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态修复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引言

一、滨水生态恢复的定义

生态恢复,指利用生态工程学或生态平衡、物质循环的原理和技术方法或手段,对受污染或破坏、受胁迫环境下的生物(包含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状态的改善、改良或恢复、重现。其中包含对生物生存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善和对生存“领里”食物链环境的改善等。

二、滨水生态景观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三、城市滨水空间景观恢复的原则

1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

城市生态恢复是以合理利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为基本任务的生态规划手段,其目的在于对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造成的和即将造成的环境破坏进行恢复和保持。所以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观必然是首要的原则,否则,会再次加剧场地环境的破坏。

2提高滨水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3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所为“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强调生态恢复的目标与城市总体规划目标的一致性,因此在规划中必须协调好生态(观光)农业、生态林业、防洪系统、城市建设等子系统间的有序和平衡。

4工程安全性和经济性原则

滨水空间生态恢复是一种综合性工程,特别是在河流综合整治中既要满足于人的需求,包括防洪、灌溉、供水、发电、航运以及旅游等需求,又要兼顾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的需求,必须确保工程的安全,同时应遵循风险最小、效益最大的原则,必须做出系统的经济分析。

四、城市滨水景观生态修复策略

1整体控制、局部调整

2生态修复、理念指引

在遵循景观生态学为核心的设计原则下,理性运用生态修复机理,正确处理好斑块、廊道、基质等景观格局指数之间的生态关系,构架滨水生态走廊。滨水空间的整合上,尽量避免对滨水地表机理的破坏,恢复河道自然形态,优化滨水景观生态格局。

其次,深入挖掘区域自身特色,通过功能的组织、对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与植入,运用设计手法,达到一种意境美的营造,以更好延续滨水景观的地脉和文脉。此外,应充分利用景观生态系统的自净化、自修复等功能,寻求自身独特的景观生态修复模式。

植物生态保护方面,恢复滨水区受损的植物,保护乡土植物和原生性植物种群。依据滨水区不同的水湿条件,对植物群落进行合理配置和有序恢复,营造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植物景观群落。同时,利用植物四季色彩的变化,丰富的植物群落季相景观,为滨水生物提供繁衍栖息的优质生态环境。

3修复技术、合理运用

(1)GIS和RS技术。运用GIS和RS等技术,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标准,建立滨水区景观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对滨水区地形环境、生态环境和水文环境做出定量分析与评价,通过对功能空间的组织、景观系统的重构,总结滨水特色景观营造的生态安全策略和规划调控方向。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应做到及时检测、反馈与再修复,以促进景观生态系统良性循环。

(2)水质生态修复技术。在保存现有水系自然形态的前提下,利用底泥疏浚、气体抽取等技术进行水体污染物的收集与处理,控制水域外源性污染源。由于气候因素,水系有丰水期和枯水期之分,应及时实施水体的调度对策,以确保良好的供水、补水和弃水状态。

(3)生态驳岸修复技术。生态驳岸是指恢复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是基于对生态系统的认知和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延续,而采取的以生态为基础、安全为导向的工程方法,以减少对河流自然环境的伤害[4]。这种驳岸应具有提升生态环境、亲水性、安全性等综合功能。从分类上生态驳岸可分为自然型驳岸、柔性生态驳岸和植物生态护坡驳岸等。在生态修复技术实施过程中,应做到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自身的生态修复技术。保障生态修复与景观控制相结合,促使滨水景观生态环境一体化发展。

结论:

城市滨水区是人们休闲交流的重要空间,城市滨水空间的建设一定要坚定走生态之路,在开发与保护合理适度的前提下,运用生态学原理,营造生态型景观。这里所提到的生态型景观除了指运用植被来营造外,其硬质景观也包括在内,要求这些硬质景观必须是生态的、环保的。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充满活力、景观良好的宜人空间,提高滨水空间景观的综合价值,提升整个城市的魅力。城市滨水区景观环境的生态修复不仅需要设计理念的升华和生态修复技术的运用,更需要运行机制与实践过程中的密切配合和制度保障,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配合,才能建设一个宜居城市。

参考文献:

[1]吴丽萍.景观一致性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设计[J].科技创新导报,2007.36

[2]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01

旨在绿化美化和改善环境功能并提高农业高效功能[2]的生态园发展势头很好,在农业发展和城乡旅游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赋予了显著的中国特色[3]。但总体来讲,我国华北大部分地区生态园发展规模很小,未能形成一个有效的以自然修复为原则并为人们提供游憩环境的生态系统;生态园内产业规模单一,未能系统地对生态园进行专项配套规划,无法与当地文化融合形成文化特色;未与市政、交通、水利、电力等部门高效衔接,导致生态园后期产业升级时问题重重。现从园林景观方面就生态园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二、配套设施不到位规划设计破碎化

三、对各年龄段使用人群定位模糊

由于人们厌倦了城市之中的快节奏生活,很多人利用节假日观光旅游,体验美丽大自然赋予生命的价值。在这里他们可以采摘体会丰收的乐趣;可以垂钓品味悠闲的生活;可以踏青寻找大自然的空灵……生态园的建设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如为儿童建立科普教育,提高儿童对大自然的认知能力;年轻人可以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针对其独有的乡野情怀,建立户外休闲、果品采摘等特定区域,缓解压力,由感官初级体验上升到高级体验,再到浑然融合的终极体验[4],层层递进,流连忘返;老年人由于长期在“水泥立方体”中生活,加上城市污染雾霾天气的影响,久而久之,导致心理和生理出现问题。生态园在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如为其设计步行、坐息空间、交流空间和养生保健疗养空间,在植物造景和色彩搭配上要满足安全性、可识别性等原则,改善在长期居住封闭城市中造成的情绪失落、焦虑恐惧。总之,针对不同的人群,设立适宜的活动空间或建立几个园中之园是很有必要的。

