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快评:挺过寒冬迎接新春农机新闻网

对当前的农机市场,人们有多种解读。大多是从2024长沙国际农机展窥斑见豹,业内人士冷暖自知。今读《2024年盘点:最失意的五大类农机》,分析入木三分,颇有真知灼见。能代表农机产销界之见矣。然事物皆有两面性,换个角度看,也许更能还原真相?有名句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哲学思维看,而或能揭晓现实。本文拟以四个角度入手剖析之,看是否可行?

一是从农机存量看市场需求

我国目前农机化综合水平高达74%。当然这是从粮油生产狭义机械化角度来说的。从粮油生产看,过去哪种动辄年增数10万台(套)某种机具的高光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更新换代需求为主,增量为辅的时代。这是我国农机市场今后之常态。从常态出发来看市场需求,可能更有指导性和实践性。就如文中给出的稻、麦收割机,玉米收割机等。拿玉米机来说,目前存量约75万台,玉米种植面积6亿亩左右。台均负担收割面积约为800亩,是一种“吃不饱”的过剩状态,如果再大量新增,从市场角度看,就属于过度发展。从宏观和微观上看,那会是一种灾难性后果。考虑到跨区作业因素,目前存量“已经够了”。

基于此,玉米机市场就只有更新换代的需求了。这个市场有多大?玉米机只在本地作业的,按10年期报废;参与跨区作业的,按5年期报废。平均报废年限为7年,若考虑到机器的大型化智能化,使性能提高,需求的绝对台数呈下降趋势等因素。年需求量最大值是5—7万台之间。面对约20多万台的产能,是“狼多肉少”。因此,继续坚守者的出路,一是向籽粒直收和带棒青机发展;二是提高集成化模块化水平,做谷物收获机中的“变形金刚”,主打”一机多用”牌,是明智之举。粮油生产机械大抵都是这个方向,否则底气不足提前改行,或可有一线生机。

二是从变化了的需求看市场

截至2021年,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0.78亿千瓦,拖拉机保有量达到了2173.06万台,较上年有所增长。每KW负提的耕地面积为1.67亩?而国际上平均水平是4—6亩。这说明,我国拖拉机处在严重过剩阶段。按国际最低水平计算,有4.5亿KW拖拉机动力就够了。当然,我国拖拉机一是要上公路跑运输(目前已明显减少);二是我国土地丘陵山区占比高达50%,以小型拖拉机居多就不足为奇了(带来的后果是高耗能低效率)。

有鉴于此,我国尝试拖拉机结构调整,近年来呈现出“小型减、大中型增”的发展趋势。具体来说,全国小型拖拉机(20马力以下)拥有量在2011年达到高峰值1815.22万台后,2012年至2016年连续5年持续下降,2016年已减至1671.6万台,比高峰值减少了143.62万台,5年年均减少约29万台。相反,大中型拖拉机(20马力以上)拥有量则一直呈增长态势,由2004年的111.56万台增加到了2016年的645.43万台,12年间增加了533.87万台,年均增加约44.5万台。

需求决定市场走向。因此,我国一是重分拖拉机大中小型。随着标准化农田、农地宜机化改造推进,小型拖拉机应界定在50马力以下,50——100马力为中型,100马力以上为大型,增加微型拖拉机概念(10——49马力)。

根据笔者四十基层农机化工作经验看,拖拉机需求变化趋势是:

一是拖拉机需求两级分化。三北地区、中原及江淮地区以大型拖拉机为主;丘陵浅山区以微型拖拉机(10——49马力)为主;介于二者之间以中型拖拉机需求为主。二是拖拉机马力段上延趋势明显;三是智能化、高端化趋势不可逆转。四是拖拉机需求绝对数逐年下降,但农机总动力将停止增长。那种年增加数10万台拖拉机的情况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以更新换代需求为主。对此,拖拉机企业要把握大趋势。不要为眼前暂时的调整期所迷惑;要久久为功,坚守阵地。在新能源、电动化、智能化、高端化上有所作为,把国内外两个市场都重视起来。蓄势而发,方可一鸣惊人。

三是我国农机化市场潜力巨大

虽然我国农机化水平高达74%,但那是就粮油生产而言的。稻、麦、玉米、油菜籽四大作物的74%,而其它大量的种、养殖业生产,林牧鱼果茶药等生产机械化几乎是空白。这样算下来,我国农机化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就以蔬菜产业为例,分为块茎类、叶菜类、穗茎类,有近百种之多;再如药材,生产品种3000多种。前几年我接触到元胡生产,从全国看,光是元胡收获机一种产品,市场预测需求就有近百亿元!!

