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工业2019年发展情况

2019年全市89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865.59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重工业总产值4757.79亿元,增长8.6%,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7.8%;轻工业总产值107.80亿元,下降2.7%,占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4%,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增长3.0%。

(一)煤炭产业现状:

2019年全年,榆林市原煤累计产量46430.53万吨,比上年增长1.9%。其中地方原煤累计产量为21584.85万吨,同比增长-0.3%。2019年全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完成产值2313.19亿元,增长11.4%。2017年,由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印发《关于取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保证金建立矿山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的指导意见(财建[2017]638号)》,国家将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调整为矿山环境治理基金,明确矿山企业作为恢复主体。2018年9月榆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转发了《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实施办法》,截止到2019年9月,已签订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监管三方协议的煤矿企业234家,累计缴存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基金约19.37亿元,其中神木市缴存10亿元,榆阳区缴存6.8亿元,府谷缴存2.1亿元,横山区缴存4730万元。

存在问题:

作为全国第二大产煤市,榆林坐拥我国储量最大的优质煤炭资源,煤炭及煤化工占全市工业产值超过85%。为破除高度依赖资源、产业发展偏中低端等制约,进一步实现“三个转化”,即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但“十三五”期间,产业结构偏重化工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尚未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粗放发展方式,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物耗、水耗和污染排放强度仍然偏高,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突出;清洁能源大省的优势转化为绿色低碳发展优势不够,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比重仍然偏高,能源的结构性问题导致污染排放强度较高;绿色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短缺,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少;市场培育不充分,市场化服务模式和体系有待建立健全;工作基础亟需强化,工业领域统计分析监测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有待完善,技术标准支撑体系仍不健全;节能减排执法还需强化,违法用能处罚力度不够。

图1煤炭产业布局图

(二)油气产业现状:

榆林市2019年原油1054.55万吨,天然气176.43亿立方米,油气产量均稳中有增。石油天然气开采业完成产值525.02亿元,同比增长1.8%。我国最近5年累计探明亿吨级油田一共有10个,其中就包括榆林市的榆林、靖边、大牛地、子洲、神木等5个大气田。盆地内蕴藏的石油资源量达128.5亿吨,天然气资源量达15.16万亿立方米,油气资源总量达到250亿吨,占全国原油的五分之一和天然气的四分之一。

图2榆林油气资源产业布局图

榆林市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定边、靖边、子洲、横山四县28个乡镇范围内。含油面积2300平方千米,资源储量5397.29万吨,预测资源量6亿多吨。新安边油田累计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亿吨,是鄂尔多斯盆地发现的首个亿吨级以致密油为勘探开发对象的油田,非常规致密油成为了新的油气发展中心。

榆林市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靖边、横山、榆阳、神木、米脂等县(区),资源储量总计为7310.22亿立方米,其中特大型天然气田有榆林气田、大牛地气田、苏里格气田、子洲气田4个,中型天然气田有靖安油田、米脂气田2个,以及若干小型天然气田,预测资源量为4.2万亿立方米。巨大的油气探明储量预示着未来榆林油气行业新的发展机遇。

在子洲、吴堡县分布有煤层气,皆为小型,预测吴堡、佳县煤层气有较好的远景,有可能成为榆林市第四大能源矿产。

油气产业作为榆林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也是榆林生态环境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对当地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影响榆林油气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1、油气产业发展中的大气污染

油气开采过程中的伴生气和加工过程中废气物的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油气燃烧产生的硫的氧化物,比如二氧化碳、三氧化硫等会严重的污染空气,硫氧化物气体(亚硫酸气体等)以及氮与氧结合构成氮氧化气体,会形成硫酸或硝酸之类的强酸,造成酸雨,这对生态系统、人体健康和建筑设施都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油气燃烧产生的硫氧化物会刺激人的呼吸系统,使人的免疫功能下降,慢性咽炎、支气管炎、哮喘病发病率增加,同时也能使老人眼部、呼吸道的患病率增加。

2、油气产业发展中的水污染

作为榆林经济主体的油气产业,其工业废水排放成为了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根据对长庆油田、延长石油主要污染行业污染源进行调查,采油与炼化是该区两大主要污染部门,其中第一工业废水污染行业是采油厂,它的污染负荷比为75%;第二工业废水污染行业是炼化部门,它的污染负荷比为20%,它们两者等标污染负荷比累计百分比为92%。废水排放标准率比较低,除这两者之外,油水井作业过程也会产生废水。

3、油气产业发展中的土壤污染

钻井污染、采油污染和采油废水污染是造成土壤污染的三大重要污染源。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每口井的钻井废液有200-3000m3,榆林主力油田虽然在钻井过程中和钻井过程后都会尽力的回收废液,但是还是有非常多的废液进入了土壤,这些钻井液对土壤的危害非常大,据统计资料显示,榆林油田的废钻井液中的有害物质含量经常严重,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4、油气产业发展中的生态环境污染

榆林是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的地区。但连年油气开发过程中产生的落地油、油气泄露和污水排放等对油气产地内的土壤、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都产生了污染,这种污染的加大使得生态环境也受到了影响。数据表明,受石油污染的地区的粮食、肉类、蔬菜以及植物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都高于非污染区,除此之外,因为身处油区污染,使得油区居民的患病率也比非油区居民高,这种比率已高达2倍以上,而且每年还在呈现上升趋势。

(三)电力产业现状:

