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振兴的目标演进与推进战略魏后凯

●刊期:《ChinaEconomist》2022年第4期

●作者简介:

魏后凯1,2崔凯1王瑜1

1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2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

摘要

乡村振兴既是发展目标,也是发展手段和发展路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逐步实现城乡共富和乡村共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共同富裕视域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是要瞄准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长期目标,加快推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中期目标,为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战略路径选择上,要从内生增长和成果共享两个方面着力,既要激发乡村内生活力,释放乡村增长潜力,推动乡村振兴和整体富裕,又要完善共享机制,促进先富带动后富,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实现农民生活共富,走内生型乡村振兴与共享发展之路。在具体推进策略上,要科学把握乡村差异性,建立差别化的支持策略,合理确定政策供给的优先序,实施分区推进与分类推进并举,探索创新多元化的乡村共富机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实现乡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共享式增长推进战略

一、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之策

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持续发展具备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同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之策。

(一)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理论应然

共同富裕既是一种全面富裕和全民共富的状态,也是一个共建共富、逐步共富的长期过程。它是从历史发展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规定和发展目标(程恩富、刘伟,2012)。从发展理论来看,推动经济收敛和发展协调不能单纯靠自由市场的作用,还需要公共政策的干预。与此同时,把农业改造为一个高质高效的经济增长源泉,把乡村建设成为一个美丽宜居的幸福家园,全面促进城乡高质量协调发展,不仅符合现代化的基本规律,也是基于中国基本国情农情、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选择,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和过程。乡村振兴是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和底线任务,从某种程度上讲,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也就是乡村全面振兴的过程。可以认为,没有农民农村的共同富裕就不可能有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在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当代中国,共同富裕是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的有机统一,通过矫正和补偿由制度性因素导致的不平等,让全体人民有机会、有能力均等地参与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并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郁建兴、任杰,2021)。从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出发,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现实逻辑十分清晰,就是在当前城乡差距和乡村内部差距依然较大的现实情境下,通过新一轮的公共政策引导,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民生保障和福祉水平,优化城乡资源和机会分配格局,持续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增强农民的市场适应能力并切实保障其各项权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从而促进乡村与整体经济兼具发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也即形成共享式增长格局,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必然

当前阶段,中国依然是内部收入差距较大的中等收入经济体,农村居民收入整体水平不高,城乡差距、农村内部差距较大,这些问题是迈向共同富裕的突出挑战。也正是在这个情境下,共同富裕重在富裕农民,城乡共富关键在乡村振兴。从国际经验看,城乡收入差距大多经历了从早期扩大到后期缩小的转变。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已经大体接近,有的农村居民收入已经超过城镇居民。例如,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已经降至1.00以下;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农场家庭平均收入一直超过全国家庭收入的平均水平,荷兰、丹麦、法国等欧洲发达国家农民平均收入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曾国安、胡晶晶,2008)。但现阶段,中国依然是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按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中国的城乡收入比在2002~2009年一直高于3.00,从2010年开始虽然已经持续下降,但是2021年仍然高达2.50(见图1)。此外,相较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更大,2020年浙江省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为1.96,而甘肃省和贵州省分别高达3.27和3.10。欠发达地区整体收入水平较低与城乡收入差距大的叠加,意味着推动欠发达地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任务仍十分艰巨。

图1:2000~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比值变动

二、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振兴的目标演进

共同富裕是多维度的共富,乡村振兴是全方位的振兴,二者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和根本所在,在迈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绝不能忘记农民,更不能淡漠农村,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最终目标是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要求,可以看成是2035年的中期目标。在共同富裕视域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是要瞄准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长期目标,加快推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中期目标,为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从农业高质高效到“农业强”

推进农业高质高效,是实现农业与二三产业效益趋同也即城乡产业共赢的必然要求。农业高质高效不仅要求考虑产出效益,还要兼顾生产方式的集约和可持续。在此基础上实现“农业强”,是通过农业高质量发展步入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除了体现农业高质高效的系列特征,还应该涉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具体目标形态,如农业强国的建成等。“农业强”和农业强国尽管表述不同,但其含义大体一致。本文着重采用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化肥农药利用率五项指标,从投入产出角度来衡量和预测“农业强”的目标实现进程。

