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某网红机构针对2024年应届考生推出了高考志愿填报服务产品,据称推出后3小时就被抢购一空,瞬间斩获2亿元,此事引发热议。
近年来,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市场迎来飞速发展。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及就业前景大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为8.8亿元,2023年达9.5亿元。
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市场火爆
咨询价格也水涨船高
那么,万元志愿填报服务到底值不值?
可能存在哪些风险?
所谓“高考志愿规划师”是否真的靠谱?
绝大部分机构承诺百分百录取但问题多发、诉讼频现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高考志愿填报服务机构众多,大小规模都有,线上线下并存。根据不同的条件和需求,收费标准也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但几乎所有机构都宣称成功率为百分之百。至于学生对被录取学校是否满意、会不会存在高分低报等问题,很多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填报方案会结合学生意愿,同高考志愿规划师商量评估后确定,但如果学生坚持己见,那么机构将不会对最终结果负责。
如果学生未被录取,大部分机构承诺将会退款,但具体条款又存在不同。比如有的机构只约定考生如未被分数段内的学校和专业录取,那么机构会全额退费;而有的机构则表示,如果考生分数高于本科分数线20分以上,机构会尽最大努力帮助考生设计志愿方案,若未被录取,服务机构不承担任何责任;但如果专科也未被录取的话,机构则会退还费用。
2022年高考前夕,江苏的张某父女与某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在支付20000元咨询服务费后,该公司指导张某父女进行了志愿填报。最终,该考生未被任何高校录取,双方对簿公堂。
湖南某学生家长为填报高考志愿,向一家咨询公司进行咨询,该公司告知其有八成希望可以被某学校录取,于是家长支付报考指导培训费50000元。结果该学生并未被所报学校录取,双方协商不成,诉至法院。
2023年,教育部梳理汇总了近年来一些虚假诈骗案例,并公布了其形式特点,包括“假冒所谓志愿填报专家身份”和“假借咨询服务名义进行诈骗”。教育部表示,有的机构声称“百分之百保上”“一分不浪费”,但实际上为了提高所谓的志愿填报成功率,鼓动考生填报较低分数即可录取的高校或专业,损害考生的正当权益。
声称“21天就能拿证”部分高考志愿规划师为“临时客串”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市场对从业人员的准入资质并无明确的要求和门槛设定,同时也缺少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规范。
此外,市场上还有大量高考志愿规划师的培训课程,有的机构宣称21天就可以成为高考志愿规划师,并声称考试“**”,以此来吸引报名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