“十四五”是能源转型的转折点,可再生能源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期。2019榆林发电总量达到1083亿千瓦时,增长30%,其中煤电发电量994亿千瓦时,增长达到32%。煤电对于环境的负面效应倒逼着煤电的生存空间。燃煤电厂烟气含有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污染空气;烟气中大量二氧化碳,导致全球气温升高。2015年包括我国在内的200个缔约方签署《巴黎协定》。我国政府承诺,2030年中国碳排达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20%。因此,控制煤炭消费量、发展绿色低碳能源,是能源政策导向。“十四五”期间煤电仍然具有相当的发展和生存空间,通过煤电机组的环保改造,煤电厂有可能达到相当于天然气发电的排放水平,甚至将来具有比天然气发电更清洁的可能性(近零排放)。

近期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在不断下滑,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持续下降,而火电投资依然保持较大规模,区域性产能过剩的风险加剧。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将淘汰落后低效产能,稳定行业发展节奏,才能解决改善煤电行业经营状况等问题。

1、煤电企业管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由于国家环保方面近期陆续出台的进一步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要求加快推动能源产业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煤电节能减排加速。今后国家还将对火电机组强制实行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考核机制,煤电企业将承受更大、更复杂的压力和考验。因此,还需煤电企业加强企业管理、采取最先进生产技术,智能管理能源调配,进一步降低能耗和污染性气固排放。

2、煤电企业业务拓展能力不足

从增量上看,煤电发展节奏受到国家宏观产业政策的严控。预测社会煤电用量增速可能进一步下滑,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将继续快速发展,煤电发电量增长空间受限,加之区域内新增装机投产发电,将导致机组利用小时进一步降低。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进一步提高,国家优先保障水电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发电上网,落实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政策,到“十三五”末,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达到39%,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降至58%以下。这些非化石能源项目的陆续开工、投产,对传统煤电企业形成了挤压之势。因此,煤电企业要采取新技术,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企业进行节能改造或淘汰,建立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并进一步加快与绿色能源发展并举的策略和行动。

3、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十三五”期间围绕工业和社会绿色发展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不足,榆林市研发试验经费投入低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能源企业科技研发水平薄弱,高新企业数量、规模普遍较小。导致除能源行业拓展其它业务的后劲不足,高耗能高污染现象仍然没有明显减轻。

图3煤电产业布局图

(四)煤化工产业现状:

国家“十三五”计划期间,煤化工发展迅速进入产业化轨道,规模快速增长,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示范工程取得重大成效。产业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园区化格局初步形成;关键技术创新实现整体突破,装备国产化水平不断提高;获得石化路线不易制得的产品,如煤制油品具有低硫、低氮、低芳烃含量等特点,属于高清洁燃料,可明显降低颗粒物排放;资源、能源利用水平及污染控制技术不断提高;创造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初步形成了一批人才队伍。

1、水资源约束问题:现代煤化工项目单位水耗较大、规模体量大,用水矛盾突出;

2、环保问题:国家“十三五”计划期间,环保要求将愈加严苛,环保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及其综合利用影响环境的重要因素,现代煤化工要求产业具有一定的环保综合效益,超低硫、低氮,烯烃、芳烃含量低及燃烧产生的SO2、PM2.5少的煤制油的清洁产品;

3、碳排放是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利用的共性问题;

4、煤化工项目能耗高,能源利用效率低的问题,能效水平还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5、产业发展竞争力,需要通过技术革新,降低煤制油、煤化工的成本,提高性能指标,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图4煤化工产业布局图

(五)盐及盐化工产业现状:

榆林地下岩盐资源丰富,储量大、品位高。是本地又一大优势资源。榆林能源化工产业已形成了能源资源深度转化、高效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集群,构建了以煤炭中低温热解推动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基合成材料的“一推四”特色能化产业体系,探索形成了原煤—兰炭—煤焦油—高端油品、原煤—甲醇—烯烃(芳烃)—合成材料、原煤—煤液化—精细化学品等循环产业链,并形成油气及化工、煤炭及化工、电力、盐化工4大产业集群。在“十三五”基础上,盐化工领域建成投产榆能榆佳120万吨真空盐项目;基本建成延长盐化工二期工程,投资35000万元;米脂县华龙盐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20万吨真空盐项目(投资7.2万);山西省投资集团公司陕投神木盐化工项目,实现60万吨/高性能树脂、60万吨/烧碱、3万吨/年三氯氢硅720万吨/年输卤及配套公用设施,投资75万元。推进建设陕西金泰氯碱精细化工品及跨领域发展项目,实现生产6万t/a氯乙酸,3万t/a氯化聚氯乙烯,5000t/a五氯丙烷,投资80000万元;推进清涧100万t/a和榆横200万吨真空盐建设项目建设,投资分别为60000和120000万元。

榆林与其他体系相比,在资源禀赋、生产成本、区位条件等方面有相对优势,除省上明确的榆米绥盐化工区,榆神煤化工工业区、榆横化学工业区内盐化工项目,榆林市还规划了佳县、绥德、米脂等区域岩盐资源开发和盐化共产业,但榆林盐化工存在发展规划缺乏、基础设施滞后等制约盐化工发展的瓶颈问题,突出的为:

