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

1.彭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十二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原党组成员、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寿光模式”是中国农业与市场结合的典范、农业产业化的典型、现代农业发展的典范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典范。寿光发展之路创造了很多鲜活经验,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样板。未来要以“新时代”背景和技术变革影响为前提,深化“寿光模式”研究,努力使之成为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和农业现代化的全国表率。

2.尹成杰(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原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

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广泛影响力的“寿光模式”,为我国蔬菜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和城乡一体化提供了宝贵经验。应用和推广“寿光模式”,将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径创新和城乡二元结构转型的体制创新带来深刻变化。新的时代,寿光地区应在推动全产业链的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农村发展要素素质、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统筹发展能力等方面谋求新突破。

3.孔泾源(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原体改司司长,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内在机制和发展逻辑是“寿光模式”研究的重点之一。从应用意义角度讲,“寿光模式”里蕴含着经济学中斯密的故事、诺斯的故事、熊彼特的故事、萨伊定律的故事,也有人工智能、现代信息技术方面加里斯的故事。未来要从全产业链的角度来创新提升“寿光模式”,思考每一个产业链条、每一个节点的进一步创新,尽量把产业链条拉长;同时,应面向世界来审视“寿光模式”,将世界的资源、市场和人才为我所用,把“寿光模式”推广出去,使世界成为寿光的世界、寿光成为世界的寿光。

4.李玉梅(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助理、教授)

“寿光模式”的成功,源于它创造了区域发展的多元化内生动力,实现了区域内的均衡发展。寿光今后应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使之成为可以同国际对话的高层次标准体系,以此提升寿光蔬菜在世界蔬菜领域的优势地位。

5.时红秀(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府经济教研室主任、教授)

乡村振兴需要发达繁荣的城市、不断深化的改革提供资源和制度支撑。“寿光模式”的创新提升,重要切入点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和制定更加完善的标准体系。

6.支大林(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首任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潍坊科技学院特聘教授)

寿光在全国率先创造了“以乡村为中心”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确立了城乡融合“双向”发展框架,破解了农业弱质性难题。在我国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巨大的环境背景和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时代背景下,凝炼好推广好“寿光模式”,才能更好发挥“寿光模式”应有的新时代价值。

7.张桂文(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农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负责人)

“寿光模式”既是依托农业致富的典型,又是政府与市场有效结合的典型,农业助推工业、产业富民、农村与城市协调发展之路特色鲜明。特别是通过农民就地市民化、就近城市化,较好地解决了城乡二元结构问题,为我国城乡均衡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

8.王培伦(吉林省财政厅脱贫攻坚工作组组长、农林处处长)

从财政支持角度总结了“寿光模式”的成功原因。他认为,“寿光模式”的一个隐含价值在于通过政府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富民,解决了区域内农村扶贫减贫问题,为农村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9.韩建雨(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党支部书记、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10.曾寅初(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寿光模式”的特点在于形成了内生于农业农村的发展动力,确立了城乡均衡发展的良性格局。“寿光模式”的后续发展,关键在于打造要素联动、制度联动和空间联动三大机制。

11.龙文军(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处长、研究员)

“寿光模式”的创新提升,主要是对标乡村振兴总要求,高标准推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五大工程,并在这一过程中继续丰富拼搏创新实干的精神内涵、共同富裕的社会价值内涵和薪火相传的农业文化内涵。

12.张述存(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策专家库专家委员会委员、山东社科院院长、山东省区域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寿光模式”是可以实现全域一体化发展的模式,是具有发展总部经济、推动农业从有限生产向无限服务转变潜质的模式,是助力全国乡村振兴可复制、可推广、可传播的模式。

13.王林辉(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通过对以色列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系统分析,论述了创新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寿光农业继续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提供了域外比较。

14.宋毅(中国农业出版社副总编辑、《世界农业》主编、高级编辑)

