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农资行业十大关键词:价格震荡增长收敛品类细分服务崛起出海加速...

这一年,在模糊、捉摸不定、模棱两可的事情多了,纷繁的观点及案例中我们很难说出哪个正确,哪个是错误。

这一年,原料的震荡让厂商的市场操作变得困难,有的企业缩短了采购、生产及销售的周期,和经销商同频共振,以适应变化。

这一年,农户选购产品更有自己的心得,或者选择极致性价比,或者选择针对性的、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产品。

这一年,企业开始追求既要规模,又要利润。明里暗里企业都在进行产品结构和服务竞赛,用常规产品保规模,新型产品保利润,用服务拉动销售。

这一年,渠道分化,更多人进入农资行业成为经销商。为了更好地服务,厂家既保留传统渠道又支持直接服务大户,渠道精耕、大零售、线上、线下……各种渠道矛盾又融合。

……

这是个矛盾的年份,这是个创新的年份,这是一个不同以往的年份,这是一个开创未来的年代。我们盘点今年的时候,挑出了价格震荡、增长收敛、品类细分、服务崛起、出海加速、电商汹涌、特色作物、大零售、智造竞技、多重焦虑等十个词为本年度的关键词。

一、价格震荡

价格震荡、难以捉摸,行业节奏快、洗牌快,是新趋势。

很多时候,价格是能预测的。

但今年是例外。

即便是消息灵通、嗅觉敏锐者也无法完全把握节点。

有人会说,预测价格早就是过去时了。

虽然几年前一些头部企业领导人就开始拒绝面向大众预测行情了,但他们还是可以预判出大致的走势的,即便是去年6、7月,很多企业都捕捉到了节点。

只是,今年的行情更加难以捉摸。

有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其他行业景气值降低,化肥特别是磷肥价格近两年的震荡行情引得部分游资进场,也是价格捉摸不定的一个诱因。虽然有时候有价格上涨、下跌的依据,但是仍然让企业猜不透。

第三季度,草甘膦、黄磷、磷肥等产品市场行情回暖,带动磷化工企业经营业绩环比第二季度出现明显改善。史丹利、深圳芭田、云图控股都有明显的增幅。

淡季涨价,旺季掉价,社会面库存低,让全年生产的大企业很难过。

原料的价格震荡令复合肥企业操作变得艰难,因为复合肥从采购到生产再到销售是有周期的。以大企业为例,大部分周期在45天上下,以至于很多时候出场价格即倒挂,这严重挫伤了经销商的拿货积极性。

云图控股副总裁阚夕国分析,今年复合肥行业出现了″两快″现象。

节奏变化快。季节的变化、地缘政治的影响、海外能源价格的影响、国家调控的影响,像尿素还会受到期货市场的影响,五个维度的影响导致整个农资的价格节奏变快。

行业洗牌快。在过去的几年当中,陆续地有一些中小型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当中退出了市场,退出了历史舞台;一些大型企业,具备资源优势,懂营销,有高科技储备,在加快布局,加快发展。

的确如此,农药、化肥莫不如是。

一方面是行业整合加速,另一方面是部分大企业继续整合磷矿石资源,完善产业链布局。企业都明白,健全、健康的供应链是未来竞争的基础。就像上市的农药化肥企业,谁没有手握一种资源?没有资源就等于将命运交付到别人手中。

这几年,乃至未来几年,具备全产业链的公司大概率会更好,头部企业全国布局基本已经完成,未来3—5年,正是释放产能的时候,行业的集中度会继续提高。这也意味着,未来会有一大批企业倒在生死线上。

有人会问,行业什么时候能洗完牌?

笔者感觉,行业秩序正在重构,但完全重构,是需要过程的。复合肥、农药销量前十名的位次这两年都有明显的变化。

但是,只要农资仍然属于赚钱的行业,新增企业就会前赴后继,层出不穷。但是能做大,就没那么容易了。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农药生产企业1775家,农药行业从业人员约100万人,农药经营从业人员约63万人,农药经营门店32.5万家,定点经营门店1.3万家。数量仍然惊人。

