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美育教学优秀案例范例6篇

美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充分感受健康美的能力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常常通过美育的途径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并通过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吸引学生、振奋学生并叩击他们的心弦,使学生在欣赏、认识和理解多项活动内容的同时,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从而起到“以美立德”“以美育德”的作用。

1.美化育人环境

学生的审美趣味的习惯是在优美的环境中形成的。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对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要重视校园建设,引导学生参加美化绿化校园的工作,增强学生创造校园美的意识,培养他们创造美、珍惜美的观念与能力。从而以美的校园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个性,又以学生美的行为习惯为校园增添光彩。

2.完善教师形象

要提高教师的审美素质,优化师德风范,要求教师仪表风度、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都体现为人师表的美德,做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无声的美的楷模。以完美的人格教育学生,使学生产生敬爱感、敬佩感、敬重感,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样潜移默化地塑造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3.课外活动中的美育渗透

二、在德育中贯彻美育的目标

美育是整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净化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灵魂,丰富学生绚丽多彩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美育肩负着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塑造完美人格的重任。多年来,我校坚持“立美育人”办学理念,把“认识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贯穿于学校工作始终,创造性开展德育活动,全面提升育人成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完善的组织制度是德育“求美”的基础

(1)全面的领导组织。我校在校长室的领导下设德育处,少先队总辅导员兼德育处副主任,作为学校中层领导参与学校行政会议,负责把德育少先队工作与建设纳入到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工作计划,同时具体指导开展全镇德育少先队工作。

(2)完善的运作组织。我校的德育少先队组织教育活动,主要依据完备的聘任制度、工作会议制度、评比表彰制度、民主选举和轮换制等,由精干的中队辅导员队伍、大中队委,少年警校、小星星电视台、红领巾小社团具体实施,几支队伍的相互协作,相互支持,使学校少先队工作充满了生命与活力之美。

2.有审美素质的德育队伍是德育“求美”的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去发现一切自然的和人类智慧创造的美,从而使这种美成为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水平、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并决定德育工作的成败,我校的指导思想是要求班主任用智慧去做好工作,知道应该去做什么,应该怎样去做,主要采取以下途径:

(1)建立学习机制。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不断发展进步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学校每月召开一次班主任例会,学习美育与德育结合的思想、案例,进行工作经验交流,并建立一帮一的学习机制,及时发现典型、总结经验。我校还聘请扬州大学、师范学院陈家麟教授,丹阳师范特级教师张受觉、扬州大学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六S快乐学习法”负责人田贵美老师来校作讲座、课堂教学现场指导,并定期安排有关班主任赴外地参观学习,引导班主任如何创造性地做好德育少先队工作,使班主任受益匪浅。

(2)积极实施“科研兴队”工程。教科研是我校的特色,我校坚持每周二下午一小时学习制度,并做好笔记,让教师不断地“充电”,不断地用新理念武装自己。以“案例”研究为切入口,班主任每月上交一份有质量的教育案例,每学期举行一次全镇教师“德育少先队案例”研讨会,并请专家点评,使全校班主任的教育、教科研水平不断地上台阶。

3.优化教育途径是德育“求美”的关键

教育家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同时又在美育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1)改革国旗下讲话的模式。国旗下讲话由单一的学校领导讲话改成和中队辅导员介绍管理经验、特长生介绍学习经验相结合,丰富了形式,充实了内容。

(2)扎实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访仙的历史古迹,风土人情,让学生走出校门,按不同年段的学生开展不同的实践活动,低年级学生参观了家庭规模养殖场、花卉苗木基地;中年级学生参观了九曲河风光带、近月轩茶馆、访仙老街;高年级学生参观了镇规模企业、茶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爱祖国、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教育。

(3)发挥晨会、班队活动的教育展示功能。德育处每月确立教育主题,每周确定教育重点,各班结合本班实际扎实有效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使教育内容落到实处,平时结合重大节日举行各种教育活动,上半年开展了清明踏青,消防演练,六一艺术节等大型活动,下半年开展了“迎国庆”歌咏比赛、“感动校园”系列教育活动,均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6)搭建大队委自主管理、创新工作的舞台。大队委员是学生中的先进组织,历年来我校通过竞选制、轮换制产生大队委员,增强了队员的荣誉感与责任意识,明确的大队委员分工考核,培养了学生自主管理、创新工作的能力,活跃了学校少先队工作氛围。

