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

中药制剂的种类按物态分类:①液体剂型;②固体剂型;③半固体剂型;④气体剂型。

按分散系统分类:①真溶液型液体制剂;②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③乳浊液型液体制剂;④混悬液型液体制剂。

按制备方法分类:①浸出制剂;②无菌制剂。

按给药途径与方法分类:①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②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知识拓展:①中药及其制剂中化学成分复杂,有效成分往往难以确定,因此中药制剂的质量分析应综合进行考虑。

②中药制剂是按中医理论和用药原则组方而成,要根据药味的君、臣、佐、使地位,首选君药、贵重药和剧毒药建立分析方法。

④中药制剂工艺及辅料具有一定得特殊性,应针对不同工艺、剂型和辅料等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和检测项目。

⑥中药制剂有效成分多为非单一性,应检测尽可能多的有效成分,综合进行质量评价。

中药成方制剂第一册乙肝扶正胶囊【主要成份】何首乌、当归、沙苑子、丹参、人参、虎杖、贯众、明矾、石榴皮、麻黄、肉桂。

乙肝解毒胶囊【主要成份】贯众、草河车、黄柏、大黄、黄芩、胡黄连、土茯苓、黑矾。

二母宁嗽丸【主要成份】川贝母、知母、石膏、栀子炒、黄芩、桑白皮蜜炙、瓜蒌子炒、茯苓、陈皮、枳实麸炒、五味子蒸、炙甘草。

二益丸【主要成份】当归酒浸、肉桂、吴茱萸盐水炒、附子黑顺片、肉豆蔻煨、海螵蛸、白芷、炙甘草、朱砂等22味。

十二温经丸【主要成份】吴茱萸、肉桂、当归、白芍、川芎酒制、阿胶珠、党参、半夏制、麦冬、牡丹皮、生姜、炙甘草。

十珍香附丸【主要成份】香附醋炒、当归、白芍炒、熟地黄、川芎、炙黄芪、党参、白术麸炒、艾叶炭、炙甘草。

丁蔻理中丸【主要成份】丁香、豆蔻、党参、白术炒、干姜、炙甘草。

七宝美髯丸【主要成份】制何首乌、当归、补骨脂盐水炙、枸杞子、菟丝子、茯苓、牛膝。

七味都气丸【主要成份】见本书中药典同名品种。

人参固本丸【主要成荨咳瞬巍⒌鼗啤⑹斓鼗啤⑸杰镙蔷浦恕⑸揭⒙蠖⑻於④蜍摺⒃笮骸⒛档てぁ!∪瞬谓∑⑼琛局饕煞荨考臼橹幸┑渫分帧!《宸瓮琛局饕煞荨考臼橹幸┑渫分帧!《迦鹊贾屯琛局饕煞荨考δ诮鸫字啤⒑衿咏啤㈣资怠㈤睦平埂⒒栖司浦啤⒑屏⑹咕尤省⒘袂埂⑤醮字频20味。

