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课例分析

摘自:《溧水教育网》

《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一节,内容包括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农业地域的形成两部分内容。

【课标要求】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含“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农业地域的形成”两部分,较为系统、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通过案例、活动,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因素以及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产生的影响,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二、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

【教学策略及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其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2)利用图表分析法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使用案例分析法,指出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并分类,通过组图的研读,探究自然因素如何影响农业区位,通过教师导学,理解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产生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影响农业生产区位因素的分析,树立地理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观念以及分析事物抓主要矛盾的观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树立科技兴农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教具准备】

PowerPoint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提前一周让学生了解当地农业生产情况,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实例,指导部分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就当地农业生产情况写一段文字,要求能够体现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溧水县傅家边农业科技园”有关农业景观图片。

设计意图:“傅家边农业科技园”因为是家乡的农业,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关心身边的地理,并引起学生对本课题的重视,体现课题的实用性。

学习新课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区位的含义

师:[读图]读教材第42页图3.1和图3.2,分析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为什么不同?并思考什么是“区位”。

教师归纳:农业的区位的两层含义;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2、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师:农业生产需要考虑哪些区位因素呢,让我们在下面几个案例中寻找一下吧。

展示学生收集的资料。

材料1:溧水县洪蓝镇傅家边村

傅家边村是一个四季都可以耕种,四季都可以看到绿色的地方。也许你会诧异,冬天那么冷,也会有绿色的庄稼吗?这就是温室大棚的好处了。人们可以通过调节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使蔬菜在冬季有适宜生长的条件。政府每年对有温室大棚的农户补贴,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蔬菜成熟以后,菜农们借助便利的运输条件将蔬菜运往南京市等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曾经有一家公司向村民推荐了一种新品种的草莓,不但提供种子,对有意愿种植的菜农给予补贴,还组织他们学习经验和技术,承诺收获时上门收购,此外,该村还吸引了大量南京市民周末驾车前来采摘草莓,甚至还举办“草莓采摘节”,因此,不少农民获得了不菲的收益。

材料2:溧水县石湫镇桑园蒲村

我们村还有一位全县有名的“果树大王”,他承包了政府100多亩荒山地,种上了梨树和枣树,开始果子价格卖得不高,不太好销,但“果树大王”坚守着他的信念,向技术人员学习种植果树的各种新技术,并调查市场需求,发现人们对山东霸王枣的需求量很大,于是就嫁接和引进了该种品种,最近几年,山东霸王枣价格上涨,销量也比以前大了,但“果树大王”还有他的更大的目标,他想在政府的帮助下成立“霸王枣生产合作社”,引导更多农民加入生产,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经销商来村里收购。

活动:学生分成2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材料,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所选材料,指出其中涉及的农业区位因素。(教师巡视,对学生进行指导。)

小组汇报研讨结果,指出材料中涉及的农业区位因素并说明依据,教师将材料中涉及的区位因素列在黑板上,请学生试着将这些因素进行分类。

学生: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源等属于自然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和农业技术等属于社会经济因素。(图3.3是本单元核心原理的概念图)

活动与探究

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P43“活动题”,将学生分成三组,每一小组讨论分析一个问题,然后让每个小组请一位同学代表发言。

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首先要求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孟买、北京、罗马的地理位置,形成空间概念,然后指导学生观察三个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图,结合水稻的生长习性,得出气候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2.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这个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泰和县的位置,建立空间概念;利用地理示意图说明地形、土壤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一甘蔗地一鱼塘一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

(这一内容学生是比较陌生的,因此教师要补充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背景资料,例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的变化,以及稻米、甘蔗和花卉三种农作物的市场销售价格,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说明农业区位选择受市场因素的影响。)

设计意图: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加强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观念,训练学生有关气温和降水统计图的分析能力,体现主体性教学的思想。

3、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师:上述2个材料中,哪一个对于社会经济因素变化体现得比较突出呢?

生:材料2中“开始果子价格卖得不高……于是就嫁接和引进了该种品种,最近几年,山东霸王枣价格上涨,销量也比以前大了。”这说明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果树大王”通过市场调研,发现霸王枣需求量大,便改进技术,引进品种,扩大生产,受到市场的欢迎。

阅读讨论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并完成相应的活动题。

1.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的历史中,分析如下问题。

(1)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

(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

2.以你的家乡为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让学生根据自己家乡的具体情况进行讨论)

(教师提示:案例l的第一自然段,按两个线索展开:一是地中海气候区农业产品种类以及消费地的变化;二是农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其中包含人对自然条件改造的因素。第二自然段体现了区域比较的思想方法,给出了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主要的农业区位差异,提出了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树立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思想。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

师:用讲述法讲解农业地域的概念。

2、农业地域的形成(本段内容的重点)