按照潜在经济增速测算2,2035年中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在10万亿元左右(2019年价格),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比在5%以下。基于当前人口和经济变化趋势,预计到2035年,中国农业劳动力占就业人员比重将下降至10%左右3,农业劳动生产率将接近1.5万美元/人(2019年价格),考虑价格指数,这相当于高收入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水平。如果按当年价格,高收入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人均GDP已经迈入2万美元,大致相当于在2020年基础上中国人均GDP翻一番,因此将该时期高收入国家作为中国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参照具有合理性。

2结合白重恩和张琼(2017)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2020)等,2020~2025年潜在经济增长率为5%~6%,2026~2035年潜在经济增长率为4%~5%,2036~2050年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至3%~4%,预计农业增加值占比2035年下降至5%以下。考虑到当前世界范围内疫情的持续,全球经济呈现衰退态势。采用保守估计2021~2025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为5%,2026~2035年潜在经济增长率为4%。

按“十三五”期间增速,预计到2035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将达70%以上,一般认为农业现代化国家该贡献率大于8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65以上,欧美发达国家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处于0.7~0.8的世界先进水平;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和农药利用率在55%左右,美国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大体在50%,欧美发达国家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农药利用率在50%~60%4。这表明,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化肥农药利用率三项指标均有可能在2035年左右接近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预计2035年中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以上,这将与部分发达国家水平相当。

4参见《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促绿色发展》,《经济日报》2017年12月22日第3版。

综上,按现有发展速度稳步推进,到2035年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为最终建成农业强国打下坚实基础。按此趋势对2035年以后的上述五项指标进行趋势外推,可得出在5~10年间各项指标可达到部分高收入国家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水平。因此,中国最有可能在2040年后实现“农业强”,乐观估计不晚于2045年。这与中国建成农业强国的实现进程是一致的(魏后凯、崔凯,2022)。

(二)从乡村宜居宜业到“农村美”

如果将2022年规划目标值作为基期值,结合2016~2020年间的增长情况,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生活垃圾处理的村比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等基础保障类指标,到2035年可接近或达到100%的水平。届时实现乡村宜居宜业将主要表现为生产生活类基础设施的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根本好转,基本建成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乡村宜居宜业要求乡村不仅为农民生活提供生态宜居空间,也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发展载体。目前中国农村产业基础薄弱,集体经济强村比重较低,2016年比重为5.3%,而2022年规划目标为9%;多数村集体无经营性收入或经营性收入极低,2019年全国仍有57.7%的集体经济组织是没有收益或者收益低于5万元的“空壳村”,其中西部地区这一比例高达72.6%,与乡村宜业的要求不符。因此,乡村宜居宜业的实现,需要经历从宜居到宜居宜业的过程。

从时序上看,农业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农民富裕富足的基础。也只有农业产业发展达到相应水平,城乡基本实现共同富裕,才有可能呈现出“农村美”的局面,预计“农民富”和“农村美”的实现要晚于“农业强”,大约在2045~2050年。

(三)从农民富裕富足到“农民富”

促进农民富裕富足,需要注重农村居民生活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改善,进一步在共同富裕进程中实现“农民富”则具有更宽广、更深刻的内涵。“农民富”不仅是实现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收入均衡化(即城乡共富)的根本表现,更是从农民主体层面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落脚点。它是在农民生活富裕基础上的城乡共富、乡村共富和农民共富。为研判“农民富”的目标实现进程,本文采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比两项指标来衡量富裕的绝对和相对水平;富足类指标采用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和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重两项指标,着重反映农民生活状况和精神需求。