大环境相同,但是对于不同的企业而言,却是迥然不同的遭遇。

所幸,化肥、农药、特肥这些农资的刚需仍在,每个从业者都还有机会。

二、增长收敛

增速放缓是普遍现象,洞察需求,强化自身的竞争力、高质量改善经营才能增长。

价格的跌宕使得经销商变得谨慎,操作手法上更侧重快进快出,恐需求与成本达不到预期,导致社会面库存大量减少,即便是大平台商也不想存太多货。

但是大企业往往是大生产,加之肩负着保供职责,即便是市场拿货放缓,企业生产也无法放缓,不得已也在压缩整个生产周期,但是曾经的成本优势就荡然无存。

和部分厂商负责人聊天,他们大多流露出对目前境况的无奈。

很多企业其实都已经有增长放缓甚至停滞的感觉,部分经销商更是表示已经亏损常态化了。

其实,大家都很清楚,农资的使用总量是在下降的。

化肥的施用量(折纯)由最高峰的6022.6万吨降到去年的5079.2万吨。

农药也是如此。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农药使用折百量为24.53万吨,使用的商品量为78.32万吨。

今年前三季度,行业部分上市企业的营收大多同比下降,也说明了增长在收敛。

化肥方面,川恒股份、川金诺、亚钾国际、芭田股份、史丹利、云图控股增速较大。今年的农药企业可能比化肥企业更难过,但是辉丰股份、国光股份、绿亨科技依然能保持增长。

诺普信接受机构调研被问及″未来农药制剂领域的利润会有怎样的变化?″时表示,2023年原药价格大幅下降,倒逼渠道去库存,现渠道库存已大幅下降,预计未来进入补库状态。因今年上游原药价格处于低谷,采购成本下降明显,明年产品毛利率预计提升2%—3%。

增长收敛已经是普遍性问题。

不仅是农资,很多行业都是这样。

有经济学家年初时就说:″今年大企业有口饭吃就不错了,中型企业在盈亏线,小企业在生死线上。″

每个行业大抵都是如此,到了放缓的周期。所以,我们要在增速放缓的时期找到自己的新优势,并坚持。

在磷复肥会上,遇到几个企业高管,都在说坚持,说定力。

″企业未来在生存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能生存得更好的问题。″开门子肥业公司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杨帆向笔者介绍,″开门子坚持给农民提供更好的、更优质的、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常规产品就突出性价比,新产品围绕着作物的提质增效。″

诺普信在接受机构问询时也表示,将继续坚定″一个大品、技术服务″的品牌战略,通过单一作物服务模式,不断提高公司农药制剂的占有率和品牌力,整体预计比2023年经营向好。

种种迹象表明:我们已经步入一个新的″增长阶段″——增长收敛或者说增速放缓阶段。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告别过往的经验和路径依赖了。高增长时期,只要抓住机会就可以增长;中低速增长时期,只有洞察需求,强化自身的竞争力、高质量改善经营才能增长。

三、品类细分

企业进入全面结构调整时期,小品类也能有大未来。

品类有大小,成功无高低。

无论是磷复肥会、植保会的惊鸿一瞥,还是和企业负责人聊天,我们都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做细分品类、细分市场了。

常规的产品越来越难操作了,这几乎是所有人的看法和观点。

为什么大企业原来不太注重小品类?因为小品类市场容量小,发展空间极易受限。对企业增量帮助不大,只是为了丰富产品线而生。

现在为什么大家都加大力度做?因为存量时代,企业都在做产品结构调整。既要有规模,又要有利润。

大品类做优势,小品类做利润。大品类上用规模制胜,凭借极致性价比让利用户,持续占领市场。小品类虽然消费低频、认知度低,但是有增长,有利润。大企业立足小品类市场,去做利润产品的突破与培育就顺理成章。

小品类也能有大未来。

随着具备特殊功能、特殊工艺的产品的增加,特肥的概念越来越模糊,产业间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产业融合趋势明显。

一些中小企业选取大品类的市场去模仿、创新和切割,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水溶肥就不说了,已经成了横跨农药、化肥、特肥行业的新主流。令人意外的是,水溶肥的均价居然呈上涨趋势,足见其生命力。即便是一般的复合肥(除缓控释产品外)也会让自己的水溶性更强些,崩解速度更快些。生物制剂、园艺花卉肥、药肥、驱鸟剂也在今年大放光芒。

