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跨境电商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广西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共圆复兴梦想,可从政府、企业、农民三个层面来推进:政府应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中国—东盟农业经贸合作;继续推进"两区""两站"建设项目;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企业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在海外设立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提升出口农产品质量;对农民个人来说,应转变观念,做新时代的农民,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方式,跨境电商具有全球性、即时性、无纸化等特征,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全新动力引擎。在2014年到2019年货物进出口贸易下降的趋势下,中国跨境电商仍逆势发展。公开资料显示,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行业交易规模达到了9.1万亿元。1同时,跨境电商的试点范围也由2016年上海、郑州等12个城市,扩充到2019年的南京、西安、厦门等共37个试点城市。《全国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研究报告》指出,农产品跨境电商市场活力凸显,2019年“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制品”出口额为20.7亿元,位列跨境电商出口额第十位;进口额311.1亿元,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额中排名第二。江西米粉、甘肃中药材、贵州茶叶、湖北小龙虾、陕西苹果、云南花卉等产品地域特色鲜明、文化烙印明显,广受世界消费者欢迎。
一、广西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一)总体情况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广西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严重影响。在中央“六稳”“六保”系列政策及自治区党委、政府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政策的实施下,广西外贸进出口情况有明显的回暖。2020年1—10月,广西外贸进出口3862亿元,增长0.4%。其中,出口2122.8亿元,下降0.1%;进口1739.2亿元,增长1.2%。2020年1—10月,广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2042.3亿元,下降2%,占52.9%。对东盟进出口1879.2亿元,下降1.4%,占48.7%,其中对越南进出口1392.7亿元,下降0.2%。同期,对我国香港地区、巴西、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地区保持增长,分别进出口508.3亿、181.9亿、141.8亿和140.8亿元,分别增长18.7%、23.9%、12.1%和34.7%;对美国和欧盟(不含英国)分别进出口132.7亿元和121.2亿元,分别下降25.8%和21%。3
当前,疫情仍在全球流行,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际需求大幅萎缩,贸易壁垒明显增加,广西外贸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1.农产品进出口总值。
南宁海关统计分析数据显示,2015—2017年广西农产品贸易额不断上升,2017年竟然达到了525.4亿元;2018—2019年略有下降,2018年为497.6亿元,2019年为437.1亿元。
表12015—2019年广西农产品进出口总值表
2.农产品出口种类。
广西农产品种类繁多,受地理位置影响,主要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水产品、甘蔗、油料及农副产品。查阅近5年的广西统计年鉴可知,广西出口的农产品主要以猪肉、水海产品、粮食、蔬菜、水果及坚果、茶叶、食用油籽等为主;农产品加工主要以罐头和制糖为主,蔗糖产量居全国首位。
3.农产品出口流向。
广西出口的商品主要流向是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洲、东盟、欧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地区。从国别(地区)来看,越南已成为广西最大的农产品贸易伙伴,2019年广西对越南进出口1753.9亿元,增长0.3%;2020年上半年对越南进出口799亿元,增长1%。对泰国进出口318.7亿元,增长2.5倍。对我国香港地区、欧盟分别进出口567.7亿元和220亿元,分别增长38.4%和46.9%。受贸易摩擦的影响,对美国进出口198.8亿元,下降19.9%。此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545.6亿元,增长13.5%。4
(二)广西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情况
2013年,广西电子商务交易额仅为1266亿元,2016年达到6180亿元,3年增长3.88倍,年均增长70%;2017年增长到7056亿元,2018年达到8002亿元。《广西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持续推动“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工程,重点打造跨境电子商务总部基地,逐步形成面向东盟、走向全球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广西正致力于与东盟各国打造21世纪“电商丝路”,广西跨境电商的发展之路前景广阔。2016年广西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330亿元,约占广西年度进出口交易额10.4%,2017年广西跨境电商交易额达到425亿元,约占广西进出口总额的11%,同比增长28.8%。2018年广西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额达570亿元,同比增长34.1%,比上年增长5.3个百分点,占广西进出口额的比重为13.9%。统计资料显示,近三年广西跨境电商规模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2019年1—6月广西跨境电商交易额322亿元,同比增长29.6%。
二、广西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观念相对落后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新的贸易形式,在我国的广东、浙江等省份都获得了较好的发展,跨境电商交易额远高于广西。广西地处祖国南端,教育发展较为落后,6岁以上人口受教育程度构成比例小学为30.26%,初中40.88%,高中(含中职)15.75%,大专及以上9.26%。5这导致农民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经营理念仍停留在传统时期,对运用互联网技术销售农产品的意识还不够强烈,缺乏科学有效的营销手段和营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跨境电商的发展。
(二)农村物流基础较薄弱
