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创意的价值被远远低估,它应该被支付更高费用
流量过后该留下什么,这个更重要
以小博大是个奇迹,不能指望每次都有
拒绝创意的内卷
希望创意更贴近普通人
……
如何用一个奖项,去回应我们的时代?
2020已过去,2021大幕刚刚拉开。在这承上启下的时刻,希望以下采访内容,22位分别来自品牌方和代理商的终审评委回答,能为您带去鼓励与思考。世间一切都瞬息万变,我们始终坚信:
(以下受访者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2020数英奖作品的整体水平和特点我觉得是回归。那些更加尊重常识同时懂得去挑战常规的作品,会得到市场和评委的肯定,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您对好创意的评选标准信息传递单一纯粹,回归创意本身的价值层面第一点是信息足够单一纯粹。我觉得所有优秀的作品,它都不是那么贪心,只有一个目的,即传递一个什么样的信息,希望这个信息能够带来什么改变,可能是认知的改变,也可能是行为的改变。光要做到这两点,就很难。很多作品它可能尝试着带有更多目的,最后反而得不偿失;第二点是回归到创意本身的价值层面:它对于品牌的价值到底有多大?这个反而不是说一定要用商业价值去衡量,而是对品牌资产积累和宣传目标的达成。
对于下一届数英奖的展望是不是可以给评委评个奖,比如最烂评委奖我不是开玩笑,我希望一件事情的参与是有条件,也是有约束,大家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流于形式去评选。因为数英奖的评奖方式和绝大部分评奖方式很不一样。另外我个人不建议一个作品报那么多参赛类别,希望大家可以更加focus在作品本身:一个作品它要么好,要么不好,不会说在一个类别里面好,其他类别就不好,这是一个不好的价值观。因为创意作品不是被割裂的,它的优秀并非只是因为某种制作方式,如果只是单一方面优秀,也许就不是一个好作品。
关于品牌、创意和实效我觉得“创意”和“实效”的分法有点不太对,其实大家最后导向都是为品牌服务。创意难道不是为品牌服务吗?判断作品的实际效果好不好其实很简单:如果甲方愿意在一个主题上面不断去投资,我相信一定是取得长期效果的。
2020数英奖作品的整体水平和特点虽然有疫情的关系,但作品还是蛮丰富。“用故事来做沟通”这件事显然仍是主流。
预算与创意作品质量的关系小预算下出好作品,虽然很难,但客户会对你刮目相看以前我们做创意觉得比较幸福的时候,是客户说“你就不要限制,放开想”。但现在很明显,我们要先问一个预算有多少,毕竟还是要帮客户解决问题。我有时候也会跟组员说,如果预算真只有这么少,我们可不可以在预算限制下,实现一些想要帮客户完成的事情,这对我们来说也是挑战。在小预算下,可以做出有质量的东西,客户也会对你刮目相看。当然我知道这个很难,确实也充满了理想。
2020数英奖作品的整体水平和特点在整个评审过程中所看到的作品,让我相信这是一场非常全面性的大中华区优秀作品竞技!
您对好创意的评选标准迷惑我,左右我,启发我我的硬标准:第一,能够迷惑我的心智;第二,左右我的行为(原本完全没有想要买的东西,忽然就不知所以的,因为它而掏出了钱包,拿卡刷了下去);第三,让我从中得到启发。
对于下一届数英奖的展望第一,增加决选线下讨论环节;第二,见一面吧!
预算与创意作品质量的关系繁文缛节特别多的大公司,很难出好创意我一直觉得越大的品牌、越高的预算,越难出好的创意。繁文缛节特别多的大公司,很难出好创意。我认为好创意容易出在中型品牌:这些品牌解决了生存问题,它想要更好发展,也有品牌意识,所以对好创意很尊重。钱解决不了的事情,靠创意。用钱能解决的事儿,这不是创意,那是流量。
担任终审评委的体验和感受评委多元,带来“化学反应”我能看到业界非常多的评委,能对于case输出自己的建议,无论褒贬,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今年在选择评委的时候,数英奖也很用心,选择了不同背景的人,我能看到多元带来新的“化学效应”,这些都是我非常喜欢的部分。
对于下一届数英奖的展望如果疫情没有加重,是不是我们可以以座谈会或者讨论会的形式来评奖,可能对于业界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或者把颁奖的形式做得有趣好玩一些!