(7)定期出版面向学生的《求美报》。我校在创办校刊《求美》的基础上,又推出了面向学生的《求美报》。《求美报》每学期出两期,分头版、多彩生活、小荷尖角及快乐成长四个版面,全面刊载学生的校园生活、新人新事、各类作品,同时学校办学特色、评比表彰、家校结合、各学科小知识等也融合其间,集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激励性为一体,搭建了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舞台。

4.突出工作重点是德育“求美”的亮点

“美润教育”是指具有“闳约深美、润泽东风”文化内涵的教育,其核心要素是“核心素养、文化特质”。“核心素养”是指人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社会参与(道德品质、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自主发展(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学会学习、问题解决与创新),文化修养(语言素养、数学素养、科学技术与信息素养,审美与人文素养);“文化特质”是指东风人具有的特质:深厚的文化底蕴,宽阔的心胸视野,坚定的目标,崇高的理想,大美的境界,博学的审慎笃行,知行合一的精神。

一、基于文化愿景的实践探索

校园文化布局概括为一个理念、两项特色、主题。一个理念就是“闳约深美、润泽东风”;两项特色就是“快乐英语、科幻空间”;主题就是校园“三大宝”主题系列、新课程理念主题系列、学校管理文化主题系列、虚拟博物馆文化主题系列、全员班主任管理主题系列、德育活动主题系列、班级文化主题系列、文化长廊主题系列。让校园的时空充盈着文化,让每个角落都是一首“无声的歌”,让每个文化符号润泽师生的心灵。

二、基于课程的实践探索

“美润教育”课程的宗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价值是“立德树人”。课程是实施教育的重要载体,“美润教育”特色课程是实施“美润教育”的课程,是基于学生的“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的校本活动课程。课程体系包括三大模块:一是基于“美润教育”主题的班会认知活动,二是基于“美润教育”主题的团队体验活动,三是基于“美润教育”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三、基于活动的实践探索

在“美润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形成了“美润教育”系列活动:美润德育主题活动、美润阅读主题活动、美润社团主题活动、美润综合实践主题活动。

1.“美润德育”主题活动

一是“以美润德”,培养品德高尚的淳美学生。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通过主题班会、东风大讲堂等形式深入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做文明有礼的谦谦君子。重视仪式教育,重点打造初一年级学生的入学仪式、初二年级学生的入团仪式、初三年级学生的中考誓师仪式,规范学生的行为,锻炼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成为爱祖国、爱人民,富有道德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合格公民。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向学生展示了民族文化的瑰丽多姿,传承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学生在欣赏美、学习美、展示美的过程中逐渐成为品德高尚的淳美之人。

二是“以美育才”,培养多才多艺的臻美学生。通过开设社团艺术活动、校园艺术节文艺节目评选活动、岭南文化传承艺术讲座暨学生现场书画活动、艺术节闭幕式暨迎中考文艺晚会等系列活动,以诗情文韵、墨香书韵、琴音画韵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展示美的能力,塑造多才多艺的臻美学生。

三是“以美健体”,培养健康阳光的健美学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冬季长跑活动”,丰富大课间活动、体育活动课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开设羽毛球、足球、篮球、田径、舞蹈等社团活动,加强体艺结合,提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对力量美、技巧美的感受。作为区幸福教育实验学校,注重开展形式多样的润物无声的心理辅导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在体验青春美、享受健康美的过程中颐养心灵美,培养身体健康、心理阳光的健美学生。

四是“以美感人”,培养和谐尚美的美润学生。学校充分发挥校园环境、人文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的育人功能。学校在校园环境和人文环境方面的建设,开展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整个校园环境优美。如小广场的雕塑《翔》和石雕的动静结合,寓意东风学子畅漾在知识的海洋里,乘着东风展翅翱翔;挂于教学楼走廊及楼梯壁上的学生书画错落有致,课室内的图书角充满书香气色,让每一位师生美润心田。学校加强家校联系、通过家长学校等形式对家长进行美育培训,家长的率先垂范,对子女的成长起到表率作用。学校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美育合力,使学生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始终都浸润在美的氛围中和美的环境里,逐渐成为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回报社会的美润学生。