从富足类指标的城乡比较看,2020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9.2%和32.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比重分别为9.6%和9.5%,城乡差距并不大,城乡消费结构逐渐趋同。但从绝对差距来看,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消费支出和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差距分别为3401元和1283元。消费水平取决于收入水平,目前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已远低于收入差距,农民富裕富足的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

2016~2021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6.61%,比城镇居民年均实际增速高1.48个百分点,自2010年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速已连续12年高于城镇居民。以前文潜在经济增速为参考,按照不同的年均增长率分别测算,203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概率可实现较2020年翻一番,最高接近4万元(2020年价格水平)。这表明,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5,对于农村居民而言是完全具备可能性的,届时将奠定“农民富”的坚实基础。

5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中国政府网,2020年11月3日。

然而,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仍将长期存在。根据潜在经济增速区间,假设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较低的增长率预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较高的增长率预期,到2035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绝对差距仍至少在3万元以上6。更重要的是,目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处于高位,随着居民收入基数的增大,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差距仍将会继续拉大。2021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0,即使按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的较低年均增长率,也意味着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至少要达到城镇居民的2倍以上才有可能在30年内弥合绝对收入差距。围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中长期需要践行共享式增长理念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在促进“农民富裕富足”的过程中,最终实现“农民富”。

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按照上文给出的不同增长率进行测算,结论一致。

(四)乡村振兴的中长期目标展望

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个层面,结合目标预测和演进分析,设定2035年主要指标目标值(见表1)。各指标基本代表了乡村振兴三个维度的典型特征,并在总体上体现增益和共享等方面的共同富裕内涵。

表1:乡村振兴主要指标目标值

注:因部分基期值2020年份数据缺失,标注a的为2019年数据,标注b的为2016年数据。

农业高质高效层面,到2035年,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巩固,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重要农产品的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粮食、蔬菜、水果、畜禽、水产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提升,中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中的参与度显著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全面超越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农业机械化、良种化水平稳步提升。农业化肥、农药等化学投入品使用总量和强度大幅度下降,物质投入和废弃物利用水平明显改善,农业绿色化特征凸显。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农业产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业社会化服务分工更加合理,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乡村产业融合形态更加普及。

乡村宜居宜业方面,到2035年,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全部行政村实现自来水普及,以及对生活垃圾的分类和有效处理,绝大多数行政村实现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建成。农村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的质量全面改善,形成行政村全覆盖的长效管护机制。农民居住条件和乡村风貌普遍改善,乡镇、村级绿化覆盖率明显提高。教育、养老、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均等化,优秀乡村文化得到全面发扬,村规民约的引导和约束作用进一步彰显,乡村社会风险防控和灾害应急保障体系全面建立。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和凝聚力提升至新高度,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就农民富裕富足而言,到2035年,农村民生大幅改善,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占比明显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速持续保持高于城镇居民,203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0年翻一番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到1.8以下。农民素质全面提高,精神文化生活全面丰富,文化娱乐消费明显增加,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为更加全面的富裕富足奠定良好基础。

预计到2035年乡村振兴将取得决定性进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展望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成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的根本保障。“强美富”各项目标最终实现,农业强国全面建成,部分重要农产品的产出效率全球领先。农村居民就业质量全面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大体相当。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由均等化走向均质化,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农业农村绿色生产生活行为全面普及,资源利用方式更加集约化。良好的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成为乡村宜居宜业的重要表征,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得到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乡村全面建成,呈现出城乡共荣、共同富裕的格局。

三、走内生型乡村振兴与共享发展之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也是促进乡村共同富裕的过程,在乡村振兴中促进共享、以乡村振兴促进乡村共富,是共同富裕视域下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为此,需要从内生增长和成果共享两个方面着力,积极探索内生型乡村振兴与共享发展之路。一方面要激发乡村内生活力,释放乡村增长潜力,推动乡村振兴和整体富裕;另一方面要完善共享机制,促进先富带动后富,并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实现农民生活共富。