四、缺乏地方特色文化承载力弱

近几年来,很多地区都在努力发展文化产业。十报告也明确指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白云生态园依托广府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特有的赵国文化,凝炼成“志成通天”的企业文化;邯郸市邯山区在建的“第一高科技生态休闲园区”,以赵国廉颇蔺相如“将相和”文化为依托,修建主题公园、廉颇祠和雕像等,在体现其主题文化的同时,弘扬古城邯郸悠久的历史文化,实现了生态园多功能兼顾。生态园有了文化承载力和创意特色,表现的主题也就显得鲜活了。生态园作为陶冶情操、拥抱自然、保健疗养、消除疲劳的景观长廊,兼具多种功能。在其规划设计中应注意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功能模式多样化、管理维护明确化、选址建设科学化、产品服务人性化”的宗旨实现生态园绿色健康发展。

五、结语

关键词:河流;生态修复;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综述

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河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水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起源地。河流系统是自然界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目前由于人类活动排放的各种污染物进入河流,使河流水质和河流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或生物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河流的使用价值,使河流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为了恢复河流的使用价值,人们应当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使人类对河流环境的干扰降到最小,与自然共生存,为生物栖息和繁殖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造福于子孙后代。近年来,对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不断深化,河流水生态修复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通过强化自然界自身的净化能力和物质循环规律去治理受损河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治理途径。

2河流生态修复概述

随着人们对传统水利工程给河流生态系统带来胁迫的反思,人们开始认识到恢复河流生态活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于是出现了河流生态修复的概念和相应的工程技术。河流生态修复的概念最早是在德国提出的,它强调水利工程在具有防洪、供水、水土保持等基本功能的同时,还应该达到接近自然的目的,特别强调河溪治理工程中的自然美学成分。

生态修复措施主要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河流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具有可持续性好、保持力强、工程造价低、耗能少等优点。

3河流生态修复技术

河流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缓冲区恢复、植被恢复、河道补水、生物——生态修复、生境修复等技术。

3.1缓冲区修复

缓冲区是河流与陆地的交界区域,如河边湿地、河谷或洪泛平原,具有水域与陆地双重属性。缓冲区是河流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过渡带,成为两者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它受到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影响,是一种生态交错带,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

3.2植被恢复

植被恢复是最普遍的河流修复方法。植被可以通过影响河流的流动、河岸抗冲刷强度、泥沙沉积、河床稳定性和河道形态而对河流产生很大影响。同时,合理分布的植被还有助于减轻洪水灾害、净化水体、截留来自农田的氮和磷以达到保护水质的目的,并可提供景观休闲场所和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3.3生物强化人工河道、生态沟渠及生态护岸

生物强化人工河道是指结合水系疏通工程和结构现状,构建的以生物处理为主体的人工河道,水质净化设施主体设于河道内或河流一侧,形成多级串联式的生物净化系统,从而改善水环境条件。自然河道生态塘则是以太阳能为初始能源,在塘中种植水生植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形成人工生态系统。通过多条食物链的物质迁移、转化和能量的逐级传递、转化,可净化河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生态沟渠是指根据水生植物的耐污能力及生理特征,充分利用现有沟渠条件,在不同渠段选择利用砾间接触氧化、强化生物接触氧化等措施,逐级净化水质,在达到分级净化水质功能的同时,将净化设施与地表景观融为一体,美化河流景观。

生态护岸是利用石头、木材、多孔环保混凝土和自然材质制成的柔性结构等构建,对河岸进行加固,防止河道淤积、侵蚀和下切,同时多孔护岸材料,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保障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和谐统一。透水的护岸也保证了地表径流与地下水之间的物质、能量的交换。

3.4生态修复耦合技术

生态修复耦合系统是综合人工湿地、微生物及水生动物协同净化等原理设计的生态修复系统,可去除河流水体中的营养盐和有机物,从而达到修复河流水环境的目的。其在利用湿地植物的同时,构建新的水生植物系统;在美化景观的同时,合理配置生态系统营养级结构;利用多种微生物净化水体的同时,构建具有完整营养级结构的水生动植物生态系统;并利用动植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改善河流水质。

4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发展的展望

随着对河流的认识加深,人们已认识到河流生态修复的重要性,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不断得到改进。生态河流与利用传统水利工程方法治理的河流不同,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因此,在不断探索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的同时,还应加强对修复后生态河流的维护和管理,从而实现河流生态系统长期的健康和稳定。

参考文献

[1]倪晋仁,马蔼乃.河流动力地貌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WILLIAMSTC,DEEPE.Acitizen'sapproachtointegratedriverbasinmanagement[J].WaterScienceandTechnology,1995,32(5-6):169-174.

[3]WEBBAA,ERSKINEWD.ApracticalscientificapproachtoriparianvegetationrehabilitationinAustralia[J].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03,68:329-341.

[4]张明,曹梅英.浅谈城市河流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J].中国水土保持,2002(9):33-34.

[5]邵美玲,谢志才,叶麟等.三峡蓄水后香溪河库湾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化[J].水生生物学报,2006,30(1):69.

[6]龙笛,潘巍.河流保护与生态修复[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6,26(2):21-25.

[7]李婉,张娜,吴芳芳.北京转河河岸带生态修复对河流水质的影响[J].环境科学,2011,32(1):80-87.

[8]钟春欣,张玮.基于河道治理的河流生态修复[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4,24(3):24-3.

[9]张建春,彭补拙.河岸带研究及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J].生态学报,2003,23(1):56-63.

[10]高鹏.浅谈河流治理中的生态题问[J].北京水利,2004(4):9-11.

[11]高晓琴,姜姜,张金池.生态河道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32(1):103-106.

[12]RUTHERFURDID,JERIEK,MARSHN.ArehabilitationmanualforAustralianstreams[R].LandandWaterResourcesResearchandDevelopmentCorporation,CooperativeResearchCentreforCatchmentHydrology,2000.

[13]董哲仁,刘蒨,曾向辉.受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J].水利水电技术,2002(2):1-4.

