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贸联动"成为核心能力,大宗供应链巨头厦门象屿2022年营收净利再创新高,2023年一季度净利增长15%物流分销运营产业链

4月28日晚,厦门象屿披露2022年度报告及2023年一季报。2022年公司实现全年营业收入5,381亿元,同比增长16%;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20%;EPS为1.1元,同比增长18%;销售净利率0.70%,同比增加0.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8.06%,同比增加0.92个百分点。厦门象屿2022年业绩再创历史新高,营收净利均保持双位数稳定增长,经营效益持续提升。

分行业看,主营业务大宗商品经营与物流营业收入5283.67亿元,金属矿产占3490.79亿元,农产品占519.69亿元,能源化工占918.85亿元,新能源占250.70亿元,其他占26.76亿元。

另据一季报显示,2023年一季度厦门象屿营收净利保持增长。23年公司实现营收1,292亿元,同比增长13%;实现归母净利5.5亿元,同比增长15%。还原1.48亿元的投资损失(为参股公司哈尔滨农商行计提不良贷款减值准备按股比所确认的损失)后,归母净利同比增长超45%;公司现已与控股股东象屿集团签署《股权转让意向协议》,计划将公司持有的哈尔滨农村商业银行全部股权转让给厦门象屿集团有限公司或其下属子公司。

厦门象屿是一家国资背景的中国大宗供应链上市企业。以“成为大宗供应链行业龙头”为企业愿景,公司始终聚焦目标客户核心诉求,践行立足供应链、服务产业链、创造价值链的宗旨,持续发力业务创新转型,拓宽服务边界、延伸服务链条、提升服务能力,保持了良好经营态势。

近年来公司积极推动业务模式的转型,锚定制造业企业客户需求,公司构建了以物流关键节点布局为基础的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为广大制造业企业客户提供包括原材料采购、产成品分销、库存管理、仓储物流、供应链金融、信息咨询等一揽子综合服务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完成了由“传统贸易商”向“全产业链服务商”的转型,并在部分产业(农产品)对标海外巨头实践“产业链运营”模式,在优化客户结构、多元商品组合、改善盈利结构方面成效显著,大大降低了行业系统性风险的暴露,提高了盈利增长的稳定性。

商业模式创新:"物贸联动"成为核心能力

过去五年,中国大宗商品供应链市场规模稳定在40-50万亿元左右,但中国大宗供应链CR4(物产中大、厦门象屿、建发股份、厦门国贸)合计营收规模快速提升,由2018年9,000亿元左右增长至2022年的2.3万亿元,对应市场占有率由2.19%快速提升至4.18%,基数虽小但呈现出加速提升态势。

商业模式方面,海外大宗供应链巨头一体化整合及产业链介入程度高,如ADM已建立了“农场—储存—加工—运输—销售”的产业链运营模式,嘉能可、托克集团则以“上游矿权资源控制”及“产业链+国际物流资源整合”作为发展主线,利润率水平2%以上,显著优于国内供应链龙头企业。在“金融危机”“钢贸仓暴雷”等事件中,中国大宗供应链行业传统贸易模式爆发系统性风险,头部供应链企业开始由传统“单点服务”向“综合服务”再向“全产业链服务”转型,并在部分领域实践“产业链运营”模式,利润率水平具有显著的边际改善空间。

国际化程度方面,海外大宗供应链巨头以跨国集团和全球资源布局为主要运营形式,而国内大宗供应链企业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基础上,正加速国际化布局和进出口业务拓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深化以及全球供应链重构趋势加深,中国大宗供应链国际化正迎来全新机遇。

国际局势波诡云谲,全球经济环境愈加复杂,大宗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对经济发展愈发重要。党的二十大和“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强调构建衔接生产流通、串联物流贸易的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平台,国有大宗供应链行业龙头在稳定资源获取及保障物流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增长”向“稳增长”转变,制造业企业日益专业化、规模化,更加注重供应链整体的安全和高效,对原辅材料组合供应、产成品快速分销、物流配送效率、环节成本优化、资金融通便捷、库存安全和周转效率提出更高要求。客户需求升级引领供应链企业服务模式升维,从单品类、单环节服务,向品类组合、环节整合、链条延伸、区域协同等多元服务升维。因此,商品组合多元和物流基础设施成为关键因素,多元商品经营和多式联运服务相互结合的“物贸联动”成为核心能力。