(一)创新内生增长的机制

内生增长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动能,因时因地制宜地创新有利于内生增长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空间十分关键。由于农村地区往往缺乏人口聚集度和规模经济效应,加之近年来农村劳动力持续大规模流向城镇,乡村内部需求减少且分散,推动乡村振兴不是要将乡村复刻成规模更小的城镇,而是要有效利用城镇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充分激活乡村多样性资源,推动乡村与城镇优势互补,构建城乡互动、产村融合的乡村内生增长格局。

第三,资源集聚效应是增长的必要条件,要以集聚的思维统领乡村振兴战略的全过程。规模效应是增长的一般规律,尽管乡村经济相较于城市而言具有分散性,但从乡村发展布局而言,依然有必要推动资源聚集和服务配套集约。一方面要引导村庄之间的资源进一步整合,通过村集体之间的资源整合和利益分配机制构建,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形成相对更有效率的规模经济,并参与城乡产业分工中更高附加值的生产和贸易活动,从而提升村集体收益,促进农村居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另一方面要引导现代生产要素向规模化的市场主体聚集,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发展,提升其竞争力、带动力,并构建规模市场主体与小散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将分散的、规模小的主体衔接纳入产业链和价值链,通过辐射和带动全面提升产业效益。

(二)完善成果共享的机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仅需要实现乡村整体振兴和繁荣,还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促进发展成果共享,逐步实现乡村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客观上要求资源进一步集聚,这是先富带动后富的前提条件,但与此同时,经济发展并不会自发产生有利于公平分配的拐点,有必要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前瞻性地考虑公共政策调节,完善共享式增长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以确保乡村振兴的过程既能够共同致富,也能实现富裕成果的共享。

第一,乡村多样性是实现共享式增长需要考虑的基础条件,构建多样性价值转化通道将有利于乡村获得更多共享增长成果的机会。一方面,中国正在向低碳经济转型,这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乡村因其自然资源禀赋和资源型产业的分布,在向低碳经济转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乡村绿色低碳发展需要建立公平的生态价值转化机制,以确保经济较为落后但生态较好地区能够共享增长成果。尤其要加快完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合作机制和转化通道,推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合作,促进资源、业务、人才、技术等方面交流互助,共同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加快建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使生态资源丰富的欠发达地区和乡村地区能够通过生态价值转化共享增长成果。另一方面,要立足农耕文化、乡村生态、田园风情等乡村独特资源特色,加强政策供给和资金配套,通过产城(镇、村)融合、产业链延伸、功能拓展、技术渗透等产业融合方式,促进城乡市场连接和融合发展,拓展城市居民到乡村投资和消费的场景,并通过乡村多样性价值转化,拓展乡村共享增长成果的空间。

第二,先富带后富是一个由点到面的溢出过程,要为共同致富的溢出效应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特别是在相对分散的农村集体产权条件下,要形成与农村集体产权相容的共富机制。结合中国农村集体产权的特征,可以从促进集体间联合发展的目标出发,出台配套政策,支持村集体之间乃至更高能级的区域层面的联合与共富。一方面,要充分契合党建引领的制度特征,支持党建层面推动区域联盟式的大党委机制,以协调整合若干村庄或乡镇的资源优势,在治理机制上支撑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机制的构建。另一方面,要实施强村带弱村、先富带后富的共建共享工程,在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增收、基本公共服务等需要规模经济支撑的领域实行村集体之间的抱团发展,促进强村与弱村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并通过加强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拓宽各类资本不足、收入较低农户的增收渠道。

第三,高质量基本公共服务是乡村居民共富的重要支撑,要将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作为促进乡村居民生活共富的战略抓手。一方面,要加快消除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待遇差别,增强乡村对所有人的包容性。在目前地区差异较大的现实条件下,可率先推进县域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重点提高基本保险的待遇水平,全面提高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障待遇,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将兜底保障作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统筹的基础任务和底线任务,推动救助标准的城乡统一,加快缩小救助领域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另一方面,中国尚处于城镇化的中后期,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整体质量偏低,而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乡村人口将会持续减少,特别是偏远地区人口会更加分散和稀疏,这就要求在需要规模经济支撑的医疗、卫生、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方面考虑集约性,通过网络协作、合作生产、跨层级协同等多元形式进行整合,以便加快适应人口布局变动的趋势,提升高质量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从而提高乡村地区的吸引力。

