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新机遇:驱动东北全面振兴大连东北亚东北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

◇从大国重器到智能科技、民生好物,一项项喜人成果映射着东北地区资源条件良好、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更传递出东北立足优势锻长板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信号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东北地区打出对内对外开放组合拳,进一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东部沿海和京津冀的联系,正释放出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动力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靠泊在大连港集装箱码头的“东方钦奈”轮(2024年7月18日摄)摄影/《瞭望》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东北把科教和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凸显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化东北的战略支撑作用。

近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深入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在工厂车间、田间地头、边贸口岸,近距离观察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发生的变化。东北各地正抢抓新机遇,依托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等有利因素,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再写“东北篇章”。

锻长板扬优势

9月20日,一箭六星,“吉林一号”卫星又一次遨游天穹;今年上半年,批发销量突破20万辆,“红旗”轿车再创历史新高;2023年,589项重大科技成果在黑龙江落地转化……从大国重器到智能科技、民生好物,一项项喜人成果映射着东北地区资源条件良好、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更传递出东北立足优势锻长板加快高质量发展的信号。

科教优势加快转换发展优势。长光卫星生产的“吉林一号”宽幅02B系列卫星发射成功后,“吉林一号”在轨卫星数量增至114颗,可对全球任意地点每天进行37至39次重访,为国土资源普查、农林业开发等提供丰富遥感数据和产品服务。

成立10年来,长光卫星这家脱胎于我国“光学摇篮”——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的公司,依靠深厚的技术积累,奋勇开拓市场,成长为东北地区首家“独角兽”企业,辐射带动上下游近700家企业协同发展,助力吉林省在商业航天领域形成产业集群,丰富了工业产业体系,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引擎。

进入大科学时代,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更需要统筹创新资源和力量组织,需要发挥高水平研究性大学基础研究主力军作用,需要加强跨区域科技创新合作。东北地区科教资源丰富,拥有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一批大学大院大所,为培育科技创新“第一动力”提供了肥沃土壤和巨大潜力。

东北地区大量科研成果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助力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同时进一步健全激发本地创新内生动力机制,让更多科研成果加快变成本地产业成品和发展结果。2023年辽宁省普通高校转化科技成果7638项,转化金额40.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约56%和90%。

产业优势提速迸发振兴动能。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尤其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矿产冶金等产业,在全国一盘棋中分量重,通过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能拓宽发展空间、培育增长动能。

在沈阳,成立于1952年的沈鼓集团,智能车间已实现人、机、料等生产数据线上全管控。沈鼓集团董事长戴继双介绍,数字化带来一场全新革命,成本更低,质量更优,市场竞争力也就更强;在大连,近年开辟出氢能、风能等洁净能源新赛道,带动一批研发、生产及装备制造企业集聚,初步形成氢能完整产业链条。

不仅沈阳、大连,东北地区都在依托装备制造业基础,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以有效释放传统产业蕴含的新质生产力,让“老树发出新芽”,同时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逐渐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态势。

多位专家认为,无论是通过科技创新驱动生产力迭代升级,还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变革趋势,家底厚实的东北地区后劲十足。

联通双循环畅通大循环

东北是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门户,在我国加强东北亚区域合作、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东北地区打出对内对外开放组合拳,进一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加强与东部沿海和京津冀的联系,释放出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动力。

持续打造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秋日的大连港汽车码头,数以千计的崭新商品车整齐排放。“车头朝向大海的即将运往海外和我国华东、华南地区。”辽宁港口集团大连汽车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金兆星说,作为东北地区商品车外贸进出口基本港,大连口岸去年出口汽车超过10万辆,同比增长143%,创历史新高。

大连港繁忙的一幕,彰显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独特区位优势。东北亚是全球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具有世界领先的科技研发能力,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各具优势,特色鲜明,互补性强。2022年,中国与东北亚五国贸易额共计9232亿美元,同比增长3.8%,超过中欧贸易额、中美贸易额。近年,东北地区围绕“冰上丝绸之路”“中蒙俄经济走廊”“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等机遇,加快形成以东北亚为重点的开放格局。

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9月初,以“聚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加力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黑龙江)举行。本次活动黑龙江签约项目172个,签约金额2565.6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69.4%。

产业转移承接是我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东北地区参与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内容。东北地区还依托与东部地区的对口合作平台,深入推进东北振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对接和交流合作,使南北互动起来,让资源循环起来。

去年冬天,“尔滨热”为代表的东北冰雪火爆出圈,吸引全国游客北上,冰雪“磁吸”效应让文旅“流量”变发展“增量”,更折射出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牵引带动下,东北地区内在潜力激发的供给创新和振兴后劲。

专家认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在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随着东北地区作用显露,其对东北亚地区乃至全球要素资源的吸引力也在增强,这将更好联动国内国际市场,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围绕“五大安全”强化战略支撑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日益严峻。从国内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传统生产力和增长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