1、盐资源的储备和分布需进一步查明,盐资源的综合利用区域规划科学性有待提高

榆林是陕西省唯一的盐产区,岩盐资源丰富。经过几十年的勘探,榆林市虽然已经基本掌握了有关县区盐资源分布、储藏等情况,取得了较为详实的地矿资料。但由于存在着石油、天然气和岩盐资源重叠等问题,致使岩盐区块难以登记,许可难取得。对岩盐资源也没有进行专门勘探,盐田的可采面积、储量、边界分布范围目前均不很清楚。尚未取得岩盐资源重点区域储量、边缘界限等的地质资料,导致榆林市在以岩盐资源为基础的工业产业的科学规划、实现循环经济的工业布局、资源化利用方面缺乏科学依据。

2、盐资源利用的绿色化程度和产品的技术含量有待提高

榆林市盐化工产品以中原盐、两碱等初级产品为主,占比较大,二技术含量高的精细化工、聚氯乙烯及其衍生物等高端产品比重较小,竞争力不强。并且盐化工与榆林第一大产业煤化工的耦合程度不高,能源利用率不高,且生产过程中以蒸发制盐技术为主,能源消耗率较高,制盐的污水处置和利用率较低。因而基于区块产业模式发展、煤盐化工耦合、化工产品制备绿色化、产品高端化程度有待提高。同时,在已建和在建的盐化工项目中,大多数是制盐和聚氯乙烯(PVC),还处在原生和初级产品,特别是电石法PVC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没有发展下游产品。

图5盐及盐化工产业布局图

(一)兰炭产业现状:

榆林是兰炭产业的发源地,是世界最大的兰炭生产基地、煤焦油生产基地。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兰炭产业已形成相对完整的循环产业链,兰炭产业已成为榆林市最大的煤化工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全市兰炭及涉兰企业共有105户(榆阳区7户、横山区3户、神木市50户、府谷县44户、佳县1户),从业人数17000余人,批复产能7326万吨/年,建成产能6027万吨/年,建成产能约占全国总产能的60%,煤炭就地转化率接近20%。2019年全市兰炭产量3662.85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6.3%,实现产值261.2亿元。兰炭已成为产煤县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特别是神木、府谷两县,兰炭及下游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

榆林是我国兰炭产业的发源地和目前最大的生产基地,正是兰炭的发明和兰炭及其下游产业的兴起,使榆林已成为全国知名的能源大市和工业强市。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兰炭产业已成为承接原煤生产和煤化工及载能工业、市场遍布全国、生产集中在陕蒙晋宁接壤区的特色产业。兰炭产业带动了煤炭、电石、铁合金、金属镁、型焦、煤焦油加工、聚氯乙烯、电力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缓减了原煤外运的交通压力,成为上接煤炭开采,下连载能、化工、冶金,拉动物流、加工制造,广泛影响建材、服务等行业的支柱产业和关键环节。

当前,兰炭产业已进入清洁生产的新阶段,工艺技术亟需进一步升级,产业化水平亟需进一步提升,市场空间亟需进一步拓展。

1、产业结构层次不高

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中,大部分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依然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一些兰炭产品质量不稳定,影响大工业生产应用。产能过剩,与周边省份及本地区产业同质化竞争问题突出。目前内蒙、山西、宁夏、云南、新疆等省(区)兰炭产业发展很快,产能接近2000万吨,国内兰炭总产能接近1亿吨。受销售半径所限,如果现有企业全部达产,局部区域特别是晋陕蒙接壤区兰炭将出现产能严重过剩、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因此,着力拓展兰炭市场空间,特别是在兰炭发电、焦炉煤气深加工等方面开拓新的市场需求空间,成为做大做强兰炭产业的重要任务。

2、产业需要升级改造

通过对已建成项目研究发现,环保方面仍存在不少技术难题,生产中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粗煤气含尘量高等技术瓶颈仍需进一步破解。在生产中废气、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未能有效治理,炉型年久老化,跑、冒、滴、漏现象严重。由于地域等因素限制,产业集群化不高。以兰炭、煤气及煤焦油深加工为主的煤化工产业链存在短板。

3、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缺乏核心技术、缺少自主品牌、创新能力不足等,制约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凸显。企业在科技研发、人才引进等投入上仍然滞后,技术改造、产业升级规模较小。

4、融资困难成本较高

由于银行体制和企业自身的问题,部分企业只能向小贷公司或民间借贷来融资,造成企业融资成本过高,特别是部分规模较小企业根本无法融资,导致企业面临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

5、政策风险大

工信部发布《焦化行业准入条件(2014年修订)》中规定,新(改、扩)建半焦炉装置单炉生产能力≥10万t/a、企业生产能力≥100万t/a,而榆林多数兰炭企业不能满足规定政策要求。现代煤化工方面,国家将继续坚持“试验示范先行、从严控制新上项目”的原则。

(二)金属镁产业现状:

榆林市的金属镁产业主要集中在府谷、神木两县市,2019年初,榆林市政府下发《关于认定首批“榆林市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的通知》,“府谷县金属镁产业集群”被榆林市认定为首批“地方特色产业集群”之一。目前,全市镁及镁加工企业48户,2019年,46户原镁冶炼企业生产原镁50.23万吨,占全国产量的51.8%,全球的43.3%,连续8年成为世界最大原镁生产基地。1户镁压铸件企业建成年生产能力2000吨,1户镁板材企业建成年生产能力5000吨。镁关联企业(硅铁企业)35户,建成产能109.75万吨/年,2019年铁合金产量为97.87万吨。

