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6个案例

2、投资在加拿大多伦多上市的加纳克公司。加纳克公司是一家在多伦多上市的初级勘查公司,其主要矿业权是在坦桑尼亚的金矿和钻石矿以及在墨西哥的金银矿。金融危机发生后公司股票价格一路下跌,有色地调中心抓住这一机遇,在股价下降时锁定投资价格,2009年3月:$0.05/股参与融资,购买32,000,000股(占总股本的35.2%),附加16,000,000的购股权行权价位0.07/股(2年有效)。2009年6月26日完成全部交割。完成这一投资后,中色地科成为加纳克公司的第一大股东(35),拥有董事会过半数的表决权,出任公司董事长,派人进入经理层,拥有今后公司和项目增资的优先权,从而实现了对公司的有效控

3、制。在这之后我们对公司仅仅是派出了一名管理人员,保留了公司原管理层。有色地调中心进入后对公司整个发展战略进行大的调整,一方面将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的墨西哥项目转让掉,获得转让资金。第二把不熟悉的金刚石的项目放弃,放弃了坦桑尼亚金刚石的项目选择权。第三集中精力、财力、物力主攻潜力最大的坦桑尼亚金矿项目。实际上在这个地区里地表已经有了高含量金的露头,这个公司之前也打了12个钻孔,但是他的运气不好,12个钻孔都不是太好,公司股价不是太好。有色地调中心进入后重新调整了整个勘查方案,调整了找矿思路,经过半年的工作,2009年10月,公布了第一批钻孔结果,十分令人鼓舞。MGZD0001孔见矿59.0米,金

4、4.28g/t;MGZD0012孔见矿56.0米,金6.34g/t;MGZD06637孔见矿37.0米,金12.45g/t;MGZD073孔见矿32.0米,金9.27g/t。消息披露以后公司股价涨到1.4毛。第一个孔打了59米厚,股价从1.4毛涨到4.7毛,最高7毛多。最后涨到6块多,翻了100多倍。进入后加拿大公司进行了三次的融资,主要是面对一些投资机构和市场进行融资,09年6月27号进入后,一方面从09年11月份以每股3.5毛价格募集资金535万加元,2010年4月,有色地调中心对购股权行权,总股数增为48,000,000股,总共只投入272万加元。2010年

5、7月,有色地调中心通过Canaco公司这个平台,进行融资。当时公司股价已升为1.5加元/股,以1.4加元/股价融资,成功融得2500万加元,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又募集了1.2亿加元。至2010年9月3日,由于找矿的好消息,公司股价已升至2.9加元/股。48,000,000股价值约1.4亿加元,有色地调中心的投入,在一年半内,升值51倍,体现了商业性矿产勘查要赢利的基本观念,矿产勘查国际化经营取得了成功。对于地勘单位境外矿产勘查,王京彬董事长建议,地勘单位在利用投资手段参与国际竞争时,应将目标锁定在境外上市的初级勘查公司上,主要原因一是因为投资初级或草根勘查公司所需收购资金较小,地

6、勘单位能够承受;二是因为这类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做过不同程度地质工作的勘查项目,具有一定发展空间,能够发挥地勘单位的勘查技术优势,并在切身参与公司的运作中学习国际化经营的理念和经验。相对控股型的投资比较适合国有地勘单位采用。在实施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全球化勘查当成经营活动来做,而不能当成是项目来应付。只有这样,才能用实实在在的找矿成果,赢得所在国政府及民众的支持。王京彬董事长还强调,在国际化经营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利用法律为自己护航。在法律顾问的选择上,宜以当地律师事务所为主,如果能找到在当地从事法律服务的华人作为自己的法律顾问更好。有色地调中心副主任付水兴在谈到在加拿大的投资经历

7、时总结道,作为一个单位在对外投资时一定要认清本身是什么公司,要明确对外投资的目标,要发挥本身的优势,要准确定位,要投资什么项目,作为我们地勘单位更多的要从草根项目开始做起。在股权比例上不要谋求控股,尤其不要谋求绝对控股,因为我觉得像我们走出去现在是管理一个上市公司,无论是从人才管理包括资金等等方面,我觉得我们现在还是起步的学习阶段。要尽量利用原来公司的经营团队。"走出去"不能套用国内的评价体系。因为国内的矿权是比较落后,在国外获得矿权只要不符合财务目标的该退就退出来,不要恋战。要选择合适的矿种,像铜、金市场需求大的应该是首选的目标。依法依规按合同办事。要充分利用国内外的融