[14]李正魁,濮培民,胡维平等.固定化细菌技术及其在物理生态工程中的应用—固定化氮循环细菌对水生态系统的修复[J].江苏农业学报,2001(4):248-252.

[15]陈文祥.利用生物措施提高水环境承载力的对策[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黄凌风教授作为一名海洋生态学专家,长期从事海洋生态学与恢复生态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在研究近海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微食物环的贡献,探索海岸泻湖与海洋浅水湿地的环境与生态修复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主抓的《海洋生态学》也是福建省的高校精品课程。最近,这项海水生态浮床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成果更是引起了业内的高度重视。在中国科协副主席唐启升院士的推荐下,11月中旬中国工程院第109场工程科技论坛“碳汇渔业与渔业低碳技术”组委会特地邀请黄凌风教授来京出席论坛并做报告,探究生态浮床技术在海水高效低碳渔业中的应用前景。

生态浮床技术

生态浮床技术是一项经济、高效、对环境友好、生物安全性高的水域生态修复技术。生态浮床技术以前叫人工浮岛技术,最早用于水面造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后来发现可以吸收金属与富营养化物质,就演变成一种环境的修复技术。该技术可以结合经济作物无土栽培技术,达到水质净化和农业生产双重目标,已在国内外淡水领域普遍应用和推广,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以往受制于修复植物的耐盐性和浮床载体的耐腐蚀和耐污损能力,在咸水环境的应用一直没法有效展开。

黄凌风课题组联合中科院植物所等单位,实现良好的学科交叉,培育、选育了海马齿、盐角草等6种耐全海水的修复植物,研究了修复植物的耐盐与修复机理,研制了3类5款耐海水的生态浮床,实施500亩水域的海水生态浮床技术示范,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

黄凌风教授告诉《中国科技财富》:其核心原理是将陆生植物移植到漂浮的水面浮床上,利用植物根系吸收、吸附和降解水中的污染物质,从而降低水中污染负荷,改善水质,使水体稳定下来,让生态系统得以发挥自身的调节功能;最终达到改善水质,恢复生态的目的。

在风浪较小的地方,比如内湾、咸水河道、城市中心泻湖等水体,特别是对悬浮物很高、水动力很弱、污染特别严重的地方,生态浮床技术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厦门的湖,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水动力不足,带入的悬浮物很多,富营养化严重,浮游植物过量生长。在主要污染物负荷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海水生态浮床技术是使海洋环境及生态系统得以恢复的辅助手段。黄凌风课题组抓住问题的核心,用生态浮床技术降低悬浮物的浓度,通过克生作用,15%的覆盖率将湖赤潮发生率降低了50%以上。

生态浮床还能够与大型海藻配套使用,实现良好的互补效应。通过生态浮床技术,把悬浮物过滤沉淀掉,使大型海藻光合作用得到保证,充分发挥其吸收净化等方面的能力。此外,该技术还能抑制赤潮藻类的大起大落,使浮游植物数量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内,从而让环境趋于稳定。

理念方向的对错对一项科研成果的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有别于其他淡水处理技术的是黄凌风团队通过使生态系统稳定下来,再调动其自我调节与恢复能力来达到治理的效果。只要在上游区域设置一定面积的浮床,就能对整个河道流域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

前景广阔意义大

有专家坦言:海水生态浮床技术的成功研发,是海洋环境生态修复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对满足我国高污染海水环境生态治理的迫切需要,提升我国海洋生态保护和修复技术研究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沿海城市的很多水体污染是比较严重的,特别是有些城市泻湖、感潮河道,咸潮入侵现象很严重。而以往的淡水技术又处理不了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有相当性价比的适用技术。黄凌风上次来北京参加863海洋技术领域中期工作会议时,天津市科技局就对海水生态浮床技术表现出出浓厚的兴趣。

黄凌风一再表示:应用技术的研究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机制、机理的基础性研究,保障理论支撑才能更好的拓展未来。他们在海水生态浮床技术的各种修复机理的研究方面不落于淡水生态技术。

针对咸水环境中污损生物附着严重的问题,课题组主要采取了两种策略,一是采用对环境友好的化学防污涂料,另一方面是采用物理防污的方法,使污损生物难以附着生长,或者采用特种材料,使之附着到一定重量后主动脱落。针对营养盐过剩的富营养环境,采用种植经济作物的方法,以变废为宝,体现经济效益。在与养殖业结合方面,他们认为需要兼顾经济价值与生态效益,实现技术集成意义重大,他们将在这方面持续开拓。

生态浮床技术在受污染海域的生态修复和耐盐经济作物生产中应用前景广阔。在海水低碳农业中,尤其是与海水养殖业相结合,将为海水养殖环境的改善和滩涂种植业向海上拓展提供了新思路。此外,由于进行了技术集成,成本只相当于目前淡水景观水体所用浮床的一半,而且还能抗风浪,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今后完全可以延伸到淡水生态环境的治理。

在黄凌风教授的组织管理下,课题组合作关系很和谐,参研单位一再表示希望在十二五期间能持续合作下去,尽量在提高生态浮床性能和降低成本方面有进一步的突破,使成果能得以很好的应用。黄凌风告诉记者:这是一种辅助配套技术,可以与多种水治理技术搭配使用。目前该研究的框架性体系已基本建立,今后将推动细节的完善。

它是指将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起来,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保护环境,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建设好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对探索坤都营子乡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截至目前,辽宁省仅有我们喀左县被列入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名单,这将成为我乡和全县未来五年内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因此,做好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全民行动,也是一项民心工程,需要大家积极参与。全乡广大人民群众,都应该积极投入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果园产业、农产品深加工、合作社种植、双尖山旅游等资源优势,深入实践,敢于创新,大胆谋思路,真正从内心里把好的想法反馈给我们。

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又包含哪些内容呢?