1、话语权与产能不匹配

镁生产企业数量多,但单户生产能力小,生产企业盲目发展,价格无序竞争,没有掌握与产能相匹配的话语权,导致有市场需求、有市场份额,但是效益较低的局面。

2、产业结构有待完善

榆林市48户涉镁企业中,46户从事原镁冶炼,只有2户从事镁合金的加工,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难度大、附加值高、市场需求旺盛的镁合金、挤压材、压铸件和连铸连轧板材等产品在榆林市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规模。

3、节能减排和三废资源化利用任务艰巨

榆林市原镁生产采用的硅热法冶炼工艺,多采用卧式还原罐,能耗仍相对较高,机械化智能化水平较低,工况条件有待改善,节能减排和废气废渣回收利用水平亟需提高。

4、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部分企业片面追求短期效益,品牌、质量意识差,投资缺乏长远观念,在资源配置、技术研发、后续保证方面支持力不足。缺乏专门的研发机构,产品档次低,更新换代慢,产业链延伸困难。

5、人才培养滞后,企业创新能力低

金属镁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滞后,缺乏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比较低。同时,政府和企业对镁产业技术改革创新投入力度不够,导致目前镁产业创新能力较弱。

(三)羊绒及特色轻纺产业现状:

榆林地区自身拥有发达的畜牧业资源,羊子饲养规模达到1000万只以上,年产羊毛5000多吨,羊绒1700多吨,有羊毛防寒服产业发展的原料基础。

多年来,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榆林羊毛绒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市共有羊毛绒加工及关联企业350多户,从业人员3万多人,年产量达1600多万件,年产值近30亿元,产品主要销往东北、华北、西北及南方部分地区,市场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销售额占到全国同类产品的75%,榆林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羊毛防寒服生产基地。拥有中国驰名商标3件、中国著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11件、省名牌产品4件,注册集体商标1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中国羊毛防寒服名城”。

榆林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羊毛防寒服生产基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羊毛防寒服名城”,这与其优越的羊毛资源和独具特色的“羊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榆林政府和企业根植本土,走差异化竞争之路,把产业焦点集中大众必需品—羊毛防寒服上,在陕北这块文化底蕴深厚、产业资源丰沃的土壤上建造了一座独一无二的羊毛防寒服之都。

1、由于受行业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不高,销售区域有限和替代品性价比明显等因素影响,羊(驼)毛绒防寒服市场认可度并不高,当前整个羊(驼)毛绒防寒服国内市场规模约40多亿元(我国每年拥有5000亿元市场规模的防寒服需求,相比较而言,羊毛防寒服只是一个小产业),行业整体规模小,仅榆林就已经占有全国市场75%以上,增长遇到了极限。就榆林地区而言,无论从企业规模经济、品牌忠诚、资金要求、分销渠道、技术壁垒、原材料控制、政府补贴和区位优势来看,目前榆林地区羊毛防寒服企业均未能构筑起有效的行业进入障碍,羊毛防寒服龙头企业羊老大规模明显偏小。

2、同时榆林地处西部,对东南发达地区人才吸引力不足,造成羊毛防寒服行业内专业人才全面短缺,企业对人才的争夺十分激烈。

3、消费者对羊毛防寒服品牌忠诚度并不高,新企业进入行业所需资金较少,行业分销渠道仍集中在传统商超,部分企业开通了网络销售,并不具有独特优势;羊毛防寒服生产技术工艺简单,缺乏国家级的行业生产标准;羊毛絮片原材料控制不具有垄断优势,政府补贴有限,面辅料和产品运输成本高。

4、羊毛防寒服主要以防寒裤为主,产品种类比较单一,消费人群以中老年为主。这些因素限制了榆林防寒服在防寒服市场上的扩展。

5、榆林地区羊毛防寒服企业面临的最大面辅料供应问题一是在于当地缺乏专业的面辅料市场,二是面辅料运输成本高昂。

6、综合来看,榆林市羊毛绒行业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规模优势不明显,缺少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产业链不完善;创新能力不强,多数企业实力薄弱,研发投入相对较少,自主创新和竞争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技术人才匮乏,企业专业技术人才、高新科技人才、高级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多数企业无设计师,新开发产品少,产品同质化严重,制约了羊毛绒产业发展。

(四)绿色建材产业现状:

截止2019年底,榆林市绿色建材产业工业企业300余户,其中规上企业不足40户:水泥14户,玻璃3户,石灰与商品混凝土4户,陶瓷2户,石材3户,木材4户,纸质品3户,金属装饰材料3户等。

大部分企业产品附加值较低,依然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一些传统产业比如水泥企业,面临劳动力、成本、资源、环保等压力,产品价格、效益不稳定,存在产能过剩、经营困难、产业同质化竞争等问题。

2、品牌意识不强

大部分建材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市场开拓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普遍存在小散乱的问题,企业缺乏品牌意识,除水泥以外,其他建材类企业各行业内规上企业均不足5户。

3、经营管理粗放

大多数建材企业属于家族式的经营管理模式,不是父子企业就是夫妻企业,组织机构不健全,企业的经营决策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往往容易注重企业短期投资、眼前利益,忽略长期规划发展,不利于企业进一步做优做强做大。

4、人才短缺

人才短缺是目前建材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首先,企业严重缺乏具有丰富管理经验和团队领导能力的管理人才,主要是家族化治理。其次,企业员工队伍整体文化、技术水平低,一些企业缺乏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加之地域偏僻、工资待遇低等问题,很难引进人才,即使引进来也留不住。

