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朱兰将顾客需求大概分为包括(表述的需求;真正的需求;感觉的需求;文化的需求;隐性需求)等五种类型。
3、企业产品构思的基本模式是(市场吸收型、技术引导型)两种。
4、一般来讲,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可行做法是(品牌经理制)。
5、世界上国际标准中有(60)%是由ISO制定的,有(20)%是由IEC制定的,而其余的(20)%则由其他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
6、在企业管理中,CS理论指的是(顾客满意)理论。
单项选择题:
1.在企业质量管理所需的所有资源中,最根本的资源是(D)
o原材料B.设备C.专业技能D.人力资源
2.推动PDCA循环,关键在于(D)
o计划阶段B.执行阶段C.检查阶段D.总结阶段
3、质量管理的所有工作都是通过(B)来实现的。
A.资源B.程序C.组织结构D.过程
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C)
A.定额工作B.计划工作C.标准化工作D.统计工作
5、在汽车轮胎的各个质量特性中,下列属于真正质量特性的是(D)
A.耐磨度B.抗压度C.抗拉度D.使用寿命
6、质量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
A.质量B.工作质量C.工序质量D.质量保证
7、属于计量值控制图的有(C)
A.不合格品数控制图B.不合格品率控制
C.中位数-极差控制图D.缺陷数控制图
8、产品质量取决于四个方面的质量,其中属于符合性质量的是(B)
A.市场调研质量B.设计质量C.制造质量D.使用质量
9、在60年代以后,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的国家是(A)
A.美国B.日本C.瑞典D.德国
10、统一国家的计量制度,目的是为了保证计量工作的(A)
一致性B.准确性C.可溯源性D.法制性
多项选择题:
1.在质量检验阶段,执行检验职能的人员先后为(ABC)。
A操作者B.工长C.专职的检验人员D.工程师
1.为了保证质量体系的长期有效性,要对质量体系进行(AD)。
A审核B.评审C.经常修订D.控制
1.PDCA循环的特点是(ABCD)
A.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
B.不断循环上升
C.把质量改进和企业各项工作有机地联系起来
D.循环的关键是A阶段
1.在设计评审中,与满足顾客需要和使顾客满意有关的项目有(AB)
A.产品在预期的使用和环境条件下的工作能力B.安全性和环境相容性C.产品接收
准则D.材料、零部件和组件的规范
1.质量目标按达到预期成果的特点,可分为(BC)
A.长期目标B.突破性目标C.控制性目标D.短期目标
1.下列工作中属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有(ABCD)
A.标准化工作B.计量工作C.质量信息工作D.质量责任制
1.市场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产品调查B.顾客调查C.经济调查D.市场环境调查
1.计量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ABCD)
A.一致性B.准确性C.可溯源性D.法制性
1.销售前的质量管理要抓好的工作有(ABCD)
A..包装B.运输C.咨询和介绍D.入库保管
1.产品质量取决于下述的质量有(ABCD)
A..市场调研质量B.设计质量C.符合性质量D.使用质量
四、判断对错:
1.头脑风暴法又叫畅谈法、集思法。(对)
2.产品构思必须建立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
3.质量改进包括防守型改进和进攻型改进两种。(对)
4.产品质量是设计和生产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错)
5.质量责任制的实质是责、权、利三者的统一。(对)
6.质量环不断循环,每经过一次循环,就意味着产品质量的一次提高。(对)
7.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不外乎有效利用“人”和“物”两个因素。(对)
8.计量工作是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之一。(对)
9.世界上第一个认证标志于1922年商标注册,受到法律保护。(对)
10、QS的中文含义是顾客导向。(错)
五、简述题:
1、简述质量方针、质量策划、质量目标的含义
质量方针: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方向。
质量目标:在质量方面追求的目的。
2、简述质量理事会的构成
管理主任(MD)
产品开发经理(D)
生产经理(P)
营销经理(M)
质量经理(Q)
MD是理事会的理事长
质量经理(Q)是理事会的秘书
3、简述质量改进的基本要求。
实践经验证明,企业积极采用质量改进过程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开展质量改进活动有利于改进过程的成功。
按照以下要求,要把质量改进作为企业可持续经营发展战略实施体系的组成部分,
改进过程必须由最高管理层亲自发动、领导和参与;
改进过程必须有全员参与;
要相信在任何时候都有改进的余地;
要从解决问题中解脱出来,预防问题的发生比发生了再解决要好;
要不断修改、制订和执行指导无差错工作的企业标准;
要引导供应商参与改进过程;
要对成功的质量改进给予表彰。
4、试述不合格的控制措施。
(1)标识。在生产中一旦发现可能不合格品或不合格批时,立即进行标识。
(2)隔离。有了标识以后,将不合格品和合格品进行隔离,放置在指定的隔离区,予以标记,
以防止在做出适当处置前继续用或与合格品混用或错用。
(3)评审。出于经济上的考虑,企业可以指定有关部门和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以便确定
是否特许(或让步)、接受(经修理或不修理)或返修、返工、降级、报废。
(4)处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处置就是实现评审所做出的决定。有各种不同情况,对决定接
(5)预防措施。是指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情况的发生,消除其原因所
采取的措施。目的是确保工作的顺利进展,以及减少返工、返修或报废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