(一)2019年末完成以玉米、大豆,谷子等为主的粮食生产区域划定;改建、新建标准化畜禽养殖舍及消毒室、饲料储藏库等设施;推广在丘陵山区建设标准化果园,建设日光温室蔬菜种植产业园。

(二)对现有耕地进行土地平整、保护,实施轮流休耕,降低耕地利用强度,提升耕地质量,推动耕地污染的治理;禁止过度开采地下水,保证正常的饮水安全。

(三)全面推广秸秆深耕还田,实现资源化利用,将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

(四)健全河长制,对大凌河流域实施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完成大凌河流域改造、保护工作,不断强化流域生态系统修复,确保水质持续向好。

(五)实施农业绿色发展全民行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推广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倡导家庭开展“光盘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

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的发展模式又是什么?

(一)“种—养—加”绿色区域生态循环模式。以“农业资源配置优化、友好、生态提升”为核心,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为方向,推广“种—养—加”绿色循环模式。

(二)“建—管—用”农业节水灌溉应用模式。以大力发展农业节水灌溉为重点,通过加强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的模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三)“治—管—控”绿色农业生态管理机制。以补齐农业资源环境短板为重点,采取生态治理、依法管理、资源配置调控的手段,实施“治—管—控”绿色可持续发展机制。

(一)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葡萄糖含量很高的黏稠血液,使血流变慢,不仅阻碍血的携氧和输送功能,还容易形成小血栓,造成微循环障碍、血栓症;侵害血管细胞,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损害神经细胞,造成胃轻瘫等神经性疾病;粘稠的血液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随着血液到达我们人体各个系统。小动脉血管丰富的器官、血管的远端,都是容易受到侵害的器官。而尿糖的居高不下,会侵害肾脏及泌尿系统。

多年的糖尿病患者可伴有动脉硬化、冠心病、血栓症、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胃轻瘫、便秘、青光眼、白内障、肾炎、肾坏死、足坏死、静脉曲张、静脉炎等并发症。粘稠的血液,还会造成免疫细胞的功能低下,糖尿病患者基本上都是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死于呼吸道及全身继发性感染的糖尿病患者很多。

(二)微生态与并发症的改善

如果能及时阻止和修复高血糖对人体的侵害,我们也不易患并发症。用什么来阻止侵害和修复呢需要多种生理活性物质。而生理活性物质最重要的供应站,就是微生态系统的有益菌群。纳豆菌首先使肠道保持有益菌生长的无氧环境,有益菌就会大量繁殖,生理活性物质就会逐渐充足起来了,并发症就不容易产生了。

永生肽纳豆中丰富的生理活性物质,如纳豆激酶、皂甙、超氧化物岐化酶等,溶解血栓、改善微循环;清除动脉粥样斑块,软化、修复动脉血管。多肽、乙酰胆碱、谷胱甘肽等生理活性物质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纳豆多糖、多肽、皂甙等生理活性物质是免疫细胞的粮食和武器,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免疫力低下的状况。通过纳豆之家多年大临床统计,坚持按时按量服用者并发症都会逐渐消失,加量服用者改善的更快。

(三)修复胰岛细胞的研究

永生肽纳豆之家多年的大临床统计,已经有众多坚持按时按量服用者获得了健康,改变了糖尿病“终身疾病”的说法。

现在纳豆的牌子越来越多,如何辨别纳豆的质量成为大家的一道难题。作为研究纳豆15年的专家,有责任告诉大家辨别纳豆真假和质量的方法:

(1)没有经过提取的优质冷冻干燥纳豆制品最好,任何提取都会破坏生理活性物质的动态平衡。

(2)口感:咀嚼一粒纳豆制品,感觉是粘粘的,具有发酵的豆香气,没有氨臭味。

(3)颜色:感觉比较舒服的淡黄色。

纳豆是世界上最好的健康品,在2005年我写《纳豆与人类健康》这部书的时候,已经预感到会出现无序竞争,在书的184页已经写到:

关键词:河道治理技术;问题;对策

在我国中小型河道分布范围广,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治理将会极大的影响我国农村的农业生产,甚至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为了确保中小型河道治理的质量,需要加强对河道治理工程的管理。

二、中小型河道治理时机

对河道的治理工作主要分为两部分:裂缝的处理和标高的恢复。下面分别探讨两种治理方式的治理时机及需注意的问题。

1、裂缝治理时机的确定

开采引起的裂缝主要分为两类:位于工作面边界以外的永久拉伸裂缝;位于工作面上方的可闭合裂缝,不同的裂缝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理时机。

1.1永久拉伸裂缝的治理时机

永久拉伸裂缝的治理时机一定要选择在裂缝宽度基本上稳定,不会再出现明显的扩展时进行治理,否则治理后的河堤在变形的影响下可能出现新的裂缝,影响堤体的稳定性。大量的观测资料表明,当工作面推过开切眼2r(r=H/tanβ)距离,开切眼处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已达到基本稳定,即可对裂缝进行治理。

1.2动态裂缝的治理时机

走向方向上位于工作面上方的裂缝受开采影响后出现,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裂缝逐渐扩展;工作面推过一段距离后,裂缝进入压缩变形区,受周围压力作用,裂缝宽度有所减小。

进入压缩区,裂缝开始闭合时按照设计的标准进行治理,治理完成后,裂缝位置在自身修复作用下,会对裂缝内的充填体进一步进行压密,巩固裂缝充填效果,比裂缝稳定后再进行充填效果更佳。因此,动态裂缝治理的最好时机应为裂缝进入压缩区开始还原的时刻。

2、下沉治理时机的确定

对开采引起的河堤、滩地、护堤地的下沉和变形的治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采前治理、沉陷中治理和采后治理三种方式。

