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理论讲义

一、区位的特征(综合性,确定性,层次性,历史性)

1.区位的综合性:区位可分为自然区位和社会区位两大类。自然区位又可分为天文区位和自然地理区位,社会区位又可分为经济区位、文化区位、政治区位等。

区位的种类:

(1)天文区位:是指反映某一事物的经纬度位置。

(2)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反映某一事物与山、江、河、湖、海等自然环境要素的相互关系的区位。

(3)经济区位:也称为经济地理区位,是指反映某一事物与经济实体的相互关系的区位。

(4)文化区位:也称为文化地理区位,是指反映某一事物与文化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区位。

(5)政治区位:也称为政治地理区位、地缘政治区,是指反映某一事物与政治中心、政治边界等政治要素的相互关系的区位。

2.区位的确定性:方位和距离决定区位的唯一性。方位和距离规定了某宗房地产或某一区域的确切位置。

3.区位的层次性:区位可以用不同的距离尺度表述。大位置、小位置、地址、微位置。

4.区位的历史性:地理环境的变化引起区位的历史变迁。沙漠扩张、海岸升降、河流改道、港口淤塞等,均可引起自然地理区位的变更。交通技术革新、交通网络扩展、行政区划变更等,会引起经济地理位置的变化。区位的历史性是城市迁移和兴衰的重要原因。

二、房地产区位的含义:是指一宗房地产与其他房地产或者事物在空间方位和距离上的关系,包括位置、交通、周围环境和景观、外部配套设施等方面。一宗房地产的位置包括:①坐落、②方位、③距离、④朝向、⑤楼层。区位对价值的决定作用几乎是房地产所独有的。

三、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特别是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及空间中各类要素的相互关系的学说。主要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空间区位选择及空间区位内经济活动优化组合的理论。区位理论主要有:农业区位理论、工业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和城市空间结构理论。

四、杜能“孤立国”理论的前提:

(1)存在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孤立国,它是一个天然均质的大平原。在孤立国内只有一个城市,且位于平原中央,城市周围是农村和农业用地。各地农业发展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都相同。

(2)城市是孤立国中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而农村则靠该城市供给工业品。

(3)孤立国内唯一的交通工具是马车,它是城市与农村间联系的唯一交通工具,运费按马车运价计算。

(4)农产品的运费与其重量及从产地到市场的距离成正比。

(5)农业经营者以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调整其经营品种。

五、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

1.杜能区位理论的基本经济分析:P=V-(E+T)市场价格--成本--费用=利润

P+T=V-E=K利润加运费等于市场价格--成本等于一个常数。只有把运费支出压缩为最小,才能将利润增至最大。通过合理布局使农业生产达到节约运费,从而最大限度地增加利润。

2.“杜能圈”:第—圈为自由农作区、第二圈林业区、第三圈谷物轮作区、第四圈草田轮作区、第五圈为三圃农作制区,第六圈为畜牧业区。

六、工业区位理论:奠基人是德国经济学家韦伯,其区位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对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点,作为配置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七、韦伯工业区位理论假设条件

①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均质的国家或特定的地区。在此范围内只探讨影响工业区位的经济因素,不涉及其他因素。

②工业原料、燃料产地分布在特定地点,并假设该地点为已知。

③工业产品的消费地点和范围为已知,且需求量不变。

④劳动力供给也为已知,劳动力不能流动,且在工资率固定情况下,劳动力的供给是充裕的。

⑤运费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

⑥仅就同一产品讨论其生产和销售问题。

八、以运输成本定向的工业区位分析:工业企业自然应选择在原料和制成品两者的总运费为最小的地方。遍布性原料:指到处都有的原料;限地性原料:指只分布在某些固定地点的原料,对工业区位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原料指数,是指需要运输的限地性原料及其重量和制成品重量之比,即:原料指数=限地性原料总重量÷制成品总重量。

九、劳工成本影响工业区位趋向的分析:劳工成本,是指每单位产品中所包含的工人工资额,或称劳动力费用。当劳工成本(工资)在特定区位对工厂配置有利时,可能使一个工厂离开或者放弃运输成本最小的区位,而移向廉价劳动力(工资较低)的地区选址建厂。其前提是在工资率固定、劳动力供给充分的条件之下,工厂从旧址迁往新址,所需原料和制成品的追加运费小于节省的劳动力费用。在具体选择工厂区位时,韦伯使用了单位原料或单位产品等运费点的连线即等费用线的方法加以分析。同时,还考虑了劳工成本指数(即每单位产品之平均工资成本)与所需运输的(原料和制成品)总重量的比值即劳工系数的影响。