在此背景下,基于“物贸联动”,具备供应链方案设计和一体化综合服务能力的供应链企业有机会介入到产业链更多服务环节中,且能通过高效资源调配及网络化物流服务能力加深客户粘性,提升市占率水平和利润率水平。

象屿特色:"物贸联动、产融联动"之路

厦门象屿作为国内大宗供应链龙头企业,在对标海外头部供应链企业的同时,已逐渐锻造出自身的独特优势,走出了极具象屿特色的"物贸联动、产融联动"之路。

在业务模式方面,区别于传统大宗供应链企业,厦门象屿在"六五"战略规划的引领下,已成功完成了由"传统贸易商"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的转型,服务收益和金融收益占比已达70%,目前其供应链服务模式已迈入数智服务的4.0阶段:

2.0阶段,在产业链某一环节为客户输出“综合服务”,形成客户粘性、渠道优势后,公司沿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综合服务”,建立起具有厦门象屿特色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商品品类更加丰富,服务体量也得以迅速增加。

3.0阶段,在全产业链形成服务和产研优势后,公司顺势切入有赋能价值的生产制造环节,形成“供应链服务+生产制造”的产业链运营模式,进一步提高综合收益水平,熨平周期性波动。

4.0阶段,随着前三阶段的深入发展,象屿依次形成综合服务模式、全产业链服务模式、产业链运营模式,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客户分别或叠加提供以上服务。

为满足客户需求,厦门象屿构建起网络化物流服务能力、数智化供应链服务能力、体系化风险管控能力、全球渠道和资源整合能力、多维度产业研究能力、专业化地推服务能力,通过融合、联动并平台化,逐步演化形成“象屿数智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基于业务场景沉淀的大量服务案例和经验数据,平台能够更深入理解制造业企业客户的需求,并快速反映加以分析整合,为其进行商品遴选和服务匹配,定制输出个性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象屿数智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核心优势在于多元商品组合供应与高效物流服务结合,即象屿特色“物贸联动”优势。在深度对接制造业企业客户采销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多式联运物流能力、多渠道商品采销能力、大数据挖掘分析能力,公司能够预测客户需求、库存等情况,匹配商品供应渠道,通过区域仓实现跨区配货、跨期补货的无缝衔接,精准高效解决各类“时空错配”。

创新升维:象屿的数智化解决方案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智化技术蓬勃发展,逐步渗透到大宗供应链服务行业。以数智化能力为核心的线上方案设计与线下一体化服务能力相结合,将有效提高大宗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效率,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平台化共享,极大延伸供应链行业服务空间。

数智科技与供应链服务各类场景的有效结合,将会不断催生更高效的服务模式,并有力促进供应链行业生态变革。科技结合的场景包括:物流设施数字化改造、安全仓库系统构建、多式联运系统对接、货运资源平台整合、供应链金融数智解决方案、产业链服务平台赋能、客户采销系统对接等。国有大宗供应链行业龙头在服务场景资源方面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且更有能力推动数智科技项目的落地,因此能在行业新发展领域占得先机。

厦门象屿聚焦制造业企业需求,依托象屿数智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参与其更多的服务环节,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公司针对供应链领域长期存在的“痛点”,运用数智化手段,提出象屿的解决方案:①针对制造业企业客户在寻求金融支持方面存在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象屿通过引入外部金融生态,构建“屿链通”数字供应链服务平台,解决大宗供应链金融行业长期存在的信用鸿沟问题;②针对农业领域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流通环节多、效率不高等问题,通过引入智慧科技进行互联网改造,打造了象屿农业产业级互联网平台。

(1)“屿链通”数字供应链服务平台

“屿链通”服务平台基于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智化技术,构建安全物流体系,实现在途、仓储环节的持续可视化和数字资产凭证的不可篡改,破除资金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的信用鸿沟,公司在不承担担保责任的前提下,向客户收取稳定的服务费。