新形势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强化东北地区的战略支撑作用。

采访中的东北干部及专家学者表示,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要牢牢把握东北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中的重要使命,夯实“五大安全”战略地位,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

在党中央谋篇布局中知优势、强信心。“共和国长子”“大粮仓”“生态屏障”,这些标签是东北发展优势的生动写照。东北自然资源禀赋突出,逐渐形成了产业基础扎实、科教资源富集等优势,拥有沈阳市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集群、长春市汽车集群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出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一批优势产业,具备加快建设以现代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东北的宝贵资源,也是振兴东北的优势。东北近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打造高品质生态环境,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思维一变天地宽。采访中,越来越多干部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找差距、增后劲。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一盘棋中,东北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差距拉大,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增速放缓。东北振兴战略实施20多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面临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开放合作、思想观念四大短板,市场经济意识不强、运用市场能力不够、市场主体活力不足等因素。

找准问题短板,锚定改革目标。东北地区着力推进锻长板与补短板相结合,下大力气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民营经济,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全力吸引人才回流,探索东北老工业基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以破解人才结构不优为例,2023年吉辽两省实现人口净流入,扭转连续十几年净流出局面,黑龙江省内高校毕业生留在哈尔滨的人数达4.34万人,近5年来首次实现近20%的增长。

继去年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振兴发展交出亮眼答卷后,今年上半年,辽宁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吉林省加速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1.6%;黑龙江提速构建向北开放新高地,进出口总额首超1500亿元;内蒙古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2%,除煤炭产业链不断延伸外,电力、稀土和多晶硅等产业也持续壮大……

新格局、新机遇、新气象。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中,东北定能重振雄风、再创佳绩。

THE END
1.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评课稿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师 大家知道东北地区的范围和基本地理位置吗?请同学阅读“东北地区的位置”。 生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师 读图找出东北地区的界线、纬度位置及临海、邻国以及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 https://www.21cnjy.com/A/130/136/V665068.shtml?ivk_sa=1024320u
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经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基金理事会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评审通过,57项申报成果获上海市第九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333项申报成果获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3项为学术贡献奖,274项为著作、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网络理论宣传优秀成果奖15项,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41项http://www.sh-popss.gov.cn/newsDetails.asp?idval=218
3.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三部分 第十五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 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选择题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 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 想。据此回答 1~3 题。 1.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https://doc.mbalib.com/view/7b31dc067644dd95951bce9d3f18d19a.html
4.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docx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docx,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课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22/6124143200010234.shtm
5.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26)区域经济发展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汇编专题(26)区域经济发展 (一)区域农业发展 【考点1】区域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和布局 (2012海南卷地理、3~4)2011年我国某脐橙主产区脐橙喜获丰收,但市场销售情况迥异。普通脐橙价格低,滞销。经过改良的精品优质脐橙价格高,却供不应求。据此完成1~2题。 https://www.360doc.cn/article/4725018_229123724.html
6.区域协调发展新机遇经济网此外,“十四五”规划纲要关于“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章节中,“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是重要内容之一,主要涉及哈长城市群等。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区域发展作出新安排:“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https://www.ceweekly.cn/cewsel/2024/0228/437764.html
7.地区分析范文11篇(全文)考虑到220 kV、110 kV网络相似, 此处以220 kV网络为例分析, 变电站220 kV系统监控网络图如图3所示。 遥测网络与10 kV网络的区别在于U、I数据通过PT、CT分别接入220 kV保护和测控装置 (即将测控网络和保护网络分开) 。 测控网络:测控装置上报遥测及硬接点、软报文信号 (包括220 kV母差保护、主变保护、测控、https://www.99xueshu.com/w/ikeyc3jrxtwk.html
8.金代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光明日报其次,金代是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潮时期,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金代将东北与中原在行政管理上连成一体后,东北地区便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收中原地区的经济营养,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也被广泛地运用到东北各地,如犁铧、镐、镰等农业生产工具的制作技术接近了中原的水平,水碓也开始在东北使用。在作物种类上,中原地https://www.gmw.cn/01gmrb/2006-06/19/content_435758.htm
9.《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布立足区情,以全面提高自治区资源利用效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目标,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以呼包鄂、乌海及周边等工业集中区、通辽-赤峰、河套-土默川平原、西辽河平原、嫩江右岸平原、大兴安岭沿麓农业产业带、呼伦贝尔-锡林郭勒草原畜牧https://www.chinacace.org/news/view?id=13148
10.政策主导下的区域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与机制——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例从构建政策主导下区域土地利用转型解释框架入手,以东北地区为例,探究政策主导下区域土地利用转型机制。结果表明:① 1995—2015年,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可划分为“经济低速增长,城镇化与人口发展停滞期”与“经济波动,城镇化稳定发展,人口转型期”两大阶段。② 伴随经济社会转型,东北地区发生土地利用转型。转型特征主要https://www.dlyj.ac.cn/CN/10.11821/dlyj020190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