关于创意、实效和评奖无法解决商业问题的创意,不是好创意核心我会去看两大点:第一个确实是创意的赋予价值,如果这个创意没有价值,我认为就不是一个好的创意。打个比方,像我们是属于商业平台,如果这个创意不能解决业务/商业的问题,或者是无法让消费者想到我们这个品牌,我觉得它就不是一个好创意。我不觉得说,因为实效性是可以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或者说它是真正的实效性,它就没有办法成为奖。从我的层面看,实效性很重要。
2020数英奖作品的整体水平和特点会有很多作品关怀人性、表现得更正能量。
您对好创意的评选标准创意标准有两个点:第一个是商业问题的解决程度,第二个是作品在策略、创意、执行等方面的完整度。
对于下一届数英奖的展望数英在我心中应该是一个案例最全的地方,利用上强大的案例库,扩充评奖范本;可以成立诸如数英委员会,出一些自己的榜单,或者是一些数据。
担任终审评委的体验和感受我觉得这次的评委水平都还挺高的,起码三观都还比较正,没有看到特别离奇,特别狗血的评判方式,所以我觉得如今中国的营销人都在朝一个更专业,更追求完美的方向发展。
预算和创意作品质量的关系外在:请代言人的钱变少一点、媒介费少一些;内在:加大创意产出预算的投入——确保每一次内容的准确、精良,契合品牌价值。
担任数英奖终审评委的体验和感受以及对下一届数英奖的展望我猜这次所有评委都非常严谨,因为评审过程的透明度很高!在这个行业,观点的碰撞是常态。能通过评奖,在线上看到同行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样想,其实对每个评委来讲,也是一种学习机会。我觉得在未来,奖项设置类别里可以增加效果类奖项,具体指的是对于业务本身的销量或者用户数提升的效果。
担任终审评委的体验和感受我觉得评选机制蛮不错,在行业内比较新鲜!有打破传统,谁都能围观的感觉很好。但是相对而言,我又觉得,评委和评委之间缺乏交流,仪式感好像还不够。
您对好创意的评选标准创新性、改变性、创意性创新性就是具有革命属性的,有时代意义的变革;然后改变性,就是它可能去改变某些人的行为或者群体的行为习惯等;第三个标准就是创意性:可能形式你见过,可它的洞察和元素组合有很多你想不到的套路跟玩法。
担任终审评委的体验和感受千人千面公开评语很好,但有时候观点千人千面,也会偶尔影响自己的判断。好的地方在于,从没有一个奖项的内容呈现方式是在一个网站上,所有的作品随时可以看,这也体现了它的实效性。而这些案例的优秀,都是经由品牌方证实的。我觉得这种机制可能会在以后吸引很多新的品牌方来加入。
关于“品效合一”很多的公司需要展现的机会,在作品呈现上会全力以赴。但是考虑到品牌方压力,包括人员流动等问题,真正的一些商业作品,其实很难去达到“品效合一”。
预算和作品质量的关系预算小,可以通过更轻巧的方式呈现创意有的时候预算跟创意的好坏其实没有必然关系,预算是说我怎么把这个创意能够执行出来,如果说我小预算的话,其实可以通过更加轻巧的方式把它做出来。预算足够的话,可以做得更加的精良,然后增加视觉和一些技术的应用方式。
2020数英奖作品的整体水平整体水平有上升趋势,但我更期待有更加黑马的作品出来。互联网是缩短人与人距离的,作为半个互联网人,我会希望营销更贴近于普通人。希望这个趋势更快发生,但今年可能只发生了一半。
预算多少和创意作品质量的关系2020年的营销总预算是下降的,但是下降的趋势可能不如腾挪的趋势来得更明显。我们会从三方面审视自己的case是否能给甲方带来价值:流量价值、内容价值、IP价值。广泛出圈不容易的当下,我们也会考虑内容往单个用户心智渗透度更高的方向走。
关于品牌、创意和实效创意和实效应该协同发挥作用我们是比较结果导向的:做完创意之后,马上会去追溯用户的数据,并建立数据库,方便以后做case时参考。其实所谓创意就是一个人的思想和一群人的思想的碰撞,你的思想能不能打动另外一群人的思想,可能有时候靠天赋,有时候靠经验,有时候靠数据。
您对好创意的评选标准第一,这个作品有没有借鉴意义?第二,这个创意是否被深挖过?第三,资源有没有帮品牌提高声量?
