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典型课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农业区域发展——以我国东北

1、高中地理典型课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农业区域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亳州二中徐媛媛2010-04高中地理典型课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农业区域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设计思想】地理课程作为高考必考科目之一,十几年来一直受到重视。新一轮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三维目标的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顺应时代要求,地理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知、情、行、意的形成。面对地理初中不考、学生不重视的现状,高中地理教师倍感压力。整个高中阶段呈现出学生地理底子薄、理解难度大、兴趣低下,学生越学不会越不愿意去学。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整体地理水平不高。这就要求教

2、师打破常规教学、由课堂主体是教师变为学生是主体。如何改变这一现状,首先是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这给我们这些新教师不小的挑战。因此,教师在课前备课中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就显得举足轻重。【教材分析】必修3是必修一自然地理和必修二人文地理的总结,是在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基础上对前两本书理论知识的运用,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而必修三主要以案例的形式展示出来,例如本节内容就是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介绍我国的农业发展。农业是第一产于,而我国又是一个农业大国,本章节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本章节主要从东北地区的位置环境、农业布局特点及发展方向向学生一一展示的。【学情分析】通过查阅地图,学生对基本知识

3、的掌握问题不大。可在进行课本中的活动时,发现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较困难。【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分析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学会利用知识去分析其他地区农业生产条件(2)通过分析东北的地理特点,总结东北农业生产的优势和劣势,学会一分为二看待问题。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有关东北的各种图表,提高学生读图、分析图、运用图的能力,并能对图表中所隐含的信息进行加工、分析,并用简洁的地理语言表达出来。(2)通过课本中的活动题,教师通过适当的启发,促使学生思维的活动,用探究方法掌握本节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

4、作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3)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养成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习惯。【教学重点】掌握东北的地理位置,地理条件,以及东北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教学难点】利用东北的气候、地形等分析东北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教学方法】读图法、图示法、比较分析法【教学用具】东北政区图、地形图、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导入新课播放一首脍炙人口的男高音抒情歌曲,由张寒晖作于1936年的松花江上引入新课。并同时展示东北美丽的农业风光。(用时5分钟)学生兴趣高涨,边欣赏景观,边哼着歌曲,课堂气氛活跃。

5、通过多媒体激发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兴趣,从而把他们引入课堂。积极活跃,融入课堂。回顾旧知识回顾必修二,农业区位因素抛出问题:农业区位因素有哪些?多媒体显示大纲一、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1.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2.社会、经济条件(工业、交通、技术、劳动力等)分组完成活动,并完成大纲各小组分别讨论,派代表完成教师提出的大纲主动回顾旧知识点,变被动为主动,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精神教师利用多媒体作适当补充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备注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课件展示东北地区示意图再次欣赏松花江上,并显示歌词要求学生在听歌过程中,理解歌词中涵盖的东北哪些地理条件,并完

6、成教学大纲展示东北地形图【歌词全文】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多媒体展示东北的农业,教师向学生介绍东北的气候、地形、土壤,土壤以黑土和黑钙土为主,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但由于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热量条件较差,所以只能种植一些温凉作物,像大豆、高粱、甜菜等。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东北的区域概况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

7、候,才能欢聚一堂?(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完成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教师总结】二、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1.气候条件2、地形、土壤-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地面结构地貌类型及地形区分布优势农业资源山环水绕山地西部大兴安岭森林资源丰富北部小兴安岭东部长白山地沃野千里平原南部辽河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北部松嫩平原东部三江平原3.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2)交通(3)开发晚、人口密度低找出东北的地理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包含的省级行政区边听歌边读东北地区地形图,学生对这种方式很新奇,课堂异常安静,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找到松花江的地理位置在地形图中找到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学

8、生积极讨论、合作,互相启发,从东北地形图中提取出地形、山脉、河流,并通过以前所学习过的季风气候的特点,分析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学生探究P67思考3分析东北地区热量条件的影响,既是优势低温冷害,发展绿色农产品基地,也是劣势热量不足,只能一年一熟。通过合作完成表格阅读课本,分别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如何影响东北的农业提高学生读图能力通过听歌,培养学生读图、并在图中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展示东北主要河流,用深色调闪烁显示松花江教师补充黑龙江的鹤岗、双鸭山煤矿,教师顺势介绍成煤的地质条件,或联系上一章节山西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接受知识,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意识回顾季风气候,并将气候与

9、农业联系一起,理解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组织学生完成表格,进一步了解东北内容较简单,故以阅读课本为主由于学生读图能力较弱,教师做适当的提示展示东北森林景观进一步理解课本内容【板书设计】一、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1.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2.社会、经济条件(工业、交通、技术、劳动力等)二、东北地区的地理条件1、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2、地形、土壤-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地面结构地貌类型及地形区分布优势农业资源山环水绕山地西部大兴安岭森林资源丰富北部小兴安岭东部长白山地沃野千里平原南部辽河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北部松嫩平原东部三江平原3.社会、经济条件(1)工业(2)交通(3)开发晚、人口密度低【教学反思】回顾本节内容的教学,有一下几点体会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体,用他们的思想,通过小组合作,寻找知识,完成知识体系图,掌握知