四、实行分区分类的差别化推进策略

乡村振兴涉及范围广,不同区域资源禀赋条件差异大。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实行差别化的推进策略和支持政策体系,以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并将乡村共富有机融入乡村全面振兴。为此,要突出乡村特色,科学把握乡村差异性,合理确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政策供给的优先序,探索创新多元化的乡村共富机制,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村施策,分区分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实现乡村共同富裕。

(一)坚持分区推进

在国家层面,要立足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从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全过程进行整体谋划,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经济区域,结合不同区域的现实条件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程度,规划设计分区推进方案。同时,要实行以点带面,扎实做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及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等分级创建工作,充分发挥试点示范的引领作用。

东部地区要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引领全国并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此,可以选择在江苏、山东、浙江等发达省份设立乡村振兴先行区,采取整县推进或跨省协作推进的方式,鼓励乡村振兴先行区和直辖市郊区加快创新驱动农业发展,推动农业向高附加值的融合业态转型。打通城乡劳动力要素双向流通渠道,先行先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解决方案。探索农村居民对公共事务治理的共同参与机制,尽快实现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部地区、东北地区既具备特色的农业资源,在乡村建设方面也存在不容忽视的短板,要善于因势利导,发挥比较优势,激活农业农村发展潜力。在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较好的地区,要加快传统农业的绿色转型,重视耕地保护和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增强中高端农产品供给能力。试点推进农业智能装备应用和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坡地、丘陵和山区细碎化农田中的覆盖。继续发挥农村改革试验区的带动作用,增加试点项目。重点提高山区、半山区、远郊区的村庄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加强面源污染问题防治。

西部地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相对薄弱,在国家已经确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基础上,加强与老少边穷地区、易地搬迁安置区等特殊类型地区的政策衔接,优先安排农村医疗服务、特困群体救助服务等关键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加快推动这些地区形成县乡村统筹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重点提升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境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向常住人口覆盖的质量。同步加大对外出务工和就地城镇化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就业保障等服务支持力度,稳定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水平。在东西协作等重要区域合作框架中,进一步拓宽东西合作领域,除了产业转移、干部和人才交流等机制,还应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生态补偿等领域的合作。要以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优化为导向,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挥农村的生活功能和生态价值。加快提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各类社会救助服务的统筹层次,提速推进城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为城乡共富、乡村共富筑牢公平底线。

(二)实行分类推进

中国农村地域辽阔,村庄类型多样。2020年,中国共有行政村49.3万个,自然村236.3万个。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中国的村庄数量将会逐步减少。要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针对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不同村庄类型,提出分类推进策略,并按常住人口调整优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做到有的放矢、有序安排,避免“一刀切”。

一是集聚提升类村庄。该类村庄指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将存续的一般村庄,具有较大的发展提升空间,是乡村振兴的重点。这类村庄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要坚持因地制宜,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鼓励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主导产业支撑,支持农业、工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发展。针对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一般村庄,要强化所在县城的示范带动力和吸引力,打造创业创新集群,拓展农民收入渠道。有条件的村庄,可以探索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等试点建设,开发田园风光、乡土文化、民俗技艺等独特资源,优化村庄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

二是城郊融合类村庄。该类村庄指城市近郊区以及县城城关镇所在地的村庄,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园的优势,也具有向城市转型的条件。这类村庄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城市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等也在向这类村庄延伸。要以城市群、都市圈、大中城市为主,打造若干城郊融合类村庄的示范样本,提高工农产业融合水平,加快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尽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注重保留乡村原有的风貌形态,构建现代乡村治理新体系,提升村庄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服务城市发展、满足城市消费需求的能力。