2.1沉陷前治理

根据工作面采煤沉陷预测,在工作面煤层开采前或河道未沉陷前,对堤防、滩地、护堤地按照沉陷值进行预加高。

2.2沉陷中治理

在工作面推进距离超过2r,对开采引起的裂缝处理完成后,对堤体、滩地和护堤体等的沉陷进行治理,恢复设计标高。

2.3沉陷后治理

三、中小型治理范围及标准

河道为一个大系统,采煤沉陷治理应考虑上下游、左右岸、堤防、河床、滩地、护堤地治理等方面。

1、纵向上,为方便与未沉陷段衔接,按沉陷段各向上下游延伸100m为治理范围。

2、横向上,河槽、堤防、滩地、护堤地为河道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治理设计中,要综合考虑治理,内外护堤地宽度按照《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中“2、3级堤防护堤地宽度20-60m”的规定,横向治理范围考虑两岸堤防背水侧堤脚外各50m范围。治理标准要坚持有利于工程管理及工程安全的原则,按流域防洪规划中标准进行。如没有流域防洪规划,应根据河道防护范围按照《防洪标准》确定治理标准。

五、中小型河道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中小型河道治理一般是由群众逐年进行的,在建设初期随工程建设投入的增加防洪效益也不断增加,但因缺少科学的治理规划,部分中小型河道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并造成了一定损失。

1、防洪标准不明确

中小型河道治理开展的较早,群众按防护需要逐段进行建设,按实际防御洪水或受灾程度进行加高培厚,没有整体的规划设计,缺少明确的防御标准,建设规模不确定。

2、两岸堤防间距过窄

为节省土地河道两岸堤防间距过窄,减少了河道的行洪断面,河道出现高水位运行频率较多,堤防决口淹没农田的情况时有发生;堤防间距过窄,堤防与主河槽距离近,河槽滚动时宜冲断堤防,恢复和加固较为困难。

3、裁弯取直过多

为大幅度增加行洪断面泄量,对河道主河槽进行多处、长距离裁弯取直,使河长缩短纵向比降增大,裁弯取直段河道由稳定变为不稳定的发育型河段,河道的冲刷能力增强,大量泥土冲向下游淤积河道,造成整体河势不稳。

4、堤防直线化

为使水流顺畅,在堤防放线时采用长距离直线,使河道水流流速增高,改变了原有河道的水流流态,减少了稳水等水流平稳河段,水生鱼类等失去适宜栖息场地,对河道的水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5、缺少防护措施

对距堤防较近的河道岸坡和堤防坝坡缺少必要的工程、林草等防护措施,河岸冲刷速度较快,普遍存在岸坡崩塌现象;砂性堤段植物自然生长速度较慢,堤防坝坡缺少植被有效防护,雨水冲刷比较严重。

六、中小型河道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对策

1、搞好治理规划

规划设计是工程建设的依据,水利部门要组织专门的规划设计人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每条河流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做出科学的规划设计,使中小型河道治理工程达到工程安全、保证效益、河势稳定、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

2、确定防洪标准

3、确定合理的两岸堤防间距

对现有两岸堤防间距过窄的河道,要按规划设计的要求重新调整,保证合理的行洪断面。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为防止冲刷对行洪区采取植被防护增加的糙率;堤防高度限制在2.0m以内,降低运行风险,提高防洪安全程度。

4、合理布设堤线

天然河道在形成过程中和达到稳定状态后,都有一定的弯曲,中小型河流的弯曲系数一般为1.2-1.8。布设堤线时在满足行洪安全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尽可能保持河道的天然形态,保留较大的自然弯曲,使堤防的走向与河道的原始生态基本吻合,尽量减少工程建设对河道的水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5、限制裁弯取直

裁弯取直是中小河流治理的有效措施,因投资省,技术难度小,容易施工等优点,被水利部门广泛采用。为避免河道裁弯取直后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中小型河道裁弯取直措施必须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才能采用。

5.1影响防洪安全

当因河道弯曲阻水,洪水期抬高水位增加的滩地水深超过设计洪水位滩地水深的5%以上的;河道出现斜河、横河,洪水期主流直接顶冲堤岸,严重危及堤防安全的;堤防严重冲刷,采取固脚、护坡等措施仍不能解除洪水威胁达到安全度汛的。

5.2影响取水安全

有拦河坝的河段河道弯曲达到一定程度,形成斜河,洪水期漫滩主流冲刷低洼地带,绕过拦河坝形成新的河道,将拦河坝废弃的。

5.3影响开发利用

河流过于弯曲,弯曲系数过大,将行洪区切割成零星地块,影响行洪区的整体开发利用的。出现以上3种情况时,可以考虑裁弯取直措施。

6、采取生态型防护措施

中小型河道治理工程的堤防两侧按规定建设工程防护林的同时,对因河岸冲刷导致冲毁堤防和河槽距堤防较近的河段岸坡及自然恢复植被较慢的堤段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采用工程措施护岸、护坡的,应选择干砌石护坡、石笼护坡等天然建材,也可以采用中空生态混凝土预制块等生态型人工建筑材料护坡;半稳定型河岸和堤身可采用植物护坡,利用植物根系的固结和茎、叶的覆盖作用等对河道岸坡和堤防坝坡进行防护。植物护坡可以用草、灌木单独护坡,也可以草、灌木结合。护坡植物应选择生长速度快,适应贫脊土壤、根系发达、经济价值好的草本植物或小型灌木植物。

结束语

我国中小型河流数量众多,因缺乏治理而水患频繁、环境恶化,其综合治理对充分发挥治河工程功能效益、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水利部门要加强对治理工作的技术指导,搞好中小型河道治理,改善和提高农业生产条件,保证行洪安全,对促进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1]陈勇超,张顶策,佟宇明.刍议河道裁弯取直的条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05):234.

