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

世界上没有不付出就成功的可能,想要高考取得好成绩,扎实的复习必不可少,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让更多的高三学生更好的复习,并祝愿高三学生一朝金榜题名,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访问www.liuxue86.com。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区域与区域差异

一、中国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水文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P5图)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1)、南北差异

①分界线:1月0℃等温线

秦岭—淮河暖温带与亚热带

800mm年等降水量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②南北差异(P9图)

二、中国三大经济地带(P12图)

1、依据: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补充:“西部大开发”的西部范围:西部经济地带所包括省区+内蒙古+广西

2、差异

三、岛屿对人类活动影响(阶段性)

欧洲的三圃制条件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适合谷物生长;秋季水草丰美,适合放牧牲畜

三圃制:把土地分成三快:一块植树、一块种田、一块放牧

1.3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利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山西煤炭资源的开采

1、影响:

有利①调整生产力布局,加快城市化进程;②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③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④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小康建设。

不利环境污染:水、土地和大气污染

生态破坏:①占据农田,浪费土地资源,引起水土流失②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阻断

2、条件:资源丰富,市场广阔,交通较便利(大秦线、黄骅线、石太线)

3、面临问题:资源枯竭、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运输力量不足

4、解决措施:(1)调整产业结构(2)提高综合利用:变煤为电、油、气(3)矿区复垦;矿坑发展水产养殖,保护环境

(二)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1、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2、美国:北水南调(加利福尼亚水道)

(1)地区: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农业:蔬菜、水果基地

工业:石油、电子、军事、航天航空、原子能飞机等新兴工中心

(2)原因:北部:湿润、萨克拉门托河水量丰沛

(地中海气候)南部:地势平坦、光热充足,但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

(3)意义:增加水源、调节气候、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持水土、防止地面沉降

补充:3、中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正面:运用科学技术(改良品种、灌溉、施肥、塑料大棚),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产业结构

(二)产业转移1、部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

2、原因:(1)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2)区域之间总体水平的差异

3、方向: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

4、举例:亚洲:美国日本四小龙、东盟中国、越南

第一次第二次

珠三角:香港珠三角欠发达的相邻地区

5、对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2.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因自然:(1)黄土疏松(2)暴雨集中(3)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4)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过渡开垦、放牧、采樵、开矿、轮荒等。导致地表植被的破坏

经济损失(1)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少

(2)沟壑发展、泥石流破坏工矿交通设施

危害(3)水、土、肥的损失干旱

生态破坏(4)淤积江河湖库洪涝(下游“地上河”)

(5)畜清排浑导致水量损失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措施生物:植树造林

(保持水土)工程: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

治理小流域原则: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

(根本措施)方针:保塬、护坡、固沟

重点:水土保持、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村牧业体系

案例:洞庭湖湿地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湿地范畴:湖泊、沼泽、泛滥平原、河口三角洲、沿海滩涂、红树林、河流、水稻田等

功能:经济、生态(“地球之肾”)

作用:调节水位、蓄洪防灾、保证航运

洞庭湖问题:围湖造田、水土流失长江中游洪灾

湿地可持续发展原则:退湖还田、营造长江上中游防护林

具体做法:(1)调整农业结构(2)扩大城镇人口容量(3)发展生态旅游业

2.2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治理

基本条件区域位置:位于美国南方地区棉花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自然条件

自然环境:降水丰沛、水量大;地形起伏、落差大;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滥

自然资源:矿产(煤炭、磷、铅锌、铁、铜等)、水能资源等

人文条件: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基础差、交通困难

案例:塔里木河流域的治理

概况位置:南疆、内流河、冰川融水补给

地位:棉花、石油、瓜果基地

生态特点:干旱脆弱

环境原因:气候变化、水土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盲目开垦和乱砍滥伐

问题:河道断流、湖泊干涸、地下水水位下降、林木死亡、土地沙化

(1)上游:节水防渗、山区水库

治理(2)中游:建闸、筑堤、造林

(3)下游:跨流域调水

(4)全流域统一调度和管理

(5)增强节水意识

2.3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东北区域概况:

1、范围: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2、面积:124万KM23、人口:1.2亿

4、地貌特征:

山环水绕(北:小兴安岭;东:长白山;西:大兴安岭;河:花江、嫩江、辽河、黑龙江、乌苏里江等)

沃野千里(东北平原:北:松嫩平原;南:辽河平原;东:三江平原)——土地资源丰富——形成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

二、农业生产条件:

1、自然条件:

(1)土地资源:耕地面积广阔、土壤(黑土、黑钙土)肥沃、宜农、宜林、牧等荒地多

(2)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降水:400—800mm,东南向西北递减;热量:自南向北递减

(3)林地面积大:占全国林地面积的1/3,主要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4)草场资源(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农产品资源

(5)其它:水产资源、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

2、社会经济条件:

(1)工业部门齐全,是我国最早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发展为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农业机械工业发展快,交通便利,促进商品粮交易

三、农业发展

1、熟制:一年一熟

黑龙江:春小麦、大豆、马铃薯

2、农产品吉林:玉米、高粱

辽宁:冬小麦、棉花

3、布局变化:农田向东西两侧推进——农业开发

城市周围(郊区农业):副食品基地——市场需求

四、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比较粗放,耕地破坏严重(盲目开荒的后果);