三黄膏【主要成份】黄柏、黄芩、黄连、栀子。

三蛇药酒【主要成份】鲜乌梢蛇去头、内脏及皮、鲜银环蛇去头、内脏及皮、鲜眼镜蛇去头、内脏及皮、威灵仙、杜仲、制川乌、独活、当归、川芎、锁阳等30味。

万灵筋骨膏【主要成份】生川乌、生草乌、独活、羌活、莪术、三棱、土鳖虫、木鳖子、蓖麻子、红大戟等23味。

口腔溃疡散【主要成份】青黛、白矾、冰片。

山药丸【主要成份】山药、马钱子粉、甘草、麻黄、杜仲炒炭、牛膝、自然铜煅醋淬、乳香醋炙、没药醋炙等18味。

千金化痰丸【主要成份】法半夏、茯苓、陈皮、甘草、胆南星酒炙、枳实、白附子矾炙、浮海石煅、熟大黄、黄芩、当归、天麻等17味。

医疗机构中药制剂分类在医疗机构中,中药制剂可以根据其制剂形式划分为:膏剂类、散剂类、丸剂类、胶囊类、片剂类、汤剂类以及酊剂类。

1.膏剂类:包括膏、膏方等。

膏剂是将中药研磨、提取或浸泡后,与辅料混合制成糊状或膏状制剂。

常见的膏剂有外用药膏、防风通圣膏等。

2.散剂类:包括散、散方等。

散剂是将中药研磨、粉碎后制成的微细颗粒剂型。

常见的散剂有颗粒剂、散剂、散方等。

3.丸剂类:包括丸、丸方等。

丸剂是将中药制成球状或圆柱状的剂型,一般由中药和粘合剂混合制成,有膏丸、水蜜丸、饴丸等。

4.胶囊类:包括胶囊、胶囊剂等。

胶囊是将中药粉末填充于胶囊壳内制成的固体剂型。

根据主要成分的不同,胶囊可以分为硬胶囊和软胶囊。

5.片剂类:包括片剂、片方等。

片剂是将中药制成薄片状的剂型,由中药和辅料混合制成,有口服片剂和外用片剂等。

6.汤剂类:包括中药汤剂、煎剂等。

汤剂是将中药加水煮煎后制成的液体剂型,一般是口服液剂。

常见的汤剂有中药煎剂、煎膏等。

7.酊剂类:包括酊剂、合剂等。

酊剂是将中药提取物或药粉与溶剂混合制成的液体剂型,常用于口服或外用。

常见的酊剂有口服酊剂、外用酊剂等。

第十五章中药制剂一、概念与名词解释1.浸出制剂:2.渗漉法:3.超临界萃取技术:4.中药合剂:5.酊剂:6.流浸膏剂:7.浸膏剂:8.颗粒剂:9.水醇法: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浸渍法有利于黏性易膨胀药材的浸出。

()2.含糖类较多的黏性药物的粉碎可以采用湿法粉碎。

()3.含脂肪油较多的药物可与其他干燥药粉掺研,干燥后再粉碎,俗称串研粉碎。

()4.要求特别细度,或毒性、刺激性较大的药物粉碎宜采用湿法粉碎。

()5.当用非极性溶剂浸出时,药材应先行脱脂。

()6.一般药材组织中含有物质大部分带有极性基团,故非极性溶剂易于通过细胞壁进入药材内部。

()7.用醇、水等浸出油脂多的药材时应先脱脂,因为油脂不易被极性溶剂润湿。

()8.贵重药物及刺激性药物为了减少损耗和便于劳动保护,应单独粉碎。

()9.极性晶型药物一般可用降低温度来增加药物的脆性,以利粉碎。

()10.使用渗漉浸出时,药材颗粒越细浸出效率越高。

()11.一般药材的浸出在溶剂沸点温度下或接近沸点温度进行比较有利。

()12.酊剂是指药物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制剂。

()13.水浸出液中含有较多胶质,而乙醇浸出液中含有较少胶质。

()14.浓度梯度是指药材块粒组织内的浓溶液与外周溶液的浓度差,浓度梯度越小浸出速度越快。

()15.提高浸出压力有利于加快浸润过程。

()16.当药材组织内充满溶剂时,加大浸出压力有利于提高扩散速度。

()17.药材与溶剂相对运动能使扩散边界变薄或边界层更新加快,有利于浸出过程。

()18.合剂是指含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的液体药剂。

()19.溶剂表面张力和药材中含有物性质对药材浸润程度和速度起主导作用。

、()20.在浸出过程中浓度差是渗透扩散的推动力。

()21.除另有规定外,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有药材1g。

()22.由于浸渍法符合中医用药习惯,因而对于有效成分尚未清楚的中草药或方剂进行剂型改革时,通常亦采取浸渍法提取。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中药制剂是指采用传统的中药炮制工艺,通过对中药材进行提取、炮制等工艺处理后,制成能够直接用于医疗或预防疾病的药物剂型。

为了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疗效,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方法。

一、药材的鉴别与质量控制对于中药制剂来说,药材的质量是影响制剂质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首先需要对采购的中药材进行鉴别和质量控制。

常用的方法包括外观鉴别、显微镜鉴定、化学成分分析等。

外观鉴别主要通过观察药材的色、形、质地等特征,判断其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

显微镜鉴定可以观察药材的细胞结构、组织构造等特征,从而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化学成分分析则是通过对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以确定其质量。

二、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执行为了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需要制定相应的质量标准,并在生产过程中执行。

质量标准包括药材的质量标准和制剂的质量标准。

药材的质量标准是对于药材种类、外观、含量等方面的要求,而制剂的质量标准则是对于制剂的成分含量、外观、质地、溶解度等方面的要求。

在执行质量标准时,需要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并进行严格的检验。

三、制剂工艺的规范和控制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中,工艺的规范和控制是确保质量的重要环节。

工艺规范包括药材的研磨、提取、炮制等环节的要求,要求操作员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并记录下每一步的操作情况和结果。