张毅敏,博士,研究员,毕业于南京大学,现为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流域生态保护与水污染控制中心负责人,主要从事流域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湖库富营养化发生机理、实验模拟及控制技术及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等研究工作。其担任河海大学与常州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环境学会水分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生态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水协(IWA)会员、国际水工协会(IAHR)会员等,是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获全国“十一五”环保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07-2012年度太湖治理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等荣誉。

张毅敏研究员主持完成了“十一五”国家重大水专项太湖项目“太运河与湖荡区水污染控制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研究提出“河(湖)口污染拦截-上游湖荡净化-河道水质改善-湖泊保护”的河湖相联水系污染控制模式,集成“清水水源保障-清水河道保障-水质水量联合调控”的河湖相连水系污染控制成套技术,并进行工程应用,为太湖流域入湖河流的污染控制提供可借鉴的方法和科学依据,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正在主持的“十二五”水专项课题“湖荡生态修复与湿地重建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研究提出太湖流域湖荡湿地重建与生态修复总体方案,以河湖相联的湖和典型城市景观湖泊杭州西湖为重点区域,研究集成湖荡湿地重建与生态修复的成套技术并进行工程示范,改善湖和西湖水质及生态环境,为削减入太湖污染负荷、改善太湖水环境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会昌县;湘江;湿地公园;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2013年,赣州市会昌县启动了百里湘江湿地公园项目,该项目起于该县县城林岗大桥,向南途径6个乡镇,止于筠门岭大桥,总长约112.6公里,以百里生态湘江为湿地主体,强化其县域“湘江生态廊道”地位,以中亚热带独具特色的集河流、沼泽、水塘、森林等于一体的自然与人工复合湿地系统为基础,以湿地资源保护为核心,以湿地清洁型小流域保护管理与开发为手段,以湿地文化、乡土文化等多元文化为支撑,以市民近郊湿地休闲、湿地科普宣教为特色,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可持续利用湿地资源为基本目标,集湿地保育、水源保护、科普宣教、科研监测、湿地游览观光及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为、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休闲观光道路、主题公园、驿站、亲水平台、娱乐设施和绿化带等,以原生态山水休闲观光为特色,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身康体、民俗展示、农家体验、产业集群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休闲度假项目。

如此巨大的工程,决策者在决策的过程中一定需要全面研判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产生的影响和效益。本文就该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初步分析。

一、生态效益评析

百里湘江湿地公园是一个集河流湿地、洪泛平原湿地等多种天然湿地于一体的组合湿地公园,具备强大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建立湿地公园的目的,一方面是出于保育公园湿地及森林生态系统,通过严格控制和管理,防止过度人为破坏与干扰;另一方面保护和营建多样性的湿地环境,对于丰富湿地景观类型和保障湿地生物的栖息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有效提升湿地公园的生态承载力与生态效益。

1.生物栖息地

百里湘江湿地公园内天然湿地面积较大,且水质较好,植被丰茂,有浅水、沙滩、草洲、灌丛、密林等完整的生物栖息环境,整个湿地公园十分适宜多类生物的生存、繁衍,是不可多得的动物乐园。

2.降污净化

众所周知,湿地有“地球之肾”的誉称,这主要是由其生态功能所赋予的。湿地具有降低环境污染、分解有害物质的功能,当然这与湿地公园中的水生植物及湿地泥炭等是密不可分的,水生植物与湿地泥炭等能有效吸收、代谢和分解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并积累和减轻水体的富营养化,以达到净化生态环境的目的,尤其是对大肠杆菌、酚、氯化物、重金属盐类悬浮物等作用明显。例如,当水体进入湿地时,凭借水生植物的阻挡,使得水体流速缓慢,这样一来有利于沉积物的沉积,同时污染物质吸附在沉积物上随同累积起来,有助于储存、转化和分解污染物。

3.保障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百里湘江湿地公园的建设,将使其生态系统发挥重要的生态功能,对调节气候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调节气温,净化空气:一方面,湘江的水量充沛,水能吸收太阳热能,热容量大使得地表增温困难,从而保障湿地公园有较适宜的气温;另一方面,湿地系统可改善周边区域的气温和湿度等,通过湿地蒸发和库区植物蒸腾作用,将大量水分送回大气,使得周边地层湿度增加、温度偏低。与此同时,湿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加之植物的屏障作用,较其他地方湿地区域空气更为清新,让亲临湿地的人们有一种心旷神怡、如沐春风之感。

(2)平衡水量,改善水质: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以通过湿地植物的生态修复作用净化水质,保障会昌县城用水安全以及为下游的农业灌溉提供持续水源,对于保证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4.有效调节水资源,防灾减灾作用

二、社会效益评析

1.提高会昌县知名度

会昌县在旅游休闲、历史文化价值、教育科学研究等领域都有着重要地位与价值。百里湘江湿地公园建设秉持保护性利用开发原则,坚持其独有的社会公益性特质,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与环境优势,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以此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带动会昌县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扩大湘江湿地公园对外知名度,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2.湿地科研科普的理想基地

此外,利用湿地资源开展教学实践,有助于科普湿地保护、环境保护等知识。通过在湿地公园设置科普宣传栏、开展不同形式的科普活动等,让参观者了解和学习到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及文化多样性等知识,从而唤起和增强大众的环保意识,达到保护湿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作用。

3.传播湿地文化和生态文明

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百里湘江湿地公园也是一个寓教于乐的重要场所,游客在享受湘江优美湿地景观环境的同时,也能体验和感受到浓郁的湿地文化及农耕文化,既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知识,也唤起了内心深处返璞归真的情怀,增强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促进了湿地资源保护与文化发展,极大的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

三、经济效益评析

首先,通过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湿地资源,促进项目的有效实施,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一体化。以保护湿地独特生态环境为基础,合理利用湿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等,打造独具特色的湿地生态休闲游产业链,扩大百里湘江湿地公园知名度,形成湿地生态旅游品牌地,带领当地居民脱贫致富,提高居民的经济生活水平,促进地方经济的崛起与发展。

其次,鉴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保护作用。百里湘江湿地公园的建设,对湿地这一稀缺的自然资源起到了科学有效的保护,从水生动植物的生长来看,水禽、湿地植物等在数量上也有显著增加,这从侧面肯定了湿地公园建设的间接经济效益。

最后,百里湘江湿地公园有效保障了湘江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降解环境污染等生态功能,可带来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作者单位:江西省路景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1]刘滨谊余畅.美国绿道网路规划的发展与启示[J].中国园林,2001(6):13.