四是走向国际化造福全人类

美、欧、日、德等农机制造业强国给我们作了探路者,如果我们以此为镜,逐步由追赶型——并跑型——超越型的路子,脚踏实地一路小跑,就会有成为领跑者的那一天。造福人类,首先要做强自我。这是真理!再者,长沙农机国际展有其地域局限性,以南方水作机械为主导;北方旱作机械不露面,不能说明这些机械就不行了;最终行与不行?由市场销售来回答,将会更客观一些。毕竟短期内的调整并不能代表长线和方向,对此应是“春江水暖鸭先知“,我们不好就此下结论呢?

粗略估算,我国要达到美欧日那样的高度机械化水平。就要研发新农机4000多种,市场预测价值约50多万亿元。

目前我们面对玻璃门,前景光明,眼前迷芒。出路在于炼就一把“砸门”锤,砸开玻璃门,风风火火闯市场;久久为功,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位诗人说:我们经历了寒冬,春天还会远吗?只有那些笃定远行而时刻准备着的人们,当持彩练舞,站在灯火爛姗处。山河终无恙,岁月会静好;我辈洒汗时,酬志在来日。

THE END
1.农机交易大潮全国二手农机市场的繁荣与挑战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技术更新换代和经济效益考量,一些老旧或不再满足新需求的农机具开始流向二手市场。为解决这一问题,全国各地兴起了丰富多样的二手农机交易平台,这些平台不仅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也为农业企业提供了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解决方案。 https://www.cjan6a6c.cn/xue-shu-bao-gao/447206.html
2.农机市场发展新趋势与展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机市场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从传统的机械化到现代智能化,再到未来可能的自动化和人工智能融合,农机行业正在经历一次深刻的变革。这一系列变化不仅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也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工作机会。以下是对这一领域发展新趋势的一些分析。 https://www.3svb9bc3.cn/mei-ti-bao-dao/374317.html
3.我国农作物种业市场规模去年首次突破1500亿元我国农作物种业市场规模去年首次突破1500亿元 由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转变离不开种业企业,当前270家优势企业组成了国家种业企业阵型,国家种业振兴企业集群正逐步形成。随着种业创新环境的不断优化和农作物种子认证等制度的实施,更多企业研发的良种持续走向市场,种子质量和种子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不断提升。https://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827171
4.农村电商现状调查报告6篇(全文)(7)农产品大宗商品交易-批发、交易-零售交易市场形成体系(8)跨境农产品电子商务份额提高(9)三网融合+物联网成为新电商时尚 (10)本地化生鲜平台将成为农产品电商转型的方向 2.2 大宗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分析 2.2.1 大宗农产品电商发展现状分析 (1)大宗农产品发展的电商的可行性分析(2)大宗农产品发展的电商发展现状https://www.99xueshu.com/w/filepttnw0ha.html
5.农资行业现状分析中国农资行业市场现状农资行业发展趋势→摘要:春耕准备活动正进行的热闹非凡,而与化肥同样重要的农药行业,年前可谓是准备充足,而现在对于市场来说,供给却远远超出了市场的需求,农资行业一片低迷。下面浅析中国农资行业市场现状,农资行业发展趋势。不足之处欢迎各位指正补充。 【农资行业现状分析】中国农资行业市场现状农资行业发展趋势 https://m.maigoo.com/goomai/161824.html
6.2024年中国农资流通发展现状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2024年中国农资流通发展现状调研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对农资流通行业相关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农资流通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农资流通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农资流通技术标准、农资流通市场规模、农资流通行业潜在问题与农资流通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农资流通行业投资价值、农资流通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https://txt.cir.cn/1890761.html
7.互联网+农业电商二、农资产品贸易现状 农资电商市场环境特点: 农户情况:农户的入网率比较低,对辅助上网有较强烈的需求,同村人之间多相互熟识,抱团现象多。 商品风险:种子、农药类商品有一定风险,如代售假种子,赔款概率基本100%,农药也有相似情况。 仓储物流:基础建设非常不完善,农村最后一公里物流缺失,多靠农户自行解决货运问题。 https://blog.csdn.net/xiaonuoya_l/article/details/47002133
8.农产品市场问题(精选十篇)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工作要求,规范和推动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和发展,近期,我们组织各地农业部门对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重点对产地批发市场的基本情况、经营状况、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全面调查,结合平时研究和掌握的资料对市场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的看,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取得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a1mn3du.html
9.云南省“十四五”花椒产业发展规划在昭通市和丽江市分别建设一个花椒产业园区,集花椒加工、商贸流通、仓储、物流、电子商务、品牌孵化、技术培训、科研、农资、展会、信息、检测检验、金融融资等于一体,打造西南花椒标准化检测、批发交易、价格形成、信息发布、科技研发和会展“六大中心”。 七、市场拓展 http://m.ynforestry-tec.com/Article/Show/6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