同时,还需要对每个关键环节进行控制,确保制剂质量的一致性。

四、质量控制的检验方法为了判断中药制剂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验方法。

常见的检验方法包括理化性质检验、成分分析检验、微生物检验等。

理化性质检验主要是对制剂的物理性质进行检测,例如外观、溶解度、PH值等。

成分分析检验则是对制剂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检测,以确定其含量是否符合标准。

3.水蜜丸:将中药材破碎、清洗后,按一定比例配制,用水或酒等溶媒混合蜂蜜或糖,制成小球状物,常用于口服。

4.研粉:将中药材研成细粉,经过专门的工艺制作成颗粒或丸剂等,常用于复方制剂的制备。

5.蒸馏水提取物:将中药材破碎、清洗后,按一定比例配制,加水煮沸,用蒸馏法提取目标成分,然后经过浓缩、干燥、制成颗粒或粉末等制剂。

6.乙醇提取物:将中药材破碎、清洗后,按一定比例配制,加乙醇等有机溶媒提取目标成分,然后经过浓缩、干燥、制成颗粒或粉末等制剂。

7.微波辅助提取物:将中药材破碎、清洗后,按一定比例配制,利用微波辅助提取目标成分,然后经过浓缩、干燥、制成颗粒或粉末等制剂。

8.冷水提取物:将中药材破碎、清洗后,按一定比例配制,加入适量的水,浸泡数小时或过夜,然后过滤,得到水提取物,再经过浓缩、干燥制成制剂。

中药制剂分析名词解释中药制剂分析是指对中药制剂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质量评价和药效活性研究的一种科学方法。

中药制剂是指中药经过一定的炮制、提取、提纯等工艺制成的药物剂型,包括丸剂、散剂、膏剂、浸膏、煎剂、滴丸等形式。

以下是一些中药制剂分析中常用的名词和解释:1.化学成分分析:对中药制剂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以确定其主要活性成分。

2.质量评价:对中药制剂进行质量检测和评估,包括外观、含量、溶出度、溶解度、含水量、纯度等指标的测定和分析。

3.药效活性研究:通过对中药制剂进行生物学活性测试,评估其药理作用、药效活性和临床应用效果。

4.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一种基于液相色谱原理的分析方法,适用于中药制剂中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鉴定和定量分析。

5.气相色谱法(GC):一种基于气相色谱原理的分析方法,适用于揭示中药制剂中挥发性成分和脂溶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

6.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一种比传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效果更好、分析速度更快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复杂中药制剂的化学成分分析。

7.毛细管电泳法(CE):一种基于电泳原理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对中药制剂中带电荷的化学成分的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

8.纸层析法(TLC):一种基于液相色谱原理的简便、快速、经济的分析方法,适用于中药制剂中复杂混合物的成分分析和鉴定。

9.索要指纹图谱:根据中药制剂中多种成分的色谱特征和含量进行分析和比较,用于判断中药的质量和真伪。

10.质谱法(MS):一种基于质谱原理的分析方法,适用于对中药制剂中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以上是中药制剂分析常用名词的解释,这些名词涵盖了中药制剂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

中药制剂分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中药的化学成分、药效活性和质量,为中药的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1)蜜丸:将药材研磨成细粉末状,然后通过蜂蜜为媒介将其充分粘合在一起制成蜜丸,这也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克)称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为小蜜丸。

蜂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

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

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2)水蜜丸: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

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

多用于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丸等。

(3)水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醋、药汁、黄酒等为粘合剂制成。

因特殊需要,水丸还可包衣。

泛制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4)浓缩丸:将所有的中药材或者部分重要的药材通过煎煮提取其煎液,然后和适量的辅料或者药物的细粉末等一起粘合成药剂即可。

根据粘合剂的不同,又分为浓缩蜜丸、浓缩水丸、浓缩水蜜丸。

浓缩丸体积小,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服用,在体内溶化吸收比较缓慢。

浓缩丸适用于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5)糊丸: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

糊丸质地坚硬,在体内崩解慢,内服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某些毒性成分的释放或减缓刺激性成分对胃肠的刺激。

刺激性较大或有毒药物宜制成糊丸。

(6)蜡丸:药材细粉以蜂蜡为粘合剂制成。

蜡丸是中成药的长效剂型之一,溶化极其缓慢,可延长药效,防止药物中毒或对胃起强烈的刺激作用。

处方中含较多的剧毒或强刺激性药物,或要求在肠道吸收的中成药,都可制成蜡丸。

为中成药传统剂型,品种已不常见。

(7)微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酒泛丸,或以百草霜为衣,采用现代技术制成。

微丸直径小于2.5毫米,体积小,应用剂量小,服用方便,吸收平稳。

微丸适宜于刺激性药物,贵重或细料药材多制备成微丸。

第十五章中药制剂一、概念与名词解释1.浸出制剂:2.渗漉法:3.超临界萃取技术:4.中药合剂:5.酊剂:6.流浸膏剂:7.浸膏剂:8.颗粒剂:9.水醇法:、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1.浸渍法有利于黏性易膨胀药材的浸出。

