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0.01.12
书名
千字文正讲
作者齐济
ISBN
978-7-303-19373-8
类别
古汉语-启蒙读物
页数
524页
作者自序
本书取名《千字文正讲》,义为用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传播正确的传统文化,“正讲”也暗合自2007年至今,一直免费公开讲课,有“正在讲,讲下去”之意。
该书内容是根据讲课的录音进行整理,在成书的过程中,书院学生肖蓉、刘爱平、滕志德、郑喜峰、刘志鸿、罗佳、杨华、张冬梅、黄鸿根等做了大量反复细致的文字工作,特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齐济
2015年5月8日
目录
内容导读
天(tiān)地(dì)玄(xuán)黄(huáng),宇(yǔ)宙(zhòu)洪(hóng)荒(huāng)。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简述天地自然的原始状态。
“天”,本义是:头顶上方的苍穹。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颠也,至高无上。《尔雅》: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天”常用作名词,有天皇、天帝、天堂、气象状态等意;古代也指君王,作形容词用,有天然的、天生的、顶上的等意。
“地”,本义是:远古的简单墓穴。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元气初分,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地”是个多音字,读de是语助词。读dì作名词,有大地、土地、领土、地方、路程等意。
“玄”,从甲骨文()可以看出“玄”最初是指用蚕丝拧成的绳带。本义是:赤黑色,黑中带红。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黑而有赤色者为玄。就是黑紫色、黑红色,在这里指天的颜色。“玄”作形容词时,黑红色,泛指黑色,深、厚,引申为黑暗等意;作名词时,指天空、道教、北方、也是农历九月的别称等意。
“黄”,本义是:蝗虫。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地之色也。黄色五行属土,调和能力比较强。“黄”作形容词,有黄色、美好等意;作动词时,有成熟、垮掉、坏了事等意;作名词时,有金印、黄金、颜料,指幼儿,也指老人,黄河的简称等意。
“天地玄黄”这句话出自《周易》,《周易》坤卦的上六爻的《爻辞》讲:“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文言·坤》的最后一句话也讲:“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天地玄黄”是讲开天辟地之后的天地的颜色。在这之前,是阴阳未分、天地混沌的无极时期。由无极到太极,由太极而阴阳分,宇宙万物由此创始,形成了天地,称为“两仪”;由“两仪”产生“四象”,有说是“四时”,有说是“刚柔阴阳”,其实就是春夏秋冬;四象生八卦,八卦就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由“八卦”判断吉凶,趋吉避凶而成就大业。由开天辟地到人类的产生,再到文字的出现、文明的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形成和国家的定位等等,是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缓慢的过程,这也是周兴嗣所撰写的《千字文》的整体脉络。大家在学习或朗读《千字文》的时候,会有一种从远古慢慢走到现实的感觉。
“天地玄黄”这句话其实是总括天地的视觉印象,简单地指出了天地的颜色,并由此联想到天空的高远玄妙和神秘以及大地的广阔深厚和敦实,如果单单理解为“天的颜色是玄色的,地的颜色是黄色的”,那就太机械刻板了,要想真正理解天地,还是要从《周易》中才能明白。《周易》讲:“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轻清者上升为天,重浊者下降为地,说的是物理世界的天地。就文化层面来说,物理世界属于形而下的器世界,对形而上的道世界的理解就受制于人的智慧高低了。对于“懂”的人来说:“形而上者就是天,形而下者就是地。”乾坤谓之天地。对于天的纯阳特性,《周易》是这样描述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对于地的纯阴特性,《周易》是这样说明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总之,要懂得“天地”及“玄黄”,其实并不容易!
“宇”,本义是:两端向天空翘伸的横梁。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屋边也。“宇”用作名词,有房屋、空间、地域、风度、仪容等意。
“洪”,本义是:众多山间湍流汇成的暴涨河川。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洚水也。“洚”读作:jiàng,是大水泛滥的意思。
“荒”,本义是:荒芜。在《说文解字》里的解释是:芜也。是指草木丛生,荒无人烟。“荒”作形容词时,有广大、久远、虚空、年成不好等意;作动词时,有荒废、扩大、迷乱等意;也做名词用。
“洪荒”出自于西汉杨雄写的《太玄子》,里面有个词叫“洪荒年代”。关于洪荒年代,我想最近的就是指大禹治水时期。大禹治水,定九州,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出现的治理自然的最早例证。
“宇宙洪荒”,是指远古时期,人类还没有出现,地球形成后的早期状态,那时的地球地壳很薄,温度极高,造山运动引发了洪水,洪字就是大水。人类还没有出现,离现在至少是500万年,那时的地球上还处在混沌蒙昧的状态中。开篇这句话就是讲宇宙广阔没有边际,天地洪荒,大概就是这个意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