发展电子商务是大势所趋,但由于广西地处祖国边陲,物流配送体系不够完善,跨境物流通道还不够便捷,物流配送周期长,农村配送“最后一公里”能力的欠缺,物流成本较广东平均要高15%—30%以上,这些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广西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农产品又集中在农村种植,农村道路的不便也给农产品的采摘、装车发货等带来了运输困难,物流成本的增加导致快递企业没有深入村屯发展。
(三)农产品竞争力不强
虽然广西农产品种类繁多,但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还是很少,农产品的出口仍以初级产品为主,品种比较单一,农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产业链亟待完善。如玉林市是广西的农业大市,陆川猪、沙田柚、荔枝、龙眼等农产品在国内名声远扬,但这些名优农产品并不是玉林的主流出口产品。此外,各国对进口农产品都有严格的检验检疫要求,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对自身不太了解的产品更倾向于购买知名度高的品牌。
三、跨境电商背景下广西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
当前,广西已获批建设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西部陆海新通道、中国—东盟信息港,广西开放优势和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在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广西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共圆复兴梦想,必须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开放合作战略,立足区位、资源和政策优势,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开展农业对外合作。
(一)政府层面的建议
1.搭建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中国—东盟农业经贸合作。
依托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投资峰会,不断完善广西与东盟农业领域的合作体制,促成中国—东盟农业合作论坛、中国—东盟农业国际合作展、“一带一路”农业投资合作论坛、10+3粮食安全圆桌会议的举办,畅通中国与东盟农业交流合作的渠道。
2.继续推进“两区”“两站”6建设项目。
目前已在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尼等东盟国家建成中国(广西)—东盟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试验站不仅带动了农业新品种走出去,同时促进了所在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和农业产业发展,极大提升广西农业在东盟的影响力。同时,在广西境内建设东盟农作物优良品种广西试验站,引进丹麦、荷兰、东南亚等70多项(个)品种技术落户广西,推动了广西现代种业发展。
3.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
(二)企业层面的建议
1.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产业。近五年,广西深入实施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行动,甘蔗、水果、蔬菜、桑蚕、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越来越强,多种农产品产量保持全国第一。百色芒果、灵山荔枝、富川脐橙、荔浦芋、钦州大蚝等更是名声在外。企业应在此基础上,提高产品质量,注重产品包装,积极推进“三品一标”“一村一品”“名特优新”等农产品认证工作,培育大批“广西好嘢”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推动实施品牌战略,利用互联网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国外消费者了解广西农产品并爱上它。
2.在海外设立农产品展示直销中心,进行优势特色农产品境外促销和推介。农产品展示中心应把广西浓郁的壮族文化充分展现出来,在富含壮族元素的直销中心展示名、特、优、新等“桂字号”农产品,如梧州六堡茶、百色芒果、南宁香蕉、平南石硖龙眼、融安金桔、灵山荔枝、富川脐橙、阳朔金桔、荔浦芋、钦州大耗、横县茉莉花茶、永福罗汉果等。在展示中心,消费者除了能直观地感受到广西农产品的特色,直接购买品质优异的广西农副产品,还能领略广西的农耕文化和民族风情,一举两得。此外,还可以在展销中心配置多功能的信息系统,展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等过程,顾客和农民可以直接沟通,让外国消费者对农产品的生产过程有更多的了解,促进购买行为的发生。如广西顺来茶业在今年的“双11”直播了横县中华茉莉园、茶厂生产包装车间,让消费者体验和感受茉莉花茶从田间地头到生产的过程。
3.提升出口农产品质量,提升国际影响力。一是建设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目前已在柳城、八步等20个县(市、区)建设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蔬菜、水果、茶叶、水产品、生猪等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进一步完善。二是建设出口农产品示范区,进一步推动广西农产品融入国际市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广西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创汇能力。截至2019年,创建了生物莱茵、天誉茶业等20多个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创汇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农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英国等国家,提高了广西农产品国际影响力。
(三)个人层面的建议
1.转变观念,做新时代的农民。
2.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农民单打独斗式的经营存在很多弊端,农业经济很难有大的发展,抵御市场的风险能力弱。在种植成本逐年上升的情况下,小规模种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规模化、现代化、生态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大势所趋。通过农业标准规范各类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如融安县农民以标准化种植的2.5万亩青蒿年产量将达4000吨,可提取青蒿素70吨,产值达1.3亿元,惠及农民1万余户,平均每户每年增收4000元。
参考文献:
[1]李新瑜,张永庆.“—带一路"背景下中俄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J].世界农业,2020(10):91—96+113.
[2]郑洁:我国西南地区跨境电商农产品贸易发展问题与对策——以四川省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20(18):158—161.
[3]周叮波.跨境电子商务视域下广西农产品贸易方式创新策略[J].商业经济研究,2017(19):159—161.
[4]欧阳碧媛,张建中.“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农产品出口问题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7(2):69—74.
[6]黄国勇.深入推进南向通道建设广西农业融入“一带一路T[J].广西经济,2018(9),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