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工程学科评估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制药工程学科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课程体系

制药工程本科专业课程涵盖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各课程可按功能区块划分,基础课可以分为三个功能区块:化学基础、药学基础和工程学基础;专业课可分为两个功能区块:药学和工程学专业课;实践课则可划分为四个功能区块:基础实验、专业实验、设计实验和生产实践。以上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般课程体系[11-12],与国外的制药工程课程设置基本一致[13]。但是为了彰显特色,我们在功能区块中增加了特色课程模块。见图1。基础课的特色区块包括世界性课程和讨论性课程;专业课的特色区块包括前沿性和研究性课程;实践课的特色区块包括创新实践课程和创业教育课程。使我校的制药工程课程体系有别于其他高校,更有利于突出学生培养的优势。

2特色课程目标和内容

2.1世界性课程

2.2讨论性课程

2.3研究性课程

随着各学科的快速发展,制药工程学科也在随之发展,所以课程设置要迎合学科发展[17]。研究性课程就是将各先进的科研方向和成果传播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紧跟W科发展的步伐。我们为此设置了学科前沿讲座,邀请各领域的尖端科学家主讲,效果显著。该课程包括10个左右的讲座,围绕药物开发趋势、天然药物的分离技术、新型药物的制备技术、催化剂的研究应用、绿色化学品的生产工艺、碳的循环利用、清洁生产技术等展示学科前沿。

2.4创新实践课程

由于制药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因此实践课程显得尤其重要[18]。但是传统实践需要学生现场操作,具有时空局限性,而我们采用了创新实践课程,即利用先进技术仿真模拟和工程设计。采用仿真技术[19],学生如入实景,可随时操控,突破了时空限制,其实践技能得到大幅度拓展。

2.5创业教育课程

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就业领域如药品生产、质量检验等岗位饱和度增大,出现了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20]。这就迫使学校教育要迎合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做必要的调整。目前新兴市场如电子商务、软件开发、药品服务等对人才的需求增长显著,同时自主创业成为突破传统就业领域的新的潮流[21]。为了让学生能够适应新兴市场的变化,并能够自主创业,我们开设了“产业模式与创业”课程。该创业教育课程通过产业结构、市场营销、事业规划等方面的教学,及时把握行业和市场变化,引导学生突破单纯的就业途径,更好地通过创业实现自我价值。

3特色课程教学方法

3.1层次化教学

3.2小班化教学

随着大学生职业成熟度加强,同年级学生逐渐分化为不同目标群。可分为计划就业群、计划出国深造群、计划读研群[23]。因此自大学二年级开始,可根据学生的目标分小班教学。对于毕业即就业的分为一个班级,强化创业教育,即将该课程时数增加;而对于继续深造的分为另一班级,强化专题研究课程的教学。

3.3精英化教学

为了让学生步入社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我们开展了卓越工程师计划,并与国外认证机构联合,学生通过培训,取得相应资质,可获得国际认可,实现跨国互认。另外,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教学,通过学分互认,提升学生的国际化能力。在创新人才培养上,我们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立了“创新班”,其目标就是继续深造。通过以上三种精英化教学,为社会培养高级制药工程专业人才。

3.4个性化教学

3.5动态教学

4特色课程教学评价

由于特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理论和实践课程,因此不能单纯采用一种考试方式来评价学生情况。为了客观评价特色课程教学效果,我们针对不同特色课程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方法,每一门课程包含了3种评测方式和三方面内容。测评方式包括卷面测试、平时表现和问卷调查,测评内容包括基本知识掌握和综合运用程度、课程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新性评价。其测试内容见表1。

经过近3年特色课程的教学评价,学生的基本知识掌握、综合运用程度和创新能力有大幅提升,“创新班”98%的学生均取得各门“良好”以上成绩。计划就业班和计划深造班分别在相应的特色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90%取得了“良好”以上成绩。表明特色课程的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5Y论

在符合国家制药工程专业教学质量标准的前提下,我们通过特色课程的设立,并分层次、分班级和精英化培育,并采用个体化和动态教学,成就了本专业特色。具体表现在学生的国际化水平、研究设计水平、创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高。这符合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利于本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因此有很强的推广价值,对工程专业特色化教学有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华,胡国勤,梁政勇,等.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1,28(4):24-26.

[2]颜雪明,肖新明,谭倪.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3,30(1):45-48.

[3]颜雪明,肖新荣,谭倪.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实践与发展[J].药学教育,2011,27(4):26-28.

[4]张兰,尹艳丽,胡元森.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的思索[J].知识窗:教师版,2016(1):70-71.

[5]金坚,许正宏,邱丽颖.改革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J].2009,6(34):102-104.

[6]高志刚,王世盛,宋其玲,等.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药学教育,2016,32(1):18-21.

[7]骆健美,罗学刚,郭艳,等.制药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总结[J].药学教育,2012,28(5):17-20.

[8]张振凌,蔡宝昌.中药制药工程专业建设特色与发展思路[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8):1672-1673.

[9]教育部制药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S].2015.12.

[10]韩永萍,葛喜珍,刘红梅,等.产业导向下的制药工程专业特色建设[J].药学教育,2014,30(2):10-12.

[11]姚日生,张洪斌,徐红梅,等.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2(3):39-41.

[12]江汉美,叶代望,张锐,等.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析[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2):117-118.

[13]HarryH,HelenB.Learningoutcomesandprogram-levelevaluationinafour-yearundergraduatepharmacycurriculum[J].AmJPharmEduc,2007,71(5):90.

[14]王宪龄,田圣志,曹明卓,等.高等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应强化学生工程素质培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9):222.

[15]WangN,LiM,Xue-GangLuoXG,etal.Discussionontheteachingmethodsofpharmaceuticalengineeringeducation[J].CreativeEducation,2012,3(S):80-82.

[16]FirozA,RashidS,RogerLB,etal.Engineeringeducationin21stcentury[C].AIPConferenceProceeding1754,020002(2016),18-20December2015,Dhaka,Bangladesh.

[17]余剑辉,刘昭文,吴龙火.制药工程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4(11):67-68.

[18]赵宏,张宇,刘凤华,等.制药工程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药学教育,2011,27(6):37-38,62.

[19]崔英贤,陈新梅,林桂涛,等.GMP模拟车间在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J].药学研究,2016,35(9):553-555.

[20]吕征,王志鹏,苏娜娜,等.大学生校园创业教育的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16(19):229-230.

[21]刘颖.大学生自主创业需求下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研究[J].太教育,2016(7):253-254.

[22]阎国华.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2.

[23]白娟,王京芳.大学生毕业去向选择的调查[J].大学教育,2014(6):107-109.

[24]SehooleC,RizviF.Internationalisationofhighereducation:globalchallenges,regionalimpactsandnationalresponses[J].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2012,3(1):1-15.