三是特色保护类村庄。该类村庄指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该类村庄有明显的资源优势,生态适宜、特色鲜明。要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尊重原住居民生活形态和传统习惯,适度开发与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统筹好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保护类村庄,形成特色产业发展、资源保护利用与村庄建设的良性互促机制。

四是搬迁撤并类村庄,该类村庄指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以及人口流失特别严重的村庄。通过探索异地搬迁、生态搬迁、集聚搬迁等村庄搬迁撤并的有效形式,在符合农民意愿前提下,将村庄搬迁撤并与县域城镇化相结合,探索城乡土地统筹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位于边远山区、资源枯竭区、生态脆弱区等地的村庄,可以探索在适宜地区进行人口和就业集中安置的模式,做好迁出区复垦和生态修复工作。对于空心村的整治,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加强规划引导,并与就地就近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村庄布局调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搞“一刀切”,应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遵循乡村发展规律,采取科学的方法,统筹安排调整后村庄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切实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增进居民福祉。

参考文献

[1]白重恩、张琼,2017,《中国经济增长潜力预测:兼顾跨国生产率收敛与中国劳动力特征的供给侧分析》,《经济学报》第4期。

[2]蔡昉,2008,《中国农村改革三十年——制度经济学的分析》,《中国社会科学》第6期。

[3]曾国安、胡晶晶,2008,《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国际比较》,《山东社会科学》第10期。

[4]程恩富、刘伟,2012,《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理论解读与实践剖析》,《马克思主义研究》第6期。

[5]德布拉吉·瑞,2002,《发展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6]邓小平,199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

[7]李实、朱梦冰,2022,《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共同富裕实现》,《管理世界》第1期。

[8]刘国光,2011,《是“国富优先”转向“民富优先”还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向“共同富裕”》,《探索》第4期。

[9]托马斯·皮凯蒂,2014,《21世纪资本论》,中信出版社。

[10]魏后凯,2020,《从全面小康迈向共同富裕的战略选择》,《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第6期。

[11]魏后凯、崔凯,2022,《建设农业强国的中国道路:基本逻辑、进程研判与战略支撑》,《中国农村经济》第1期。

[12]习近平,2021,《扎实推进实现共同富裕》,《求是》第20期。

[13]郁建兴、任杰,2021,《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与政策议程》,《政治学研究》第3期。

[14]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2020,《未来15年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及指标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第4期。

[15]周文、孙懿,2011,《包容性增长与中国农村改革的现实逻辑》,《经济学动态》第6期。

[16]总报告课题组,2018,《走中国特色的乡村全面振兴之路》,载魏后凯、闫坤主编《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ChinaEconomist(中文刊名:《中国经济学人》)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的面向全球发行的中英文学术期刊。ChinaEconomist创刊于2006年3月,始终致力于向全球传递中国经济学与管理学最前沿研究进展,搭建中外学者相互交流的学术平台和研究阵地,向全世界宣传能够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益诉求的研究成果,促进国外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中国经济学人》先后被EconLit、EBSCO、ProQuest、SCOPUS等全球主流、权威数据库及索引系统收录,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是“代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英文刊最高水平”的期刊。