2、林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资源利用失调(乱砍滥伐、重采轻育、开荒、火灾、虫害等);

3、开垦沼泽地(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破坏了湿地环境;

4、农产品质量和品种不适应市场要求,农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5、水土流失严重:肥沃的黑土流失,造成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同时引发生态问题。

五、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调整农业与农村经济结构;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4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一、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背景条件与衰退原因)

(一)鲁尔区作为传统工业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即辉煌的区位优势)

1、丰富的煤炭资源(鲁尔煤田)2、离铁矿区较近(初期:法国洛林;后期:瑞典等地)

3、充沛的水源(温带海洋性气候,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4、便捷的水陆交通(其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三条河流及人工河都可通航)

5、广阔的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促进了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

(二)衰退的主要原因(可持续发展的的制约因素)

1、生产结构单一(衰退的内在原因):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

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逐渐降低)

3、世界性的钢铁过剩(世界钢铁市场竞争激烈;钢铁市场需求量减少)

4、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原因)

(1)鲁尔区工业传统的生产和组织方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用地紧张(3)环境污染严重

二、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有益探索

1、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即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转型(这是结合整治的核心)

(1)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2)鼓励和引进新兴工业;(3)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2、发展科技,繁荣经济(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

3、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公路、铁路、水运等)4、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三、思维发散:

针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和我国国情,以及根据德国鲁尔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成功的经验,谈谈东北地区应采取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提示:我国的东北工业基地和鲁尔区一样属于以重工业为主的老工业基地,目前也出现了和鲁尔区类似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

主要措施如下:

①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发展第三产业;

②把自身生产、学习经验和科学研究相结合;

③提高自身的生产水平,淘汰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强自身的技术改造,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④全面治理环境污染,提高东北的环境质量;

⑤大力拓展融资途径,引进民间资本;

⑥政府给予一定的政策上的优惠。

2.5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一、工业化和城市化

概念:农业主导工业主导

工业化指标:农业产值、农业人口、城镇人口

推促标志:工业产值

动进人口、地域

概念:农村城市

城市化文明

指标:城市人口、城市规模、城市人口比重

标志:城市人口比

二、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1、区域特征:

(1)区域位置:长江下游,黄海之滨,淮河下游;

(2)区域特征: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3)历史上的辉煌:19世纪初,苏州、扬州和江宁(今南京)的人口就超过50万。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

2、现状工业化中期

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

3、问题4、措施

生态:环境污染(水体)治理污染

调整行政区划提高聚集力

经济:城市化质量不高(特大城市少)发展城市群(组团式)和辐射力

THE END
1.黑土地保护黑土知识科普(三)大豆是东北的主要出口农产品,被誉为“东北的金子”。 然而,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 宝贵的黑土地也面临着严峻的保护挑战。 保 护 ● 挑 战 Protection and challenge 黑土地的保护与挑战 首先,过度开垦是黑土地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一些地区过度开垦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4NDkwMDk0Nw==&mid=2247616556&idx=7&sn=3dfd556d2fb56e6b81a616b39ffb62d0&chksm=fd918010cae60906a4b0799a45313c277c22c98f7008dd48126443eb8b3e397c6ade8631a048&scene=27
2.《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docx《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是和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由生产优势的农业。农业发展原则——因地制宜一、地理条件1.气候条件:地形、土壤、地形等因素中,气候是最以难以改https://m.renrendoc.com/paper/239416743.html
3.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盘点如果说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是起步时的枪声,那么勤奋则如起跑者全力的奔驰,惟有坚持到最后一秒的,方能获得成功的锦标!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二盘点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必修人盘点知识1 第一章人口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3u5iewj.html
4.高二地理必修二的必拿下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二地理必修二的必拿下知识点归纳1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⑴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热量的影响。(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②地形分布:高原(畜牧业)、平原(种植业)、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https://www.xuexila.com/xuexiff/gaoerdili/c1071394.html
5.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docx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docx,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课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22/6124143200010234.shtm
6.复习创新课下即时训练第1讲区域农业发展1.台湾冻顶乌龙茶价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其()①茶叶营养丰富,品质较好②茶叶种植、采摘、运输困难③茶区为高山气候,茶叶产量少④茶叶以岛内消费为主,市场需求量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台湾南投县部分居民发起“拒绝购买高山茶”的活动,其原因是()A.茶叶价格过高B.保护当地生态环境C.茶叶品质下降D.https://www.docin.com/touch/detail.do?id=2597110355
7.章区域经济发展考点一15.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文档介绍:该【2025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考点一15.1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核心考点全突破新人教版 】是由【hah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考点一15.1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核心考点全https://m.taodocs.com/p-1113312892.html
8.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和综合题答题思路指导(2)纬度位置①优越性:我国有寒暖适宜的气候;南北气候差异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②不足:北部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二、地形地貌 1、地形特征 [答题要点] 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地势起伏状况、(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剖面图中)重要地形剖面https://kcsq.nxeduyun.com/index.php?r=teach/topic/info&sid=810793&id=11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