截至2022年底,“屿链通”服务平台已为客户取得专项授信近90亿元,客户累计用信超11亿元。随着“屿链通”服务平台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和整体收益水平有望持续改善,供应链金融行业生态有望得到重塑。

(2)象屿农业产业级互联网平台

我国农业数字化进程相对滞后,粮食产业链长期存在信息不对称、流通环节多、效率不高等问题。公司联合阿里团队合作打造“象屿农业产业级互联网平台”,实现粮食种植环节、仓储环节、流通环节、加工环节等全链条数字化,形成集农资服务、农业种植、农业金融、粮食收储、物流运输、原粮供应、原粮加工等于一体的服务布局,在“一手粮、多元粮、高速网、全产业链”等方面实现差异化竞争优势。

前段打造粮食种植产业联盟,通过“兴兴象农”APP为种植户提供农资采销服务、农技咨询服务以及农产品收储服务,解决行业普遍存在的渠道原始、贸易环节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强化对一手粮源的掌控和品种拓展的能力。

中段构建粮食仓点联盟,整合其他区域的第三方仓储节点,使得公司的收储网络密度更大、覆盖更广、下沉更深,将服务范围由黑龙江向吉林、辽宁等地区拓展,并有效解决行业卖粮难、储粮难问题。

2023年主要经营计划

近三年,象屿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归母净利润保持稳健增长势头,复合增速分别达到22.23%、51.30%、41.21%,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持续提升,保持了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凭借着网络化物流服务能力、数智化供应链服务能力、体系化风险管控能力、全球化渠道和资源整合能力、多维度产业研究能力以及专业化供应链服务团队等内核心竞争力,厦门象屿象屿不断提升“平台化、国际化、数智化”水平。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因素的冲击,象屿以“六五”战略规划为引领,持续发力业务创新转型,进一步拓宽服务边界、延伸服务链条、提升服务能力,保持了良好经营态势。与此同时,象屿的品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连续11年进入《财富》中国500强榜单且排名提升至第28位,获颁2022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5A级供应链服务企业、产业互联网数智化先锋奖、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主体信用评级维持AAA级。

2023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预计高位波动,输入性通胀压力仍然存在,但我国经济稳增长具有坚实基础,厦门象屿表示将继续坚持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争取实现营业收入6124亿元,控制成本费用在6062亿元以内,着力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1.数智转型方面,成立科技子公司,负责“屿链通”数字供应链服务平台的研发及运营,组建专业地推团队,大力拓展客户和金融机构资源,实现客户用信规模倍数级增长。总结农业产业级互联网平台运营经验,在构建稳固盈利模式的基础上,加速构建产业联盟生态,在绥化区域做实粮食种植及仓点联盟,并辐射至依安、富锦区域,推动粮食流通联盟平台落地。

2.国际拓展方面,一方面紧盯“一带一路”“金砖国家”“RCEP”等方面的政策和形势,拓25展海外渠道和国际业务规模;另一方面深化“象屿集团印尼250万吨不锈钢冶炼一体化项目”全方位供应链服务,上游构建稳定的海外镍、铬及煤炭采购渠道,下游进一步拓展海外增量客户。此外,结合各供应链国际化布局和需求,加强国际物流通道建设,推动海外仓布局拓展,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3.资本运作方面,完成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项目,增厚公司资本金,扩大归母净利润在净利润中的占比。

4.能力提升方面,完善项目型业务培育机制,推动重点项目提质增效;围绕供应链整合国内外物流资源,打造专业、综合的铝、农产品等供应链物流平台;加强风险前置管理,完善风控数字化体系,实现风险事项控制的内嵌和自动预警。

研修班预告

5.12-14,万联网将携多名学员走进山东,聆听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CMPM项目兼职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项目专家文健君剖析供应链金融现状、分析机会点与挑战点。

2天闭门授课,文老师将通过多年企服实战经验和10多个场景案例解析,带领大家参透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与业务架构,规避供应链金融业务(例如融资性贸易)的坑。