5、信息化水平低

建材行业从管理到生产、销售、安全、节能减排等各个环节,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较低,与其他行业、先进地区相比,信息化使用有很大差距。

6、资源就地转化仍有不足

全市煤炭就地转化率徘徊在20%左右,部分配套煤矿的中省企业出于经济利益,深度转化项目推进进展缓慢。

(五)新能源产业现状:

榆林是陕西风能、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区域,加之拥有大面积山地、林地、草地、盐碱地、煤矿采空区等,发展大型风电和光伏产业条件得天独厚。全市已建成20多个产业园区,建成区面积127平方公里,厂房屋顶可利用率较高,具备建设大规模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条件。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企业主要集中在榆林定边、靖边、榆阳、横山等地区。自“十三五”以来,榆林市新能源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引进了一大批光伏电站和风电项目。全省单体最大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在榆神工业园区建成,靖边县成为全省首个“百万千瓦新能源示范县”。风电、光伏产业列入中省计划的发电规模800万千瓦,已完成核准、备案装机规模600万千瓦,已建成百万千瓦风电、光伏发电等一批新能源项目,并网装机容量达245.7万千瓦。截止2019年6月,榆林市发电企业共124家,其中火力发电企业75家,风力发电20家,太阳能发电企业32家,其中3家发电企业既包含火力发电又包含风力发电。

在“十三五”建设期间,包括光伏发电、风电、垃圾发电、水资源开发及沙柳发电在内的五个重大项目,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占比超过99%,截至2018年上半年完成进度50%左右。

在加快发展风电和光伏产业的同时,榆林还致力于新能源上下游配套产业发展,目前已形成光伏级硅材料产能1.8万吨、电子级多晶硅产能1000吨,建成光电直拉单晶生产线2条,定边猛狮科技储能电站建成投运,靖边光气氢牧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完成前期工作,中船重工1000兆瓦风电及风机制造项目签订合作协议。

清洁能源发展是技术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目前我国可再生能源补贴资金的缺口较大,而且传统模式难以满足清洁能源大规模接入后的消纳需求。根据国家电网今年一季度新闻发布会获悉,全国2019年新能源发电占比9.1%;全国新能源消纳率仍有待提高。在加快电网建设,扩大清洁能源配置范围方面,通过推动加快配套电源建设、加快送受端电换流站和风电场设备耐压能力、优化运行方式安排等措施,进一步提升现有特高压外送通道输送能力,加快现代配电网建设,清洁能源并网接入电需要。

新能源作为中国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为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产业基础。风能无论是总装机容量还是新增装机容量,全球都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风能将迎来发展高峰。风电上网电价高于火电,期待价格理顺促进发展。太阳能随着中国国内光伏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技术逐步提升,光伏发电成本会逐步下降,未来中国国内光伏容量将大幅增加。

目前,陕西省拥有较为完整的太阳能和风能产业链;从产业链上游—原材料生产领域看,主要有单晶硅、多晶硅的生产以及风电设备的零部件制造,主要集中在西安和宝鸡;从产业链中游—制造领域看,风能产业主要有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太阳能产业主要有太阳能光伏电池及组件、专用设备制造,主要集中在西安;从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看,全省的风光发电企业主要集中在榆林。所以,榆林市的新能源企业是否能持续稳定的发展,直接关乎陕西省多家企业的销售去向问题,如果上游产业链能降低生产成本,对于我们下游企业的企业家来说,也是增加了继续投资的信心指数。

1、产能过剩,现有电网难以支持新能源企业高效率生产

由于光伏和风电受昼夜光照和气象风力影响,发电稳定性较差,峰谷电差对电网造成负荷冲击较大,且要为用户提供稳定的电力需另行匹配建设稳定电源用于调谷平峰。新能源项目审批和电网规划脱节,导致新能源发电难以上网。弃风、弃光现象较为严重。已建成、在建、备案的新能源产业,有70%以上电力无法上网,新能源产业处于阶段性“产能过制”的状况。发电与用电区域分布不均衡导致,电网跨区域合作有待加强。

2、企业负债率高,财政补贴确认周期长,申报流程繁琐

新能源企业前期投资高,资产负债率过高。国家补贴目录确认周期长,申报流程繁琐,贴补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企业家信心指数将逐年下降。光伏发电和风能发电短期内无法与火电直接竞争,导致新能源投资下降,增速下滑较快。

3、土地审批政策收紧,供地矛盾较为突出

部分光伏项目用地与土地开发利用项目用地形成冲突,无法办理征占手续。新能源项目前置审批周期延长、土地审批难度增加、用地费用增大,加重了企业负担。项目用地已成为制约新能源产业,特别是光伏产业发展的“瓶颈”。

4、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产业体系尚不配套

5、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发展条件有待优化

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普遍较差,进出园区道路等级较低,破损严重,物资、人员进出困难。园区供水水质水量无法保证。园区文化娱乐设施欠缺,绿化、美化匮乏,员工生活单调枯燥。相邻县区的园区汇流站建设,缺乏统筹安排,大多各自配套,重复建设,汇流站、升压站相互干扰,影响并网接入,既浪费了土地,又增加了投资。