9、收购变为成功的“部分资产收购”。2009年4月23日,澳大利亚政府正式同意五矿收购OZ矿业公司大部分资产;此前,澳政府曾以国家安全理由拒绝了这一收购申请。获批的新方案剥除了位于澳大利亚军事敏感地区附近的ProminentHill矿区,五矿将收购的OZ资产包括Sepon、GoldenGrove、Century、Rosebery、Avebury、DugaldRiver等多个矿区,以及其他勘探和开发资产,上述资产的收购价为12.06亿美元。OZ董事总经理兼行政总裁AndrewMichelmore对该收购报以极大诚意:“我们很高兴已与五矿签订了具有约束力的条款。这项交易将为我们的偿债问题提供一

10、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并为公司股东保留了一部分矿业资产。”OZ还预测,完成交易后,公司将拥有约5亿澳元现金余额,并保持其核心资产ProminentHill的独立经营权。焦健还表示:“收购顺利结束后,五矿将专门成立公司来经营OZ的资产,但尽量保持原有管理团队。”五矿总裁周中枢2009年3月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跟踪OZ四五年了,收购OZ不是一时头脑发热,也不是跟随潮流。五矿收购OZ是根据公司的发展战略来决定的。”焦健进一步解释了五矿收购OZ的原因:“收购符合公司突出主业的战略布局,有利于双方资源共享,也可以保证公司铜、锌的供应。”随着大宗商品价格一落千丈以及澳元贬值,OZ公司陷入财务困境

11、。OZMinerals2月27日公布的2008年度财报显示,公司全年税后净亏损达24.85亿澳元(约合109.22亿人民币);其中由于金属价格一落千丈,公司资产减记高达23.1亿澳元(约合101.53亿人民币)。去年12月1日,公司暂停其股票在澳大利亚证券市场的交易,寻求再融资减债。表面看来,竞购者有一个低价买入的好机会。实际上,潜在买家寥寥无几使OZMinerals一度沦落到“为了生存可以卖掉任何可卖的东西”。五矿原计划以每股0.825澳元全资收购OZ,总报价为26亿澳元(约合115亿元人民币、17亿美元)现金。如果以该公司最后一个交易日每股0.55澳元的收盘价格计算,此报价存在约40%

12、的溢价;此外,五矿还承诺承担OZ约11亿澳元的全部债务。然而,五矿对OZ"连锅端"的收购计划意外遭到澳大利亚投资审查委员会(下称"FIRB")否决。3月27日,澳财政部长斯旺宣布,因交易涉及澳大利亚的国防军事禁区,否决五矿出资26亿澳元收购OZ公司的交易;但他同时强调澳政府依然愿意考虑接受剥离敏感资产外的其他资产及业务的收购备选方案。被否当天,加拿大金融邮报援引业内人士分析称,成为事件焦点的ProminentHill矿区正是OZ的一处关键资产,因此在得不到该矿区的前提下,五矿是否还有意收购OZ是一个问题。但五矿并未放弃与OZ的交易。焦健表示:“公司随

13、后根据澳大利亚政府的要求,重新提交了收购方案。虽然我们放弃了全资收购,但我们的承诺和报价也随之发生合理的改变。”根据调整后的新方案,五矿将以12.06亿美元(约合17.50亿澳元)收购OZMinerals公司的部分资产,这一价格比原来报价减少了约10亿澳元,五矿也不再承担OZ的债务;除了ProminentHill矿区,五矿还剔除了OZ位于印尼的Martabe金矿、柬埔寨和泰国勘探类资产及上市股权(包括其在Toro能源公司中的权益)等资产。在新方案中,FIRB要求五矿作出一些承诺并未改变:所收购资产以商业目标进行独立运营;通过在澳大利亚成立的公司来对矿业资产进行经营,管理团队以本地人主导;遵

14、循国际基准价格和市场准则;保持或是增加位于澳大利亚的GoldenGrove、Century和Rosebery锌矿的就业,并根据经济形势重开目前被关停的Avebury和DugaldRiver矿;遵守澳大利亚工业关系有关法律和劳工权利;保持和提高当地就业水平,尊重与当地社区达成的协议。对于上述承诺,斯万表示,能够保住近2000个澳大利亚的就业机会,这也符合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焦健表示:“澳大利亚政府所要求的承诺是为了保证OZ的本土化运营,符合商业规则。我们将成立专门分公司来经营所收购的资产。”焦健称,五矿在经营海外资产上已积累了经验,因此五矿对澳政府的承诺不会对OZ资产经营产生实质影响。澳政府

15、宣布批准新收购方案后,OZ澳大利亚上市公司股价当日上涨2.63%,收于0.585澳元。截至5月3日,OZ股价已最高涨至每股0.795澳元,接近五矿每股0.825澳元的最初全资收购报价。在于墨尔本举行的OZMinerals公司年度股东大会上,经全体股东投票表决,压倒性通过OZMinerals公司以13.86亿美元的对价向中国五矿出售其主要资产的方案。结果在意料之中,过程却惊心动魄。据了解,在OZMinerals公司股东大会前夕,五矿突然将收购报价从原来的12.06亿美元增加到13.86亿美元。据悉,自4月1日五矿公布收购OZMinerals公司部分资产方案以来,OZ股价上涨了约59%。更值得玩

