利润双双放缓,拼多多财报释放了哪些信号?
这是“电商神话”拼多多业绩明显放缓的一季。
今年三季度,拼多多收入表现不及机构预期。报告期内,拼多多总营收约为994亿元人民币,彭博一致预期为1028亿元——拼多多低了整整30亿元。分部门来看,交易性收入(transactionservice)只有500亿元,不及机构一致预期的530亿元,可以说“要背大锅”。
收入不及预期的影响,几乎被“照搬”到利润上,除了利润增速放缓,拼多多的毛利率也迎来明显跳水:今年三季度,拼多多毛利率为60.03%,环比上个季度的65.28%下降了5.25%——这也扭转了连续两个季度以来,拼多多毛利率持续改善的局面——从财报数字来看,拼多多好像没有那么赚钱了。
恐怕,这也是一些人认为拼多多业绩“暴雷”的主要原因。
那么财报表现放缓的原因,基本就流向了一种可能:向商家让利和长期性投入。
拼多多近期的动作,基本也能交叉验证这一点。8月中旬,拼多多密集落地了“百亿减免”一揽子举措,先后推出了多项服务费退返权益,下调商家的店铺保证金以及提现门槛,降低商家经营成本。很多农货、国货商家仅推广服务费的退返每年就能节省数十万元。这些减免及扶持举措,给商家带来利好,但也客观上减少了平台收入。
此外,第三季度,拼多多还大力推进“电商西进”计划,免除了偏远地区订单的物流中转费;几乎同期,拼多多全面启动了“新质商家扶持计划”,投入100亿资源包,全链路扶持优质商家——仅在9月初的“丰收节”活动中,拼多多就投入10亿补贴资金、20亿流量资源扶持温县山药、平和蜜柚等新质农货商家。
拼多多财报放缓的真实原因,便由此露出水面:一方面,通过各类“真金白银”的减免,拼多多大幅减少了佣金等各类收入;另一方面,拼多多主动增加开支,参与到扶持商家、扶持产业带,支持现代农业和西部电商的事业中来。拼多多短期营收和利润确实变少了,但是这些投入,都变成了对生态建设的长期投入,必然在未来带来回报。
由此来看,拼多多的减速键,也是整个中国电商生态健全发展的加速键。
重磅加码生态投入,拼多多“加仓”长期主义
在此前公布二季度财报时,拼多多明确向外界表示,未来将通过‘扶持与治理’并举的方式,继续完善生态建设。拼多多宣布了一项重要计划:投入百亿资源扶持新质商家,并推出交易手续费减免计划。未来一年,预计减免优质商家100亿元交易手续费。现在来看,拼多多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某种程度上,拼多多财报的不及机构预期,反而证明了拼多多的真实投入超过外界预料。
拼多多业绩“高歌猛进”在褪色,但一个个“小而美”的中国县城产业带在崛起。例如青县化妆刷。
在河北省沧州市青县,大大小小的化妆刷工厂在这里星罗棋布。据官方数据,青县当地目前有253家化妆用具企业,年产值高达人民币30亿元。差不多每27位当地居民中就有在1人在从事化妆刷行业。“中国的刷子看沧州,沧州的刷子看青县。”近年来,青县国产品牌更是在电商平台中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拼多多流量庞大、运营简单,为当地生产经营者提供了绝佳舞台。平台的各项扶持政策,为从业者扫清了后顾之忧,人们可以将注意力放在提升产品质量和消化消费者反馈上来。今年拼多多升级“百亿减免”系列举措,启动“新质商家扶持计划”,支持具有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新质产业带,再次给当地带来了机遇。
国产品牌花漾创始人张梦玮,早年只是韩企工厂里的采购,通过在电商平台上创业,他不仅拥有了日订单破万、年产值破亿的工厂,也逐渐打出了自己的品牌。这样重视产品品质打磨、技术创新的新质商家,是拼多多近期的重点扶持对象。今年双11,花漾再次登上拼多多化妆刷热销品牌第一名,其店铺总共售出近350万件。
拼多多带来的变化不止于此。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巨变,正在各处生根散叶、开花结果。
今年11月19日上午,家在重庆的消费者牟女士收到了自己在拼多多上买的花牛苹果——这是标志着中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500亿件大关的一件快递。花牛苹果个大色正、果香浓郁,买家吃得放心,卖家卖得开心——这背后是中国电商西进、农产品上行,乃至国内大市场加速循环流通的“一盘大棋”。
多年来,拼多多持续支持农业,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电商农业发展。今年9月,拼多多在首创中转包邮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免除偏远地区物流中转费,引领电商行业西进步伐。拼多多全额补贴二段运费后,商家经过中转仓发往西部地区的成本,与发往南方城市无异。这推动了优质供给的流通,也给商家们带来了更多新的机会。
1500亿件快递背后的甘肃天水商家张鹏飞对此深有体会。
受益于农产品零佣金等惠农新规,目前,每天能在拼多多上卖出约2000箱花牛苹果,高峰期超过6000箱。销售规模的拓展带动了甘江果蔬保鲜库周边甘江、玉兰、吴河等村数百名村民实现了创收、增收。线上生意规模的不断扩大,张鹏飞还引入了智能分选设备。在中国的偏远地区,拼多多电商正在带来一场肉眼可见的现代化。
在这份收入、利润放缓的财报背后,拼多多已经找到了比赚钱更重要的事。
从企业的生命周期来看,要走得长远的企业们,必然都要走过逻辑验证、快速起量、转向盈利、长远发展的阶段。拼多多主动放慢,用真金白银的让利和支出扶持商家生态建设,推动电商-物流基建,是一件好事情。拼多多现在牺牲的是短期利益,换来的是整个市场生态的长期发展。拼多多最终也将获益。
增速依旧跑赢行业大盘,但如今的拼多多已经变了模样。
中国电商的快速崛起,背靠的是中国制造的深厚实力和物流等社会化基建的包容开放,背靠的是14亿人口的市场红利。电商平台的收入和利润,是其自身的努力,更要匹配整个中国市场生态发展的自然节奏。
对新质商家、优质产业带的扶持,对平台的生态治理和长期投入,注定将推动整个社会进入一段持续而笃定的慢牛——这注定是一个耐心资本才能理解和陪伴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