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场监管局发布2022年甘肃省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十大典型案例

2022年,全省市场监管部门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持续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执法工作,针对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重点商品和影响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省市场监管局选取了全省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十大典型案例,现予公布。

01

兰州市安宁区市场监管局查处安宁某商行销售侵犯“金成州”“剑南春”等注册商标专用权案

2022年1月5日,兰州市安宁区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对酒类经营户专项检查时,发现安宁某商行销售的4瓶金成州45度白酒涉嫌侵犯“金成州”注册商标专用权,执法人员随即开展调查。

经执法人员检查,又发现涉嫌侵犯“剑南春”“泸州老窖”“滨河九粮液”“五粮液”等注册商标专用权白酒79瓶。上述白酒系当事人低价购进,且无法提供购进票据。经甘肃红川酒营销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绵竹剑南春酒厂有限公司、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甘肃滨河食品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鉴定,涉案白酒侵犯了上述公司注册商标专用权,违法经营额45520元。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2022年1月21日,兰州市安宁区市场监管局依法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侵权白酒83瓶,罚款8万元。

白酒属于商标侵权行为多发的商品,由于普通消费者辨识力不高,违法经营者欺骗消费者接受其商品,不仅侵犯了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也欺骗了消费者,为消费者带来一定的食品安全隐患。该案的查处,严厉打击了侵权违法行为,维护了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利益。

02

平凉市市场监管局查处平凉市某公司销售侵犯“美孚”“嘉实多”注册商标专用权案

2022年7月1日,平凉市市场监管局接到移交线索,反映平凉市某公司销售的“嘉实多”“美孚”机油涉嫌商标侵权,执法人员随即开展调查。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仍有一些经营者存在搭便车、傍名牌、打大品牌擦边球的心理,误导消费者,严重损害权利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本案的查处,对打击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违法行为、净化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起到很好的震慑作用,同时依法维护了权利人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03

金塔县市场监管局查处某公司销售侵犯“大棒肥”注册商标专用权案

2022年3月24日,金塔县市场监管局在开展知识产权保护专项检查中发现金塔县某农资经销部销售的奔马牌“大棒肥”与“大棒肥”(注册证编号“第17609448号”)注册商标一致,查阅进货票据发现供货单位为金塔县某公司,执法人员随即开展调查。

04

永靖县市场监管局查处永靖县某百货经销部销售侵犯“牛栏山”注册商标专用权案

2022年3月30日,永靖县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在检查时发现,永靖县某百货经销部销售的“午栏山”白酒涉嫌侵犯“牛栏山”注册商标专用权,执法人员随即开展调查。

经查,当事人销售的“午栏山”陈酿白酒与北京某公司牛栏山酒厂“牛栏山”注册商标近似,“午”和“牛”字书写非常接近,消费者容易把“午栏山”看成“牛栏山”,进而造成混淆。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2022年4月27日,永靖县市场监管局依法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尚未销售的“午栏山”白酒,并处罚款3000元。

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不仅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而且也误导消费者,扰乱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本案的查处,有力震慑了侵权违法行为,保障了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05

庆阳市市场监管局查处庆阳某公司侵犯“乐购”注册商标专用权案

2022年1月28日,庆阳市市场监管局根据举报,对庆阳市某公司开展执法检查,当事人在其门头招牌中突出使用“乐购”字样,经营模式为便利店,与注册商标“乐购”核定使用的服务类似,涉嫌侵犯“乐购”注册商标专用权。

本案是一起“店招”侵权案件,当事人未经许可在其招牌上突出使用他人注册商标,通过“搭便车”“傍名牌”的方式攀附知名商标,不仅损害商标注册人的品牌声望,也误导消费者。本案的查处,既规范了市场秩序,也维护了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06

白银市市场监管局查处景某公司销售侵犯“宁夏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案

2022年8月25日,白银市市场监管局在检查中发现,某公司销售的盒装枸杞涉嫌侵犯“宁夏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执法人员随即开展调查。

经查,当事人销售的盒装枸杞将“宁夏枸杞”字样用于外包装显著位置,未取得“宁夏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权利人许可,侵犯了“宁夏枸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涉案违法经营额为650元。当事人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规定。2023年1月4日,白银市市场监管局依法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宁夏枸杞”,罚款5000元。