16、味的是,在股东大会前一天,即6月10日,不断有"程咬金"杀出冲击这一交易。其中,两个"不请自来"的方案提议OZ利用股市和可转换债券筹集资金;而澳大利亚媒体还报道称,澳大利亚著名投资银行麦格理集团将提交价值14亿美元的资产重组方案。评析:五矿之所以能成功收购OZ,与其反应敏捷、行动迅速的市场化运作不无关系。此外,五矿将OZ的敏感资产ProminentHill铜金矿从收购名单中剔除,减小了这一收购的阻力。张琳表示,在澳方最初以国家安全因素为由否决五矿收购OZ100%股权仅5天后,五矿就公布了修改后的方案;面对资本市场变化及竞争对手搅局,五矿又以最快的速度增添

17、了收购筹码。"国际金融市场越动荡,海外投资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就越不可预测。中国企业要想在海外收购中不摔跤,要重视谈判技巧,准确把握时机,而且要强化企业公关能力,注重企业形象的塑造,以减少各方阻力。同时,要充分发挥国际中介机构在海外并购中的作用,减少风险。此外,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才刚刚开始,要注意积累优秀的并购交易和跨国经营管理人才。"针对FIRB(ForeignInvestmentReviewBoard国外投资检查委员会)要求而作出的对被收购资产独立运营,管理团队以本地人主导,遵循国际基准价格和市场准则,保障当地就业等的承诺也是收购能够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案例3中钢

18、南非ASA铬矿项目面临停产南非,曾是中钢进军海外矿业的荣耀之地。中钢南非办公基地中钢大厦位于约翰内斯堡(Johannesburg)北部,这栋17层高、披着蓝色外墙玻璃的大楼,在周围低矮而分散的建筑中如同鹤立鸡群。自1991年在南非考察铬矿项目开始,中钢在南非的铬矿基地已发展成年产能约130万吨、仅次于英国斯特拉塔公司(Xstrata)的全球第二大铬铁生产商。目前,中钢在南非的主要项目包括,中钢南非铬业有限公司(下称"ASA")和中钢-萨曼可铬业有限公司(TubatseChromeMineralsPtyLtd,下称"Tubatse")。在南非艰苦打

19、拼了20年之后,中钢已堪称在南非投资的中国资源类企业中的佼佼者。不过,2011年4月,中钢南非铬铁基地最主要的负责人-中钢非洲代表处总代表、中钢南非铬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中钢南非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素伟却突然主动离职,离开他呆了11年的约翰内斯堡,以及他亲自买下的中钢大厦。中钢在南非的困境,开始为外界察觉。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因至今无法周全解决BEE股东利益分配,中钢在南非的铬业资产,正面临停产的巨大风险。1995年,在4年的摸索之后,中钢在南非终有斩获。当年12月,中钢与南非林波波省发展公司(现名LimpopoDevelopmentAgency,下称"LimDev&q

20、uot;)签署合资协议,并于1996年11月在南非注册成立合资公司-中钢南非铬业有限公司(ASA)。根据协议,中钢以现金形式投入1910万美元,占合资公司60股份;南非合资方以迪劳孔(Dilokong)铬矿山入股,占合资公司40股份。ASA是中钢在南非最主要的矿产项目,也是当时中国企业在南非最大的资源类投资项目,项目包括一座年产40万吨的铬矿山和年产12万吨铬铁的冶炼厂。ASA成立之后,困扰中钢的最大的问题是,按照南非政府的BEE法案(提高黑人经济权利法案)重新进行股改。南非政府于2004年正式执行BEE法案,该法案试图通过采取行政和经济手段,将南非的白人经济逐渐转移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黑人手中

21、,以此来平衡两极分化,并为黑人平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BEE法案对中钢在ASA的控股权产生了实质威胁-BEE法案规定,在南非境内的所有公司必须将其股份按25%股份加一票否决权的最低比例出售给BEE股东,即黑人股东。这就意味着,ASA的股东中钢与LimDev,必须将从各自60%、40%的持股比例中,同比出让25%股权给BEE股东。而一旦做出转让,中钢在ASA的股比将缩减至44%,失去对ASA的控股权。随即,中钢北京总部向中钢非洲代表处总代表张素伟传达了对BEE股改的原则性意见:ASA的60%股权,不能有任何变动。中钢不放弃ASA控股权的态度,符合国内企业海外矿产并购的主流做法。大多数中国企业认为,

