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1家、规上工业企业64家……这一串鲜活的数字,都源自合肥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仅有的11.6平方公里范围内。近日,安徽省商务厅对全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了亩均效益领跑者的遴选工作,蜀山经开区获评“2024年安徽省亩均效益领跑开发区”,成为全省节约集约用地高质量发展样板。
“中国环境谷”、跨境电商总部基地、安徽智能软件园……在蜀山经开区,一栋楼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
坐落于大蜀山脚下的蜀山经开区,占地仅11.6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先天条件有限,如何以最小的社会资源占用和消耗,实现更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呢?
近年来,蜀山经开区把“互联网+”,特别是电子商务作为新一轮转型的方向,向二、三产融合升级,优胜劣汰,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通过抢抓跨境电商新机遇,目前已聚集布诺太阳能、彩扬文具、梵海科技等超270家跨境电商进出口企业,全年交易额超50亿元,以全市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近四分之一的跨境电商份额,用跨境电商助力皖企“出海”跑出加速度,产业生态呈现奔涌之势。
“亩均论英雄”,评价是基础,运用是关键。蜀山经开区对企实施分类动态管理,针对工业地块企业,制定了以亩均税收、亩均固定资产投资为主要考核指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企业、研究机构等为综合素质加分项的个性化评价体系,将企业分为A、B、C、D四个等次分类管理。
围绕提升企业规模和亩均效益,对A类企业制定和实施“腾飞计划”,鼓励企业更上一层楼。对新升规入统企业,实施“陪伴计划”,实时跟进企业发展情况,优先提供要素保障。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或不符合能耗、环保、安全等强制性标准的企业,属于D类企业,实施重点调控帮扶以及严格的倒逼举措,盘活、腾退一批低效用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