曾经的一些生根、养土、抗逆类的产品已经成了″新刚需″。就像很多业务经理说的那样,给农户推广新品很难,形成习惯后不让他们用也很难。

一些特肥新三板上市企业今年增幅明显,分析人士指出,这有赖于其过往细分市场的布局,以及精准分销。

企业的逻辑应该是这样的:特种产品(占资金少、毛利高)、核心产品(更好的体验感、增产增收、品质高、利润高)、普通产品(占资金多、周转慢、利润低)。

与业内人士交流下来的总体感触是,特肥的红利期仍然没有消退,依然是企业布局的重点,市场对具体的产品以及推广模式会有选择,但是新的场景、新的产品也在不断产生,不断丰富着这一品类。特肥仍然是一个具有想象力的赛道。

四、智造竞技

昔日″味道难闻″″劳动密集″的农化工厂已经成了无声无味的″黑灯工厂″。

近几年,大家的注意力重新回到硬科技。

工信部数据显示,全国″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已超8000个,5G已由生产外围辅助环节深入至核心控制环节。

11月下旬,在工信部公布的300家《2023年5G工厂名录》中,农化行业中祥云股份、安道麦、巴斯夫、三宁化工赫然在册。它们已然是行业智能制造的标杆。

从头部企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开始,农化制造业的竞争骤然变了风向:从原来的规模之争,发展到成本领先、差异化之争。

若不能规模取胜,那就凭″差异化+成本领先″取胜。

为了提升生产效率、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率、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运营成本、降低产品不良率,行业中的黑灯工厂、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笔者去祥云股份、三宁化工、银农科技等企业的智慧工厂参观的时候发现,昔日″味道难闻″″劳动密集″的农化工厂已经成了无声无味的″黑灯工厂″,彻底颠覆了农化制造业的传统印象。

农资行业的智能制造也多种多样:有以质量管控为核心的产品全程可追溯模式,有快速响应市场多样化需求的柔性制造模式,有全链条数字化的智能工厂模式,也有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模式,等等。

企业的不断进化,也为更多高精尖技术的产业化、高端产品的不断出产奠定基础。当然,相应的,智能工厂对产业工人的要求也将提高。″未来,一定是具备高知识的产业工人充斥一线。″银农科技董事长钱炫舟如是说。

五、大零售

随着各地千万级的农资零售商的崛起,农资大零售时代来了。

今年,大零售也算是热词。

需要指出的是,大零售不是现在才有的,而是现在这个群体更大了。

农资大零售商就是,以特色作物为运营核心,创造、提供专业的服务场景,用自己的运作理念(商品+服务),创造出单店惊人业绩的零售商。

一般情况下,在市场容量大的地方,特色作物种植者的需求一般的零售商满足不了,对于经销商而言又太过零散。一些有技术、有品牌的零售商自然就脱颖而出了。

″特色作物+技术″使部分影响力大的零售商崛起,催生了千万级大零售的出现。大零售商的崛起又引来了大批的优质资源,促进了当地特色作物的繁荣。两者互相成就。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成为大零售呢?

不少经销商向笔者介绍他们″被动″成为大零售商的过程:一部分经销商原来是大田作物的服务商,随着土地流转以及规模用户的增加,零售网点锐减,直至自己直接对接用户;一部分是没有办法,没有什么客户,也没有什么优质资源,只能下沉去找种植者合作……

也有原本就是零售商的,因为在某一作物的服务上比较有知名度,就破圈了,不仅仅周围的种植者找他,其他邻近乡镇的都会主动去找他。

可以说,一开始,大零售是被动出现的。

当大零售这一业态的优势被放大后,也有人开始主动去做大零售。

目前大零售商群体包含:有技术的零售商,区域作物单一的经销商,企业端直接做大零售的(这个目前不多)。

在精准分销的当下,大企业、小企业都想让渠道更加下沉,直供终端,甚至大户。但是,很多企业或者很多区域不具备下沉条件。于是,企业就瞄准了大零售商这个群体:有某个或者几个优势作物的技术服务能力,有固定合作的圈层消费者,有成长性。

对于企业来说,服务这样的客户省心,他们自己本身就是作物专家,企业只用提供产品即可。

也有人指出,大企业不太适合服务大零售。

因为零售的游戏规则跟批发不同。零售商卖谁的产品都可以赚到钱,所以他们只会忠诚于品牌,却没有品牌忠诚度。合作的蜜月期自然顺风顺水,也将促进企业在本地的增量(只要主推,在一个乡镇超越同期销量非常轻松),但是这种繁荣经不起任何考验。并且,企业需要的经销商的蓄水池功能大零售也不一定具备,企业自认为重要的砝码—代理权在大零售那里也未必是一个量级。