22、矿业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没有控股权很难保障利益。而更直接的原因是,中钢不愿意错过铬铁扩产良机,并期望在全球铬矿格局中提高自身地位。事实上,从2007年开始,全球不锈钢产业便开始迅猛发展,产能扩张如火如荼,冶炼不锈钢所需上游原料镍矿、铬铁、铬矿等,价格一路飙升。既要符合BEE法案,又要按照中钢总部的要求保证控股权,这可能是张素伟接手中钢南非业务后遇到的最大难题,而他当时看起来也已经"解决"了这一难题。到张素伟2011年4月离职前,中钢名义上依然持有ASA60%股权。中钢方面至今不愿意透露其具体的做法,仅表示“2006年12月,张素伟通过创造性的成功谈判,得以保持中钢在ASA

23、的60%股份不变,保证了企业能够在南非法律更改的情况下平稳过渡,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2010年,面对媒体问询ASA项目BEE股改的具体措施,张素伟亦以“得到反对BEE法案的南非政坛人物支持”为由含糊带过。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中钢当时为此支付了不菲的代价。据介绍,当时,正值ASA扩产计划实施之际,扩产计划包括两个封闭式电炉、一个球团厂、一座新矿山,计划总投资额达33亿兰特(约4.4亿美元),由中钢与LimDev按持股比例分担。但当时林波波省财政状况不佳,LimDev面临被私有化的危机。正是利用林波波省的财务危机,中钢与LimDev达成了一项新股东协议。根据新股东协议,中

24、钢负责ASA当时扩产项目所需全部投资,LimDev不用为扩产计划投资,但须从自己40%的股份中拿出30%,以应对BEE股改,其中25%给BEE股东,剩下的5%给当地社区(Maroga)。除了多付原本由LimDev承担的那部分扩产投资资金,中钢还在新股东协议中承诺,其将“协助”BEE股东融资,因为矿业股本所需资金巨大,BEE股东难以自掏腰包购买LimDev出让的30%股权;而在获得中钢的协助后,BEE股东将以ASA扩产后的资产价格,从LimDev手中购买30%股权。如此一来,虽然LimDev对ASA的持股比例由40%稀释到10%,但此举对它来说却是一举三得,一是,其能按ASA扩产后的资产评估价

25、格出售30%股权;二是,由中钢承担了LimDev应出的扩产资金;三是,LimDev不花一分钱增加了资产总额。但在上述知情人士看来,中钢的这种做法,等于用巨额资金保住了ASA的控股权,是一种"打肿脸充胖子"的做法。一位中钢内部高管告诉本报记者,当时中钢不顾付出资金代价保住ASA60%股权,主要是因为中钢急于获得海外资源,并急着将ASA产能扩大,今后还想在ASA基础上向非洲其它地区及矿种扩张,一旦失去ASA的控股权,中钢在非洲的扩张计划将大打折扣,海外资产总额也将大大缩水。这位高管解释说,中钢当时认为,控股权能够保证中钢在ASA今后利益分配中的主导权,而ASA的30%股权的出

26、让金,可以通过中介评估等方式压低价格。2010年,主要由中钢出资的ASA扩产计划基本完成。扩产后,ASA的铬矿储量为5000万吨,年产铬矿60万吨,产铬铁近40万吨,2010年产值达40亿兰特(约合人民币38.4亿元)。2010年底,张素伟对媒体透露,中钢在ASA项目中共投入3.5亿美元,少于此前计划的4.4亿美元。而据本报记者获悉,中钢用于ASA扩产的资金中,有2.75亿美元是从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贷款,借款方为ASA,担保人为中钢集团。而在我国非上市国有企业中,母公司通过为子公司提供担保被业内诟病为"利用政府优势套取银行资金"。除了银行贷款,其余的资金原计划来自中钢集团自有

28、资,LimDev方面称之为"资金转账"。也正是在此之后,双方就融资以及对ASA30%股权的估值问题,中钢与LimDev开始发生重大分歧。LimDev方面认为,既然已经找好BEE股东,中钢就应该按照新股东协议,"协助"这些BEE股东融资。但中钢表示,其仅可以"协助"BEE股东向中资银行及外资银行贷款,而不能由中钢自己贷款给BEE股东。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中钢依然坚决反对LimDev提出的融资要求,"即便中钢同意,但由于其整体盈利能力下降、负债高企,也无力帮助BEE股东融资"。这意味着,如果LimDev撕毁新股东协议,中

30、约合8亿元人民币),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能达到10多亿元。但2011年5月,ASA却单月亏损约3000万元。导致ASA亏损的直接原因是,当初ASA扩建时的集团自有资金不到位,矿山产能没有跟上冶炼产能。由于矿山产能与冶炼产能没有同步扩大,目前,ASA铬铁所需部分铬矿不得不外购,原料成本比原来高出一大截。而由于ASA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原有矿山扩产计划受阻,中钢已初步计划在今年七八月份关闭ASA所有电炉。南非当地的外部环境,也对ASA的运营不利。南非铬铁业的瓶颈一直不在于资源,而在于支持电炉正常运行的电力,但2011年,南非的电力供应环境却在继续恶化。事实上,2010年以来,垄断着南非95%以上的