中药制剂的名词解释中药制剂是指根据传统中药理论及药材特性,经过一系列加工和制作工艺,形成的具有药用效果的药品。

中药制剂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制作过程严格遵循中医药理论和中药制剂工艺标准。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中药制剂进行解释。

一、煎剂煎剂是中药制剂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包括水煎剂和浸泡剂。

水煎剂是将中药材加水煎煮,提取药材中有效成分,再将药液通过过滤等工艺处理后得到的制剂。

水煎剂常用于中医诊疗和中药临床治疗,其制剂过程依据药材性质、配伍原则和病情判断等因素进行。

二、丸剂丸剂是将药材研磨成粉末后,再配合辅料制成固体制剂。

丸剂种类繁多,包括水丸、酒丸、膏丸等。

水丸是将药粉加水、蜂蜜等液体制成球状,经过烘干后成为固体制剂。

酒丸则是将药粉与白酒等液体混合制成。

膏丸则是将药材研磨成细末后,与蜜糖等黏合剂混合拌匀后制成。

丸剂常用于调理脾胃、补养气血等方面。

三、糖浆糖浆是将中药材制成的浓缩液,添加糖或蜜糖调制而成。

糖浆常用于治疗咳嗽、喉咙痛等症状,其糖分和甘味成分能够缓解病症,并起到润喉止咳的作用。

糖浆的配方包括中药热水提取液、糖浆基质等,通过加热混合、浓缩等工艺制得。

四、散剂散剂是将中药材粉碎成颗粒状制成的制剂,方便患者取用和服用。

散剂种类繁多,根据药材和药效可以分为砂仁散、白芷散、六味地黄散等。

散剂具有明确的用药量和药效,患者可以按需服用。

散剂常用于调理气血、清热解毒等方面。

五、酊剂酊剂是将中药材制成的浸膏,与酒精或其他有机溶剂调制而成。

酊剂具有挥发性和易吸收的特点,可以快速起效。

酊剂常用于外用治疗,如外伤肿痛、湿疹等皮肤病,也可作为内服药物。

通过以上对中药制剂的名词解释,我们可以了解中药制剂的几种常见形式。

中药制剂具有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药性,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重要形式。

中药制剂在保留传统药材优点的同时,也通过加工制作形成更适合人体吸收、用药方便的制剂,进一步推动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

中药制剂知识点总结一、中药制剂的基本概念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药材经过一定的制备工艺,加工成固、液、半固体或气态的药剂形式,以便于携带、储存、服用和使用的中药成品。

中药制剂是中药材的加工和利用的重要环节,也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药制剂的分类1.固体制剂固体制剂是指由中药材制成的固体形式的药剂,主要包括丸剂、散剂、片剂等。

固体制剂在服用时方便携带和储存,使用时也比较方便,广泛应用于中药治疗中。

2.液体制剂液体制剂是指由中药材制成的液态形式的药剂,主要包括煎剂、口服液、外用液剂等。

液体制剂在服用时可以直接饮用或外用,方便患者服用和使用。

3.半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是指由中药材制成的半固态形式的药剂,主要包括软膏、栓剂、乳膏等。

半固体制剂在外用时更容易涂抹和吸收,适用于一些皮肤疾病和黏膜疾病的治疗。

4.气态制剂气态制剂是指由中药材制成的气态形式的药剂,主要包括蒸馏水、蒸馏油、蒸馏液等。

气态制剂在制备中需要特殊的工艺和设备,具有一定的药效和用途。

三、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对于药品的质量和药效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中药材的选择中药材的选择是制备中药制剂的第一步,需要根据药品的用途和质量要求,选择符合规范的中药材作为原料。

2.中药材的加工中药材的加工包括清洗、破碎、炮制等环节,通过加工可以改善中药材的性能和质量,提高药品的药效。

3.配方的确定配方的确定是制备中药制剂的关键环节,需要根据疾病的症状和体质,选用合适的中药材和用量,确定具体的配方。

4.制剂工艺制剂工艺是指按照配方和工艺要求,通过一定的工艺方法和设备,将中药材制备成固、液、半固体或气态的药剂形式。

5.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制备中药制剂的重要环节,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检查、生产工艺的控制、成品的检验等,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四、中药制剂的应用中药制剂在中医药临床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药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中药制剂在中医药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包括中药丸剂、口服液、煎剂、外用膏剂等,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

中药制剂的鉴别方法中药制剂是中药药材在一定的配伍、制备工艺条件下制成的成品药,它具有药效稳定、用法用量准确、易于保存和使用等特点。

在中药制剂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正确的鉴别方法对于确保药效、保障药品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中药制剂的鉴别方法。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外观特征来鉴别中药制剂。