但是,大零售终究是一个重要的渠道形态。

无论我们的意愿如何,″轻舟已过万重山″,农资大零售时代已经来了。至于要做些什么,如何做,每个企业只能自己找出口。

六、特色作物

″向土地要效益″,这应该是所有种植户的梦想和目标。

如何破解常规种植效益低的难题?特色作物种植,成为提升土地效益、增加种植户收益的主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各地特色作物快速发展。如,云南的晚熟柑橘、葡萄、黄瓜、生菜、番茄、各类鲜切花以及中药材等,河南的花生、芝麻、苹果、西瓜、大蒜、豆角等,山东的樱桃、草莓、苹果、大姜、蒜、葱等,辽宁的樱桃、草莓……各省都有不少这样的特色作物。

但是由于主产区非竞争者众多,经销商之间不但要比拼价格、产品品质,还要比拼服务、技术等,解决痛点问题,提升品质,增加种植户收益。

众所周知,消费者对于高品质、健康的农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且对于特色作物而言,品质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销售价格,是种植户获取高效益的关键。因此,特色作物未来发展关键就是注重品质提升。

因此,在特色作物种植区,有助于提升农产品品质的功能性肥料产品,如鱼蛋白、微生物肥料、海藻酸、腐植酸等功能性特肥发展迅速。

想要持续提升品质,不仅需要功能型产品的支撑,还需要有技术的加持。比如,云南花卉服务商为花卉基地做种植技术培训,用植保、营养搭配、过程管理等形成不同地区的大数据模型,制作出品质曲线图。

七、服务崛起

服务的稳定性在增强,服务崛起背后的消费者线索,就是用户的体量在变大。

今年,在增量变得艰难的年份,服务成了救市良药。

原来尽管大家都在倡导服务,但是都心知肚明,服务不过是属于锦上添花的项目而已,稳定性是不够的。

今年,大家开始动真格的了。

可能真的是缺什么才吆喝什么,在今年的调研中,笔者发现,经销商平台都不怎么说服务了。笔者就问,怎么不说服务?不再注重服务了吗?有经销商回复,服务是最基本的动作,没有服务一切动作都做不了,不需要多说。

为了让小农户更好地融入现代大农业,各地农业社会化服务风生水起。

据农业农村部数据,目前全国各类服务组织总数超过107万个,服务面积超过19.7亿亩次,服务小农户9100多万户。

我们行业目前涌现的农服几乎都是属于稳粮和单产提升的。

金丰公社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张祥认为,目前是做农服最好的时候,发展解决了所有方向性的问题,土地集约解决了拼地问题,农业保险拓宽解决了″地种不好怎么办″的问题。大部分涵盖农资方案、种植托管、粮食收储、金融保险、田间智能化管理等多个层面的具体措施。

其实,今年服务崛起背后的消费者线索,就是用户的体量在变大。

大户和散户的需求不同:散户在意价格,大户,更在意肥效和服务;散户愿意换产品(试错),大户更愿意选择好产品,固定成本高不敢多承担风险。

针对大户,企业都有解决方案。

有的企业建议经销商根据大户亩数分类管理:3000亩以上大户尽量直营,中小规模种植户依托二级商做服务。

有企业将大田的种植户细分,只服务种植面积在300—500亩的中型大户。只有服务中型大户,厂商在整个服务链条中才有更多的主动权。

史丹利在做深度分销,将原来的经销渠道结构由三级优化为两级。其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全面开展30个整村推进计划。

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史丹利采用作物经理制模式进行深度、定点服务,近两年注重服务种植大户,复购、拉新率不断上涨。在安徽、河南涌现出10个新品推广的万吨县。

通过探索,企业也找到了服务团队和营销团队配合的点,以及养得起、留得住那么多的技术服务人员的方法。

新洋丰营销副总裁赵程云直言,新洋丰的核心竞争力,源于稳健的农化团队。新洋丰布局6年,累计投入近4亿元,培养了200名以上初步具备服务能力,逐渐与营销团队融合的专业人员。