2020数英奖作品的整体水平和特点最大的趋势特点是整合度高,并且在创意的同时讲究实效,这点比过去都做得好。
预算与作品质量的关系一个好创意,它本身就可能是一个很大的预算原则上我相信“一分价钱一分货”:你有很多钱的话,你创意的余地就比较大,是可以做很多事情。所有客户都会希望“花小钱办大事”,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甚至一个好创意,它本身就可能是一个很大的预算。如果钱比较少的时候,就特别需要创意人的思想和头脑。你觉得它虽然是一个小创意,制作上也不贵,但它很温暖,令人有触动,而且对销售有推动,这确实挺不容易的,需要创造力和对生活的感悟力。
2020数英奖作品的整体水平和特点整体水平来讲还是比较高的。今年很多案例,真正地上升到了一些社会责任,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历史、文化传承,这是一个亮点。
担任终审评委的体验和感受你们每个案例的介绍写得非常详细,这个挺好。而且你们的类别设置非常全面,能让每个报奖案例找到匹配的对象。
对于下一届数英奖的展望希望分给每一个评委的案例可以稍微少一些。线下会不会有一些活动?感觉有线下评审的话,氛围可能会更好一些,评委的参与感也会更多一些,粘性也更高。此外,在报奖的时候,可以让参赛单位提供一些更加硬性的数据,预算的话也可以写一下大致的范围。这样也更公开透明,大家要彻底地放在一个起跑线上。
预算与创意作品质量的关系人的巧思永远是最重要的因素预算很重要,但它不是最重要的。我觉得,人的巧思永远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个巧思,包括你渠道的搭配,还包括你从方方面面细节的跟进,和最终的呈现。当你想着用钱去解决事情的时候,那这个事情本身就变得会很复杂。
2020数英奖作品的整体水平和特点因为数英本身的媒体属性,多是经过大众和专业评委筛选的一些作品,整体水平是高的。今年的作品特点是:第一,作品回归创意本身;第二,很有传播力的作品拿到最后大奖,我觉得是众望所归的。
预算与创意作品质量的关系从品牌方的视角来看,我觉得肯定是在低预算的情况下,投资会更集中,把这个钱投入到好的作品上来。低预算会对创意的要求更高,因为它需要你的idea更简单直接,或者是说用更聪明的方法来去呈现你想要的东西。
您对好创意的评选标准一个好的idea;一个迷人的执行;一个大声量的传播,三者缺一不可。
担任终审评委的体验和感受做创意,要看到更多人对自己作品的理解挺刺激的,无论你是普通大众,还是专业评审,大家就是在非常公平地、非常透明化地来呈现评审的一个过程。大部分的留言都很有诚意,是蛮好的一个尝试。看到每件作品下面的点评,也学到很多。此外也看到其他评审点评我自己的项目,挺受触动的。做创意,其实是要看到更多人对自己作品的理解。
对于下一届数英奖的展望参赛地区、公司覆盖范围再广点就好了。
预算与创意作品质量的关系一个面包与理想的问题其实我自己还是一个追求质量的人,就是说我们其实80%甚至90%的钱,就是客户给的钱都投在这个质量上面,实际上有时候公司利润就没那么高,所以这也就是一个面包与理想的问题了。
关于创意、实效和评奖不要让一个奖太偏实效,也不能够不偏实效,这个定位看你们的初衷,或者设计一个实效类别奖。
2020数英奖作品的整体水平和特点基本上是代表了中国一些优秀内容创作公司的优秀作品,但是感觉港台的作品稍微少一点。