2.“美润阅读”主题活动

一是“美润阅读”启慧怡情。学校致力于打造书香校园,将读书活动当做常规工作抓好抓牢。近年来,语文科组也致力于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顺利完成了区级课题《初中课外阅读课程化案例研究》和广东省教育学会小课题《契约学习法在初中课外阅读中的应用》等课题的研究,多篇的研究论文获区级、市级奖项,其中《契约学习法在初中课外阅读中的应用》获广东省教育学会小课题研究二等奖。

二是“美润阅读”傅采长才。年级班级围绕“阅读悦读”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与父母共读一本书”“我读书,我快乐”等活动,并围绕“聆听智者的教诲”的主题指导学生阅读《弟子规》《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语文科组还将课外阅读课程化,常规化,将名著导读纳入课堂教学,如《名著导读》《察言观行识好汉名著导读》《阅读成果展示课》等区级公开课赢得同行一致好评。以经典名著阅读为主,美文名篇阅读为辅的美润阅读为学生生活增添诗意,为学生生命增添钙质,使之灵魂更丰盈,精神更强健。

3.“美润社团”主题活动

二是“美润主导”,社团活动形式多样。运动场上跑跳投拦,音乐室里吹弹唱舞,学科培养讲练研讨,综合实践亲力亲为,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活动体验,学生灵性在活动中迸发。

三是“美润展示”,社团活动成果丰硕。学校艺术节上体艺类社团精彩呈现,学校羽毛球队篮球队在区市各类竞赛中捷报频传,合唱队舞蹈队在区市比赛中均夺桂冠。综合实践类社团在省市区综合实践活动成果评比、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中均获佳绩。

四是“美润延伸”,社团活动拓展生活。学校鼓励社团活动“走出去,引进来”,支持社团活动走向社会,融入生活,如风之声小记者社团对番禺好人进行走访调查;创造机会请专家入场,如专家讲座粤曲文化、摄影文化、旗袍文化、番禺祠堂文化等,丰富了学生的见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4.“美润综合实践”主题活动

关键词:同课异构;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

一、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的概述

美术鉴赏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并学习中国美术史、世界美术史中的优秀美术作品,让学生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了解不同时期作品的艺术流派、艺术特色以及时代背景等方面的因素,学着欣赏并评价一件艺术作品,感受其魅力。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课程承载着美育和素质教育的双重使命。我国教育家提出了“以美育代替宗教”的理论观点,他认为:“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情感,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1]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其对艺术的兴趣。美育和人们的文化素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术鉴赏课程的开设也是推动美育的重要方式之一。适当的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其一生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同课异构概述

同课异构指同一位教师用不同的方法在不同的班级讲授相同的教学内容,或是不同的教师在相同班级教授相同的教学内容的教学实践形式。对于同一课题,教师首先依据自身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和难点、授课方式与手段、教学的基本内容,随后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其中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是重中之重[2]。教师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相互汲取意见并完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异”是同课异构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如何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是探讨的主要问题。同课异构的教学实践形式由教师不断探索而来,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与能力、总结教学经验的有效方式。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教学过程中的“异构”并不是最终目的,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最终完成教学目标,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同课异构教学案例分析

笔者通过调查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教学现状,根据自身对同课异构的理解,现结合教学案例,分析“同一教师,不同班级授课”和“不同教师,相同班级授课”两种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形式,研究同课异构在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美术鉴赏中的应用。

1.案例一

2.案例二

四、同课异构对高校美术鉴赏教学的启示

通过研究同课异构在高校中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其对于改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方式的积极影响。在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存在求同和求异的思维,美术类学科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事物,支持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根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同课异构的方式符合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育领域,教师如果都照本宣科地开展美术教学,将难以发挥美术鉴赏教学的作用[3]。同课异构对于教师主动意识的形成非常有利,教师要善于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与所在地区的地域特色等内容,充分利用教材,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案,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个性。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鉴赏及其教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1]康玲霞.试论儿童舞蹈的美育教育功能.黄河之声,2012,(3):33-35.

[2]王丽娟.谈舞蹈的美育功能――对幼儿舞蹈教育的几点认识.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20-122.

