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提高财务基础规范化管理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提上议程,但是企业发展势必经历了一段粗狂的增长期,要想转变原有的管理模式,面临的必定是一条充满荆棘之路,但是竞争之下不进则退。为了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企业必须做好财务基础规范化管理,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同时也为管理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一)夯实会计基础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三)构建人才体系
一、财务负责人,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首先要取得公司老板的支持,就财务工作在公司经营中的重要地位与工作规划做好充分的沟通。如果连这一点都达不到,基本上就不要再往下看了。
现在大多数企业是私营企业,有的老板对财务的认识就是一个可以随时支取的“钱匣子”,认识很不全面;有的老板对财务的认识仅停留在记好账上,对财务工作所辐射出来的管理色彩不以为然,认识不够深入。适当向老板阐述好财务工作的重要性,是很应该的。财务管理在准确核算、资金融通、财务成本与经营成本降低、规范手续降低经营风险方面是很有作为的。这些应该向老板说明,并经常用实例向老板展示。现在已经不是埋头傻干的年代了。财务管理工作好了,能成为经营的重要支柱,甚至是老板的左膀右臂,非常得其所在。
二、处理好与其他公司内、外部部门的业务关系,做好外围工作。
处理好老板那一关,再来处理财务部门与公司内外其他部门的关系。其实不光是财务工作,很多工作都是和人打交道的过程。韩非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么一个道理。财务部门需要重点处理的外部关系,主要包括银行、税务、财政等部门的关系。现在信息社会,没有政府职能部门的经常指导,很多政策是没法完全、及时掌握的。银行部门能够给企业传递信贷政策信息以及本行的投放趋向;税务部门能够给企业提供重要的新政策,经常交流有助于企业准确处理税务事宜;财政部门能够给企业提供更多的财政信息。涉及到外贸部门的还要多和外汇管理局和出口退税管理局多打交道,这可是实打实的业务部门,有任何疑问找他们完全放心。
三、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为财务和经营工作保驾护航。
1.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财务和业务)流程并时常巩固之。
2.有一套好的处理系统和工作考核办法,从效率上体现。
财务工作,在很多部门的人来看,好像是一门很轻松的后勤工作。整理整理单据、制作一下凭证、对对账,很简单嘛。这也是很多单位对财务的地位认可不高的普遍现象。出现这种情况,一个是目前财务工作的性质确实主要是和单据打交道,给人们造成了财务工作较简单、较轻松的假象;一个是目前从事财务工作的门槛很低,入门较易,造成人们的误解,以为只要有点点文化基础,再实践几天,就能上道。其实,看看目前的财务大军,真正能够称得上财务骨干的并不多。而财务工作之所以被忽视,是人们没有注意到,财务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工作,对工作质量和细节的要求是相当严谨的。会计工作,可以说,在谨慎之余,还来不得半点差错。琐碎的单据和工作之下,其实体现更多的'是严格的质量要求。可以说,会计也是一门技术工作。
3.对资金管理有一套成熟的办法
为什么要单独说到资金呢目前,在很多单位,普遍存在一个现象,较上规模的单位,财务部门无论从外在的形式上,或者是在实质上,都有可能划分为会计核算和资金核算两大部门,部分考核更细的单位,还有可能成立单独的成本核算部门。划分为核算和资金两大部门的方式是比较普遍的。核算和资金两个部门,在工作内容上,一个更注重内在的财务处理,一个更倾向于外在的资金融通。两个部门如果摆不正位置,还有可能形成局部抵触和配合上的不流畅。
4.抓好几个基本点:发货与应收款的管理、采购与应付款的管理、资产的动态管理、财务和经营风险管理。
(1)发货与应收款管理: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产品销售是最重要的经营活动。相应地,发货与应收款的管理就变得相当重要。企业应该从财务角度建立一套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严防市场经营出现风险,更要严防市场销售和整个公司的经营被个别销售人员把持。这样惨痛的例子在现实中是经常发生的,并给经营者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2)采购与应付款管理:
对外说完销售,对内就要说说采购。一套有效的采购和应付款管理制度也是必须的。目前,经营良好的企业大多在采购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因为在市场中,大家面临共同的形势,不同的竞争优势,无非就体现在下内功、降低经营成本方面了。抓好采购,防止出现高价采购,就是最直接的降成本方式。
(3)资产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资产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现在企业拥有的资产种类非常广泛,除了常规的固定资产以外,土地、商标等无形资产,正在开展的项目建设以及货币资金、应收、其他应收款项,都是企业需要经常定期盘点的。而这首先就需要一套动态管理制度。制度施行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资产进行动态管理能够完全达到这个目的。
(4)财务风险管理:
目前企业经营除了搞好内功以外,还要每时每刻面对着形形色色的风险,包括员工团队不稳定的风险、市场发生变化的风险、资金组织不畅的风险、对外担保产生的或有风险、税收政策变化带来的经营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缺失带来的管理风险等等。而这些风险能够全部或局部从财务角度体现出来。作为财务负责人,就有必要及时发现和预防这些风险的发生,为公司经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