关键词:化工类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创新能力

一、建立专业实验室实践教学体系

2.实验教材不断改革创新,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自主训练。实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安排适宜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教材不断改革创新,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自主训练。实验技术与方法合理综合,实验内容与科研、生产实践有机结合,教学内容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与科研、工程和社会应用实践密切联系,融入科技创新和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实验项目不断更新,根据实验内容的内在联系,科学综合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使综合性、设计创新性实验占实验项目的60%,实验教学项目中引入科研成果和社会应用项目,利用实验室的实验条件开设了一些新的实验,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又为社会提供了服务。

3.学生自主选题,激发了学生科研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在实验室投入建设的基础上,多发面开发具有科研性质的“设计创新实验”课程,学生通过自主选择实验题目、设计实验方案、填写申请书、师生论证、实验实施、撰写论文、总结讨论等程序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其结果激发了学生科研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

二、专业化实验室建设

1.基础实验室的建设。基础实验课程的教学是整个实验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构建整个化工类制药工程专业知识的基石,是初步树立与培养工程思想的基础与必要环节。基础实验课程的教学不仅直接影响了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对于基础实验室的建设,我们采用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原则来进行建设。按一个或多个相近的一级学科来组织基础实验课程体系。将化学工程、环境工程、制药工程3个学科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体系进行整合。这样有利于资源配置,避免了实验设施的重复投资,提高了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同时也集中了师资保证实验教学质量,也便于实验室的管理。

2.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在学校投入建设经费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购置一批先进的实验教学仪器设备,提高专业实验室承担科研科科技创新实验的能力。同时按照某一个或几个二级学科来组织专业实验课程体系,使实验内容涵盖药物化学、工业药剂学、天然药物化学、制药工程原理、工业药物分析等核心课程,在专业实验课程体系中以综合型、设计创新型实验为主,主要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围绕着使毕业生能够从事新药研发、药品管理、生产、检验与分析等方面的工作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强实践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用工程的观念去分析判断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或问题,达到能够精通化工类制药工程专业某一领域的实验技术问题。

三、体制与管理

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与健全的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有序、高效、高质量进行的保障。我们在参考同类院校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特点,制定了具有化工类制药工程专业特点的实验室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

1.管理体制。(1)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实验室主任由院长兼任,人、财、物统一管理与调配,达到“真正”资源共享。(2)实行人才流动、竞争上岗、定期考核的管理机制。(3)组建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委员会,全面负责本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实验教学和管理工作。(4)成立了实验教学督学委员会,负责对实验室主任的考核,监督和检查实验教学过程和教学计划的落实情况,组织实验教学质量评估。

2.开放的实验室运行机制。开放机制的运行,不仅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实验的热情,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学习,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而且为化工类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对社会科技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1)实验室开放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技术训练、创新设计型实验;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等。(2)建立了开放管理细则:“开放实验申请书、安全卫生协议书,物品领用登记簿、开放实验统一记录本、开放实验成绩评定办法、开放值班工作要求、开放实验成果管理规定”等系列开放管理细则。(3)设计创新实验程序:学生通过自选题目、查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师生讲评、实验实施、总结讨论、撰写论文和成绩评定等八个程序完成创新实验。

3.切实可行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根据化工类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的需要,逐步建立起实用性、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20项。建立了“精、细、实”的管理模式,加强了日常管理、仪器设备管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完善化。例如规定进实验室的教师要配戴名签,填好实验室工作日志和平时成绩记分册;首次上岗的教师,要进行试讲和试做;进实验室的学生,都有对应的实验台、实验凳和仪器设备编号;设有迟到自签簿、值日生工作完成登记簿,让学生一进实验室就有一种责任感。每件仪器均有仪器卡片,做到账、卡、物相符率达到100%;建立了仪器使用证、仪器操作规程;全部仪器设备实行了条码管理,大型仪器实行专人管理。建立了化工类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工作档案,并有对应的计算机管理数据库,随时可查到各种信息。切实可行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了实验中心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通过有重点、有目的地加强对化工类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教学体系的改进,改善了专业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条件和环境设施,较大程度的发挥了仪器设备的作用,提高了实验室的使用效益,促进了实验教学改革的进行,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地加强,使化工类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室真正成为培育创新型专业人才的摇篮。为学生将来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和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阮洪生,陈志宝,安红波.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Z2):149-150.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桂林医学院药学院和其它设有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普通高等院校的部分学生和教师。

1.2研究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现状与分析

根据制药工程专业的具体情况,设计了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不同类型的调查问卷,并且根据调查问卷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特尔菲法和巴特莱特球度(Kaiser-Meyer-Olkin)检验统计分析,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各级指标内容、权重分配及专家访谈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预测、判断和检验,得出具有显著一致性的检验结果。然后将结果作统计处理,得到权重系数。研究结果表明(见表2),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由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一级指标及其子系统构成,其中教师及其子系统是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其次为学校及其子系统,最后是学生及其子系统。说明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效果主要是体现在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教法、手段、教学态度、教学能力和教学管理等诸方面。因此,通过对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评估指标的建立,为完善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2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效果考核评价指标现状与分析

由表3可知,根据调查问卷所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特尔菲法和巴特莱特球度检验统计分析,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考核主要分为平时考核占21%、实验报告考核占15%、实验操作考核占34%和期末笔试考核占30%,由此可知,广西各高校制药工程专业的考核指标打破了以往教师以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考核来评价学生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成绩的局面。这新的考核方式能够根据实验课程的特点,对学生的实验操作、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等能力全面的综合评定考核。例如,对综合实验的考核“阿司匹林片的制备”,除了在考核中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片剂的制备和基本知识之外,还要求学生掌握辅料与片剂之间影响程度和溶出度的测定等知识。这样使评分员能够全面、科学、综合、规范加公平,对各个实验环节给出了相应的评分分值。

3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3.1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主观与客观性评价

制药工程专业从社会的需求角度来看,它要求所学该专业的学生专业技术含量较高、应用性强,涉及的学科比较广,与其化工和药学相比有着质的区别和联系,即主要是能够运用专业技术解决药物生产中的工程技术问题[3]。从教学的评价方式来看,要使学生能够学到过硬的专项技术本领,在评价运用的方式上,可以通过亲自听课、谈话或以主观的方式对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技术进行操作或演示而进行的主观性评价。再次,可以通过客观的测量和测验收集专业实验技术资料和数据而做出的客观性评价。从而达到一方面可以监督教师的作用,又能反映学生掌握的专业技术水平。如表2中的评价就是通过学校、教师和学生主客观来评价学生的知识和反馈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3.2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有序和即时性评价

3.3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综合和单项评价

根据专业性的要求,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评价可分为综合性和单项性的评价。综合评价是指对该专业整个教学过程能够完整、系统的评价,能够全面、准确和简明的反映教学的过程。比如学校对制药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全面性评价;单项评价是从侧面进行评价某个教学活动,如对制药工程专业学生某个课程实验成绩的评价[5]。综合性和单项性具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在评价中如果以单个实验成绩进行评价,那整个综合性评价就很难完成;但如果没有从整体上评价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也会影响到对单项评价的解释。因此,综合和单项评价在整个评价教学活动中有着内在、客观和相互依存的联系。