07

金昌市市场监管局查处金川区某个体工商户侵犯“茅台”“五粮液”注册商标权案

2022年6月1日,金昌市市场监管局在与金昌市公安局金川分局联合检查中发现,金川区某个体工商户销售的“茅台”“五粮液”等白酒涉嫌商标侵权,执法人员随即开展调查。

销售明知是假冒商标的商品,使得大量的伪、劣、次产品投入市场,对该品牌及其他同类产品造成冲击,造成消费者难辨真伪、上当受骗,甚至还会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严重地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利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本案充分发挥行刑衔接职能优势,加大对市场监管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全链条打击力度,有效遏制了市场监管领域违法犯罪活动,维护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08

09

武威市市场监管局某公司侵犯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案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和冬奥吉祥物“雪容融”形象和名称属于我国法律法规确定的奥林匹克标志,未获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为商业目的使用“冰墩墩”形象和名称,也不得将吉祥物形象和名称进行歪曲、篡改等使用。本案的查处,在打击侵犯奥林匹克标志违法行为的同时,对人民群众起到了引导作用,提升了社会公众保护奥运知识产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10

兰州新区市场监管局查处某公司销售假冒专利产品案

兰州新区市场监管局在检查中发现,某公司销售的“亿卡迪”合金停车牌外包装上标识有“专利产品、仿冒必究”字样,涉嫌假冒专利,执法人员随即开展调查。

THE END
1.罚!山东公布12起农资打假案例金农网山东公布12起农资打假案例 近日,为深入推进农资打假工作,有力维护农资市场秩序,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山东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工作部署,坚持问题导向、标本兼治、打防结合,依法查处一批假劣农资违法案件,严厉打击农资违法行为。现将部分典型案例予以公布。http://www.chinagrain.cn/jnnewsinfo.htm?id=5578550
2.农资零售商进货注意事项和被骗后该如何维权这两天总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说有9000多名农资渠道商因在网上找低价货源被骗,被骗金额达1.2亿。其实关于农资人被骗的案例有很多,而且有相当一大部分人被骗后不知道该如何维权。 那今天咱们就来详细聊聊农资零售商进货注意事项和被骗后该如何维权。 一、农资零售商进货注意事项 http://www.pesticidenews.cn/zgny/yxcl/content/e82f8af2-569f-4196-b301-5d1a3901d73f.html
3.病虫害统防统治12篇(全文)4. 部份农资经销商低价扰乱市场, 服务组织受影响 部份农资经销商仍凭借与自己当地农户的关系进行点对点的销售, 当意识到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运作会抢走部分客户而损害自己的经济利益时, 便通过低价扰乱市场, 恶性竞争, 干扰了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的发展。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2b9k4802.html
4.山东河北:用肥淡季市场低迷化肥市场对象:志清农资有限公司 高志清 市场分析: 目前市场价格不明确,没有销售,很多经销商都处于休息不营业的状态。主要是因为目前化肥市场假货居多,鱼龙混杂,很多小厂没有诚信,相继开出低价引诱农民,而农民为了价格便宜,纷纷选择低价购买,导致市场混乱。而且,很多销售小厂化肥的经销商没有诚信,只在乎一味的销售,现阶段很http://www.ampcn.com/news/content.asp?newsid=106292
5.农产品市场问题(精选十篇)信息不对称理论作为微观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通过对二手车市场的研究、迈克尔·斯宾塞对保险市场的研究以及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对劳动力市场交易行为的研究, 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 三位学者研究的领域虽然不同, 但其结果殊途同归, 最后分析指出信息不对称理论是在市场经济条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a1mn3du.html
6.完整版2020本小麦种植行业新产品进入市场策略研究报告在大量周密的市场调研基础上,依据中国国家统 计局、国家海关总署、相关行业协会、国内外相关报刊杂志的基础信息以及专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 提供的大量数据,综合采用桌面研究法、行业访谈研究法、市场调查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 盛世华研监测数据及知识体系,在对我国小麦种植业https://doc.mbalib.com/view/c41fcb0884ed29d5b7b61c15e48b9809.html
7.公安部详解严打假冒伪劣犯罪十大典型案例2009年以来,黄某等人在浙江嘉兴设立非法生产窝点,从当地电子市场购进散装、杂牌零配件,拼装生产假冒品牌浴霸。董某等人在重庆设立批发窝点,以每台60元左右的低价从黄某处大量购进假冒伪劣浴霸,通过物流公司发往重庆、四川等地近50个区、县的数百个二级经销商,冒充正品对外销售。据查证,该犯罪团伙累计销售假冒伪劣浴霸http://bw.xjtu.edu.cn/info/1046/19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