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隆昌市积极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促进花椒产业规模化发展。2023年,全市共种植青花椒1.4万亩,成立隆昌市开心花椒、吉康花椒、吉樱花椒等29个花椒种植专合社,建设37个花椒种植基地,不断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荒山变“金山”
带来致富好“钱”景
当前正值花椒采收时节,在隆昌市石燕桥镇四方井村,1200亩花椒长势喜人,颗粒饱满的花椒挂满枝头,微风拂过,漫山遍野的花椒香味扑鼻而来。花椒树下,村民们麻利地采摘花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花椒挂果率高、颗粒大、清香度也不错,预计干花椒有10余万公斤。我们主要采取零售方式,发往全国各地。”隆昌市开心花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经理张建说。
能有如今的好“钱”景,不得不提合作社负责人舒銮洪养兔子的故事。“以前养兔子的时候,兔子比较多,粪便问题让人头疼。为了解决兔子粪便问题,我不断考察学习,发现种花椒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舒銮洪如是说。
2011年7月,舒銮洪联合村民成立隆昌市开心花椒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成为隆昌市种植青花椒最早、面积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新型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让昔日荒山成为如今的椒香“金山”。
从养兔子到种花椒,“更换赛道”后的这片土地,为村民们铺就了一条致富路,进一步拓宽了当地村民的增收渠道。
“花椒的好坏取决于油苞的饱满度,因此在采摘的时候一定要轻拿轻放。”张建告诉笔者,“前来务工的都是当地的村民,他们对这项工作比较熟悉。”
村民胡绍联年过花甲,已在这个花椒种植基地干了十余年。她头戴草帽,拿着剪刀穿梭在花椒林中,麻利地将一根又一根长满花椒的枝条剪下来,然后分配给负责采摘花椒的同伴。
“这项工作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干的!”胡绍联向笔者解释,“在剪枝条的时候,要确定好树桩大小、高度,一旦剪错,后期采光通风效果不好,会影响花椒生长。”
产业兴,百姓富。像胡绍联这样有技术的村民,每天有120元左右的收入,其他只需要负责采摘花椒的村民每天也有80—100元的收入。
多措并举
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经过对青花椒不断选育、提纯,目前合作社成功培育出适合大部分土地和气候、海拔、霜期、降雨量种植条件的新品种——“开心花椒1号”和“开心花椒2号”。“‘开心花椒1号’和‘开心花椒2号’产量比九叶青花椒提高15%—20%,采收期能提前10天以上。这个项目曾获得四川省创新创业大赛银奖。”舒銮洪提起培育的新品种,十分自豪。
获得这个荣誉,得益于隆昌市多措并举推进花椒产业发展。
注重人才“赋能”提产量。探索“高校+政府”合作模式,依托油茶科创农庄,与川农大等高校延展合作领域,与重庆市农科院、江津区农委、四川省农科院等联合攻关,研发出花椒上料机、手动研磨器等6项专利产品,探索出青花椒矮化密植、主枝回缩、压枝摘心、催老促花等新技术,亩产量由300公斤提高到750公斤。
隆昌市目前已培育发展花椒品牌5个,认证“三品一标”2个,隆昌市青花椒已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小小花椒树已变成村民的“摇钱树”。如何让花椒在乡村振兴这条路上“一路生花”?隆昌市将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技术服务指导,推动花椒产业向纵深发展,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刘双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