外观特征包括制剂的形状、颜色、气味等。

通过观察制剂的外观特征,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

比如,一些制剂在制备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工艺不当或者原料质量问题而导致颜色不正常,气味异常,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外观特征来鉴别的。

其次,化学分析是鉴别中药制剂的重要方法之一。

化学分析可以通过对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判断制剂的真伪。

比如,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分析技术,可以对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从而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

另外,生物学鉴别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过对中药制剂中的微生物、生物碱等成分进行鉴别,可以判断制剂的质量。

比如,一些制剂可能因为保存条件不当或者原料质量问题而导致微生物污染,这时可以通过生物学鉴别方法来判断其质量。

最后,药理学鉴别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通过对中药制剂的药理学特性进行研究,可以判断其药效和安全性。

比如,通过动物实验、体外实验等方法,可以对中药制剂的药效进行评价,从而判断其是否符合标准。

综上所述,中药制剂的鉴别方法包括外观特征鉴别、化学分析、生物学鉴别和药理学鉴别等多种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这些方法,以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药效。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药制剂生产工艺中药制剂生产工艺是指通过工艺方法将中药原料加工制成中药制剂的过程。

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原料采集和筛选:中药制剂的原料主要包括中药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

在采集原料时要注意选择新鲜、完整、无病虫害的,避免使用受污染的原料。

采集的原料需要进行筛选和清洗,除去杂质和异物。

研究和加工:中药原料一般需要进行研磨、粉碎等加工步骤。

根据制剂的要求,可以选择研磨成粉末或切成小片。

加工完成后,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炒、煮、晒等处理,提高药材的药效。

药材提取:中药制剂的药效主要来自于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药材提取是将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并得到满足药效要求的提取液。

常见的药材提取方法包括水提、醇提、油提等。

提取液一般需要进行浓缩、干燥等处理,得到粉末或浓缩液。

配方调配:中药制剂的配方根据药材的药性和功效要求来确定。

根据药方配方比例和剂型需求,进行药材和药物配比,混合均匀。

药物制剂:药物制剂主要是指将草药提取液或粉末转化为各种剂型,如丸剂、散剂、浸膏、水剂、酊剂、软膏等。

在制剂过程中,需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要求加入辅料、增味剂、溶剂等,进行混合、研磨、过筛等步骤。

包装和贮存:中药制剂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包装和贮存。

包装时要选择符合药品包装标准的材料,保证制剂的质量和安全。

贮存时要注意避光、干燥、通风等,防止霉变和有效成分的损失。

以上就是中药制剂生产工艺的基本步骤。

在实际工艺中,还需要根据具体药材和制剂的特点进行调整和改进,保证制剂的质量和有效成分的稳定性。

同时,制剂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药品生产的规范和标准,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药制剂包括汤剂、丸剂、散剂、颗粒剂、贴剂等多种类型,但它们的基本制作方法却是相通的。

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需要医师或药师在掌握中药药理学、药剂学和制药工艺学等知识的基础上,将中药运用得当,具体动手制作。

下面就具体介绍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一、汤剂的制作方法1.准备中药材:根据药方配比、制剂用量和病人情况等具体情况,选用优质中药材,洗净干净,按照所需量称取。

2.加水煎煮:将称好的中药材加入适量清水,按方要求熬煮,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直至汤液浓缩至1/3以上。

3.滴入其他药物:如需加入其他处理好的药物,应在煎煮开始前5-10分钟滴入,否则会影响整个汤剂的煎煮浓度。

4.过滤、热灌装:煎煮完成后,要将制成的汤剂通过滤网过滤,去除杂质等不必要物质。

然后,再将汤液热灌装入热保温瓶中,保持其温度尽量不降低。

5.标签、保存:汤剂灌装完成后,应在瓶子上写上制剂名、用法、用量、生产日期等信息,然后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避免日晒雨淋和潮湿,有效期为一周左右。

二、丸剂的制作方法1.准备中药材:按比例称取所需中药材粉,确保其重量准确、颗粒细小。

2.混合调制:将中药材粉混合均匀,加入一定量的蜂蜜或防霉剂进行调制,揉捏成均匀的团状物。

3.制成丸:将揉捏好的团状物分别装入丸剂机中,压制出型状,然后经过层层滚球等操作形成固体丸剂。

4.烘干包装:将制成的药丸放入干燥箱、加热,脱水烘干,直至含水量达到3%以下。

然后放入密封包装袋中,注明制剂名称、药材组成、剂量和保质期,存放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三、散剂的制作方法1.准备中药材:根据需要,将中药材进行研磨成细末,储放在干燥通风的容器中。