THE END
1.农资供销网农资供销网 以农资产品交易为核心服务,内容全面涵盖化肥、农药、饲料、种子、种苗、农机、农具、农膜等农资分类产品和资讯信息,是全国农业信息化重点项目,为中农兴业网团核心网站之一。http://www.nzcg.org.cn/
2.全国农资保供平台正式成立同时,针对化肥市场的变化,不定期组织召开会议,传达国家有关政策、协调产销关系、反映企业诉求,争取金融、交通等方面支持,积极促进农资市场供应稳定,提升产业链整体保供效能。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郭卫表示,全国农资保供平台的成立是农资行业合作共享精神的体现,对于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维护农资市场总体平稳,促进农https://www.kbtob.com/tu-pian-zi-xun/438715.html
3.全国农资保供平台成立推动农业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动态同时,平台将针对化肥市场的变化,不定期组织召开会议,传达国家有关政策,协调产销关系,争取金融、交通等方面支持,积极促进农资市场供应稳定,提升产业链整体保供效能。(记者郁琼源)http://www.agricoop.net/mobile/news/show.php?itemid=23848
4.新华社全国农资保供平台成立推动农业全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平台将针对化肥市场的变化,不定期组织召开会议,传达国家有关政策,协调产销关系,争取金融、交通等方面支持,积极促进农资市场供应稳定,提升产业链整体保供效能。 (实习编辑:韩胜南)https://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824222
5.农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大丰收农资商城”完成2亿元B轮融资投资界目前大丰收业务区域已全面覆盖江西、安徽、广东、广西、湖北等多个省份,区域覆盖作物品类达95% 以上,累计服务 30 余万名种植用户,深度合作了 40 多个农资厂商的千余款产品。 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6月22日消息,农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大丰收农资商城”近日对外宣布已经完成 B 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兰馨亚洲、华创资https://m.pedaily.cn/news/415802
6.追逐产业互联网下一个风口网经社网络经济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农资下行中间环节多、农产品上行渠道不畅已成了阻碍发展农业电子商务的老大难问题。有种网以供应链服务和渠道服务双重服务模式,打造"一站式农业供应链服务平台",建设了线上农业互联网平台、全国性的县域综合服务体系和农业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三大体系。提出的路径、方法为破解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http://www.100ec.cn/zt/dzdsal/
7.万师傅这里简介下,大丰收是以农资电商为主业,目前拓展植保、农产品流通、飞防等几项业务的农资供应链平台。投资过很多家农业项目,也陪着几家上市敲钟,闫子铜创业的农业项目应该说深思熟虑,然而大丰收却也曾经历过很多不曾想过的坎坷。闫子铜接受采访时表示,创业农业互联网项目主要经历3个没想到,也庆幸自己做对了3个选择。https://www.wanshifu.com/zhishi/tag/tag7421
8.中华合作时报湖北宜昌市社:加快打造城乡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平台目前,宜都市供销合作社招引中国供销集团新合作商贸企业,建设中国供销宜都商贸物流园,打造宜都区域商贸供应链服务平台;远安县供销合作社以建设数字化平台运营中心为抓手,盘活城区闲置资产,搭建日用品、农资服务平台;兴山县供销合作社依托高铁站人流优势,建成供销集采集配中心;秭归县供销合作社组建秭归农丰汇科技服务公司,开发农http://www.hbyidu.com/content/show?catid=330047&newsid=970889
9.第三方农资电商平台大丰收获华创资本数亿元C轮融资3月29日消息,国内农资供应链服务平台大丰收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投资方为华创资本。大丰收创始人&CEO闫子铜表示,本轮融资将重点用于新区域的拓展、自营供应链的的打造以及行业上下游的业务延展,继续将大丰收打造成专业的一站式互联网农业服务平台。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4212762/article/details/89541545
10.金融创新模式(精选十篇)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链 (简称农资供应链) 是农户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 所需各类生产设施和物资采购供应流通过程中的网络结构, 也给出一个类似的概念理解: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链是指以农户为最终消费者, 将供应商、制造企业、批发商、零售商、农户等连成一体, 以农用生产资料产品为传递对象, 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rp3piv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