31、发电能力和供电系统Eskom公司已将电价上调了约25%,并限制铬铁企业用电量。除了中钢,铬铁巨头Xstrata在南非的工厂也在2010年6月份关停6台炉子,7月关停11台,8月关9台,减产幅度为16%。此外,美元贬值、不锈钢市场景气度下降,也是给ASA运营带来负面影响的重要因素。前述知情人士称,实际上,ASA的盈利基础比较脆弱,虽然其2010年实现了账面盈利,但其经营层面却是亏损的。如今,对中钢而言,ASA依然是一项值得维持的资产,ASA的潜在价值也在业内得到公认。中钢集团一位管理人士甚至认为,在中钢目前所有的海外资产中,ASA质量最好,也最有价值。而如何保持对ASA控股权并改善其经营现状,是

32、摆在中钢面前的难题。但目前,中钢单凭一己之力,或已无法为ASA提供大规模资金,停产,乃是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总结:并非偶然,在国内和海外两个市场中,在贸易和矿业两大业务上,中钢遭遇的困境,均源于一个根源:过度追求规模和速度,而忽略了风险控制,甚至,超出了自身资源与能力的界限。透过南非铬业项目ASA的浮沉,中钢的海外风险或可窥见一斑。事实上,中国企业"走出去"至今,依然停留在计算销售收入的初级阶段,距离真正的国际化经营水平还比较远,海外业务潜藏的风险通常比较大。其中,海外资源、能源类项目的运作难度及风险最为突出。无数经验证实,在强手云集的海外资源市场打拼,堪比战场,必须时刻处

34、价格上涨。2010年11月9日,莱纳股价上涨6.35%,收于1.34澳元/股。仅仅在大约一年前,莱纳还挣扎在破产边缘,其股价一度跌至0.125澳元/股。2010年10月的一天午后,在悉尼港湾附近一座写字楼的办公室里,莱纳首席顾问王鸥谈起莱纳起死回生的过程,亦悲亦喜。透过34层的玻璃窗,可以俯瞰美丽的悉尼歌剧院。不过,引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有色)入股未遂这一过程,至今仍让王鸥五味杂陈。2008年,当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危机扩散到全球,澳大利亚是少数经济仍可称得上健康的发达国家。尽管如此,极度依赖外部需求的澳大利亚矿业也受到很大冲击,莱纳像大多数澳大利亚中小矿业公司一样,面临着资金断裂无

35、以为继的命运。即使庞大如矿业巨头力拓者,也不得不转向财大气粗的中国寻找拯救者。当时,莱纳也找到了一个来自中国的白衣骑士-中国有色。这并不令人意外。出身法国外交官家庭背景的莱纳董事长柯蒂斯,是最早到中国闯荡的外国冒险家之一。上世纪90年代,柯蒂斯离开澳大利亚麦格里银行,就是受当时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聘请,加盟从事交易业务。中国有色现任总经理罗涛,当时正是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人事教育部负责人。因此,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关于中国有色入股莱纳这一交易报道的标题是"老朋友来拯救莱纳"。如今,两个“老朋友”相遇,罗涛“慷慨地”同意向莱纳注资5.22亿澳元。根据莱纳公告,中国有色当时

36、计划以每股0.36澳元的价格、总价约2.52亿澳元认购7亿股新股,买入莱纳51%股份。此外,中国有色还打算从中国的银行为莱纳获得1.84亿美元贷款,用于后续项目建设。中国有色提供担保,成为莱纳的控股股东,持有莱纳51%股份,并且可任命四名代表进入莱纳的八人董事会。莱纳前身是一家小型金矿公司,原名莱纳黄金公司,从1998年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2000年利润只有260万澳元。柯蒂斯是在2001年6月联合其他投资者入股从而控制莱纳的。在此之前,从1999年7月起,莱纳已开始谋划与另一家矿业公司阿斯顿矿业公司(AshtonMiningLimited)合作开发位于西澳的韦尔德山(MtWELD

37、)稀土项目。2000年5月,莱纳黄金公司更名为莱纳股份有限公司,并联合安纳康达工业有限公司(AnacondaIndustriesLimited)从阿斯顿矿业手中买下这个稀土项目。柯蒂斯入主之后,全力调整公司的方向,集中开发韦尔德山稀土项目。从此,莱纳开始在自己的公司之前加上“澳大利亚稀土公司”的说法。莱纳最初引述行业机构报告称,韦尔德山矿的金属推测储量包括1.45亿吨钽(Tantalum),2.73亿吨铌(Niobium),以及其他钛(Titanium)、磷酸盐(Phosphate)等,有可能成为世界最大的钽矿。按照柯蒂斯的计划,最初希望将这些稀土运到中国加工,因为中国是稀土最大生产国。但