“寿光模式”是一个了不起的创举。以农民为主体,抓住了城市化、工业化、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历史机遇,以开拓创新、勇于探索的改革精神,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农业产业化。新的时代,寿光应继续抓住城市化机遇,积极塑造中坚农民群体,做好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创新提升“寿光模式”新内涵。

15.衣绍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流通产业研究室主任、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专家工作组内贸流通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蔬菜规模化、产业化构成了“寿光模式”的重要内容。进入新时代,为促进寿光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努力提升物流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是要统一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标准,三是要打造农产品高端品牌,四是要提高农产品网络营销能力。

16.史妍嵋(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

寿光以农业作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取得了全国瞩目的成就,地方政府功不可没。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政府部门应该以制度安排、统筹规划、公共物品供给、财政金融支持、协调管理等方面的职能创新为基础,主动实现新作为。

17.宋玉祥(东北师范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寿光模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在全国确立了市场优势、管理优势、品牌优势和接续动力优势,具有突出的社会示范、经济示范、机制创新示范和可持续发展示范意义。农业主导驱动、政府与市场融合驱动、城乡一体化驱动体现了“寿光模式”的基本特点,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协同拓展创新等方面形成了极大的实践价值。

18.黄颖莉(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从内生动力、产业升级和国际化发展来看,寿光农业发展、寿光模式起到了很好的典范和示范作用。在新的时代,加速推进绿色供给侧结构改革,是“寿光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切入点。

19.张友祥(主题报告人、潍坊科技学院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经济管理学部主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大背景下,特别是1989年以来,寿光模式历经“蔬菜大棚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县域经济社会文化整体推进”等四个阶段,内涵不断丰富。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寿光模式是:蔬菜产业化引领农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带来的农民富裕、产城互动、城乡融合、特色城镇化和居村农民市民化的过程。其中,产业富民是目标动力,蔬菜产业化是初始动力,农业产业化是核心路径,农业助推工业、农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是重要特色,产城互动、城乡融合是内生动力,居村农民市民化是发展趋势。

蔬菜产业化引领农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的寿光模式,遵循的是“蔬菜产业化→农业产业化→农业与非农产业协调发展→产业富民→产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内在逻辑,深入贯彻落实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取得了“实践成效显著、地方特色鲜明、发展动力持续、社会认同广泛、借鉴推广度高”的发展效应,因而成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寿光模式”。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寿光模式是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蔬菜品牌化和生产标准化为引领,以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积极推动农业工场化、农民职业化、乡村宜居化、城市智慧化和城乡一体化的过程。这必将有利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塑农业发展新优势;有利于推进城乡良性互动,增强城乡融合新高度;有利于推进城乡关系协同,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特别是寿光市正在开展的新时代乡村振兴实践探索,对于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国表率”具有重要意义。