THE END
1.首页农药登记试验单位信息变更 2024年第8期2024-11-06 吉林省粮食作物已收6067.52万亩,占比65.22%2024-10-30 湖北小麦播种超两成2024-10-30 甘肃省秋粮已收获超2647万亩2024-10-25 农药登记信息 2024年第21期2024-10-18 农药登记信息 2024年第20期2024-10-18 农药登记信息 2024年第19期2024-10-18 农药登记信http://www.zzys.moa.gov.cn/gzjl/
2.首届农药(农资)产品整合与集成暨作物解决方案创新交流会游客可直接评论,建议先注册为会员后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0个字符 以上评论仅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农药网观点!查看全部评论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农药市场信息中心 《农药市场信息》传媒 关于我们版权所有 Copyright 1999-2020 China Pesticide Network客户服务、广告投放热线 0513-83511907 苏ICP备http://www.pesticide.vip/zgny/ymkd/content/32836d54-515a-4d1c-8c42-09e5b10b6901.html
3.技术指导它结合了先进的传感器、云平台、大数据及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实现病媒生物科学监测、智能预警、风险分析、发生态势预测预报等功能,助力PCO行业防制作业科学开展和高效管理。一、PCO智慧虫控组成部分:依科曼PCO智慧虫控主要由智能硬件和管理平台2部分组成。二、主要亮点①24h实 [ 技术指导 ] 上一页 1 2 3 https://www.ecomanbiotech.com/h-nr--0_12.html?groupId=24&m4604pageno=25
4.坚果果干网2024年12月3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第235110010号提案,拟修订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等标准并就此征求公众意见。主要内容如下: (1)修订以下农药的残留标准:氰咪唑硫磷(imicyafos)、杀螟丹(cartap)、杀虫环(thiocyclam)、杀虫磺(bensultap)、灭螨猛(chinomethionat)、萘乙酸(1-Naphthaleneacetic acid)、苯https://www.csnc.cn/gwxx/info.aspx?itemid=30009&parent
5.世界农化网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11月8日,安徽宁亿泰科技有限公司年产15500吨新型农药及相关产品一期第二批次建设环境保护设施竣工日期及调试时间公示信息在公司官网示出。 据公示的试生产公示文件,此次验收项目为公司年产15500吨新型农药及相关产品、分批次建设的一期第二批次的年产1000吨异噁唑草酮项目的环境保护设施内容。该http://testcn.agropages.com/News/print---33490---.htm
6.ISO国际农药通用名称选择原则要点及问题浅析ISO国际农药通用名称选择原则要点及问题浅析 免责声明:本平台转载仅出于非营利目的传播信息的需要,转载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从本平台转载使用,须保留本平台注明的作者和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如本文著作权人或相关权利人不希望被本平台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请与我们接洽。https://facisp.cn/news/detail/675ac17ecce399404b926057
7.世纪农药网的微博世纪农药网,购物网站世纪农药网www.nongyao001.com官方微博。世纪农药网的微博主页、个人资料、相册,郑州大学,中国农药第一网。新浪微博,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https://weibo.com/cnny001
8.世纪农药网app下载最新版专业的农药网购商城 世纪农药网(www.nongyao001.com)(原中国农药*网)全国领先的农药交易平台,平台涵盖上万种农药产品,包含杀菌剂、除草剂、杀虫剂、叶面肥、调节剂、杀鼠剂、地下处理剂、拌种剂、生物制剂等,均为三证齐全的产品。平台入驻上千个农药定点厂家,为广大农药需求者提供强力的产品保障。 开发者:郑州振https://m.liqucn.com/rj/9039965297362.wml
9.中国世纪农药网放眼园艺中国世纪农药网 郑州振农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创办的中国农药第一网电子商务平台,旨在通过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以及我们专业的服务,为广大农药企业、经销商和农户建立一个快捷、便利、安全的网上交易平台。网站栏目包括资讯、产品库、交易、病虫害、公司、展会、问答等。https://www.gardeningeye.com/1277/
10.农药app有哪些?专门卖农药的正规app下载学农药知识的软件买农药在哪个app?什么软件app可以购买农药?网上买农药下载哪个APP?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可以直接在网上购买农药以及查询农药的手机app,包括农一网、中国农药查询、大丰收168农资电商、农药第一网、盐都益农网、植品汇、耘眼、种地保农资、云南农药监管等,包含的农药种类多,可以满足不同庄稼的喷洒需求!http://www.downcc.com/k/nongyaoapp/