38、是,一直到2005年,莱纳也只获得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的批准,而没有获得加工生产稀土的许可,原因是中国政府出于管制稀土出口的考虑,并不希望出现莱纳这样的两头在外企业。不得已,莱纳从2006年开始考虑在其他地方建厂,并选中了马来西亚。但是,工厂还没有建成投产,金融危机又打乱了柯蒂斯的计划。金融危机之后,尽管对中国是否该到海外抄底有争议,中国的央企们却不想错过这个机会,纷纷出手收购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的资源和能源资产。在海外资源开发者队伍中尚算年轻的中国有色,也在寻找机会。中国有色前身是1983年4月成立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对外工程公司,主要开展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在划归中央和国资委管理之前,隶属

39、于有色金属工业局,2005年才更名为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海外资源开发成为其主业。在此之前,中国有色在海外的惟一项目,是1998年6月通过参加国际竞标购得赞比亚谦比希铜矿85%的股权(赞方占15%干股),由此获得在赞比亚地表41平方公里的使用权、地下85平方公里的开采权,期限为99年。谦比希铜矿于2000年动工建设,2003年投产,投资1.6亿美元,设计年产铜精矿含铜5万吨,被中国有色称为“迄今为止中国在境外投资建成的、规模最大的有色金属工矿企业”。获国资委认可从事海外资源业务后,中国有色加快了海外投资,先后在蒙古投资开发图木尔延敖包锌矿,在缅甸达贡山投资建设镍矿,2009年陆续收购了赞比

40、亚卢安夏铜矿、澳大利亚特拉明矿业公司、英国恰拉特黄金公司(吉尔吉斯斯坦金矿),2010年收购了英国科瑞索公司(塔吉克斯坦金矿)。中国有色自称,在境外重有色金属资源量达到2000万吨,铝土矿资源量超过3亿吨,“成为中国境外开发有色金属资源最多的企业之一”。与莱纳的交易眼看一切顺利,只面临最后一个大障碍-澳大利亚政府审批。从5月签署交易后,莱纳和中国有色就向澳大利亚FIRB(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提交了交易申请,可是迟迟没有收到回复。在莱纳之前,中国国有企业对澳大利亚企业实现控股的只有一例-中国中钢集团对中西部公司的敌意收购。2008年9月,中钢以约12亿澳元全面收购位于西澳的铁矿企业中西部公司。就

43、纳的交易。然而,报道引述消息人士的话说,FIRB低估了这次给中国方面造成的“羞辱”。中国有色方面此时已懒得再费周章。9月24日,莱纳发布公告称,中国有色中止了与莱纳的交易。对于中国有色放弃这桩交易,王鸥至今仍非常不解,当天莱纳股价已涨至0.9澳元/股,远远高于中国有色入股价格。如果中国有色接受FIRB要求,略微降低持股至49%,此时账面盈利可接近5亿澳元。“中国有色即使是买了再卖掉一部分也能把本赚回来了。”王鸥说。至于中国有色为何不愿接受FIRB修改条件,他的解释是,可能中方企业管理层认为修改交易条件很难再获得发改委的批准。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的收购由于控制权之争而导致错过收购机会,这并非第一次

45、,弗里斯特还曾与国家发改委主要官员会面。一位参加会面的当事人说,FMG提出中国企业可参股20%,可是发改委有关官员仍坚持控股,要求至少占50%,并威胁不准中国的钢铁公司购买FMG的铁矿。尽管没有能够获得中国国企支持,FMG依靠欧美资本以及少数中国民营企业资本的支持,在短短几年里建成投产,眼下年产量已达到4800万吨。2009年4月,湖南华菱钢铁(4.27,0.00,0.00%)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华菱)出资12.718亿澳元入股FMG,持股比例达到17.40%左右,同时获得FMG一个董事会席位。华菱当时入股价格为每股2.48澳元,目前FMG股价在6.6澳元左右,华菱此次投资获利颇丰。而华菱交

46、易之所以获得中国政府审批部门放行,一位参与交易的知情人士认为,与其湖南国有企业背景不无关系,“湖南省政府方面做了些工作”。按照曾在必和必拓工作20多年的前必和必拓中国总裁、澳大利亚喀里多尼亚(Caledonia)亚洲基金执行董事长戴坚定看法,中国政府审批部门和国有企业对控制权的追求,是基于一种“收购和拥有”(buyandown)的策略思想,而这种策略应该改变。戴坚定认为,中国应该从目前基于收购和拥有的策略改变成“吸引”(inducement)策略。目前的策略是基于这种想法,即“对中国来讲,收购和拥有资源项目是获得原材料和能源保障的最佳方式”。许多中国公司非常钟爱这一策略,因为这样可以让他们