培养专业的适合的人才比较难。如何将技术能力转化为销售业绩?这是很多企业关心的。

目前很多企业都设立了″销售+农化″的推广团队,他们的工作大致是:研究市场,规划作物与产品,种好示范田,开好现场观摩会,扩大影响,配合销售寻找更多应用场景、更多网络、更优渠道,运用各种营销方式促进效果最大化。

企业培养人才队伍,去服务渠道商。

渠道商用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磨练、修正的方案去服务种植者。整个链条的发展更加良性,这就是服务的意义所在。

八、电商汹涌

未来,将是行业和电商互相适应、互相融合的过程,线上、线下,不过都是渠道而已。

今年,农资电商的影响更大了。

据了解,农药、肥料、种子近三年的线上交易额年均增长达589%、196%、182%。

虽然增速高,但是对于2万亿元的庞大市场而言,农资的线上化率占比仍低的得可怜。很多人断言,未来线上线下结合将有大机会。

上一波(2014—2015年)农资电商的热潮折戟于当时智能机的缺乏和购买习惯的培养。

现在几乎人人都网购的时代,农村快递配送网点、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设备和购买习惯已经不成问题。

不过这个问题不重要,很多农资企业和经销商都在积极拥抱电商。

很多经销商由于产品代理权限的问题,只是在线上引流,不上产品链接,发解决种植问题的、推广产品的短视频也好,直播也好,一般都是为了线下更好地购买。

对于种植者而言,有说网上购物方便的,有说网上购物便宜的,也有说网销扰乱市场的,也有说售假的……不一而足。

企业方面,为了不和传统渠道冲突,不少企业都专门生产了适合电商销售的产品。

史丹利是触网较为顺利的企业之一,其目前走线上渠道的主要是园艺肥业务。从其年报、半年报中可以看出园艺肥业务线上增速较高:2022年全年实现全网零售额6566万元,同比增长61.68%;2023年上半年实现全网零售额5262万元,同比增长30.8%,累计售卖件数196万件,同比增长36.1%。目前在同类目产品零售中无论天猫还是京东的排名都数一数二。

中保电商的主要阵地也是在淘宝、京东旗舰店,其生物农药的线上销售近两年也表现亮眼。今年双11期间,中保电商总销售额突破1058万元,同比增长102%,成交订单69900单,接待访客62.8万人次。

先正达今年升级了其电商品牌″翼选″,通过整合植保业务单元多方的产品资源,解决种植者一站式的农资采购需求。

为了取得更大的突破,试水电商的企业在增多。

今年也有农药企业私下革了自己的命,舍掉所有渠道,去拥抱电商,前路未卜,但是能在这个节点选择打破现状,突破和超越自我,这份要变强的心就足以令人尊重。

也有很多企业发出公告,明确说不支持网上销售。

其实,网上销售农资,最大的问题就是窜货以及渠道利益再分配。

要么就是乱了价格体系,要么就是乱了市场秩序。

就像有的企业领导说的那样,原来小家电市场也比较乱,为什么现在可以实现多销售渠道,相安无事?一定有他们的逻辑在。

也有的企业想清楚了区域内线上线下的逻辑顺序,在线上直播,让经销商变成自己的提货点,重塑线上核销和渠道销售的利润额度。

九、多重焦虑

凛冬已至,多重焦虑构成了今年的农资市场,但是每一份焦虑也都有缓解的方式。

焦虑这种情绪,在今年被每一个企业共情。

焦虑价格,焦虑库存,焦虑增量,焦虑利润,焦虑供应链,焦虑新品,焦虑着一切……

可以说,多重焦虑构成了今年的农资市场。

有买便宜的,有买贵的,说不准到底是在升级还是在降级的消费;日趋多元,线上线下都像一团毛线,搞不懂哪个才是抓手的渠道;以品牌为导向,时灵时不灵的战术……

厂家的主要压力在于增量,下游不动如山,如何增量?有企业调整考核标准,将利润列为主要考核目标,但是推新也很难。行业内卷严重,来往都是新品,如何脱颖而出?进而让经销商、零售商主推而不仅仅是成为库存?

