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2023年云南省最新审定通过的农作物新品种及其简介,审定通过了玉米、小麦、水稻和大豆新品种304个。自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摘编部分农作物新品种作简介,以供读者参考。
玉米
一、红谷824
1.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117天,株型半紧凑,株高为高到极高,平均株高3米,穗行数17.2行,百粒重37.2克。叶鞘花青甙显色强,植株上部叶片与茎秆夹角小,叶片弯曲程度弱。穗位高,果穗锥形到筒形,籽粒颜色橙黄色、偏马齿形。
2.抗病性。感灰斑病、纹枯病,高抗大斑病,中抗小光壳叶斑病,抗南方锈病、穗腐病。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400米以下的玉米产区种植。
3.产量表现。2022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64.7千克,较对照增产19.5%;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55.8千克,较对照增产24.1%。
4.栽培技术要点。(1)合理密植,每亩种植3600~3800株。(2)适期施肥,每亩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60千克作底肥;4~5片叶期每亩施尿素20千克;10~12片叶期每亩施尿素20千克。(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培土。防治病、虫、草、鼠害。
二、宣瑞178
1.特征特性。平均生育期136天,株型半紧凑,株高为高到极高,平均株高2.8米,穗行数16.5行,百粒重38.4克。叶鞘花青甙显色强,植株上部叶片与茎秆夹角小,叶片弯曲程度极弱到弱。穗位高,果穗锥形到筒形,籽粒颜色橙黄色、半马齿形。
2.抗病性。感灰斑病、大斑病、纹枯病、小光壳叶斑病,抗南方锈病,中抗穗腐病。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200米以上的玉米产区种植。
3.产量表现。2022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803.1千克,较对照增产15.3%;生产试验平均亩产854.3千克,较对照增产23.1%。
4.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合理密植,春播宜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进行,每亩种植3500~3800株。可直接播种或育苗移栽,播种出苗后应及时查苗、间苗,单株或双株留苗。(2)施肥与田间管理,施足底肥,每亩用农家肥1000千克以上、复合肥30~50千克作基肥,条施或穴施。苗期,每亩施入尿素10千克;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土、除草,每亩施入尿素20~25千克、硫酸钾5千克。防治病、虫、草、鼠害。
小麦
一、楚麦18
1.特征特性。生育期172天、株高92.5厘米,锥形穗、顶芒、白壳、琥珀色、硬质,每亩有效穗22.7万穗、千粒重45.55克,籽粒饱满、熟相好、易落粒。品质检测:含蛋白质12.88%,湿面筋率25.7%。
2.抗病性。抗叶锈病、白粉病,高抗条锈病。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500~2400米的田麦产区种植。
3.产量表现。2022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00.19千克,较对照“云麦56”增产5.78%;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7.85千克,较对照“云麦56”增产1.46%。
4.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每年的10月20日至30日,每亩播种量10~12千克,保证每亩基本苗16万~18万苗。种肥以氮、磷、钾肥为主,追肥以氮肥为主,也可根据当地肥水管理方式进行调整。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二、滇麦3号
1.特征特性。生育期173天、株高84.7厘米,锥形穗、长芒、白壳、红粒、半硬质,籽粒饱满、千粒重45.2克,熟相好、易落粒。品质检测:含蛋白质12.41%,湿面筋24.8%。
2.抗病性。感条锈病、白粉病,中抗叶锈病。适宜在云南省海拔900~2400米的田麦产区种植。
3.产量表现。2022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26.44千克,较对照“云麦56”增产11.33%;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2.01千克,较对照“云麦56”增产0.24%。
4.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每年的10月20日至30日,每亩播种量10~12千克,保证每亩基本苗16万~18万苗。种肥以氮、磷、钾肥为主,追肥以氮肥为主,也可根据当地肥水管理方式进行调整。生育期间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三、云麦114
1.特征特性。生育期173天、株高85.9厘米,锥形穗、长芒、白壳、籽粒白色、半硬质,每亩有效穗28.5万穗、千粒重44克,籽粒饱满、熟相好、易落粒。品质检测:含蛋白质11.42%,湿面筋19.7%。
2.抗病性。感条锈病,中抗叶锈病、白粉病。适宜在云南省海拔900~2400米的田麦产区种植。