您对好创意的评选标准最传统评选标准有五个:单纯性、原创性、震撼性、关联性、共鸣性。但这是过去的标准,现在这个时代,我可能会再加五点:新闻性、话题性、互动性、时代性、世界性。
担任终审评委的体验和感受每个奖项都有自己的定位,你们算是细分市场,也专注在做内容这块。数英奖公开透明的评奖机制是一个很大的创新,让评委能发自内心,把自己的评审标准呈现在公众面前。它必须说实话,拥有自己独立的、体现自己专业水平的一个评审标准。
预算与创意作品质量的关系看客户自行选择,是注重短期产品宣传,还是长期品牌建设我们其实还是希望能够通过“四两拨千斤”的方法,让创意产生最大的火花。客户也能给到创意更大的自由空间,效果也会好一点,同时也利于它在互联网的自传播。
您对好创意的评选标准好的案子,核心价值点特别清晰因为在品牌方工作,我首先特别看重创意内容对品牌核心价值点的充分表达;第二,好作品一定能在情绪上获得目标受众的共情;第三,制作精良,包括每一个细节的打磨。
对于下一届数英奖的展望希望数英奖能够保持这种公开透明的评奖风格,同时也希望未来在报奖内容中加入一些实际执行中投放策略和投放效果的呈现,方便所有评审对案例给出更为整合和客观的评价。
预算与创意作品质量的关系质量不好,花再少的钱都是浪费对于质量的追求应该是一贯的,不管预算是多还是少,因为如果质量不好的话,花再少的钱都是一种浪费。质量好首先要体现在洞察好、策略准,能体现品牌的核心价值点,同时能抓住受众的情绪共鸣,至于炫技的制作呈现方式,是可以根据预算量力而为的。
关于品牌、创意和实效不能“酒香巷子太深而闻不到”创意最终目的还是要带来品牌力的提升。一些创意比较弱的作品,可能展现方式比较直给、巧思不足,但由于它核心价值点抓得准,加上整个营销策略及投放做得好,对品牌(尤其是初创性品牌)在目标受众心中立住心智还是很有帮助的,关键在于它的核心价值点是否清晰、功能表达、情绪表达等是不是到位。创意华丽但和品牌关联度不强,或是创意优质但曝光不足,终究都是浪费成本。所谓“品效合一”的“效”的评判标准,不应该是“直接带来的销售额”,而是能不能占领目标受众的心智。从这一点来说,“品效合一”应该是我们坚持的方向。
您对好创意的评选标准创意取之于生活,也要服务于生活,而不是自嗨。
预算与创意作品质量的关系预算可以有上限,但品质是每一个创意人都应保有的底线预算的局限性固然会影响创作发挥的空间,但创意不是投机取巧,更不能掩耳盗铃。当下正处在一个营销多元化的时代,媒介环境发生了巨大变革,这对于创意人来说,想象力的空间是巨大的,有很多优秀的营销案例和有价值的创作内容,都可以在不同的媒介形态中大展拳脚,我们应思考的是如何把有限的预算投入到无限的可能中去。预算多少从来都不是衡量质量优劣的标准,预算可以有上限,但品质是每一个创意人都应保有的底线。
2020数英奖作品的整体水平和特点见到不少出圈作品,也有不少是专业深度的佳作,获奖名单众望所归。比起天马行空的形式,好内容获得的认可度更高。
数英奖是一场理想主义的实验,在这个焦虑蔓延的时代,我们想为行业做一些事。让迷茫的人更清晰,让坚定的人更无畏。创意是什么呢?是元素的联结、组合,是参与者不为人知的披荆斩棘,才有了看得到的天时、地利、人和。
2021,我们再继续!
采访:吴小宝、YiL.、Yoyo、朱弟、韩喜乐、Viola主笔:YiL.、Yoyo、Kay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