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是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家高度重视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工作。
上世纪60、70、80年代,分别开展3次全国范围的中药资源普查。
2011-202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了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
对全国31个省近2800个县开展中药资源调查,获取了200多万条调查记录,汇总了1.3万多种中药资源的种类和分布等信息,其中有上千种为中国特有种。发现新物种79种,其中60%以上的物种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组建了5万余人的中药资源调查队伍;构建了由1个中心平台,28个省级中药原料质量监测技术服务中心和66个县级监测站组成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开展重点中药材品种的价格、流通量和种植面积等信息服务,实时掌握中药材的产量、流通量、价格和质量等信息;建设了28个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和2个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形成了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长效机制。
2020年1月2日,《Nature》发表专题报道,详细介绍了在中国政府领导下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对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
普查成果
1.引入现代技术提高普查效率和质量,摸清我国中药资源本底情况
调查掌握了全国近1.3万种中药资源的种类、分布信息,总记录数2000万条;专题调查了《中国药典》收载的563种中药材,全面掌握了其种类、分布、蕴藏量、质量等情况,收集药材样品、腊叶标本、种质资源100万余份;专题调查了全国范围内动物药和矿物药情况;调查了我国55个少数民族传统用药情况,建立了传统知识保护名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中药资源保护长效机制
建设了由1个中心平台,28个省级中药原料质量监测技术服务中心,以及66个县级监测站组成的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实时掌握我国中药材的产量、流通量、价格和质量等信息。在20个省建设了28个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主基地和180个子基地,重点开展120种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工作。
3.构建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提升中药材产业信息化程度
4.指导地方中药材产业发展,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5.梳理普查经验和成果,制定标准编纂专著
编制了《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技术规范》,包括中药资源普查方案制定、外业调查、业内整理和成果汇总等24个方面,填补了中药资源领域没有调查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的空白。研发了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中药资源动态监测系统、中药资源空间信息网格数据采集平台等,申请获得27项软件著作权。
编纂《中国中药资源大典》系列丛书(包括专题卷、分省和县卷),已经编制出版《中国傣药志》《中国中药区划》《中国药用植物特有种》《新资源的发现及功效研究》《中药材生产加工适宜技术》《中国中药资源大典海南卷》《澜沧县常见药用植物》《神农架中药资源图志》《内蒙古大兴安岭中药资源图志》《中国中药材种子原色图典》《中国冷背药材清源图鉴》《中国中药资源发展报告》《中国药典动物药材研究》等80多部专著。
《Nature》专访(中文)
Q: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项目是如何启动的
Q: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的目标是什么
黄璐琦:通过普查,基本查清我国中药资源本底情况,建立中药资源普查成果数据库,构建信息网络化共享服务平台;提出中药资源管理、保护及开发利用的总体规划建议;建立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和预警机制。
Q:在推进中药资源人才队伍建设上有哪些举措?
黄璐琦: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第一资源。普查人员队伍的组建主要是联合多行业人才,即积极吸纳医药卫生、农业、林业等10多个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同时,积极吸纳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在校学生、参加过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的老专家、老药工等参与普查。涉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400多个,企业100多家,开展普查的县中70%以上的县级中医院均参加了普查工作。
Q在资源普查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跨学科合作
黄璐琦:在资源普查过程中运用了空间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方法,手机APP、PDA(个人数字助理)、轨迹记录仪、数码相机等;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开发了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填报、核查、展示、工作管理等7个方面,使普查信息化从无到有。
同时也非常重视将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到中药资源研究中,如采用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信息技术,对青蒿产量和青蒿素含量进行监测;也将形态学与分子生药学的方法相结合,对中药资源种类进行鉴定,发现了79个新物种,如发现了兰科新属先骕兰属和荨麻科新属征镒麻属。这些新物种的发现,使人们对地球物种多样性有了新的认识。关于新物种的潜在药用价值,我们正组织专家队伍进行深入发掘和研究。
Q:如何实现普查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Q:请介绍一下中药资源普查对中医药以及世界医药的贡献?
世界各国均非常重视天然药物的研发,资源调查是基础。中国中药资源普查的组织方式、技术方法和成果应用将为其他国家药用资源调查和研究提供借鉴。我们已应邀和老挝等国家合作开展药用植物资源普查合作,编制了《老挝草药典》;近期也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植物药监管合作组织(IRCH)编写世界草药典的工作,希望中国的中药资源普查成果能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推动世界医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