3.产量表现。2022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41.38千克,较对照“云麦56”增产14.48%;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26.39千克,较对照“云麦56”增产9.47%。
4.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种期为每年的10月20日至30日,每亩播种量10~12千克,保证每亩基本苗16万~18万苗。种肥以氮、磷、钾肥为主,追肥以氮肥为主,也可根据当地肥水管理方式适当调整。生育期间及时防治病、虫、草害。
水稻
一、云粳55号
1.特征特性。常规粳稻,全生育期195.5天、株高103.6厘米,每亩有效穗24.81万穗、穗长20.6厘米、结实率82.19%、千粒重25.82克,难落粒。米质检测:糙米率80.9%、精米率69.6%、粒长4.9毫米,达部优3级标准。
2.抗病性。抗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纹枯病,中抗稻曲病。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850~2200米的粳稻产区种植。
3.产量表现。2022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776.5千克,比对照增产1.7%;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7.3千克,比对照增产11.68%。
4.栽培技术要点。播种前用药剂处理种子,预防恶苗病;稀播培育壮秧,湿润育秧秧田每亩播种量50千克,旱育秧秧田每亩播种量30千克;中等肥力田湿润育秧每亩栽4万丛、旱育秧每亩栽3万丛,每丛栽2~3苗。
二、岫粳糯6号
1.特征特性。常规粳稻,全生育期175.9天、株高91.2厘米,每亩有效穗21.18万穗、穗长18.1厘米、结实率85.54%,千粒重24.29克,易落粒。米质检测:糙米率83.0%、精米率74.5%、粒长4.5毫米,达部优1级米标准。
2.抗病性。高感稻曲病,中抗稻瘟病、纹枯病,高抗白叶枯病。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400~1850米的粳稻产区种植。
3.产量表现。2022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56千克,比对照减产4.09%;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67.4千克,比对照减产1.28%。
4.栽培技术要点。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培育壮秧,旱育秧每亩播种量25~30千克,秧龄35~40天移栽,每亩栽插2.2万~2.5万丛;合理施肥,每亩施有机肥500千克、尿素25千克、普钙30千克、硫酸钾10千克,其中,尿素的60%作底肥、30%作分蘖肥、10%作穗肥;综合防治病虫害。
三、楚粳57号
1.特征特性。常规粳稻,全生育期173.3天、株高101.2厘米,每亩有效穗23.46万穗、穗长20.3厘米、结实率84.26%、千粒重27.25克,易落粒。米质检测:糙米率84.6%、精米率75.7%、粒长4.7毫米,达部优1级标准。
2.抗病性。感纹枯病,抗稻曲病,中抗稻瘟病,高抗白叶枯病。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400~1850米粳稻产区种植。
3.产量表现。2022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688.5千克,比对照增产0.88%;生产试验平均亩产716.5千克,比对照增产3.45%。
4.栽培技术要点。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培育壮秧,秧龄45~55天移栽,每亩栽秧2.5万~3万丛、每丛栽2苗,机插每亩栽1.5万~1.8万丛、每丛栽3苗;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肥、增施磷、钾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大豆
一、云黑豆24
1.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12.8天、株高76.8厘米、叶形椭圆、花色白色、茸毛棕色、株型半开张,平均每株有效分枝数4.1枝、有效结荚数56.59荚、单株籽粒数121.79粒、单株产量24.56克、完好籽粒率95.51%、百粒重21.21克。品质检测:干籽粒含脂肪20.8%、蛋白质39%。
2.抗病性。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944米以下的大豆产区种植。
3.产量表现。2022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33.86千克,比对照增产22.09%,增产显著;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85.32千克,比对照增产14.07%。
二、云黄25
1.特征特性。全生育期107.6天、株高53.3厘米、叶形椭圆、花色白色、茸毛棕色,平均每株有效分枝数4.64枝、有效结荚数42.77荚、单株籽粒数90.31粒、单株产量22.16克、完好籽粒率92.03%、百粒重25.3克。品质检测:干籽粒含脂肪22%、蛋白质38.2%。
2.抗病性。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945米以下的大豆产区种植。
3.产量表现。2022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16.95千克,比对照增产13.27%;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71.94千克,比对照增产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