[2]赵兵谢园方.江南水乡休闲绿道建设-以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为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9(3):76.

关键词:休耕轮作;补贴;政策体系;可持续性

耕地是人类最为宝贵的资源,一直以来,我国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育着世界上20%的人口。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人们不断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增加农药、化肥的施用量,粮食产量得到很大的提高。然而,在粮食增产的同时,很多环境问题也随之产生。如过度开垦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的土壤、水体污染,物种急剧减少等。目前,我国耕地质量和土壤肥力普遍很低,有机质含量仅为1%,显著低于欧美国家(2.5%-4%)。河南省是我国传统农业大省,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很高,耕地过度利用的情况更为显著。为应对这一困境,河南省开展探索休耕轮作制度,这对于河南省耕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河南省耕地使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后备资源逐渐枯竭

我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目前耕地面积为12288万亩,居全国第三;但河南省人口密度超多600人/km2[1],人均耕地面积仅为1.23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2亩)。与此同时,河南省人口数量在缓慢上升,人均耕地面积也相应逐渐下降。此外,由于河南省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如郑州、许昌等地即将耗尽后备耕地资源。

(二)耕地土壤养分下降,土壤贫瘠情况严重

(三)耕地受污染情况严重,食品安全受到影响

与此同时,严重的污染也来自于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由于工业的快速发展,“三废”不断排放,加之监管不足,导致三废通过降雨、降尘和排水进入土壤,造成耕地的污染。其污染主要为重金属污染,常见的有镉和砷[4]。这种情况在城镇郊区的耕地尤为严重。

二、休耕轮作在河南省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国外学者对休耕轮作的研究较为深入,主要侧重于休耕补偿、休耕地选择和休耕时限的研究。如美国、日本、欧盟等的休耕制度已经较为完善,且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表1)。河南省面临着生态环境污染、土壤退化等一系列问题,休耕轮作将会收到显著成效。

(一)有利于河南省生态环境的保护

迄今为止,河南省农业生产主要以提高农产品数量为目标,对于质量和生态环境保护认识不足,农药、化肥污染及大量抽取地下水等均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休耕轮作减少了作物的种植面积,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环境的污染。

(二)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由于传统农业经营观念已经在河南省农民思想中根深蒂固,对于新的种植方式和种植品种不敢尝试。这种情况导致了我国某些作物产量过高,而有些作物产量又过低。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的分散性,人力成本、资金成本均较高,农产品利润较低。然而我国却因为国外粮食作物较低的价格或是国内作物产量较低,需要大量进口某些国外的粮食作物。休耕轮作制度可以逐渐改变这一现状,通过补偿或补贴的方式,引导农民在不降低收入的情况下执行休耕轮作制度,同时改善我国农产品的种植结构。

(三)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多年来,随着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耕地掠夺式的经营方式就愈加严重。耕地生产力不断下降,土地更加贫瘠化,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通过休耕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减少地下水的抽取和增加地下水的积蓄,改善耕地生态环境。对于污染严重的区域,如焦作工矿区,环境污染严重,可通过强制休耕或轮作污染物超富集植物(忍冬、蜈蚣草、印度芥菜、苎麻)[8],降低土壤中的污染物,当土壤污染治理达标后再恢复农业生产。

三、河南省实施休耕轮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休耕补偿问题

τ谂┟穸言,最关心的是休耕的补偿问题。休耕制度的实施在短期内势必会导致粮食作物的产量降低、农户收入的降低。因此,实行休耕补贴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农民的正常收入。然而农户经营耕地的方式多种多样,每亩地的经济收入也是不同的。因此,休耕补偿补多少、怎样核算补贴又成为关键问题。既要考虑政府的资金承担能力,又要考虑农民的心理接受能力。各地方政府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补偿方案。

(二)轮作作物选择和休耕期的确定

河南省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不同,生态类型多样化,不同地区的轮作作物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选择合适的轮作作物,确实保证和提高农民的收入,才能得到农民的支持,才能可持续的推行下去。除了轮作作物种类的选择之外,休耕期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休耕期过短,地力恢复不足,起不到休整的效果;休耕期过长,又会导致耕地的荒废和浪费,影响地方粮食的整体产量。

(三)休耕农户的生计问题

耕地休耕后,休耕区域农村将会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大量农民将会外出务工。加上近年来农民外出务工收入远超过农业收入,所以农民外出务工后,再次回归农村务农的可能性较小,即使继续耕作,也往往是家中的老人(50―70岁)进行耕种。多数老人文化程度低,对于科学耕作认识不足,尤其是缺少农药化肥的科学施用知识,很难达到通过休耕提高地力、保护耕地的目的。因此,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如何留住青壮年农民,有效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耕地的科学耕作,提高农民收入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四、河南省实施休耕轮作的政策与建议

(一)做好休耕轮作的宣传教育

部分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对于休耕轮作的长远意义认识不清,对休耕轮作后的利益保障不能确定。因此,各地政府需要就休耕轮作的意义、制度、补贴等进行大力宣传,消除农民的顾虑,确保农民自愿主动参与到休耕轮作的政策中去。

(二)制订合理的休耕轮作方案

(三)确定耕地休耕轮作的合理补贴标准

对于农民而言,休耕轮作最重要的是不影响经济收益。因此,在制定补贴标准时候,要深入市场调查,确定最合适的补贴标准。同时,还要区分休耕和轮作情况的不同,对于轮作作物种类,给予相应的技术指导建议,并制定相应的补贴标准。对于休耕,要根据市场价格制定适宜的补偿标准。