2.混合调制:按照科学配比,将不同药材细末混合并均匀,称取所需量,并进行活性成分检测。

中药制剂实施方案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药材或中药提取物作为原料,通过一定的制备工艺和方法,制成具有一定剂型和用途的中药产品。

中药制剂的研制和生产是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保障中药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的中药制剂实施方案对于中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中药制剂的研制、生产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药制剂的研制。

1.中药材的选择,中药制剂的研制首先要选择优质的中药材作为原料,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因此,在选择中药材时,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进行,确保中药材的质量符合标准。

2.制剂工艺的确定,制剂工艺是中药制剂研制的关键环节,包括提取工艺、配方工艺、制剂工艺等。

在确定制剂工艺时,要充分考虑中药材的特性和药效,确保制剂的稳定性和疗效。

3.临床验证,研制完成的中药制剂需要进行临床验证,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临床验证,可以进一步完善制剂配方和工艺,提高制剂的临床疗效。

二、中药制剂的生产。

1.GMP生产,中药制剂的生产需要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的要求,建立健全的生产管理体系,确保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2.质量控制,在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原料药的质量、生产工艺的合理性、生产设备的清洁、消毒和验证等环节,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安全。

3.包装和储存,中药制剂的包装和储存也是影响制剂质量的重要因素,要选择适合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工艺,采取合理的储存条件,确保制剂的稳定性和有效期。

三、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

2.质量检测,对中药制剂进行质量检测是确保制剂质量的重要手段,要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体系,包括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等。

3.质量评价,对中药制剂的质量进行评价,包括外观、理化性质、稳定性、溶出度、疗效等方面,确保制剂的质量符合标准。

第一章:1、简述中药制剂有效成分非单一性的含义中药制剂的产生疗效不是单一成分作用的结果,也不是某些成分简单作用的加和,而是各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所以某单一成分的含量高低并不一定与其临床作用效果具有简单的线性关系。

2、我国现行的中药制剂药品标准有哪些?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凡例正文附录索引2.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标准、部颁标准..3.药品注册标准4.各地方中药材标准------国家药品标准未收载的药材和饮片,可执行省市自治区中药材质量标准与炮制规范;如:北京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8年上册)、云南省中药材标准等。

其中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内容是药品检验的主要项目,必须严格遵照药品标准,逐项全面进行检测。

6、中药制剂理化鉴别的定义是什么,中药制剂理化鉴别的特点是什么?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是利用制剂中的某些活性成分或指标性成分的理化性质,通过经典的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检测有关成分在制剂中是否存在,从而达到鉴定药品真伪之目的。

理化鉴别是以制剂中的有效成分或代表性成分为检测对象,故可以更加客观深刻地评价药品的真实性。

对于液体制剂或其它不含原料药粉的制剂,如注射剂、合剂、酒剂、酊剂、糖浆剂、滴丸剂、膏剂和胶剂等,理化鉴别则显得更为重要。

7、药品检验的一般程序是什么取样供试品的制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8、中药制剂中的提取方法与净化方法各有哪几种,要点是什么(1)提取方法:<1>溶剂提取法(渗漏、萃取、冷浸、连续回流提取、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提取溶剂选择:对被测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溶解不能与被测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溶剂廉价,使用安全常用的提取溶剂:水,甲醇,乙醇,丙酮,氯仿,醋酸乙酯,石油醚等。

萃取法:适应于液体制剂,简便,快速,即可处杂,又可提取预测组分冷浸法:适宜遇热不稳定成分的提取,提取杂质少,样品纯净回流提取法:用于固体制剂的提取连续回流提取法超声提取法<2>水蒸气蒸馏法<3>超临界流体萃取法<4>升华法(2)净化方法:第二章:1、六味地黄丸的显微定性鉴别答:1.薄壁组织(熟地黄)2.果皮表皮细胞(山茱萸)3.淀粉粒,3a草酸钙针晶束、3b淀粉粒(山药)4.草酸钙簇晶(牡丹皮)5.不规则分枝状团块无色菌丝(茯苓)6.薄壁细胞(泽泻)2、简述中药制剂显微鉴别的含义及适应范围。

答:含义:利用显微镜来观察中药制剂中原药材的组织碎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从而鉴别制剂的处方组成。

适用范围:一般凡以药材粉碎成细粉后直接制成或添加有部分药材粉末的制剂,由于其在制作过程中原药材的显微特征仍保留到制剂中去,因此均可用显微定性鉴别法进行鉴别。

3、中药制剂性状鉴别的内容主要有哪些?答:颜色、形态、形状、气、味、其他(水试,火试)4、简述中药制剂的理化鉴别含义。

答:利用物理的、化学的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制剂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别,从而判断制剂的真伪。