6、技术研发力量薄弱,创新引领能力不足

新能源产业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涉及规划、建设、论证、实施、运营各个环节,需要大量熟悉建筑,动力、机械、电气、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等专业的技术人才。榆林地处黄土高原北部,目前项目实施区域多数集中于北部风沙草滩地区和白于山区,生态环境恶劣,园区设施落后,交通信息闭塞,无法吸引人才,企业科技人才积累薄,技术研发团队少,科技支撑能力弱,内生动力欠缺,创新引领能力不足,发展后劲疲软。

(六)煤系伴生非金属矿综合利用产业现状:

榆林市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国内罕见、世界少有的能源矿产富集地。榆林矿产种类多,除煤、石油、天然气等,金属矿产有铝土矿,非金属矿产主要有水泥用灰岩、高岭土和膨润土等,其中铝土矿已经完成天桥则中型矿床的勘探,其远景资源量丰富。矿层赋于石炭-二叠系煤层地层底部,为沉积型矿床,属高铁低硫类型矿石。探明资源储量1062.7万吨,预测资源储量1亿吨。水泥用石灰分布于府谷县上天桥-海则庙,为奥陶系马家沟组灰岩,探明储量为2233万吨,已探明资源量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水泥生产规模的要求,矿区外围的远景地段尚未勘察。高岭土与膨润土均系煤系共生矿产,高岭土主要在石炭-二叠系、侏罗系煤层地层中共生,主要分布在府谷县河川沟、海则庙、段寨、佳县王家砭及榆阳区古城滩,横山县也有分布,查明资源储量37386.7万吨,其中基础储量81.1万吨。膨润土位于侏罗系煤系中,与煤层共生,层位稳定,主要分布在府谷县及神木县前石畔井田、朱盖塔井田。多为钠钙基膨润土,在府谷县局部有纳基膨润土。资源储量9404万吨,其中纳基膨润土499万吨,预测资源量大于2亿吨。高岭土和膨润土均系普查程度,应研究高岭土、钠基膨润土的赋存规律,扩大已知矿床的规模。

煤系伴生非金属矿优先支持产业方向:

(1)超细高岭土

深入开展高岭土工艺矿物学研究,对榆林地区煤系高岭土矿物组成、化学组成、杂质元素分析及资源品质评价,对其进行可加工性能和理化性能研究和评价,对煅烧高岭土微粉孔隙产生机理以及对煅烧过程中高岭岩结构、微孔变化研究,探讨煅烧工艺参数对产品性能影响机理和规律,制备新型高性能颜料/填料级煅烧高岭土。对煤系高岭土和固废基无机超微粉进行超细化和表面改性技术研究,制备具有高增强性和高气密性的橡塑填料。利用煅烧煤系高岭土的高白度特性,与塑料聚合物共混,制备高填充量高分散性的色母料。

(2)油田钻井液与矿区修复保水剂

膨润土在改性后具有较好的吸附性和水化性,应用于钻井液中能够改善钻井液的基本性能,调节滤失性和流变性,提高钻井液与其他处理剂的协同能力。深入开展膨润土工艺矿物学研究,开发膨润土在油气田钻井液、沙地土壤改良、环境修复材料、胶凝材料等领域的高值化利用,加快规划、培育、促建膨润土产业,形成榆林新的经济增长点。

(七)矿区生态修复

依托高校或科研院所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技术中心和矿区环境治理公司,搭建生态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技术输出为一体的政、产、研、金的生态领域合作平台,为生态保护工作助力。可将“蒙草模式”复制到本地,以“草种”和“数据”支持生态修复,共同打造或成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种质资源和生态大数据平台。通过引用生态大数据系统、种质资源储备、定制化生态产品、乡土植物体系等国内外创新领先技术,为本地的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持和智慧型解决方案。

(1)煤矿区生态修复

针对煤矿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首先进行深入调研和数据检测,按项目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案设计,主要以本土植物为主,采用矿区生态恢复的集成技术进行修复并为其提供适宜的养护措施。施工工艺方面可采用喷播施工、植生毯施工、植生袋施工、生物笆施工、生态包施工等等工艺技术,使恢复后的矿体融入到周围地形地貌中,还原矿区开采前的原生态景观。

(2)油气田生态修复

针对油气田土壤污染修复可根据污染发生的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自然扩散等类型进行针对性的修复技术措施,可采用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以及综合修复技术措施。

(3)盐碱地生态修复

针对盐碱地改良技术方面,将依托大数据平台导航,运用科学的数据储备和分析集成,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盐碱地,因地制宜地采取农艺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集成技术,并结合生态包、新型改良剂等生态产品进行盐碱地修复治理。最终将不毛之地变为现既可以种植牧草又可以种植经济作物的一片黄金田地。

(4)非金属矿区生态修复

非金属矿区生态问题主要是由于矿区、采石场的开采,造成山体破损、水土流失严重,破损的山体上供植物生长的土层极薄,甚至部分山体只有裸露岩石,坡度陡峭,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逐年减少等系列问题容易出现。对此修复主要以绿化设计的复合性、植物选择的本土性、绿化养护的长久性三大原则,采用边坡修复技术,实施削方减载、圬工砌体封闭防护、格构施工、主动防护网、浮雕工艺等技术手段进行修复,使之重新营造出一个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打造出最贴近自然生态的山体修复景观。

(5)矿物复合肥与土壤改良剂

矿区生态修复中,大力普及推广以赤泥酸浸渣和尾矿为主要原料制备的矿物复合肥和土壤改良剂,开展矿区地质生态复垦技术研究;集成太阳能技术,在恢复的矿区土地上因地制宜种植中高端蔬菜和水果,建立矿区地质生态复垦及绿色矿山示范工程。