十、集聚与分散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分析

1.集聚因素:是指促使工业向一定地区集中的因素,分为一般集聚因素和特殊集聚因素。它们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对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产生影响。

(1)生产或技术集聚:也称纯集聚,它对工业效益的影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由企业规模的扩大带来的;二是同一工业部门中,企业间的协作,使各企业的生产在地域上集中,且分工序列化。

(2)社会集聚:也称偶然集聚,是由于企业外部因素引起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大城市的吸引,交通便利以及矿产资源丰富使工业集中;二是一个企业选择了与其他企业相邻的位置,获得额外利益。

生产集聚是一般集聚因素,社会集聚是特殊集聚因素。前者是集聚的固定内在因素,后者是集聚的偶然外在因素。因此,在讨论工业区位时,主要是注意一般集聚因素,不必注意特殊集聚因素。

2.分散因素

“分散因素”与“集聚因素”相反,指不利于工业集中到一定区位的因素。

十一、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著名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在1933年发表的《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中提出的。基本概念:

(1)中心地:是指区域内向其周围地域的居民点居民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中心城市或中心居民点。

(2)中心地职能:是指由中心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不包括制造业方面的活动。

(3)中心性:可理解为一个中心地对周围地区的影响程度,或者说中心地职能的空间作用大小,可用“高”、“低”、“强”、“弱”、“一般”、“特殊”等来形容和比较。

(4)需求门槛:是指某中心地能维持供应某种商品和服务所需的最低购买力和服务水平。在实际中,需求门槛多用能维持一家商服企业的最低收入所需的最低人口数来表示。这里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

(5)商品销售范围:是指消费者为获取商品和服务所希望通达的最远路程,或者中心地提供商品和劳务的最大销售距离和服务半径。

十二、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假设条件:

①研究的区域是一个均质平原,人口均匀分布,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方式完全一致。

②有一个统一的交通系统,同一等级规模的城市的便捷性相同,交通费用与距离成正比。

③厂商和消费者都是经济人。

④平原上货物可以自由地向各方向流动,不受任何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的限制。

十三、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理论和中心商务区土地利用模式)

THE END
1.5.农业区位条件分析与评价类.docx5.农业区位条件分析与评价类 模板展示 1.农业区位条件分析模板 描述角度 语言表达 气候、地 自然因 形、水源、 纬度XX热量充足(不足);光照XX,昼夜温差大;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之),降水多 素 土壤 (少);地形XX利于(不利)农耕;土壤肥沃(贫瘠) 市场、交 经济条 通、劳动 靠近XX市场广阔;海陆交通便利https://mip.book118.com/html/2020/1028/5324130101003014.shtm
2.区位条件要从哪些方面分析影响区位的因素大体分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区位分析时要把握好这两个方面,深入分析各要素与所要分析的地理事物的联系,再抓主要方面重点进行分析。什么是区位条件区位条件,即区位本身具有的条件、特点、https://edu.iask.sina.com.cn/jy/b0PF9agLAw.html
3.归纳农业区位分析6篇(全文)分析自然区位因素:有利:光热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 不足: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 2、商品谷物农业 典型地区:美国中央大平原(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分析区位优势:(1)自然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zdfodtgw.html
4.高中地理综合题的分析思路和答题方法集锦十三、水库坝址的区位选择 主要考虑以下3个方面:1.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处(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2.选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3.考虑占地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十四、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http://m.fz18z.cn/nd.jsp?id=354
5.区位特点(精选十篇)但以区域图为载体, 结合具体案例来考查工业区位条件分析及阐述案例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可能性会更大些。而区域的选取又往往会避开美国东北部及五大湖沿岸、日本太平洋沿岸、德国鲁尔区、印度德干高原东北部等典型工业区, 非洲与拉丁美洲的新兴市场国家及大洋洲的岛国可能会成为命题的新宠。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lck60w9.html
6.新疆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是()A.光热充足B.交通便利C.科技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气候、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2)自然因素的利用改造: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改造不适宜的自然因素,使之适于发展农业.改造要根据当地的经济技术条件,并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比.(3)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 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http://www.1010jiajiao.com/gzdl/shiti_id_938d3651faec1abc4556977f2bb8b110
7.高中地理高频考点之区位因素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 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 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 6.工业基础 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决定港口位置) http://www.gaokao.com/e/20220219/6210577694f09.shtml
8.2016高考地理必背:农业区位因素备考资料资讯(3)农业区位选择 总的来说,就是要因地制宜,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①综合分析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决定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种类。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但某些因素可以人为地改造利用。如温室农业。 ②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尤其是市场和交通。 (4)农业区位选择举例:如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https://m.koolearn.com/gaokao/881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