5、中药制剂的光谱鉴别法、色谱鉴别法主要有哪些?答:光谱鉴别法主要有荧光法、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度法。

色谱鉴别法主要有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薄层扫描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6、为何制剂的性状鉴别能初步反映其质量状况?答:中药制剂的性状是指除去包装后的性状。

中药制剂性状鉴别包括大小、色泽、表面特征、质地、气味等方面。

一种制剂的性状往往与投料的原料质量及工艺有关,原料质量保证,工艺恒定则成品的性状应该是基本一致的。

故制剂的性状,能初步反映其质量状况。

7、试述中药制剂显微鉴别的复杂性。

答:中药制剂一般多由二味以上中药材经各种方法制备而成,因此制剂中各原药材及辅料的显微特征都可能相互影响与干扰,这样就给鉴别带来一定的困难。

其次由于制备方法不同,原中药材经制成各种制剂后,有些本身原有的组织结构已不存在,因此原中药材粉末的显微特征,并不一定作为该制剂的定性鉴别特征,一般选取制成剂型后可以重现的各味药的主要特征作为该制剂的鉴别特征。

8、试述中药制剂显微鉴别的特点。

答:中药制剂的显微鉴别与单味中药材粉末的显微鉴别相比较要复杂的多。

在选择制剂的显微鉴别指标时,要对处方中各药味逐一分析比较,考虑选用能相互区别、互不干扰,能表明该药味存在的显微特征作为鉴别依据。

目前处方中每一味药多用一个最主要的特征作为鉴别指标。

9、为了提高一般化学反应法对中药制剂鉴别的可靠性,改善其专属性,应注意哪些问题?答:首先,应慎重使用专属性不好的化学反应,如泡沫生成反应、三氯化铁显色反应等,因为中药材中蛋白质、含酚性羟基等类似成分的存在较为普遍。

其次,在分析前对样品进行分离、精制,除去干扰鉴别反应的物质,借此改善鉴别方法的专属性。

具体的分离精制方法要与被鉴别成分的性质、干扰成分的性质和理化反应对反应条件的要求相适应。

再者,采用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的方式,对拟定的鉴别方法进行反复验证,防止出现假阳性。

10、为何红外光谱法在中药制剂的鉴别应用比合成药物少得多?答:红外光谱取样量小,专属性强,是鉴别药物的一个很好的手段,但需要与标准红外光谱图对照,目前中药在这方面尚未建立,还有大量的研究工作要做。

11、试述薄层色谱法使用的吸附剂或载体有哪些。

答:常用的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其次有硅藻土、硅藻土G、氧化铝、氧化铝G、微晶纤维素、微晶纤维素F254等。

12、试述薄层扫描鉴别法的操作步骤以及薄层扫描法与薄层色谱法在鉴别中异同答:操作步骤:薄层板制备、样品液与对照液制备、点样、展开、显色(或定位)、上机扫描、色谱峰确认。

薄层色谱法是将适宜的吸附剂或载体涂布于玻璃板、塑料或铝基片上,成一均匀薄层。

待点样、展开后,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在同板上所得的色谱图对比。

薄层扫描法是指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在薄层板上,对薄层板上可吸收紫外光或可见光的斑点,或经激发后能发射出荧光的斑点进行扫描。

薄层色谱法多用于定性,而薄层扫描法多用于定量。

13、试述气相色谱法定性鉴别的依据。

答:主要利用保留值进行定性,多用已知物对照作为定性鉴别依据。

第三章:1.称取硝酸铅0.160g,置1000mL量瓶中,加硝酸5mL与水50mL溶解后,用水稀释至刻度。

试计算该溶液的浓度(以Pb计)。

(MPb(NO3)2=331.2g/mol;MPb=207.2g/mol)解:mLmgC/1.010002.3311000160.02.207==2.取地奥心血康样品1g,照炽灼残渣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炽灼至完全灰化。

在不影响疗效和不发生毒副作用的原则下,对于中药制剂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允许有一定限度,在此限度内,杂质的存在不致对人体有毒害,不会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和疗效,因此,对中药制剂中的杂质进行限度检查即可。

4.取麻仁丸样品适量,照炽灼残渣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炽灼至完全灰化。

取遗留的残渣,依法检查(《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制剂通则检查、一般杂质检查、特殊杂质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

8.何为干燥失重?干燥失重测定和水分测定有何区别?常用水分测定方法有哪些?干燥失重指药品在规定的条件下,经干燥后所减失的重量,主要是指水分、结晶水,但也包括其他挥发性的物质如乙醇等。

