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郑坂山顶头村探访陈玉出宅,顺便也去了陈允济宅。
陈允济宅建于1914年,距今已经一百多年。建厝主陈允济(1855-1921),字少圭,按村里的辈分应称陈玉济,家贫出番寻找出路,终致富,成为越南西贡有名的华侨富商,乡里人因此称其为“番济”。坊间有陈允济家族是“同安出南门桥第一家”的说法。陈允济娶有三妻,分别为陈洪氏、安南妈、陈李氏,生有五子,分别为陈剑深、陈剑博、陈剑秋、陈剑青、陈剑辉,其中陈剑博、陈剑青为养子。
陈允济究竟有多富,现已不明了。只知道他从搬运工开始,先是当起小工头,又办起碾米厂,继而开设“陈长裕号”米店、“福成兴号”米店,因二战中越南米价飞涨,陈允济获利颇丰,开始跻身富商阶层。他还投资了航运、钱庄、信批、典当、粮油等多种行业,生意从华侨聚居的越南西贡、堤岸等地拓展到家乡厦门。据其曾孙女陈珍玲所述,陈允济逝世时,连续做了七天丧事,前来吊丧的乡人均有银元回赠。陈允济逝世后葬于故居附近,墓碑是中英文双语,墓志铭由清翰林学士、民国闽海和厦门等道道尹、民国福建省代理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省首任文史馆长陈培锟所撰。
与大多华侨一样,陈允济发家后同样乐善好施。据洪卜仁调查,陈允济在越南永隆曾经“扩建福建公所、出资修建供奉关帝的永安宫”。《海西晨报》报道陈允济时,曾提及一事:1938年厦门沦陷,厦门乡贤洪晓春不愿出任伪职避难越南,陈允济之子陈剑秋把洪晓春安顿在福建公所,两人因此结下深厚友谊。后陈剑秋从越南返乡时,在厦门五通码头被日军扣留,因与洪晓春关系密切遭受盘问,并处以酷刑。经侨界极力营救,陈剑秋被保释出来,终因伤势过重,数天之后含恨而死。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