47、利用政府对稳定供应的担忧,实现海外扩张。可是,大多数中国公司并没有太多全球商品市场或资源项目的经验,或者是在其他国家当投资者的经验。因此,“收购和拥有”策略代价昂贵。戴坚定认为,一种长远来讲更好的方式,是采取“吸引”策略,即用长期协议和贷款来吸引其他国家和公司提高产能。在这种基础上的产能建设,意味着价格会比较低,中国的原材料用户将可以有广泛的供应选择。“这也是日本从上世纪70年代采用而极其有效的策略,我认为中国应该很认真地研究这一选择。”戴坚定说。评析:保障资源可以通过获取包销权来实现,过分追求绝对控股权,会让对方国家产生猜忌。作为矿产资源主要消费国,中国这位买家对全球卖家意义重大;但是中国一

50、当卡车在装载时,旁边有一辆洒水车不停喷水,以降低粉尘的扩散,同时一辆小型挖掘机负责将散路在地面的碎石清理干净,以保证路面的平整。中澳铁矿项目一期在建的矿坑,坑口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5.3公里,截至到2010年1月剥离的矿石已达到7800万吨,可填满个北京的“鸟巢”。一天可完成剥离的土方在12万吨左右,而每天能够挖掘的土方,取决于挖掘机而非矿车虽然目前矿车司机也很短缺。短缺就意味着价格昂贵。取决于驾驶车辆和设备的不同,驾驶员的年薪工资从12万澳元到15万澳元不等。这意味着有的驾驶员年薪已高达百万元人民币。昂贵的不仅仅是工资,还有其他矿上工人的福利设施。矿区目前大约有3500名承包员工。不论是中信