矿区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措施:

为顺利实施绿色可持续生态修复,在方案执行过程中搭建生态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技术输出为一体的政、产、研、金的生态领域合作平台,为生态保护工作助力。

1、成立生态修复研究院。开展生态修复领域前沿、关键技术和政府确定的年度生态修复与管理课题研究;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输出力量;共建研究院和实验室,推动资源共享;提高生态环境检测和研究能力,为其培养管理型、技术型人才。

2、成立地方生态治理公司。通过“生态理念+技术智慧+资源储备+管理标准+生态产品”的生态修复模式,致力于矿区生态修复、土壤生态修复生态大数据中心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当地生态修复以及城市生态环境的升级。将其打造成集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为一体的创新生态技术服务商。

3、有效利用生态环境修复产业专项基金。将以生态修复为起点,开展生态修复精品示范项目,为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改善发挥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通过生态修复产业基金这一平台优势,号召带动更多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捐助,共同投身到当地的生态修复,增进沿线地区人民的生态福祉。

(八)农副产品加工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旱作农业、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生态保育型农业,重点打造十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壮大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形成以旱作农业发展区、特色林果发展区和草畜发展区为主体的农业发展格局。

1、以建设马铃薯、豆类、红枣等优质杂粮干果的深加工生产基地为发展目标,全面实施马铃薯丰产战略,推进红枣多糖提纯量产,推动杂豆、杏仁、沙棘等特色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着力完善农产品体系,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发展。

2、旱作农业发展区以定边、靖边两县中南部为左翼,横山、榆阳两区南部和子洲北部、米脂、绥德三县全域为中核,佳县、神木以及府谷三县西北部为右翼,主要种植马铃薯、玉米、小杂粮、油料等。大面积实施以品种优化、土壤改良、测土施肥、化肥农药减施为目标的绿色丰产战略。

3、特色林果发展区以府谷、神木、佳县、吴堡和清涧五县沿黄区域为主,重点发展红枣、苹果、小杂果、海红果等特色果品,以绿色、无公害、原生态为突出特色。

4、草畜发展区以神木、榆阳、横山、靖边、定边五县(区)的长城沿线区域为主,发展优质牧草、舍饲养畜、育肥肉羊等畜牧业。

5、立足于原有生产技术基础,大力引进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加快推进加工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进一步促进食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6、加强食品加工安全监测力度,全面采用二维码追踪技术,实现产品源头可追溯,着力完善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保障食品加工质量。