经销商层面,一面新增汹涌,一面生意转淡。

市场总量是确定的,此消彼长,新增经销商数量增加,导致整体上每个经销商的销量都在下滑。

经销商动辄面临着″三失″的境况:

份额失守。随着新渠道和新业态的多元化发展,传统经销商日益失守。

市场失血。零库存、末季甩货成常态,库存调节市场的功能丧失殆尽。

群体失声。与厂家博弈的筹码减少、影响力降低,经销商群体日趋失声。

上下游承压,今年的厂商都过得比以往更加艰难。

既然是行业共性,为什么把焦虑这个关键词往后移了?是因为针对一切焦虑,都有解决办法。

广西田园董事长李卫国的一句话说得好,″每一年都处于最好的时代,就看你的能力能不能与之匹配。″

无论行业如何,总有人向前奔跑。即便是在当下农资经营的至暗时刻,在85%的经营者举步维艰之时,仍然有一部分崛起者,认为目前是最好的时代。

其实,行业大多数企业和经销商都是很积极的,只是有的想卷卷不动,想躺躺不平;有的在不断试错中,已经找到了新优势,渐入佳境。

譬如,针对利润焦虑,很多企业就将产品分层:塔尖的是增效产品,其次是明星产品,然后是升级产品,底层是普通产品,且慢慢增加利润型产品的占比。

新品焦虑,则可以从消费者的真需求出发,提供新场景,赢得市场。

十、出海加速

加速品牌出海,加速海外资源布局,农化企业正抢滩全球市场,争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今年″走出去″成为很多中国企业的共识。

11月29日的美股市场见证了中国电商行业的历史性时刻:拼多多盘中市值首次超过阿里巴巴。

很多专业人士分析表示,拼多多去年9月刚刚推出的海外电商平台Temu是此次股价上涨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公司之间的加速融合,推动着中国公司在产品、技术、渠道及资金实力方面得到不断的提升,中国企业已逐渐从国内竞争转向全球化竞争。

艾媒咨询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企业出海发展研究白皮书》指出,大型企业中有29.5%已经实施了出海计划,而中小微企业的比例分别为39.4%、17.5%和13.6%。

我国农化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质量,已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而且,随着全球农化生产分工不断深化,中国在全球农化市场中持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南亚、东南亚、南美等高端市场中国农化产品都以可靠的质量和稳定的供应能力始终受到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一些实力雄厚的农化公司也在不断冲破技术壁垒、严苛及复杂的法规体系,走向国际市场。比如兴发集团先后在美国、德国、巴西、阿根廷、越南等地设立了区域营销平台,产品销往全球116个国家和地区;润丰股份全面加码欧盟市场拓展的投入,现已获得欧盟约80个活性组分的等同认定,2022年欧盟业务规模约1600万美元。

我国不断优化的进出口政策,为我国农化产品进出口贸易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如2019年进出口暂定税率等调整方案明确,对化肥、磷矿石等94项产品不再增收出口关税,零关税的政策无疑更有利于中国肥料行业融入全球贸易一体化。

中国肥料出口量的增长同样十分抢眼。2002年我国肥料出口量134万吨,2021年出口量达到3299万吨,随后2022年出口量有所下降,2023年预计出口量同比2022年肯定是有所增加的。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各类肥料累计出口数量2577万吨,同比增长28.2%。

此外,肥料企业持续加速海外资源布局,为长期发展铺路。比如亚钾国际向老挝沙湾拿吉省提交了74―99平方公里钾盐区块探矿权申请;藏格矿业下属全资子公司投资的老挝万象钾盐矿项目完成签约,初步判断项目的总资源量达6亿吨氯化钾。

随着中国农化企业越来越具备国际竞争力,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品牌的出海步伐将持续加快,生意触角也将延伸至更广阔的国外市场,持续拓展全球版图。