4结语

关键词创新课程;生物技术制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B

1创新课程建设背景及现状分析

受生物技术专业化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过于系统化、专业化,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生物技术制药这门课程在大三下学期开设,内容涉及面广,知识跨度大,属于创新课程。课程建设既要求理论与应用相容,又要加强不同专业、学科之间的渗透和融合,形成知识体系的整体观念;既要考虑到选修课程的趣味性,又要兼顾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所以生物技术制药课程体系立意新、难度大、起点高,要求在课程研究建设时保证科学性、先进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2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方案

2.1制订教学大纲

2.2加强教材建设

2.3教学资源多样化的创新

建立丰富的课程资源库,建立内容多样、直观、动静结合的教学资源包,包括生物合成反应式等资料、药品结构图、产品的包装图片、典型药品代表的说明书、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以及单元操作动画、产品生产工艺、操作视频等动画类学习资源。通过先进网络课程将查询到的国内外优质网络课程与课程库进行整合,加工形成新的课程;建立一些英文原版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兴趣。侧重于应用技能培养,侧重于与职业设计相结合。

2.4创新课程整合

总体上生物技术制药课程授课内容基本是按照不同生物技术领域来构建模块的,每个模块中又是以工艺技术基础、具体操作部分基本原理、重要药品制备工艺等为主体线条的。对于典型的生物药物有不同的生物技术生产方法,这时可以对比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4]。重视生物技术制药工艺发展的历史过程,具体某一种生物技术药物最初发明者的灵感,以及在制备工艺发展过程中某些瓶颈的打破、关键生物技术的发展、具体操作细节中的优化改良等。在生物技术制药这门课程里会涉及到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的经典实验与伟大的发明非常具有启发与借鉴意义。另一方面,让学科的新思想、新成果及时进入课堂,形成知识更新。既兼顾了知识纵向更新,又重知识之间的融合与应用[3]。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以及分析思考、独立创新的能力。加强科学文化素质教育,通过系统教学与专题报告讲座等,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人生追求。

2.5创新课程实施模式

3多媒体在创新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多媒体教学应用对创新课程的建设意义很大,创新课程的建设离不开多媒体辅助教学。讲授的内容中涉及到的技术与理论大多涉及到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免疫学、生物工程学等前沿学科,深奥而抽象难懂,如果仅依赖于一些图表式的技术路线,学生是难以理解的。由于教学内容实践性很强,其中的某些技术、某些工艺流程,必须借助多媒体、视频、动画幻灯片、图片、录像等辅助教学手段,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形象、直观、生动。对于课程的重点、难点可以采取思维导图表达形式讲解,构建创新课程知识体系。

4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的考核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课堂讨论和学期论文。课堂讨论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期末论文,学生需经过查阅文献、制作PPT、讲解、讨论等环节,更好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习兴趣非常浓厚的学生,可以通过习题辅导和练习的形式强化对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以备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

5结语

生物技术制药是一门创新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形成生物制药工艺学完整的教学体系。生物技术制药创新课程建设的研究与探索既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学科发展的需要[6],将对生物技术制药课程建设的发展和深化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傅幼玲.高等师范院校创新课程及教学方法改革的设想[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5):103-105.

[2]周晨妍,郭伟云,李端,等.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制药工艺学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探索[J].农技服务,2010(1):169-170.

[3]宇光海.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建设与改革初探[J].现代阅读,2012(8):11.

[4]吴晓英,韩双艳,范一文,等.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9(2):28-30.

一、继续推动与济南高新区的全面合作

围绕着济南市IT业人才培养培训的需求,继续加强与济南市高新区合作共建山东大学齐鲁软件学院,完善学院的管理机制与运行机制,积极推进以“订单式”培养为特色的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工程化实践基地,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并创造条件,适时启动二期工程建设,使之成为山东乃至华东地区IT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打造一流的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品牌。

按照“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方针,加快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要加强学校与济南高新区的协调与沟通,巩固现有合作成果,继续从政策环境、发展模式、支持措施、配套服务等方面,搭建大学科技园发展平台。

积极推进山东省高性能计算中心建设,发挥综合服务功能,为全市电子信息行业、气象服务部门及有关科研单位提供一流的高性能计算数据处理服务。

积极落实山东大学与济南市高新区签署的“科研基础设施与公共实验平台开发使用合作协议”,进一步扩大山东大学与济南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合作领域,发挥大学科研基础设施与公共实验平台的资源优势,协助济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拓展孵化服务内容,以提高科技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促进开发区科技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推动校企合作

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先进制造四大高新技术为重点,发挥山东大学科技人才优势,重点加强与重汽、济钢、机床二厂、裕兴化工、齐鲁制药、力诺集团、山水集团等大中型企业集团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加快产学研进程。

适应济南市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企业技术创新的要求,依托山东大学软件工程、模具工程、机械加工、控制工程、热能工程、物流技术等省级工程技术平台,以现有的面向制造业新产品开发的快速设计与快速制造技术、开放式软件数控系统平台及其应用、安全可靠供电技术、基于ASP的网络化制造服务平台技术等为重点,推动济南市装备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的研发与推广,凝炼一批对济南市制造业强市建设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关键项目。同时以研究开发、工程支持、技术转移、接受委托科技服务、转让技术成果和出让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的技术公司等为主要形式,开展产学研联合。

积极推动新材料及其加工领域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重点推进“有机显示与白光照明工程”关键技术的研发。推动现代药物制剂及医用生物材料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

以济南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以及生态市建设的关键技术的推广实施为重点,积极承担市区县环保、生态市、县建设规划等项目,重点加强“煤洁净燃烧与烟气净化技术”、“污水处理技术”、“清洁生产与污染治理”“南部山区生态保护与恢复”、“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关键技术项目的推广,为济南生态市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整合和发挥学校多学科、人才优势,以推动“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研发”和“现代物流技术研究与推广”等重大项目为重点,为济南市尽快实现城市现代化管理和建设全省的交通物流中心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强化高层次教育服务,提高人才素质

按照济南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每年按照订单式培养模式,面向济南市区各企事业单位开展经济、法学、管理、计算机、电子信息、机械、自动化、电气工程、制药工程、护理等专业的本、专科成人教育和高职教育。

利用学校现有的MBA、MPA、工程硕士、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等教育平台,积极为济南市企事业管理与技术人才、公务员培养与培训开展高层次研究生学历教育。

积极为济南市的企事业单位开展硕士研究生课程班教育。

适应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开展以外语、计算机、法律、管理等为特色的专业证书、资格认证等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

四、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社区卫生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方面。构建社区公共卫生体系,也是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课题。要发挥山东大学多学科的人才优势,组建若干社区卫生服务技术专家组,深入济南市各社区,进行社会诊断,提出社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山东大学与济南市有关部门定期进行交流和学习,为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和公共卫生等学科研究创造便利条件。