(四)进一步健全土地流转政策体系

小规模农户发展效益不足与现代化农业存在着矛盾。而休耕制度的执行,必然带来进一步的农户分化,使农民更加难以专注于农地经营。一直以来,土地是农民的生活保障、生存之本,农民离不开土地。然而小规模的农地效益很低,难以保证收益,所以农民兼业、务工情况普遍。但是由于城乡二元化体制的限制,农民在城市中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农民仍然计划着老年时期回到农村,经营土地,为自身养老。近年来,该省各地土地流转势头强劲,各种经营主体不断涌现,效益显著。然而,近年来土地纠纷日益增多,多数涉及土地流转中的资金截留、价格因素、土地权属、生活保障等诸多问题。在休耕和轮作地的土地流转过程中,涉及到补贴归属的问题,因此,必须明确土地的承包权、经营权和受益权,健全土地流转政策,只有“三权明晰”才能避免土地纠纷,完善土地流转,进而确保耕地休耕轮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

[1]TongYan,NiuHaipeng,FanLiangxin.Willingnessoffarmerstotransformvacantruralresidentiallandintocultivatedlandinamajorgrain-producingareaofcentralchina.Sustainability,2016,8(11):1192.

[2]魏瑞.河南省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划,2016,37(8):67-71.

[3]唐琳,赵辉.河南省农田农药残留的现状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1,(9):201-203.

[4]王想霞,麻顺广,李林奇,等.濮阳市10类食品重金属及农药污染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6):695.

[5]各国轮作休耕制度有何借鉴[J].国土资源,2017,(1):58-59.

[6]卓乐,曾福生.发达国家及中国台湾地区休耕制度对中国大陆实施休耕制度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6,(9):80-85.

THE END
1.农药生产许可证办理流程及条件是什么?怎么办理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办理流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初步申请 农药生产企业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初步申请。 2. 申报材料准备 农药生产企业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准备所有必要的申报材料。 3. 提交申请 将所有申报材料提交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审核。 4. 现场核查 审核通过后,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将派人到农药生产企业进http://bjchaoyang.11467.com/info/21394516.htm
2.申请农药经营许可证需要什么条件申请农药经营许可证需要以下这些条件:1、有具备农药和病虫害防治专业知识,熟悉农药管理规定,能够指导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经营人员;2、有与其他商品以及饮用水水源、生活区域等有效隔离的营业场所和仓储场所,并配备与所申请经营农药相适应的防护设施;3、有与所申请经营农药相适应的质量管理、台账记录、安全防护、应急处置、https://m.66law.cn/v/wenda/645915.aspx
3.行业律师解读农业农村部涉农药行政规章(征求意见稿)全面落实行政许可清单制度性要求,对提交材料、补正材料、变更和重新办理相关许可情形作出明确要求,进一步明确办理期限、移送资料期限等。为增加工作透明度,对5部规章涉及的信息化平台一律修改为农药管理信息平台,该平台预计将成为后续行政许可申请、办理进度查询、证件信息等公开的一站式平台。这一系列措施将进一步增加政务公http://www.pesticide.vip/zgny/zcfg/content/6f937846-4ff7-43c0-96bf-e15fde31e26c.html
4.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兽药生产许可 厅畜牧兽医处、省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兽药管理条例》 9 兽药经营许可 兽药经营许可证核发(兽用生物制品) 厅畜牧兽医处、省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兽药管理条例》 10 兽药广告审批 在地方媒体发布兽药广告审批 厅畜牧兽医处、省畜牧水产事务中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兽药管理条例https://www.pingjiang.gov.cn/34930/63411/63412/63414/content_2249532.html
5.中国农药登记中综合政策常见问题:什么是原药?与制剂应如何申请登记?答:相同原药是指申请登记的原药与已取得登记的原药相比,有效成分含量和其他主要质量规格不低于已登记的原药,且含有的杂质产生的不良影响与已登记的原药基本一致或小于已登记的原药。 新农药原药和制剂应当同时申请登记吗? 答:是的。申请新农药登记的,应当同时提交新农药原药和新农药制剂登记申请,并提供农药标准品。 https://www.reach24h.com/agrochemical/industry-news/pesticide-prodrug-formulation
6.雪天盐业(600929)公司公告(新市区)北京南路 358 号 大成国际大厦 20 楼 2004 室) 二〇二三年五月 雪天盐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募集说明书 声明 本募集说明书按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 59 号——上市公司发行证券申请文件》《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 61 号——上市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募集说明https://q.stock.sohu.com/cn/gg/2023/600929/53720318.shtml
7.江西中氟化学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商信息信用信息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 核准日期: 2022-09-23 企业地址: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工业园区九二基地纬三路2号 经营范围: 许可项目:危险化学品生产(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进出口代理,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除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外,https://www.qichamao.com/orgcompany/searchitemdtl/34b4047731ef00af3288368090c8cc33.html
8.会昌县金澳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简介:会昌县金澳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08-03,法定代表人为方俊,注册资本为60000 万人民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60733MA382EKL8N,当前处于存续状态。企业注册地址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文武坝镇小坝安置区A区17栋66号,所属行业为投资与资产管理,经营范围包括:许可项目: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食品生产,自来水https://www.qixin.com/company/d2d28525-1ded-48cf-8acd-0a4bd9fc4d6b
9.赣州会昌县化工公司排名(排行榜)新材料 制冷剂 矿产资源 甲烷氯化物 矿业 收藏 6 江西南氟化工有限公司 272次浏览 全年浏览 7次 规模:100-499人 成立:7年 化工/化学 制冷剂 化工 氟化工 收藏 赣州会昌县化工行业相关领域(应用领域)分析 化工/化学 9.0%(6) 制冷剂 6.0%(4) 新材料 6.0%(4) 氟化工 6.0https://www.jobui.com/rank/company/view/ganzhou/huagong/area140714/
10.会昌县金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招聘信息(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在许可有效期内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具体经营项目和许可期限以相关部门批准文件或许可证件为准)一般项目:园区管理服务,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水果种植,蔬菜种植,园艺产品种植,农用薄膜销售,肥料销售,生物有机肥料研发,生物农药技术研发,土地整治https://m.liepin.com/company/gs83450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