THE END
1.跨国公司并购案例范例6篇国内知名品牌不仅是无形资产,也是民族企业的灵魂,是支撑我国产业发展的基础。大量的国内知名品牌从市场上销声匿迹,势必影响我国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产业安全。 跨国公司并购案例范文2 一、中国外资并购中垄断倾向的主要特征分析 在国际直接投资中,外国投资者进入东道国投资一般采用新建企业和并购东道国现有企业两种方式。在https://www.baywatch.cn/haowen/268953.html
2.六大跨境投资成功案例:从医药企业海外上市到大额出资,解锁全球我们协助上海某能源投资集团成功并购巴拿马发电厂项目,总投资额2.94亿美元,推动能源领域的跨国扩张。 案例4:国际航运收购 远东宏信集团通过ODI备案,成功收购多条海外货轮,一条船一个海外公司,助力企业在国际航运领域的战略布局。 案例5:个人投资合规化 某中国籍个人在哈萨克斯坦成立的石油技术公司,通过ODI重新补登记,顺https://maisheng360.com/blog.html?article_id=272
3.跨国公司投资与东道国经济发展——案例分析与比较研究跨国公司投资与东道国经济发展——案例分析与比较研究,跨国公司,外国直接投资,全球化,东道国,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进入了相对稳定发展的新时期,经济全球化、自由化、知识化浪潮迭起,作为第三经济体的跨国公司不断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2003096241.html
4.国际直接投资案例分析(精选6篇)二、判断题(正确的请打“√”,错误的请打“×”)1.发达国家政府鼓励对外投资,发展中国家需要引进外资,这是现代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宏观条件之一。√ 2.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效应。× 3.发达国家对外国跨国公司在当地合资企业中的股权比例没有任何限制规定。× 4.国外分公司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tg3lxc.html
5.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案例分析——在匈牙利的通用电气公国际投资与跨国公司案例分析——— 在匈牙利的通用电气公司 学校 学院 姓名 班级 内容目录 案例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 于1989年底,投资亿美元取得了匈牙利的汤斯莱姆(Tangsram)公司51%的股权。 分析 经济中的国别差异 东道国完全迥异的政治、经济、法律体制以及国民文化对跨国投资企业营运的影响。 启示 外资是一把双刃https://doc.mbalib.com/view/3985818b37663c3a17b3a825327eadfe.html
6.国有企业跨国并购的分析与启示———以中国交建收购美国F&G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并购企业为了实现某种目的,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购买境外目标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股份,从而对被并购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控制的经济行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经济学家乔治·施蒂格勒曾说: “没有一个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并购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https://www.goalfore.cn/a/679.html
7.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应用——以三峡集团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应用——以三峡集团、国家电网并购案为例-国际投资结课论文.docx,武汉理工大学结课论文邓宁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应用——以三峡集团、国家电网并购案为例课程: 国际投资与跨国企业管理 班级: 国际商务研161班 姓https://m.book118.com/html/2018/0407/160476918.shtm
8.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案例集案例三 中国商业银行国际化经营 案例四 中国企业“走出去”遭遇世界银行制裁 案例五 雀巢的国际化经营 案例六 派克钢笔全球一体化战略 第三篇 跨国经营理论 案例一 欧洲迪士尼乐园项目失败 案例二 德国大众汽车对华投资案例OIL解析 案例三 联想集团收购摩托罗拉案例OIL解析 案例四 伊利集团创新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7%A8%E5%9B%BD%E5%85%AC%E5%8F%B8%E7%BB%8F%E8%90%A5%E4%B8%8E%E7%AE%A1%E7%90%86%E6%A1%88%E4%BE%8B%E9%9B%86/56812579
9.外商直接投资决策分析:以大众汽车公司投资中国市场为案例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外商直接投资(FDI)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导趋势.FDI被定义为一个企业在国外的投资.大众集团(Volkswagen Group)作为著名的跨国汽车制造商,是国际运营的成功典范,一直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特别是在中国.本文将重点从进入动机、进入模式来分析大众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投资的FDI决策. 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caix201906021
10.一个经典的跨国银行投资案例(金钱博弈)书评一个经典的跨国银行投资案例 博弈是指在一定的游戏规则约束下,基于直接相互作用的环境条件,各参与人依靠所掌握的信息,选择各自策略(行动),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和风险成本最小化的过程。《金钱博弈》这本书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新桥投资对韩国第一银行从买到卖的过程,整个谈判过程将博弈展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新桥收购韩国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191624/
11.巴菲特投资经典案例吉利剃须刀公司飞科电器(603868)股吧集“当代最伟大的投资者”、“华尔街股神”、“20世纪八大投资大师榜首”等众多称号于一体的巴菲特,其成功投资之道值得所有投资人深入学习和研究。巴菲特开创伯克希尔公司之后的几乎每一个投资案例,都堪称传世经典。 说起可口可乐,恐怕很少有人会说不知道吧。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可口可乐早已与好莱坞一起,成为美国文化的https://guba.eastmoney.com/news,603868,324721251.html
12.海外投资并购:实务操作与典型案例解析(助力中国企业实施海外投资第三篇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经典案例分析 案例一海普瑞收购SPL案例 一、本次交易的交易方案 二、本次交易的背景 三、本次交易的目的 (一)提升海普瑞的市场竞争力和服务市场的能力 (二)加速跨国化进程 (三)强化原材料供应及供应链管理 (四)补充和提升海普瑞产品研发实力 四、本次交易的决策过程和审批情况 (一)交易http://www.law-lib.com/shopping/shopview_p.asp?id=74575
13.近年影响较大的十大外资并购案近年来,外商在华跨国并购活动的升温,开始引起人们越来越强烈的的关注。从美国凯雷投资集团收购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工机械,到法国 SEB 收购国内炊具行业巨头苏泊尔,无不引发业内外的一片反对、质疑的声音。特别是近来杭州娃哈哈集团与法国达能爆发的剧烈冲突,又将人们的视线引向这一话题,虽然冲突双方的是是非非http://www.wyzxwk.com/Article/shidai/2009/09/19812.html
14.国际投资学案例分析6篇(全文)(2)①全球企业跨国并购活动不断减弱,是导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下降的重要原因。 ②美英两个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大国外资流入急剧减少。 ③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吸收外国直接投资逐渐减少。 国际投资学案例分析 第2篇 一、国际投资概述 参与国际投资活动的资本形式是多样化的。它既有以实物资本形式表现的资本,如机器设备、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lsjdsm7.html
15.“一带一路”之伊朗投资法律规则与实践(下)伊朗的税收体制不太复杂,企业除需交纳5%的公司税和0.2%培训费外,合同金额的10%左右属法定扣减税范围,税率从12%到54%,属累进制,税收较高。 四、投资伊朗的案例分析及投资建议 2005年,中石油在伊朗第一轮对外招标中中标3区块,同年6月开始作业。然而到了2011年,经过六年的探测,中石油不得不退出。原因是“该区块http://www.jccief.org.cn/v-1-7401.aspx
16.2016年个人所得税税率表,9种特殊计算方法及案例,附:个税计算器(2)鉴于远洋运输业有跨国流动的特点,对远洋运输业船员每月的工资、薪金收入计税时,允许在统一扣除费用的基础上,再扣除税法规定的附加减除费用。同时,船员的伙食费统一用于集体用餐,不发给个人的,不计入船员个人的应纳税工资、薪金收入。 【案例:某采掘业职工张某,自2012年起,每年3—10月份每月取得工资薪金3500元,1月https://www.gaodun.com/shuiwu/987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