干燥失重测定法除测定水分外尚包括挥发性成分,而水分测定仅仅是测定供试品中的水分。

水分测定方法主要有烘干法、甲苯法、减压干燥法、气相色谱法、费休氏水分测定法等9.取丙磺舒适量,加水100mL与硝酸1mL,置水浴上加热5分钟,并加振摇,放冷,滤过,取滤液25mL,依法检查其硫酸盐(《中国药典》2010年版第二部附录),含硫酸盐不得过0.025%。

THE END
1.农药登记证分类及有效成分含量范围要求问:农药登记证中有LS、PD、WL和WP开头,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答:LS:指的是临时登记 PD:指的是正式登记 WP:指的是卫生用药正式登记 WL:指的是卫生用药临时登记 SY:指的是试验的意思,说明该药的登记证是试验田登记证。 问:农药产品中有效成分含量范围有什么要求?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93830180_1093830180.html
2.有效成分含量允许波动范围各种情况农药产品类别不同,有效成分含量允许波动范围设置不同,具体如下: 1、化学农药母药或制剂产品应参照下表: 表中允许波动范围涉及到分析结果的平均值,同时考虑了生产、取样和分析中存在的误差,但不包括特殊情况下要求的超量。如果制剂加工时需要有一个超量来补偿储存中的分解量,可以偏离表中给出的上限,但应说明超量的https://www.ceepek.com/news/338.html
3.农药登记资料规定1.11 在不改变有效成分种类、含量、剂型、使用范围和方法的前提下,对产品进行优化的,登记证持有人应当向农业部农药检定所提出书面申请,提供不影响产品质量、药效、毒理学、残留和环境安全等资料,并经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审核。 1.12农药产品助剂分类及在农药制剂中应用的登记资料要求另行规定。 https://www.xunlv.cn/laws/16891
4.农药质量标准概述(二)博客有效成分是指农药产品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特定化学结构成分。生物活性系指对昆虫、螨、病菌、鼠、杂草等有害生物的行为、生长、发育和生理生化机制的干扰、破坏、杀伤作用,还包括对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作用,fao对农药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允许在标明含量上下一定范围内变化,例如50g/kg(10%)。我国的标准要求为应不低于http://blog.eastmoney.com/803weiyuan/blog_212697273.html
5.收藏!全国48种主流农药的抗药性监测结果(附治理对策)2023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联合全国各级植物保护机构、第六届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风险评估与对策专家组,继续在我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超过250个监测点开展抗药性监测,重点监测25种主要农业有害生物对主流农药的抗性,涵盖一类农作物病虫害11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OTEzMjIyMA==&mid=2651865234&idx=1&sn=33460d78251cc2a54d75b295d6687369&chksm=f2d8971db185d9ddc64f16e9cd3c6f2d7cea296e123548640c136f2113eddb5d295f9ab27428&scene=27
6.NY/T44322023农药产品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标准状态 关于标准有效性标注的说明实施日期 2024-05-01 颁发部门 农业农村部废止日期 暂无 标准介绍NY/T 4432-2023 农药产品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通用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法本文件描述了1-甲基环丙烯等224种农药有效成分气相色谱通用分析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农药产品中1-甲基环丙烯等224种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相关http://down.foodmate.net/standard/sort/5/149067.html
7.NYT4432NYT 4432-2023 农药产品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通用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法.pdf 99页内容提供方:nhk355 大小:1.28 MB 字数:约31.74万字 发布时间:2024-03-17发布于天津 浏览人气:94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https://m.book118.com/html/2024/0314/6145154150010101.shtm
8.中国农药标签的编写注意事项汇总:成分标识使用说明及宣称等要求? 农药名称:清晰标注农药的通用名称和商品名称,确保名称准确无误,便于识别。 ? 剂型:明确标注农药的物理形态,如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等,以便施药者了解使用方式。 ? 有效成分及其含量:详细列出农药的主要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比例,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https://www.reach24h.com/agrochemical/industry-news/china-pesticide-labelling
9.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管理规范)应建立有效成分含量测定项目,操作步骤叙述应准确,术语和计量单位应规范。含量限(幅)度指标应根据实测数据制订。在建立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有困难时,可建立相应的图谱测定或生物测定等其它方法。 8.炮制 根据用药需要进行炮制的品种,应制订合理的加工炮制工艺,明确辅料用量和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http://www.100md.com/Html/Dir0/15/09/44.htm
10.农药登记证应当载明农药名称剂型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毒性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农药登记证应当载明农药名称、剂型、有效成分及其含量、毒性、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登记证持有人、登记证号以及有效期等事项。农药登记证载明事项发生变化的,农药登记证持有人可以申请变更https://www.shuashuati.com/ti/b944c61f02e44e7e9b3f2ed2b4fdb0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