阅读讨论案例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并完成活动题。

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

1、阅读案例2,将文中具有区位因素含义的词句勾画出来。

2、将勾画出的词句,按照自然、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进行归类。

3、参照上述关键词句写一段文字,说明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

(本案例是从综合的角度,运用图3.3所示内容,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是图3.3核心内容的实际应用。因此,教师重点是说明农业地域是怎样形成的,而不是重点说明某一种农业地域的区位和特点,充分利用图3.3的概念体系完成活动题。其中P45图3.9要带领学生认真分析,得出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训练读图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

师:尝试让学生构建本节课框架结构

生:

设计意图:加强本节知识联系,展示人地关系

课堂练习

说出下列农业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此处需向学生解释“主导因素”)

①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农业技术);

②江南丘陵的茶树(土壤);

③横断山区的垂直农业(地形);

④河西走廊的粮棉(水源);

⑤海南的三季稻(气候/热量);

⑥上海市郊的乳牛养殖(市场)。

课后作业

到超市去调查分析你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食品主要来自哪些地区,讨论说明市场、交通运输等条件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标中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本节课学生掌握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可以为下一步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打下基础。因此《农业的区位选择》这节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影响农业选择的区位因素以及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我采取的是学生合作讨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时小结的方式,在设计本节课内容时,立足于学生活动和案例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使用案例又不局限于案例,注意到案例的拓展以及新案例的引入,我把学生比较熟悉的家乡农业生产融入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较热烈,得出结果,最后教师总结。

不足之处:

1、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我没能进行补充和说明,因为课后有学生向我问起“互联网信息”会影响农业生产吗。

改进措施:

2、多把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做好引导者和监督者。

3、不要局限于教材,要充分利用我们身边丰富的课程资源,只要我们善于利用,我们的课堂就会丰富多彩,充满情趣。

THE END
1.高中地理知识精讲:农业的区位条件第2题,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的提高,花椒生产的人力成本也不断攀升。 参考答案:1.A 2.B 原文链接: (必修二)3.1 农业的区位选择?mp.weixin.qq.com/s/dyakmyJK7anBsSz915kLAwhttps://zhuanlan.zhihu.com/p/365069579
2.《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本节课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采用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让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从而使学生学得积极愉快主动地参与了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地理素质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https://wenku.baidu.com/view/58097215ba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6c.html
3.《农业的区位选择》.do.ppt文档介绍:?考虑因素: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机械、政策水稻、小麦、甜菜、甘蔗、草莓、素菜、鲜花、养鸡场、养牛场涂扁骗苦这焕撤摹兵辩杂榨伙伴他炒佰实啸录晃棵代炊阁深蛮来俊厘弟作《农业的区位选择》.do《农业的区位选择》.do颧教萍庚骆率抵湛涕彭胶艇柑徐蠕哆萌韦绒束瘦戒名诧https://m.taodocs.com/p-209587946.html
4.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系统地分析了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从而使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本节第一次接触到区位的概念,理解区位的概念,是学习“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将有利于高中https://www.docin.com/touch/detail.do?id=1793258062
5.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 A.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B.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C.交通运输的发展 D.国家政策措施的影响 --- 查看答案https://m.gd.huatu.com/tiku/2781416.html
6.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doc《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课 题】第三章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2)【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地理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主要介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108/8002143132005026.shtm
7.农业的区位选择知识总结word版农业的区位选择知识总结word版 1、农业的概念:记忆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 2、农业区位的含义:理解记忆 (1)农业生产的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联系 3、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记忆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机械、https://m.66law.cn/contractmodel/6130784.aspx
8.归纳农业区位分析6篇(全文)[板书]3.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 让学生阅读《过程与方法评价》手册第44页完成练习(二)。 [教师小结]应考虑以下因素。 (1)地价的高低 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例如花卉、乳牛。 (2)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小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dfodtgw.html
9.新形势下的地理教学设计——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教学设计是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制订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评价方式的过程。本文以《农业的区位选择》为例,阐述新形势下的地理教学设计如何做。依据新课标,确定教学目标学科课程标准是基于学科本质提炼的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还围绕核心素养的https://wap.cnki.net/touch/web/Journal/Article/HNJX202409044.html
10.农业区位因素教学反思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其实质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首先,综合考虑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因素,从当地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地形、土壤、水源等因素入手,逐个分析,并确定影响当地农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其次,考虑对自然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huqn1gg.html
11.高考地理中农业区位因素的七大问题(2)改造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如温室的推广能改造热量条件,使北方冬季可以种植蔬菜、水果;修筑梯田改造地形,使山区耕地面积增大;人工改良、培育土壤,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等),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和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如喷灌、滴灌技术的推广使沙漠地区能够发展种植业,海水稻的繁育使盐碱地成为耕地等),扩大了农业区位选择的时空https://www.360doc.cn/article/46601607_1120639979.html
12.2016高考地理必背:农业区位因素备考资料资讯(3)农业区位选择 总的来说,就是要因地制宜,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①综合分析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决定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种类。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但某些因素可以人为地改造利用。如温室农业。 ②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尤其是市场和交通。 (4)农业区位选择举例:如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https://m.koolearn.com/gaokao/88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