THE END
1.肥料·化肥十大品牌投票肥料·化肥品牌投票2024年肥料品牌投票全新起航,往期投票可在历史得票榜中查看。投票是网民自发的行为,投票结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支持认可,投票数据可能会延后几小时显示,若组织恶意刷票会被系统自动清除。同一个ip每天只能对同一个品牌投票一次,为了避免刷票和恶意组织投票,一个品牌每天的最高得票数有一定的限制,绑定管理企业资料、提https://www.maigoo.com/vote/list_1697.html
2.化肥十大品牌排行榜化肥十大品牌,化肥哪个品牌好?化肥哪个牌子好?如何选择化肥品牌?化肥10大品牌排行榜是由中国品牌网(chinapp.com)承办的化肥行业品牌评选投票得来的化肥品牌排行榜,由网民投票得出的最有价值的化肥十大品牌。让你更好地选择化肥品牌。https://mip.chinapp.com/paihang/huafei
3.肥料品牌自动肥料什么牌子好2023年肥料十大品牌发布啦!肥料品牌排行榜前十名有陈威霖、周新燕、刘玉娟、杨佳淼、刘红卫、罗瑞珏、陈远力、罗婷婷、杨惜筠、黄馨甜、。十大肥料品牌排行榜,是CN10/CNPP品牌数据部门通过收集整理肥料行业品牌大数据分析研究得出,由软饮料联合发布的,旨在褒扬肥料品牌http://lanhuic.cn/
4.化肥10大品牌排行榜最新名单公布→十大品牌网入榜《2024年CNPP化肥十大品牌榜中榜名录》的有:中化化肥、云天化、瓮福、洋丰、史丹利、嘉施利、金正大、宜化、心连心、盐湖股份等,化肥10大品牌排行榜由CNPP品牌榜中榜大数据「研究院」和CN10排排榜技术「研究院」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并基于大数据统计及人为根据市场和参数条件变化的分析研究专业测评而得出,是大数据、云https://www.cnpp.cn/focus/28212.html
5.农博会中国农业老大 冬季农博会 第十一届 第十四届 5沈阳 主办单位 展会日程 展览地点 主体活动 参展资格 参展范围 观众构成 6内蒙古 主办单位 协办单位 承办单位 时间 地点 参展范围 展会日程 邀请函 参展程序 7湖南 2015 2016 1上海编辑 2016第十六届全国农产品(上海)交易博览会暨第二届上海国际生态农业品牌展览会将https://baike.sogou.com/v37951163.htm
6.肥料广告语范文14篇(全文)肥料品牌广告语欣赏语录 第13篇 2. 撒“珍珠泉”,结财富缘。 3. 梦寻千百度,情归“珍珠泉”。 4. 高硼满天下,信赖肥老大。 5. 养分万千,肥中领鲜。 6. 肥选 “珍珠泉”,幸福无极限。 7. 人喝酸奶身体好,植物酸硼产量高。 8. 精于品,执于信,惠于农。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8fvntvbs.html
7.互联网+农业的三大纪律和八项注意农业+互联网的八项注意:①抓市场机遇,抢先占位当老大;②打造用户品牌;③营销要回归产品;④为用户提供“信任状”;⑤给用户超出预期的体验;⑥以农产品为媒”构建社群;⑦“智造”影响力,降低传播成本;⑧搭建产业融合综合体。 互联网+农业时代轰然到来,对企业来说,这无异于一场要素突变式的革命,将是对市场、对用户https://www.iyiou.com/news/2015052417856
8.天津丰华裕隆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薯老大烤地瓜公司介绍薯老大烤地瓜是天津丰华裕隆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旗下连锁加盟品牌,加盟店遍布京津冀地区,公司经营产品颇受市场好评。“薯老大”已成为华北地区知名烤地瓜品牌,在京津冀地区有着广泛的消费群体。薯老大烤地瓜采用来自农科院硏制的原生态优良品种,并且该品种采用改良土壤种植,培育过程无化肥,无农药,绿色天然无污染,此种http://www.1637.com/shulaoda/company.html
9.烟台市肥老大化肥有限公司烟台市肥老大化肥有限公司 烟台市肥老大化肥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烟台市,是一家大型复合肥、控释肥生产企业,主要产品:掺混肥料、控释肥、生物菌肥、有机肥、高氮肥,硅钙肥、冲施肥。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8000多万元,是一家讲信誉、重质量科技示范单位。http://www.haonongzi.com/info/feilaoda01/index.html
10.肥料品牌广告语欣赏语录no one lives easier than anyone else.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肥料品牌广告语欣赏语录 肥料品牌广告语欣赏一1. 化肥选华强,三年盖洋房。2. 撒珍珠泉,结财富缘。3. 梦寻千百度,情归珍珠泉。4. 高硼满天下,信赖肥老大。5. 养分万千,肥中领鲜。6. 肥选 珍珠泉,幸福无极限。7. 人喝酸奶身体好,植物酸https://m.renrendoc.com/paper/138050300.html
11.《<人民日报>中的渭南》补遗红色读物为了保证今年夏粮定购任务的完成,县委、县政府从去年年底至今年6月初,先后制定了《关于完善粮油等农副产品与平价优质化肥、柴油挂钩供应办法》等二个文件,并采取具体措施,杜绝个人截留、私分或挪用挂钩化肥、柴油。7月13日晚,全县组织干部分别对14个粮站和26个基层供销社挂钩化肥供应情况进行了检查:按计划上半年应http://www.wnyajs.com/article.asp?ID=1498
12.实习情况报告模板(10篇)1999年7月,登记注册(卡文)品牌。 2000年深圳*兴公司转让给江苏*兴公司对HS、K、卡文、哈妮等品牌之商标使用权,2002年江苏*兴公司正式授权江苏HS公司生产、经营HS等四个品牌。 集团目前关联企业包括:[江苏HS鞋业有限公司]、[江苏*兴鞋业有限公司]、[深圳*兴鞋业有限公司]等。在国内,集团有20多个办事处,600多个https://www.haofabiao.com/haowen/26321.html
13.农老大复混肥料151515世耕云南世耕化肥有限公司农老大复混肥料15-15-15-世耕 功效: 速缓双效养分高 特点: 1.多种施用方式,可做基肥、‘追肥、也可沟施、穴施或浇施。 2.养分高并且齐全,适用于各种农作物生长需求;肥料中不仅含有基本元素氮、磷、钾,而且添加作物需求钙、镁、硫、锌、铜等微量元素。 3.水溶性好,与长效结合,增产增收明显。 净含量:40http://m.3456.tv/business/0755hongda/pro/1009039.html
14.优质肥料优质肥料价格优质肥料批发优质肥料厂家临沧庄老大优质肥料批发大量供应 品牌:庄老大 产品名称:化肥 化肥元素种类:复混肥/复合肥 化学成分:硫酸钾 面议 查看联系方式 湖北随州 湖北富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厂家供应优质肥料塑料包装 粉剂塑料薄膜袋 品牌/厂家:双宝 型号:50*90*10 用途:通用包装 印刷:加印LOGO ¥1.66元/副 起 查看http://b2b.makepolo.com/cpk/cp_d7n6lbdmsnk.html
15.中国化肥网·[河北]路杰化肥设备 ·[北京]世纪田王气肥 ·[江苏省]其他生物有机肥 ·[湖北]住沃硫酸钾复合肥 ·[山东]海藻肥 ·[河北]神州化肥设备 ·[山东]育农品牌有机无机复混 ·[江苏]“中农科复合肥 ·[山东]凯沃特氮磷钾三元复 ·[湖北省]万丰生物肥 http://www.fert.cn/default.html
16.羊粪肥料排行榜绿翔农老大生物有机肥纯羊粪发酵花肥料种花种菜盆栽果树苗通用菜园有机肥料 20000人好评 太差了,留到满袋子都是那个液体 TOP 5 中农化定制款 小麦复合肥适用肥含腐殖酸肥料18-22-5 32吨发货不含运费 复合肥18-22-5 2吨 66人好评 不错,以前也用 TOP 6 漫生活羊粪发酵有机肥种菜种花约5KG羊粪肥料花肥https://m.jd.com/phb/key_12473da8bd23c8cd1a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