加强大学生社区服务。根据山东大学各校区在济南市区分布广泛、学生人数众多、整体素质较高的特点,利用共青团、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等完整的组织系统,整合各基层团组织在长年的学生日常社会实践活动中拥有的资源,与共青团济南市委联合启动“山东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计划”,通过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从事社区法律援助服务、结队帮扶弱势群体、配合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等活动方式,提升济南市各街道社区的文化生活品位,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日常化、规范化、长期化建设,构建山大学生服务社区的长效机制,形成山东大学学生与济南社区居民的互帮互助、良性互动,通过实实在在的社区服务行动,切实提高山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并真正担负起大学服务地方文化、社会发展中的社会责任。

五、努力为济南改革发展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

学校与济南市各部门建立定期会晤制度,面向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双方组建若干个以首席专家为核心的课题组,做出有重大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济南市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提供高质量、高层次决策咨询服务。

以管理学、政治学、行政学和信息工程学科为基础,集合优势资源,加强济南市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研究。重点开展行政许可、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党的执政能力与政党研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动态调适、法治政府指标体系、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城市社区发展与制度创新、公共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社会动荡的预警系统等研究。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整合历史、哲学、社会学、文学、民俗、宗教学、旅游管理、考古等学科的研究力量,推进济南市文化产业与文化旅游资源研究与开发,为济南市整理与开发文化旅游资源,作好规划与咨询服务,以推动全市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发展。

依托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宗教学、理学、工学、医学等学科优势,整合人才资源,积极开展农村问题研究,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管理或技术层面的决策咨询方案。

组织生态学、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城市建设等领域专家,积极参与济南市城市建设、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等的决策与规划。

六、积极服务于泉城济南的文化强市建设

重点加强研究济南的文化资源、特征、历史与现状,比较研究国内外先进城市的文化建设发展思路和经验,为济南市文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咨询服务。

依托山东大学考古研究中心的优势,加强与济南市文化局等单位的密切合作,推动济南市出土文物以及文化遗产的整理研究,做好文物的保护与开发。

依托学校的教育优势,加强文化产业研究和文化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及优秀创作、生产和文化经营人才。

以山大知名学者为主,利用大众传媒和图书馆等公共场所,针对济南市民定期举办系列文化讲坛、社科普及活动,提升市民的文化素质。

根据济南市城市文化特色,积极与济南市有关部门合作,筹划举办高品位的国际、国内文化论坛,形成有泉城特色的文化品牌,造就有特色的文化环境、举办有影响的文化会展,推出有感召力的文化名人等,借此构造具有泉城特色的文化环境和创造优秀的文化品牌。

七、建立高效工作机制,确保工作计划落实

积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建立学校与市政府各部门、各区地、各大企业,学校与各学院、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协调互动机制,全面落实各项目的启动、中期检查与评估,搞好该方案的组织与实施。

2矿业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其存在的问题

3矿业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解决途径

4结束语

2.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多体船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哈尔滨150001;

3.东北农业大学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乳品中心,哈尔滨150030)

关键词:疫苗学课程;学科内容;计算机辅助教学

疫苗是一类应用最广的生物制品,是人类预防疫病的重要武器。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疫苗免除了众多传染病对人和动物生命群体的威胁。

疫苗学是一门研究疫苗的基本理论和研制开发技术的学科。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疫苗的作用机制;疫苗的分类和主要品种介绍;疫苗的研究开发策略和程序;疫苗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疫苗的流通与使用;疫苗的政策法规以及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因此,现代疫苗学的学科内容较以往更为丰富并且学科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疫苗学教学也面临着多学科交叉信息量大、新理论不断涌现以及教学内容与生物信息技术联系紧密等方面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已经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并满足学生的要求。

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于疫苗学教学当中,因其具有信息量大、内容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优点,使得教学过程更加高效和生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疫苗学教学中的优势

疫苗学是一门集微生物、传染病、免疫学、流行病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为一体的多学科交叉综合学科,因此,疫苗学涉及的知识面广、涵盖的知识量大、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繁多,“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的传统教学方式很难达到教学目的和效果。

2.CAI文、图、声、像并茂,形象直观,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突破教学的难点

一般《疫苗学》的教材多以文字材料为主,单调乏味而且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无论是文字材料还是声音材料、图像材料,都可以进行有机结合,制作出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这样制作出来的多媒体教学以丰富的色彩和良好的视觉效果改变了过去传统教学的沉闷气氛,教学内容图、文、声、像并茂,更能激发学生对讲授内容的兴趣,还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系统性,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在讲述疫苗抗原纯化工艺内容时涉及到一些膜分离及层析技术,学生普遍反映难以理解和记忆。但将膜分离过程及各种层析技术的原理制作成FLASH动画,将静态的原理转换成动态的演示过程,就会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寓教于乐,有利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和难点,增进学生运用知识点的能力[2]。如:在讲解疫苗纯化过程中,膜分离技术中的筒式过滤除菌时,将筒式滤器的装置图采用幻灯片展示,并详细地介绍滤膜的检查、使用注意点,使学生对疫苗制剂的除菌过滤过程有了感性认识。又如:在讲解基因工程疫苗发酵液纯化时,以往学生对分子层析技术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利用FLASH动画模拟了该层析过程,学生在观看模拟动画后普遍对该层析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的掌握更加迅速牢固。

3.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在情景模拟上的优势,引入疫苗工程的相应软件系统模拟生产过程,打破实训基地教学资源的局限

疫苗学教学中,常涉及到一些疫苗制造设备的使用以及疫苗制造工艺的设计。以往主要是联系疫苗制造企业,让学生进行参观实习,但由于很多企业的生产车间是密闭洁净环境,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对于进入人员有严格的限制,使得学生无法近距离观察或者亲自动手实践。

而对于学校在教学经费有限难于建成GMP级别中试规模教学车间时,利用计算机的情景模拟功能将疫苗生产工艺中涉及到的仪器设备的链接、原料投放步骤、质检步骤等等加以模拟重现。尤其对于疫苗生产设备利用计算机三维模拟软件进行讲解,更有利于学生对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内部构造有清晰的认识,既弥补了无法近距离观察和操作仪器的缺憾,同时也可避免传统参观实习中无法对设备内部结构进行认识的不足[3]。

现代疫苗制造设备都是集约化数字控制,通过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将一些工厂中正在使用的控制软件界面与相应的仪器模拟程序结合,就可以模拟实际的工厂生产操作环境,使学生不用出校门就能感受到现在化疫苗制造车间的生产环境,有效地缩短了学生毕业后走上新岗位的适应期。

4.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构建《疫苗学》的教学平台

《疫苗学》其中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对抗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是B细胞表位、Th表位、Tc表位的预测与评估。目前有很多白质抗原性分析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疫苗抗原的设计和筛选,如:InsightII、OMIGA、UWGCG、ANTHEPROT、AMPHI、Tepitope、TSites、EpiMer、EpiMatrix等。

数据库是高校师生教学及科研中进行信息检索的重要工具,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活动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文献保障作用。目前,互联网拥有的收费数据库和免费的数据为《疫苗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平台中所涵盖的致病微生物毒力基因数据库及免疫原数据库如:EMBLDatabase、ImMunoGeneTics、GenBank、HIVDatabase、KABAT、中国微生物资源数据库群等。

二、疫苗学课多媒体件制作注意事项

1.要注意信息的取舍,避免“大而全”