[3]吕璐.舞蹈教育与美育的相交功能研究.才智,2011,(8)88-90.[4]曾大地.谈儿童舞蹈教学与全面素质教育.青春岁月,2011,(7):37-39.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2020872。

一、感受美,激发地理学习的热情

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达到图文声像并茂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得到美的享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审美情趣,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二、鉴赏美,实现地理知识和观点的悦纳

地理学科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和科学美的素材,在鉴赏过程中不仅要强调美的感性因素,更要挖掘美的理性内容,学会用地理学科的眼光认识和欣赏自然与人文环境。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自然地理事物的规律性变化所呈现出的美,发现地域文化中所蕴含的人类创造环境的智慧之美,发现人地和谐美的思想等。

一是要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外在形态美和内在规律美结合在一起,挖掘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充分领略教学内容美,通过合理编排、组合、建构,使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具体直观、形象生动,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知识内化,让地理课堂带给学生美的享受。如《全球气候变化》一课中,从知识脉络上看,本节内容从概念、表现、原因、影响、对策等方面分别叙述,层层推进,脉络清晰,展示了教学内容的逻辑美;从教材结构上看,课文中穿插读图思考、阅读、活动、案例等栏目,图文并茂,体现了教材的结构美;再通过教师的表情、手势、眼神的变化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漂亮的板书等形式美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提高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师生在身心愉悦中全方位了解了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原因、利弊等,从不同角度考虑全球变暖问题,树立全球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正是因为教师的精心设计,充分挖掘了教材的美育元素才使整个教学成为内在逻辑美与外在形式美高度和谐统一的整体。

三是要发挥地图的作用。地图堪称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教师应充分利用其美育特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发展变化等情况,发现和总结地理事物空间有序性的规律。在借助地图的色彩、符号等呈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排列状态时,体会它的简洁美、整体布局的和谐美。如根据非洲气候类型图觉察非洲气候在分布状态上总体呈现出以赤道为轴(中心)南北对称分布;读中国山脉分布图概括出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以及这些山脉是呈网格状分布的。

三、创造美,促进地理认知和情感的升华

要带领学生在感受美、鉴赏美的基础上,通过切身的实践活动,提高创造美的能力。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在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寻找和发现美,加强地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领悟地理学的应用价值。在探索和创造美的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加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在实践和反思中审视自己的理念与行为。比如,可以让学生结合学校的主题月活动和重大节日创造出符合主题的地理作品,提出公交(旅游)线路的优化方案、绘制校园平面图、围绕不同主题制作地理资料卡片、参与环保行动(美化校园环境)等。教师对学生参与的活动给予指导,对他们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大力表彰优秀的有创造力的作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类似活动。如暑假期间Я煅生参加三明市研学旅行活动(地质地貌考察、民俗文化等),探索家乡的生态美。这一活动让学生更加亲近自然,在探寻、感悟本土文化的过程中,培育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强烈情感,既丰富了有关家乡的地理知识,也充实了精神生活。

[关键词]师范院校;职前教育;教师情感

一、教师职业情感的时代特征

教师职业情感是极其丰富的,有一定特殊性。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人或事物及周围环境的关切、喜爱的心理活动,是高级社会情感。笔者认为新时期教师情感应具有如下主要特征:从事教育工作的使命感;稳定而持久的职业动力;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任的爱;求真务实的事业心与上进心;获取成就的动机与争当教育专家的渴望;强烈的求知探索、创新兴趣;善于交往的性格;高度的自我调节和完善能力;高雅、时尚的审美情趣与昂扬振奋、热爱生活的执着精神;淡然处世、心怀感激、不计功利、无私奉献的平和心境。

二、教师职业情感培养

教师情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既有职前培养开发,也有职后培训养成。职前培养开发更具有前瞻性和持久的效力。在师范教育阶段重视教师情感教育,并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中实施,是改变目前重视教育理论和技能学习忽视职业情感教育现状的重要课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坚持将“三个贯穿始终”的培养原则作为指导思想来开发、提升学生的教师情感,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一)职业情感的内驱力培养贯穿教育学课始终

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教育,使他们保持做教育的内在动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职业的认知