THE END
1.中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2023.07/11社会服务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2023年暑期值班表 2023.06/25关于选派江苏省第十六批科技镇长团人选的通知 2023.05/23“博兴计划---中国农业大学百名博士天府行”研究课题申报通知 2023.05/18关于开展2023年度推动乡村振兴社会服务类政策研究项目申报的 http://xncfz.cau.edu.cn/
2.区域农村发展差距趋势与成因分析研究【摘要】: 区域农村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之一。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农业发展差距逐渐拉大;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差距显著;区域农村社会发展差距明显:区域农业资源与农村生态环境变化大。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发展总体上存在较大的差距且差距不断拉大。由于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经济社会发展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19-2006042388.htm
3.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2024年在北京是否招生?招生人数是多少鉴于招生计划一般很少发生变动,历年信息也具有参考价值,因此,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中国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2023年在北京的招生计划等情况,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2023年招生计划,其农村区域发展在北京的历史类本科批进行招生,招生人数为2,其招生计划中公布的具体情况如下:https://m.027art.com/daxue/dongtai/Gv43A57732Ih95.html
4.2015年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考研复试综合成绩及拟录取情况如下:复试专业考生编号姓名综合成绩排名拟录取情况950110农村与区域发展100195015311803李丽娜80.21拟录取950110农村与区域发展100195 综合成绩及拟录取情况如下: 复试专业考生编号姓名综合成绩排名拟录取情况 950110农村与区域发展100195015311803李丽娜80.21拟录取 https://m.kaoyan.com/yanzhao/cau/fushi/551b5cd870519.html
5.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怎么样主要学什么就业前景好吗2、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主要课程 《农村发展概论》(陶佩君,河北农业大学);《农村发展规划》(朱朝枝,福建农业大学);《发展项目管理》(汤锦如,扬州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方法》(侯立白,沈阳农业大学;李新然,云南农业大学);《普通发展学》(李小云,中国农业大学);《参与式发展规划》(叶敬忠,中国农业大学);《传播与沟通》https://www.dxsbb.com/news/23189.html
6.2024湖南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考研值得考吗?国开设农村区域发展的大学很多,想报考湖南农业大学的同学,这里高顿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湖南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https://m.gaodun.com/kaoyan/1458395.html
7.2024年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大学排名及评级结果2024年ABC中国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排名结果揭晓,共14所院校上榜。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位列前二,评级结果为A+;南京农业大学进入全国排名前10%,评级结果为A;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进入全国排名前25%,评级结果为B+。2024年农村区域https://www.cnur.com/major/2085.html
8.我国畜牧业区域品牌发展的几点思考专题专栏我国畜牧业区域品牌发展的几点思考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 高颖 高颖 近年来,在中央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和地方协同发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下,我国畜牧品牌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优势要素资源向畜牧产业日益集聚,创新活力逐渐激发,要素配置逐步优化,发展基础日益坚实,初步形成全国推进、多点突破、全面开花的畜牧品牌https://nyj.nanyang.gov.cn/2024/06-17/416883.html
9.江苏开设园艺专业的大学排名2025年更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地处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是教育部直属、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首批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个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https://www.gaokao.cn/gk-mb/30/249-32
10.湖南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介绍专业发展历程:“农村区域发展”专业顺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城乡统筹对人才需求而设置。自1999年开始招生以来,招生学校由原来的8所高等院校扩大到目前的40多所院校。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工程的大力实施、县域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休闲农业的蓬勃兴起,对农村发展人才的需求越显强劲,湖南农业大学于2010年新增设了http://college.gaokao.com/school/tinfo/360/schspe/51384/
11.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工资待遇排名)农业规划师¥8.9K城乡规划师¥10.3K农业咨询顾问¥11.4K政府关系¥15.8K规划设计师 招聘学历要求:本科最多 查看学历分布占比 > 大专 本科 硕士 不限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需要什么学历?本科最多,想知道其他学历占比多少,请点击查看 按学历统计 大专¥10.9K本科?硕士?博士? https://www.jobui.com/trends/yjs/quyufazhan/
12.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简介学生将学习如何科学规划、政策制定和实施,以推动乡村振兴和区域发展。毕业生可以在政府部门、农村发展机构、社区服务机构、农业企业、学术与研究机构等领域就业,涉及项目管理、政策分析、区域规划和社区发展等岗位。该专业为乡村振兴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农村区域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最好的十大专业 NOhttps://m.maigoo.com/citiao/1246072.html
13.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培养具备农村区域发展和农业推广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涉农企业、推广部门、政府及事业单位胜任计划与发展、规划与设计、推广与创新、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 农业概论、管理学原理、农村社会学、农村发展概论、发展经济学、发展社会学、农产品营销学、公共关系https://college.zjut.cc/14046/m/110402.html
14.农村区域发展属于什么类别就业面向:农业类企业:业务发展、产业推广、项目管理、经济规划;政府、事业类单位:农村规划、新农村建设、农村区域发展。 开设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院校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扬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https://m.zhijiao.cn/news/detail/9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