2.要注意多媒体课件的形式,避免过于花哨

多媒体集声、像、动画于一体,有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但在课堂设计和运用时,不要片面地追求花哨的视听效果,不可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效果,能用的素材都恨不得一下全部展示出来。如果课件充斥着花哨的背景、新颖的按钮、不恰当的背景音乐,教学时学生的注意力就容易被吸引到画面上,而对课件展示的重要知识却毫不在意,偏离了课堂教学的主航道。

三、教学活动中应用疫苗学多媒体课件注意事项

1.幻灯片的播放与板书的有机结合

多媒体技术也对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教学情景和优化教学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和学的方式。课堂需要通过多媒体引入课外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验、亲历学习过程,但同时也离不开教师形象直观的板书[4]。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二者的优势。过分依赖多媒体也会导致教学手段的单一。

2.强化教师在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

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是多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但如果教师一味地依赖多媒体,只是在讲台上摆弄多媒体课件而不深入讲解,也没重难点的板书,“只见机器不见人”,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屏幕,这是一种繁琐的单调。

3.突出教学主体,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的时机

学生不是器皿等待被填满,而是燃料等待被点燃。在教学活动中,要时刻牢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也是知识处理的参与者和加工者。课堂上的教学活动都应服务于学生这一主体,不能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要多给学生提供讨论和训练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例如:在疫苗抗原设计的环节,学生进行上机操作,确保每个同学都能应用相应的软件对疫苗抗原进行分析和筛选。同时由此及彼,通过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疫苗设计的基本程序。通过建立网上互动平台的疫苗学课程论坛,活跃学生的思维,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把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此外,还要把握运用多媒体的最佳时机。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处于学习欲望最强烈、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启发和点拨,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例如:当讲解疫苗的分类时,通过多媒体表格列举各类疫苗的抗原制备方法、免疫效力、生产成本,可使学生对不同种类的疫苗的特点有一个横向的比较,留下较为清晰的印象。

[1]陆芳,卢会志.学生认知活动规律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0,(2):64-65.

[2]何书英.将计算机辅助教学应用于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J].药学教育.2005,21(1):49-50.

前者为直属、教育部与共建的唯一重点高等学校,承担普通高等教育和共青团干部培训的双重职能;后者为北京市属高校,以培养思想政治工作专门人才为主的普通高等文科院校,办学层次为高职。

院校名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地理位置:北京市海淀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以下简称“中青政”)被誉为“卓越青年人才的摇篮”,现有专业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法学、社会工作、政治学与行政学为教育部特色专业。

中青政特点之一是“小”,它与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和中华女子学院并称为“京城四小”。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学校举办的校园活动非常丰富,大学四年,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以上的院级职务,以及拥有很多组织活动的经验。中青政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在社会上是叫得上名的,尤其是获得党政机关很大的赞许。

中青政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线之高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学生在英语专业八级、司法考试的通过率都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中青政的学生在硕士研究生考试中也表现得非常优异,有很多人曾取得北大、清华、人大硕士研究生考试的第一名。

2016年,中青政停招本科生的消息传得沸沸扬扬,不管未来发展如何,中青政人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姿态,不忘行业院校翘楚的使命,继续奋斗,永不停歇。

院校名称:北京青年政治学院

地理位置:北京市朝阳区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以下简称“北青”)是北京市属普通高等专科学校,30岁的北青,在众多高校中显得很年轻,但年轻的它正在以大步伐向前迈进――2011年,学校顺利通过北京市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项目验收。

目前,学校部分专业实现了“订单式培养”,历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8%以上。学校重点建设公共事业、现代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三个专业群,其中,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社会工作专业、秘书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级高职示范性专业。为了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学校积极推进课内、课外的完美结合,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服务活动,例如常年为武警天安门支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举办“星星火炬照耀成长”打工子弟关爱活动等。

学校积极推进“专升本”工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深造环境,部分专业可以直接在学校内升本,学生通过考核后,到北京联合大学继续深造。

北青“专升本”条件

1.学习成绩。(1)在校五个学期的所有课程平均分数为75分(含)以上;(2)在校三个学期的英语平均分数为75分(含)以上;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合格者优先推荐;未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如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者也可优先推荐。

2.获奖情况。(1)获得两次以上奖学金者优先推荐,(2)综合评估成绩突出者优先推荐,(3)获得三好学生与院级优秀学生干部等奖项者优先推荐。

中国医科大学VS中国药科大学

两校校名仅有一字之差,前者位于沈阳,原为卫生部直属高校,后改为省部共建高校;后者校址在南京,系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以药学特色闻名于世。

院校名称:中国医科大学

地理位置:辽宁沈阳市

中国医科大学(以下简称“医大”)是国内最早进行西医学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校之一,经历了风雨飘摇的年代,穿梭了近百年的岁月。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它用热血和赤诚培育出一批批优秀的红医学子,传承着一代代革命先辈的荣耀。

医大人始终不忘历史使命,谨记“政治坚定,技术优良,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精神要求。课堂是医大人的起点,课堂上师生教学合一,从解剖课到动物实验课,从理论讲解到临床技能培养,老师耐心授课指导,学生细心观察。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医学伦理学学科要求学生切身体验各种复杂的医患关系,进行医患关系模拟表演和案例分析,为同学们进入医护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让同学们成为一个全能而非冷铁般的专业人才,学校的文化活动别有特色。例如,校级社团“医路先行”每年都会举办“医学生创业大赛”,大赛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人生规划能力与演讲能力,还培养了同学们的职业认知精神、医学生涯规划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

医大是一方圣土,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此生愿做医大人,不忘乡土,胸怀天下!

院校名称:中国药科大学

地理位置:江苏南京市

中国药科大学(以下简称“药大”)被誉为“药界黄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高等药学学府,也是世界最大的专业药科大学,在制药领域名头响亮。药大曾经采用“南京药学院”作为校名,故人们将它简称为“南药”,与简称为“北药”的沈阳药科大学遥相呼应。

药大的目标是培养基本功扎实的药学技术人员,本科专业紧紧围绕药学领域来设置。药学专业采取“分方向培养”的模式,即安排学生在大一、大二时学习专业基础课,到了大三则根据学生的人意愿和成绩排名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培养方向。在药大,就连英语专业的学生都要学化学和药学,故而药大学子们常感叹:“在药大,没有一个专业是不需要学药学的!”