2.职业的兴趣培养

3.职业的自豪感

学生没有当教师的体验,要体会当教师的自豪感的确是一个难题。理论说教的效果当然不好。笔者后来摸索出虚拟法,即是让学生假设、想象自己是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教师,或者是在偏僻山区执教,或者是在特教战线,或者是问题班级的班主任,或者是有专业特长,等等,任其自由虚构和想象,每个人都在自己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了让人羡慕、受人夸赞、得到社会和学生认可的业绩,也得到了荣誉和薪酬,更包括学生成人、成才后对自己的感激。笔者请学生想象:“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你内心的感受该是怎么样的呢”学生自豪和幸福的情感油然而生。

4.职业的德福共享

个体在工作与生活中领会、体验人生的幸福、崇高与人格的尊严,只有具有崇高教师情感的教师才会得到这样的幸福感受。这样的感受和体验是个人人生幸福的源泉。热爱教师职业,做好教师工作,是教师的人生幸福所必需的,其最大的受益者是教师本人。因为真正的道德境界应该是发自“本心”的。发自“本心”的东西才是自己最需要的,也是最能感受幸福的。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教育理论的同时,把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变成发自“本心”的道德呢方法之一是组织学生讨论“做教师对我的好处”,然后要求学生写演讲稿“我做教师最受益”,并选择写得好的学生在全体学生面前做演讲。方法虽然简单,但学生心里却留下很深刻的记忆。

(二)爱心和良心教育贯穿教育学课始终

教师职业情感的核心是对教育对象的热爱和尊重。人们把“有爱心”放在对教师期望值的最高点。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具体性、细微性等方面的特点,尤其需要教师具有教育的爱心和良心。

1.用名言警句激励学生

名言警句对后人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警戒作用。教育史上著名教育家的名言警句很多,笔者采用的做法是每周都给学生留一段教育家或者是有影响的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话来警示、感化和激励学生,如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们交往的一种乐趣”等。笔者将其称之为“每周一名言”。教学中教师恰当运用名言警句既可以摆脱空洞的说教,又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深受学生的欢迎。

2.用优秀教师的先进事例感动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向学生介绍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或者让学生听优秀教师的事迹报告,会使学生被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所感动。而优秀教师身上共性的东西之一就是这些教师对学生都有着非常热爱,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使教师人格熠熠生辉。

3.用反面事例警示学生

正面的事迹鼓舞人,反面的事例警示人。电视上、报纸上时有反面的教育案例报道,这些都可以成为教师教育学生的反面典型。面对那些缺乏爱心和良心的教师,学生们都愤怒不已,而此时,把这种愤怒的情感及时转化为教育人的爱心和良心就会恰到好处,所以“别误人子弟”就成了我对学生们常说的话,这句话也因此成了学生们的口头禅,成为教育人最起码的良知而被纳入准教师们的德育认知体系中。

4.用师爱的真谛勉励学生

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师的爱心和良心教育,必须弄懂究竟什么是师爱,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教师自己觉得很爱学生而学生们却不领情呢为什么对学生善意的批评教育却招来学生的反感甚至抵触呢新的历史时期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师爱呢真正的师爱是对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任的爱。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质,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发现学生的细微变化,满腔热忱地期望学生成才,充满信任地鼓励学生成才,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笔者常对学生说,教师不能“糊涂地爱”,学生们也因此考虑爱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师职业美感教育贯穿教育学课始终

通过审美教育培养起来的情感是一种愉悦人的身心的感情体验,是一种积极的最高层次的感情体验。通过对师范生进行职业美感教育,特殊的美育教育,准教师们能够对未来的职业有美的感受、美的理解、美的追求,从而树立崇高的教师职业情感。

1.感受美

教师职业美感无处不在,就看你能不能发现。课堂上教师的人格特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充满哲理的话语,动感的教态,恰当的服饰,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美无不彰显着巨大的美感魅力。面对一堂优秀的观摩示范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挖掘这些因素,充分感知美,从而帮助他们感受崇高的教师职业美感。