THE END
1.掌握一个区域的森林植被分布对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受地理环境的影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为该区域商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条件。然而,在东北地区商品农业的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图为东北地区示意图。(1)说明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2)简述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为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https://www.jyeoo.com/shiti/3d6d1058-215a-4915-5e5c-1e425083b0ef
2.辽宁10篇课题报告被评为一等奖,《辽宁推进乡村振兴在建设农业强省上攻坚突破的实践研究——基于“中医药+”特色优势探索辽宁省乡村振兴实现路径的对策研究》等20篇课题报告被评为二等奖,《辽宁“三农”工作中的新质生产力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辽宁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等30篇课题报告被评为三等https://www.ntv.cn/content/1/385/991385654.html
3.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近日,经专家评审及综合考虑课题完成情况,省委农办公布了2024年获奖的“三农”题材重点课题报告,共计60篇,内容涵盖了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现代化大农业等。 据介绍,《辽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策举措研究——粮食安全背景下辽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对策研究》等10篇课题报告被评为一等奖,《辽宁推进乡村振兴在建设农https://www.agri.cn/zx/xxlb/ln/202412/t20241212_8698257.htm
4.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和视察黑龙江的重要讲话在哈尔滨主持召开的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及产业安全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对国家发展大局具有深远影响。这一论述,不仅凸显了东北地区在国家整体布局中的关键作用,也为我们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https://www.fanwenq.com/UserLookArticle.asp?ArticleID=b12ea4fa6740e604
5.粮食种植业对于黑龙江经济发展扭转了什么趋势其次,我们需要探讨的是为何会有如此多数量的人才和资金被投入到这个领域。在历史上,由于东北地区人口密集且劳动力充足,加之政府政策上的支持,使得农业产业特别是在粮食生产方面得到迅速发展。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地方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且高效的农业管理体系,对提高生产效率起到了关键作用。 https://www.topno.cn/wen-hua/589081.html
6.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docx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docx,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课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22/6124143200010234.shtm
7.八年级地理课程教案7篇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http://www.jiaoyubaba.com/banianji/26221.html
8.4.2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教学设计.docx高一地理必修二教案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高一地理备课组 课题: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课标解读】 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能够说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的地理位置、范围,并认识其基本概况。 2.综合思维: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分析长江经济带https://mip.21cnjy.com/P/20952575.html
9.农业区位因素教学反思(2)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混合农业,以饲养绵羊和种植小麦为主,图中2地区既有种植业又有畜牧业,属于混合农业,和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的农业地域类型类似。 【答案】(1)C (2)B 例3 (2015年安徽文综卷)图4为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回答:下列选项中,符合乙地农业地域类型特点的是(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huqn1gg.html
10.高中地理教学反思(合集15篇)评价的重点不在于对教材案例的重现,而在于考查学生能否运用地理基本原理来解决新的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评价的时候,一般需要引入新的案例来进行。如在学习“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节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案例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https://www.yjbys.com/jiaoxuefansi/gaozhong/3598277.html
11.(2013)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集第一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9 第二节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22 第三节 合理发展交通运输(27 第四节 繁荣地方特色文化(30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教学目标】 认识我国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了解我们位置的优越性。 知道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识记我们的海上和陆上邻国。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0730/07/82785916_1130013259.shtml
12.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目标1.获得有关中国民族音乐主要体裁、形式、乐器、乐种和音乐形态特征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获得有关中国各民族各音乐文化区的区域性特征、音乐文化观念、音乐传统、音乐形成与发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民族音乐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并以此来分析中国各民族、各地域的音乐及其特点;了解三大音乐体系及其各支脉http://jpkc.ycu.edu.cn/zgmzyl/N20241024111526.html
13.历程回顾范文12篇(全文)5 技术以市场为导向 我们关注新技术的发展, 新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产业的进步,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 新剪纸的作者多为东北的农家妇女, 因为东北地区冬季寒冷, 她们长期在室内生活, 剪纸是她们打发冬季时光的3、教师要不断的提醒、追问自己教学的实质是什么,教学反思《新课改历程回顾与反思》。教学的实质是在https://www.99xueshu.com/w/ikeyerc0pzo1.html
14.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学面对东北的衰落,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假如你作为东北三省的省长,如何实现东北的再次腾飞?若放眼全球学习其他区域的先进经验,你会选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改革经验呢? 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板书)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多媒体展示) 学生http://www.xaeduyun.cn/s3343/acommonapp/csite/ablog/cblog/mblogBrowse.do?blogid=2c908165799dc32d0179cfcde79a07c8
15.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北方地区》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白山黑水’——东北三省”一节,我们以东北三省为例,深入剖析其自然条件与资源分布的独特性。 这里,黑土地肥沃、矿产资源丰富,为农业和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将通过学习,了解东 4 北三省如何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发展农业和工业,以及区域间如何加强联系与合作,共同推动经济的繁荣发展。 https://www.diandahome.com/243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