11.www.vco119.com/aplpage83552.html据悉,日本与俄罗斯将于11月2日在东京举行两国外长、防长出席的磋商会议(“2+2”会议)。此次“2+2”磋商会议是在今年4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俄时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此问题达成一致的。(记者 刘旭)-——。 日本自民党内出现猜测,认为安倍起用以处事灵活著称的二阶是为了瞄准2018年9月到期的自民党总裁任期,为延长http://www.vco119.com/aplpage83552.html
12.www.laoshite.com/moken54411.html在前一场球队不敌波特兰开拓者的NBA发展联盟下属球队撕裂城混音的比赛中,莱斯在25分钟的出场时间内投篮11中8,三分线外5中2,罚球4中3,得到了22分2篮板4助攻2抢断的数据,还有4次失误和2次犯规,正负值为-2。到了本场比赛,莱斯的表现更是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他的表现也和南湾湖人的糟糕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反差。http://www.laoshite.com/moken54411.html
13.中彩网【中彩网-北海】福彩3D第2024245期组选分析 【中彩网-昭明】大乐透24106期前区综合点评 【中彩网-明月】双色球2024106期蓝球矩阵点评 【中彩网-北海】福彩3D第2024142期组选分析 【中彩网-昭明】大乐透24062期前区综合点评 【中彩网-明月】双色球2024062期蓝球矩阵点评 < > 快乐8快乐8选九大奖再度花落商洛 11http://zhcw.com/
14.种地也要输给人工智能,浅谈AI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研发及应用早在本世纪出就已经开始,这其中既有耕作、播种和采摘等智能机器人,也有智能探测土壤、探测病虫害、气候灾难预警等智能识别系统,还有在家畜养殖业中使用的禽畜智能穿戴产品。这些应用正在帮助我们提高产出、提高效率,同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https://www.tmtpost.com/2616963.html
15.21世纪以来兴起的网络技术新应用与20世纪90年代的网站有何不同之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曾有感而发:“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的气息,那是18世纪诸人物僵尸类机构网贷机构要求限期办理工商登记注销,关闭网站或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简称APP)。 A. 正确 B.【单选题】化学农药污染环境,可通过( )进入人体。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单选题】支配瞳孔括约https://www.shuashuati.com/ti/c44e53782259443592ff824124557517.html?fm=bdbdseb1d6c2f8bea891ba12cfd408a0a87f4
16.股吧东方财富网旗下股票社区股吧--东方财富网旗下股票主题社区,实时行情评论和个股交流让你感受到证券经济的力量。https://guba.eastmoney.com/
17.浙江新世纪粉碎设备有限公司官方网站浙江新世纪粉碎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开发、研究、生产及服务各类粉碎设备的专业性厂家,产品畅销世界各地,深受国内外客商的好评,荣获了中国质量信誉检验协会“国家质量检测合格产品http://www.zjfensuiji.com/
18.21世纪智能型温性膨果剂21世纪智能型温性膨果剂-膨果疯是南京稼稼乐集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百万农资网上展示的产品详细招商资料,我公司重点农药招商产品http://www.8228.tv/Product_9010_1/
19.世纪农药网–Оценкииотзывы世纪农药网Оценкииотзывы 2,3из 5 Оценок: 44 新版本页面很流畅,农药品种全,分类清晰,操作方便,物流速度也给力!一百昏!给程序猿小哥哥点赞! 收了钱就不发货,我要去报警。 永不用淘宝,17.06.2018 收钱不发骗人的 收钱不发骗人的https://apps.apple.com/cn/app/%E4%B8%96%E7%BA%AA%E5%86%9C%E8%8D%AF%E7%BD%91/id1234823386?l=ru&see-all=reviews
20.由智奥会展(哈尔滨)有限公司主办由智奥会展(哈尔滨)有限公司、四川省种子协会、成都种业协会主办的第十届成都种业博览会(西部农资博览会 ),于2024年6月5日-6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启幕!同期还将举办暨西部农资博览会、西部现代农业设施设备展。展会集新品展示、技术交流、贸易洽谈为一http://cd.zyblh.com/
21.Foxtable狐表官方网站青岛汉普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禧天龙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武汉匡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红光仪表厂有限公司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永安镇卫生院 必达泰克光电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威海九鼎世纪电子有限公司 太原市精英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常熟人大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新中达汽车饰件有限公司 广东信通通信有限公司http://www.foxtable.com/userli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