2.传播美

教师的职业美需要教师来传播,每个教师都是美的使者和传播者,哪个学生不喜欢给他们带来美感享受的教师呢一个教师如果能把课堂变成美的发源地,让学生充分感受教学的氛围美,知识的内在美,从而喜欢教师,喜欢学习,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这样的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到做一个受人欢迎的教育者的幸福与美好。“当教师就要当一个让学生喜欢的教师”的信念会使得准教师们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3.创造美

教师职业美感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创美育人。现实的教育工作中,是不是教育者的劳动都是“创美”呢那些教育活动中不合规律、既无秩序又不和谐的现象,那些矫揉造作、缺乏个性和情感的东西能说是美的吗教师通过让学生举例分析教育活动中形形的“造丑”现象来告诫他们要创美育人,积极拓展学校教育的审美空间,做一个真正的职业美的践行者和开拓者。通过开展创美育人教育,学生们发现理想、美梦这样的词汇原来就沉睡在他们心中,原来教育真的那样平凡而神圣,崇高而自由。

THE END
1.「美兮少年」云端学习的日子——美育篇之美术作业展示(二)「美兮少年」云端学习的日子——美育篇之美术作业展示(二)(记者 杨传旨 通讯员 张羽)居家学习也欢乐,孩子们的创造力和热情并不会被疫情所阻挡。为了让学生沉浸式体验美术的乐趣,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新城路小学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一次特殊而又有意义的“名画模仿秀”活动,让孩子们用二次创作的方式去演绎经典名画、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9198798543847756&wfr=spider&for=pc
2.四川教育杂志四川教育报刊社主办2019年第27期关键词:案例学习 道德情感 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分析 学习积极性 道德知识 教学 初中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具有时代特点的生动案例,让学生关键词:小学科学教育 农村学校 教育存在 全民素质 城市学校 教育水平 小学科学教育作为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国内各大城市学校已广泛https://www.youfabiao.com/scjy/201927/
3.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美术).pdf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 背景:近年来,学校以打造“艺术校园”为重点进行校园 建设,同时为了秉持上级教育有关部门对艺术展演的要求, 以及上级部门对传统文化进课堂的要求和学生对学习传统 文化相关艺术的客观需求,充分展示我们学校的美育成果和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112/5024333201011041.shtm
4.长江公益“苔花开”乡村儿童美育计划2022年度报告2019年4月,基金会与广东省教育厅签署了《支持全省农村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意向书》,向全省推广。 截至2022年12月,项目已在全省建立乡村全科美育教师示范镇65个,覆盖汕头、云浮、茂名、湛江、清远、肇庆、阳江、韶关、梅州、揭阳等10个地市19个区县的1100多所农村小学。项目培养农村小学美育师资4048人,其中美育全科教师http://ckfoundation.org.cn/view/modules/front/information_detail.jsp?id=864&menu=5&type=2
5.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美术研究中心2022为适应新时代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中小学生、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从第六届开始,将往届的中小学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调整为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评选,更加注重实践探索和改革创新,更加凸显育人成效与工作实效,起到了良好的引领、示范与导向作用,对推进我国学校美育的改革发展产生了积极https://szsxjt.wjjyxxw.com/2023_05/08_16/content-108299.html
6.中小学开展美育工作实践案例关于创新开展中小学美育工作、提升美育课程教学质量、构建跨学科优质美育资源体系以及健全学校美育工作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艺术工作坊的创建与实施 某中学创建了“https://www.jianshu.com/p/bf55aa2694b2
7.30个中国基础教育典型案例来了!看有没有你所在的地区和学校入选山西省太原市实验小学在美育课程建设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智慧、气度、神韵”与学生审美、人文素养的培育相结合,构建了“文化理解”“艺术鉴赏”和“创意表达”三类美育校本课程,引导师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学校研发了丰富多彩的“http://m.jyb.cn/rmtzcg/xwy/wzxw/202003/t20200301_301643.html
8.龙岗区2021年中小学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评委评审表(中学组)2021年龙岗区中小学美育改革优秀案例评选说明 评选时间: 5月8日—— 5月15日 评选说明: 1.请各位评委老师对参赛作品全面客观地评价,确保评审的公平、公正。 2.专家评委对所涉及到的所有竞赛信息(评分过程、竞赛成绩)承担保密责任,请勿私自向外发布参赛选手的成绩。 https://www.wjx.cn/vm/wv40PUf.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