和其他学校不同的是,药大的校园是一个大的中药植物园。别的学校道路两旁种的是观赏类植物,而药大种的是喜树、榉树、银杏、鹅掌楸、杜仲等能入药的植物。在药大,所有学生都上过一门中药识别课,由老师带着去逛学校认识这些中药植物。

广西师范大学VS广西师范学院

前者是广西高等师范教育的开端,也是中国最早开办的高等师范学校之一。后者的前身是创办于1953年10月的广西教师进修学院,现为广西普通二本院校。

院校名称:广西师范大学

地理位置:广西桂林市

广西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师大”)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就算你没有具体了解过这所大学,那你一定听说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吧?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员雷颐先生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已经成为我们知识界、学术界一个共有的家园。”而作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母体,师大“独秀苍苍,岁月茫茫,聚山水灵气,树华夏栋梁”。

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以下简称两院)是师大的龙头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运行机制。两院建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基地,并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2万余名各层次中文人才。文学院是广西重点中学语文教师的摇篮,从学院走出去的“独秀作家群”,成为广西乃至全国文坛一道靓丽的风景,其中便包括作家陈望道、夏征农、沈西苓等。

W校积极促进学风建设,例如举办“独秀大讲坛”,曾邀请包括靳羽西、白先勇、鬼子在内的著名学者、作家来校举办讲座,如今已成为师大学生在课余寻求知识、开阔眼界和提高人文素养的平台。

院校名称:广西师范学院

地理位置:广西南宁市

广西师范学院(以下简称“师院”)现有明秀、长岗、五合3个校区,不同校区分设不同的专业。学校的地理科学、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作为一所普通师范类本科院校,师院恪守“德才并育,知行合一”的校训,为广西各地中小学输送了大批教师人才。

另外,师院是广西最先且唯一开办空中乘务方向专业的本科院校,备有波音737型飞机和空客320型飞机静态客舱模拟器、CBT(基于计算机的训练器)教室、民航各机型机模陈列室(陈列了300多架大中小型飞机模型)等,为同学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毕业后可到国际及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工作。

2016年10月,教育部批准师院成立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目前,全国仅有8所高校获批成立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师院是华南地区唯一入选高校。学校利用面向东盟和港澳台的区位优势,积极发挥华南民族区域特色,为区域高校辅导员发展发挥新型智库作用,也为同学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师资支持。

在国内,还有这些“双胞胎”大学

1.华东理工大学VS东华理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位于上海市,是教育部直属大学、原“211工程”高校,办学实力强劲。东华理工大学则是坐落在江西抚州市的省属本科高校,前身为华东地质学院,以核科学、地质勘探、测绘等专业见长。

2.湖南工学院VS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工学院坐落于湖南衡阳市,由原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和湖南大学衡阳分校合并而成。2011年湖南工学院成为全国百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之一。

湖南工业大学位于湖南株洲市,是湖南重点建设高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被称为“中国包装人才的摇篮”,拥有中国包装教育领域唯一的博士授予权。

3.东华大学VS西华大学VS南华大学VS北华大学

四所大学校名相近,分别位于我国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其中,东华大学是位于上海市的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由原中国纺织大学易为现名。其他三所高校均为省属院校,分别位于四川成都市、湖南衡阳市和吉林吉林市。

4.北京师范大学VS首都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原“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一所以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为主要特色的著名百年学府。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2年的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学校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首都师范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由原北京师范学院改名而来,现在是北京市重点投资建设的大学,校本部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5.哈尔滨工业大学VS哈尔滨工程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重点大学,为原“985工程”高校,也是C9联盟的成员之一。学校以航天特色为主,材料科学、工程学已进入全球前1‰的行列。

哈尔滨工程大学为原“211工程”高校,前身是中国人民军事工程学院,是我国“三海一核”领域最大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被国家授予“航母建设突出贡献奖”。

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VS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关键词:医药文献检索;教学反思;教学目标;教学大纲

《医药文献检索》课程(以下简称《医药文检》),最早源于图书情报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服务于科技文献检索。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信息网络普及和知识资源数据库的建立,《医药文检》课程逐步渗透到医药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中,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

《医药文检》课程教学的价值

《医药文检》课程教学的价值,大体有如下几方面,即提高信息素质,培训检索能力,学习医药科技,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信息素质信息素质指个人信息需求、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方面素质的综合集成,即在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时,具有有效寻找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包括在药业企业中求生存、谋发展、迅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利用工具搜寻提取信息的能力。

培训检索能力检索能力可分为显性能力和隐性能力。应用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检索出实用的信息是常见的显性能力,但信息观察的意识、提炼的特质和获取的动机是看不见的隐性能力。外显的是操作技能,内隐的是心智技能。两种技能的掌握都需要学习《医药文检》课程。

学习医药科技医药科技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包括医药发展的历史、医药理论知识体系、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医药行业职业道德、医药生产方式革新等。

解决实际问题实际问题是面临的必须要解决的具体矛盾,如医药科研项目、产品设计、技术开发、专利查新、资料收集等。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是《医药文检》课程教学的重要价值。

《医药文检》课程教学目标

实现上述《医药文检》课程教学的价值,必须研究《医药文检》课程教学的目标。教学目标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标准要求,是对学习者在教学结束后应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教学目标应描述学习后预期产生的行为变化。《医药文检》课程的教学目标,由过程方法、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构成的三维目标组成。

过程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信息资源,检索策略,入口途径,操作步骤,分类范围,条件限定,文献演变,相互关系,过程体验,人际交往,表达方式,学习方法等。过程方法目标是《医药文检》课程教学的初级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指《医药文检》课程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医药文献(信息)搜索寻找、收集整理、筛选提炼、转换存储、交流应用的知识和技能。知识技能目标是《医药文检》课程教学的中级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主要包括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求实态度等。情感态度目标不仅强调个人的探索求新价值,更强调文献检索与社会服务,科学精神与人类进步,创新实践与立志奉献的统一,从而使学生从内心确立起对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的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创新精神、创新实践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要求。情感态度目标是《医药文检》课程教学的高级目标。

《医药文检》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不能孤立和分开实现,必须三位一体,整体实施,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激励、衡量与评价功能。

《医药文检》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根据专业(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它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国内部分省区采用“课程标准”替代教学大纲,相比较而言,“课程标准”增加了课程理念、课程性质和课程实施建议三方面的描述,其余大体与教学大纲相当。

课程教学大纲应有分类侧重按照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与卫生学、军事医学与特种医学、药学、中医学和中药学等均属一级学科。一级学科药学中再分药物化学、生物药物学、微生物药物学、放射性药物学、药剂学、药效学、药物管理学、药物统计学、医药工程学等二级学科。《医药文检》课程教学大纲应服务于对应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其教学目的、知识技能范围、文献资源体系结构和内容深度,应有分类和侧重,以便于指导专业师生教学。

《医药文检》课程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为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而采用的办法,包括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式。《医药文检》课程教学方式大体可分成理论指导操作练习、项目引领技能实训、创新设计比较查新三大类。

理论指导操作练习是当前《医药文检》课程常用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检索原理和示教指导,再布置作业由学生模仿操作练习,以期达到理解理论,掌握操作,学会检索的教学目标。

项目引领技能实训是在理论指导练习操作基础上的深化,即以专业学习中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如“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原理”为项目,由学生运用文献检索方法去解决这样的项目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熟悉并掌握《医药文检》技巧。

上述三类教学方式体现循序渐进和层次递进的认识论规律,符合《医药文检》课程的教学要求和学生认知《医药文检》课程价值的进程。可先单项后综合地运用。单纯应用某种教学方式,学生会逐渐丧失《医药文检》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应不断改进,综合应用。