THE END
1.化肥企业年度营销规划,化肥销售方案和想法执行这些策略时,企业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识别可能的挑战,如市场竞争加剧或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应对这些挑战,可以通过灵活调整策略和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来实现。 从个人的经验来看,化肥企业的年度营销规划和销售方案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策略的合理性,还与企业的执行力密切相关。曾经有一家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http://www.ruixueren.com/hf/23146.html
2.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7大措施缔造经销商“农资+”服务模式随着农资行业竞争不断加剧,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建议经销商以农资供应服务为主线,通过以下7大措施缔造“农资+”服务模式。 构建综合服务平台 线上平台:开发农业服务平台,集农资销售、农技咨询、市场信息于一体,方便新时代的种植业主“一站式”获取所需资源。 http://www.pesticide.vip/zgny/yxcl/content/353c6e40-9958-4ab1-a8c3-c667cf76277d.html
3.2025年开农资店,5个越做越好的秘密,你必须要知道!所以大家在开农资店后,千万不要自己一个人在家琢磨,要走出去,多找做的好的零售商,多跟他们接触多跟他们交流,看他们是怎么做的,慢慢地你的农资也会越做越好的。 以上就是5个农资越做越好的秘密,如果你还有其他经营问题,可以在下方留言区写成你的问题!http://www.pesticidenews.cn/zgny/yxcl/content/948151f5-44bf-4346-8c84-00b34e3e3c36.html
4.网络营销入门指南,从基础概念到实践应用详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营销已成为企业推广和品牌建设的重要部分,网络营销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社交媒体营销、搜索引擎优化(SEO)、内容营销、电子邮件营销等,本指南旨在帮助初学者和进阶用户了解网络营销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营销的核心技能。 网络营销概述 网络营销,又称为数字营销,是指利用互联网渠道进行品牌推广、产品营https://xcx.hnmshk.com/post/5773.html
5.网上赚钱,你想了解的那些“秘密”农资资料嘿,别误会,我不是想和你讲那些网上赚钱就能立马变富翁的鸡汤故事。相反,我要告诉你的是,网上赚钱其实并没有那么神奇,但也没那么难。首先,我得泼一盆冷水:别以为在网上就能轻松日入几百上千,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话说回来http://www.bailichun.cn/post/5527.html
6.农资产品全网禁销方案发布,真的有用!电商利用广告、公关、营销活动等方式加强品牌宣传。 提高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信任度和美誉度。 综上所述,农资产品全网禁销需要品牌方从法律法规、实施方案、禁销行动、渠道管理与监控以及品牌形象提升等多个方面入手。这些措施需要综合运用并持续跟进,才能确保禁销行动的有效性和长期性。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JHCCQL05569WRW.html
7.新手如何零基椽启农资店之旅?新手怎么开农资店农资店作为农业服务的重要一环,为农民提供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新手在开店前,首先要对农资行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包括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等。通过参加行业展会、阅读行业报告、与业内人士交流等方式,新手可以迅速掌握行业动态,为开店做好准备。 https://blog.csdn.net/JiYan_cyan/article/details/138646919
8.2024年农村电商怎么搞?关注这14条政策措施支持发展“电商+产地仓+寄递物流”,形成集货、加工、配送、网销等统一供应链条,提高农产品上行效率。 六、推动农村商贸物流创新发展 发挥县域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等自建物流优势,面向电商平台和中小商户,提供家电、建材、农资、农产品等第三方配送。 推广标准托盘、周转箱(筐)、智能物流管理系统和可循环包装技术,实现县域https://m.gmw.cn/2024-03/14/content_1303685129.htm
9.全面推进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专题2.福利待遇:购买五险,基层岗位享受7-10月高温补贴。餐补21元/天; 3.公司内部发展空间很大,管理岗位从基层岗位提拔。 联系电话:孙先生18056712256/崔女士13965752853 地址:利辛县光明大道与长春路交叉口碧桂园小区 利辛县宏康星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2022.5.19) https://www.lixin.gov.cn/Jcsd/show/2106947.html
10.郑州网销招聘(工资待遇要求)河南艾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农资销售(电网销模式/月入1w+) 郑州-金水区 | 不限经验 | 高中以上 9千-1.8万 农资电网销售+不加班+老带新帮扶 郑州-金水区 | 不限经验 | 不限学历 8千-1.2万 查看公司相关招聘 热门公司网销招聘薪酬 7k网销+储备干部+沙门 郑州清森科技有限公司 郑州-金水区 | 不限经验 | https://www.jobui.com/company/13192334/salary/j/wangxiao/zhengzhou/
11.农业科技报支持邮政、供销社、电商、快递、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各类主体开展市场化合作,搭载日用消费品、农资下乡(农药除外)和农产品进城双向配送服务,推动统仓共配。 支持发展“电商+产地仓+寄递物流”,形成集货、加工、配送、网销等统一供应链条,提高农产品上行效率。 http://eb.nkb.com.cn/nykjb/20240318/mhtml/page_07_content_20240318008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