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掌门”。是集农业专家与农民远程“零距离、面对面”咨询服务、以云计算和大数据处理技术为基础的病虫害分析与灾情测报,以及线下配合服务O2O为一体的农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杨凌)农业大数据中心、陕西工业云中心、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组成战略合作伙伴,聘请十多位农业专家在线服务,为农民朋友与农业专家之间搭起了一座互动桥梁,有效地解决了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与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开创“院园结合”扶贫模式
“农掌门”科技服务平台开创“院园结合”扶贫模式,对贫困户进行全产业链“保姆式”服务,以信息技术引领农业发展,对贫困帮扶对象帮助其确定产业发展项目,专家亲临现场“手把手”技术指导,通过农产品供应平台,实行“订单”销售,部分产品供应并反哺学校,成为本校并陕西高校后勤服务集团可靠优质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实现了农业专家跨体制服务
通过“农掌门”,一个普通农民可以随时、随地找到省级知名的农业专家教授,专家教授可以远距离服务于农民,打破了传统的专家归属体制,实现了专家跨体制服务。该平台还创新性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农业专家服务量化评估体系,通过对专家的咨询服务内容、服务时长、农民打分的分析与处理,可对农业专家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与服务内容进行溯源,使服务质量得到了有效的管控。
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
“农掌门”不仅可以为农民提供丰富地种养植技术服务、病虫害远程互动诊断和农业大棚种植可视化监控等。还可以通过系统后台大数据挖掘分析,及时、准确地判断出病虫害地理位置分布与灾情漂移趋势,实现了农业病虫灾害预警,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与中央气象网合作,为农民提供了全国每一个县未来15天的气象预报信息,极大地帮助了农民朋友。
同时“农掌门”还具备了参与资源的广域性和多维性、农业服务的深入性、服务交易的可靠性、资源使用的便捷性和平台运维的市场性等特点。是一款科技推广农民免费使用的科技服务平台,康田慧农公司的运营从农村电商市场、农业深层次技术服务、优良种子选种/代购和农产品市场运作销售和物流转储等渠道获取。所以,“农掌门”是一个具有自身造血功能的“公益服务+微利商业服务”的服务模式。
2015年11月在第22届杨凌农高会上正式发布,农业部领导及时任蒲城县县长李军政等均到会参加了“农掌门”平台新闻发布会,到会的30多家新闻媒体见证了该平台的发布,农林卫视还作了现场专题报道,农民们称它是目前见到“最接地气”的一款涉农科技服务平台。“农掌门”引发的轰动就在于该产品是一款高校在定点扶贫过程中,真正帮助解决农民种养殖问题的平台。2016年5月19日学校党委书记陈治亚考察了这一科技扶贫成果,亲自体验了手机客户端上利用农掌门与农业专家在线视频交流功能,他说,学校十分关心科技扶贫,我们的教师作为科技工作者,要多像刘志镜教授这样,认真领会国家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与重点,深入了解农民朋友真正的需求和发展商机,积极探索农业互联网+核心技术的突破,在科技帮扶中实现更精准有效的服务。
通过“农掌门”的开发与建设,体现出如下定点扶贫新特色:
1、打造了一个立足定点扶贫县、面向农户、完全网络化的农业创新服务平台,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理念创新的定点扶贫模式;
2、千万级在线用户集成云平台关键技术、大数据挖掘分析和移动互联网用户体验保障等关键技术融入,体现了技术的创新;
3、创建了一个具有科技扶贫自身造血功能的“公益服务+微利商业服务”的服务模式,体现了商业模式的创新;
4、科学校扶贫汇聚了农业咨询服务专家团队,打破了现有人员管理体制,实现了跨体制管控,构建了开展远程服务的行业专家服务团队,体现了组织模式的创新;
5、建立健全了一个远程“零距离、面对面”专家服务质量评估体系,体现了专家服务管理机制的创新。
据悉“农掌门”已列入陕西省“秦云工程”中的“农业云”建设内容之一。目前,以智慧农业为特点的“农掌门2.0”项目已经启动,智能农业监控子系统和农产品溯源子系统正在研发之中。
我们认为,“农掌门”是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扶贫讲话中提到的扶贫办法中,“生产脱贫,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的要求。随着“农掌门”系统的不断完善、服务范围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子系统和农产品溯源子系统的上线,将会进一步推动“农掌门”的发展,也为农民未来科技种养殖和电商服务提供有力地服务支撑,充分体现我校发挥自身优势在科技扶贫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