《医药文检》课程实训设计

课程教学的实训设计原则是:理实一体、工学结合、项目教学、载体多元。

理论实践一体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应达1∶2,即实训操作练习的课时总量应达总课时的三分之二。药学专业的《医药文检》课程,本质上属于工具应用型课程,掌握检索方法并能操作运用,解决实际问题远比理解高深检索理论重要。实训操作机会多,有利于全面理解《医药文检》理论知识和掌握更加全面的检索技巧。

工学结合《医药文检》课程教学应紧密结合专业岗位工作需要安排实训练习。做到既能有助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又能学到文献检索技术。这要求实训案例或练习题内容应来自专业工作岗位一线,甚至来自师生自己的创新实践。工作需要是学习检索技术的原动力。

项目教学将《医药文检》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分解成多个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块,各模块分别由3~5个具体检索项目组成。通过检索项目的实施,完成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如可设置搜索引擎、中文检索、英文检索、专利检索、查新检索、网络检索等多个模块。其中,网络检索模块可再分解成中药、西药、生物制药、循证药学等项目来施教。每个项目教学解决2~3个检索的核心技术问题并掌握多项检索技巧。

载体多元文献检索工具的载体除纸质载体外,还有硅质载体(闪存材料)、网络(光纤)载体、虚拟(电子)载体和数据库载体等。《医药文检》工具载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医药文检》课程实训载体具有网络化的应用倾向。网络文献检索特点是面广量大,快捷方便,载体多元,工具多样,有形式多样的实现途径。

《医药文检》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开设《医药文检》课程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深刻认识,是对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新充实。《医药文检》课程能实现“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医药文检》课程教学时数一般为30~40学时,计2学分,比重不大。但它能将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情感态度统领于一体、发散联想或集中提炼,是承上启下的公共应用型课程。其课程建设主要包括师资团队建设、实训装备建设、教学方式改革和教材开发四方面。

教学方式改革《医药文检》课程教学方式改革体现在以下方面:强化实训教学;开展案例分析;联系专业实际;探索创新课题;进行专题调研;撰写查新报告。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教学项目化、检索专业化、分析综合化、服务多元化。将传统以知识、技能传授为本位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创新培训方式上来。

《医药文检》课程教学评价

《医药文检》课程教学评价涉及四方面的问题: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等级和评价结果利用。

评价主体原来是以讲课教师为主,没有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行业参与,用户反馈”等多元化主体概念。现在的评价主体可由教师、学生、行业带教人员或用户等组成。

评价标准一般认为应依据《医药文检》课程标准,但往往忽略实践检验标准。前者是内部标准、教学标准;后者是社会标准、服务标准。两者结合起来,评价标准体系才是比较健全的。评价标准具有导向功能,融入实践检验标准,能够反映客户意见,提高服务效果,改进教学质量。

评价等级一般而言,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制定的教学要求是面向大多数学生的最低标准,而非最高标准。《医药文检》课程教学评价的等级即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宜分成五级:强(≥90分)、较强(80~89分)、一般(70~79分)、较弱(60~69分)、弱(

评价结果利用课程教学评价可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师生一般注重评价的结果,而忽略评价结果的利用。评价结果的利用包括反思总结、导向调控、激励推进和优化评价等方面。合理的评价结果利用有利于《医药文检》课程建设和学生能力培养。教学反思能发现许多教学质量和质量控制问题;导向调控能促进课程建设趋于岗位工作需求;激励推动可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优化评价可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

[1]刘石泉,赵新民,徐玲.创新教育与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8(4):79-81,134.

[2]张虹.创新教育下当代大学生信息素质培养刍议[J].学理论,2010(14):181,232.

[3]陈维,等.Meta分析方法在临床药学工作中的应用[J].药学实践杂志,2011(3):232-234.

[4]吴军.化工文献检索课程项目化教学探讨[J].管理观察,2011(1):147-148.

[5]阮浩,等.谈高职院校“文献检索”课程的项目化教学[J].教育探索,2011(4):41-42.

作者简介:

薛向阳(1962—),女,江苏常州人,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图书馆员,研究方向为图书管理。

摘要在对复杂流程制造业生产过程的数据特点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流程制造业综合自动化的应用需求,给出了流程制造业数据挖掘的体系框架,分析了流程制造业数据挖掘中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数据挖掘;流程制造业;海量数据

近年来,数据挖掘技术已经在商业、金融、管理、工业等众多领域广泛应用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大都仅限于企业的商业信息,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应用的还比较少。

目前,在复杂流程制造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先进工艺和工程技术的广泛采用,产生和积累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历史数据和当前生产的实时动态数据,这些海量生产数据又包含用于生产和管理的大量的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一方面,为了避免产品的设计知识数据重用率低,无法有效地实现产品配置设计和变形设计,延长了产品的设计周期;另一方面,为了能够为过程监测、诊断、能效分析、先进控制、优化和调度、管理等各层次提供决策支持,使得流程制造业综合自动化系统性能达到最优。这就需要一种高效可靠的分析工具,把隐藏在海量数据中的有用的深层次的知识和信息挖掘出来,提取这些数据的整体特征、关联及对其发展趋势的预测等,以帮助决策者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于流程制造业的生产特点和数据性质以及所面临的问题,数据挖掘技术是解决流程制造业产生的海量信息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并且数据挖掘技术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

本文从流程制造业的生产数据的特点及分析需求出发,建立了一般流程制造业数据挖掘的体系结构,并分析了流程制造业数据挖掘中的关键问题,总结了数据挖掘方法在流程制造业领域的数据应用技术方向。

一、数据挖掘概念

数据挖掘是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兴技术。它的发展速度很快,加之它是多学科综合的产物,目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定义,简单地说,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已知数据中找出隐藏的、可信的、未知的、有用的信息,探索数据中隐藏的规律用来预测未来,其中数据可以放在数据库、数据仓库或其他信息库中。数据挖掘工具能够从企业数以百万笔的历史数据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数据挖掘过程由以下步骤组成:

1.挖掘主题――明确挖掘的要求、内容及目标;

2.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理、数据归约、数据集成与变换、离散化与概念提升等;

3.挖掘算法选择――包括类的选择、算法选择及算法软件选择;

4.构造数据挖掘(软件、硬件)平台;

5.结果展示及评价。

二、流程制造业数据特点

制造业(ManufacturingIndustry)是指经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后成为了新的产品,不论是动力机械制造,还是手工制作;也不论产品是批发销售,还是零售,均视为制造。制造业按其产品制造工艺过程特点总体上可概括为离散型制造业和流程制造业两种。典型的离散型制造行业包括电脑、汽车及工业用品制造等行业;典型的流程制造行业包括化工,食品饮料,制药,化妆品等以配方为基础的行业。

三、流程制造业数据挖掘的体系结构

流程制造业数据挖掘体系结构的确定是流程制造业数据挖掘项目成功的基础,依据流程制造业数据的特点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要求,构建流程制造业数据挖掘的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流程制造业数据挖掘体系结构

1.数据预处理

流程制造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一般是不完整的、含噪声的和不一致的,数据预处理技术(数据采样、数据清理、数据转换等)可以检测数据异常,改进数据质量,从而有助于提高其后的挖掘过程的精度和性能。

2.数据归约

3.挖掘方法选择器

方法选择专家系统及知识库根据不同的挖掘要求选择最有效的挖掘算法或几种算法的序列组合,并且不断地更新知识库,用选择的方法去执行挖掘任务。目前系统常用的挖掘方法有统计分析方法、决策树、人工神经网络、基因算法、粗糙集等。

4.评估界面执行数据挖掘任务得到的结果往往是一些抽象的模型或数据,因此,系统提供了一种解释机制,以一种直觉的方式来表现数据挖掘的结果,比如用文字、图表和报表等多种可视化手段,帮助分析决策人员具体地了解所挖掘的结果。

四、流程制造业数据挖掘的关键问题

1.数据的质量和数量

2.数据仓库的建立

从数据挖掘的定义可以看出,数据挖掘包含一系列旨在从数据库中发现有用而未发现的模式的技术,如果将其与数据仓库紧密联系在一起,将获得意外的成功。传统的观点认为,数据挖掘技术扎根于计算科学和数学,不需要也不得益于数据仓库。这种观点并不正确。成功的数据挖掘的关键之一就是通过访问正确、完整和集成的数据,然后再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寻求有益的信息,而这些正是数据仓库所能够提供的。数据仓库不仅是集成数据的一种方式,而且数据仓库的联机分析功能(OLAP)还为数据挖掘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操作平台。如果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能够实现有效的联结.这将给数据挖掘带来各种便利和功能。

数据仓库为数掘挖掘提供了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数据仓库完成数据的收集、集成、存储、管理等工作、数据挖掘面对的是经初步加工的数据,使得数据挖掘能更专注于知识的发现。又由于数据仓库所具有的新特点,对数据挖掘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数据挖掘为数据仓库提供了更好的决策支持,同时促进了数据仓库技术的发展。因此,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技术要充分发挥潜力。就必须结合起来。

3.数据挖掘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数据挖掘模型是数据挖掘算法的实际应用,在流程制造业领域进行数据挖掘必须针对流程制造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特点及特定的挖掘目标,选择各层次数据的合适数据挖掘算法。

4.结果的解释及评价

数据挖掘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因此,需要和专业知识相结合才能对其做出解释,并在此基础上评价模型的合理性,以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信息。

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即看模型是否准确反映数据的真实意义,是否有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评价的方法之一是直接使用原来建立模型的样板数据来进行检验;另一种办法是另外找一批数据,已知这些数据是反映客观实际的规律性的;再有一种办法就是在实际运行的环境中取出新鲜数据进行检验。

需要强调的是,要想真正做好数据挖掘,数据挖掘工具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流程制造业数据挖掘的成功要求对流程制造业领域有深刻的了解,理解流程制造业要素数据的属性,了解数据采集的过程,同时还需要对流程制造业生产过程有足够的数据分析经验。

五、结束语

数据挖掘在企业中的应用目前主要集中在市场推广方面。如客户特征、购物关联分析及客户关系管理,这方面技术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成熟,很好地解决了企业的许多商业信息问题,但应用于工业制造生产流程还处于理论研究和初步实践阶段,起步较晚,并且实际成功应用的事例也较少,基于此,数据挖掘技术更能显现出它巨大的发展潜力,根据流程制造业的数据特点,量身定制合适的数据挖掘工具,为流程制造业提供决策依据,解决流程制造业存在的不同程度的问题。

[1]JiaweiHan,MichelineKanmber.DataMining:ConceptsandTechniques[M].MorganKaufmannPublishers,2001

[2]朱群雄,麻德贤.过程工业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计算机与应用化学[J].2004

[3]孟永胜.装备制造业产品制造数据集成管理研究与应用[博士学位论文].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4]余军合.面向全生命周期虚拟产品模型的研究与应用[博士学位论文].杭州:浙江大学,2002

THE END
1.第十章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八年级下册地理课件)第三节东北地区的产业分布 一、农产品生产基地 (1)你知道东北地区有哪些著名的农产品吗?请举例说明。(2)下图所示的农作物,能在东北地区自然生长的有哪些?说一说它们的主要分布地区。大豆 荔枝 小麦 甜菜 (一)农业生产条件 东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湿润,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二)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1https://wenku.baidu.com/view/8e3ad5c524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9d.html
2.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在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总体规划下,体系首席专家韩晓增牵头,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合农业农村部及黑龙江省相关单位,以黑土地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通过点上试验、面上示范、区域验证的方式,构建了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标准化技术体系,在全省推广应用,服务于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 https://www.agri.cn/zx/xxlb/202412/t20241212_8698169.htm
3.初中地理思维导图北方地区初中地理思维导图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白山黑水东北一、自然特征1.地理位置: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东临朝鲜半岛,北接俄罗斯,南界渤海,西连内蒙古自治区。2.地形地貌:东北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平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其中,长白山、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是主要山脉,松花江、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是主要河流。3.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53368739.html
4.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思维导图模板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整理,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思维导图https://www.zhixi.com/tpl/e8feeb2c10fb5f40e74ec3982bcc14ff
5.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教案11篇(全文)1.初步了解,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2.通过阅读地形和气温、降水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利弊因素。 3.通过对比和分析,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并深入探讨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色。 4.结合具体发展模式,分析东北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l8qhm4w.html
6.高中创新设计地理教案(精选8篇)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以区域生态建设为主线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和策略: (1)知识与技能: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56136.html
7.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四章第一节农业思维导图模板TreeMind树图共为您找到了17881个和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四章第一节农业相关的思维导图模板,如果没有和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四章第一节农业非常相关的思维导图模板,您可以尝试更换搜索词或者通过模板中心筛选项来找出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四章第一节农业思维导图。https://shutu.cn/search/banianjidelijiaoandisizhangdiyijienongye.html
8.汇总中共中央“十四五”规划发展建议如何部署标准化工作思维导图来源:人民日报 文件全文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http://www.cmastd.cn/homenews/3343.jhtml
9.第一课时自然特征与农业“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国地理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一课时 自然特征与农业、“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第一编 教材知识梳理思维导图第一编 教材知识梳理考点1 自然特征与农业1.气候湿热的红土地考点知识清单 第一编 教材知识梳理(1)位置位于 以南、 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黄海、 海和南海。 (2)地形①特征:西部以高原https://m.zxxk.com/soft/49261482.html
10.专题17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专题17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内容概览 第一部分高考考情速递 第二部分思维导图 第三部分知识清单(4个知识点) 第四部分易错易混(3个易错点) 第五部分知能拓展(3个考点) 第六部分好题训练营(模拟+真题) 第七部分答案解析 知识点 近3年高考考情 区域与区域特征 2022广东 区域差异 2021北京、江苏、海南、福建、https://zujuan.xkw.com/thematiclist/18pt3995ct11765n332780.html
11.高三地理一轮三大复习方法(精选11篇)1、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2、做高三地理题的时候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遇到错的题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555ni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