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平原典型玉米种植区农业景观植物多样性研究——以昌图县为例

研究区位于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主要河流有辽河、招苏台河等,主要作物为玉米,是东北平原典型的玉米种植区之一,也是全国著名农业大县、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地理位置为42°33′~43°29′N,123°32′~124°26′E,总面积4317km2,耕地面积2666.67km2,其中玉米种植面积为1500km2,占县域面积的34.75%,占耕地面积的56.25%。区内地势由东部低山丘陵向西部辽河平原过渡,主要土壤类型为棕壤、黑土、草甸土和风砂土,属于中温带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约600mm,年均温6~7℃。区内以旱作农业景观为主,农田是最主要的景观类型,居民点景观类型广泛散落在区域内,大小不一,林地景观多呈斑块状散布在农田和居民点周边,以人工种植的杨树林为主。

1)物种多样性指数

式中:${H}'$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为样方内物种数;${{P}_{i}}$为物种$i$在群落中的重要性,即物种$i$的多优度与总多优度和的比值。

2)物种丰富度指数

选取Margalet丰富度指数进行分析,计算公式为:

式中:$R$为Margalet丰富度指数,$S$为样方内物种数,$N$为样方内所有物种的个体总数。

3)物种均匀度指数

选取Pielow均匀度指数为指标进行分析,计算公式为:

式中:$E$为Pielow均匀度指数,${H}'$为Shannon-Wiener指数,$S$为样方内物种数。

4)β多样性指数

式中:β为WhittakerBeta多样性指数;$\gamma$为某取样生境中的总物种数,$\alpha$为某生境类型所有取样点物种数的平均值。

1)蔓延度指数(contagionindex,CONTAG)

式中:pi为第i类景观斑块所占总面积的比例,m为景观类型总数量,gik为随机两个相邻栅格单元属于类型i和类型k的概率。

2)香浓多样性指数(Shannondiversityindex,SHDI)

式中:pi为第i类景观所占总面积的比例,m为景观中各种景观类型总数。

3)香浓均匀度指数(Shannonevennessindex,SHEI)

式中:pi为第i种类型景观占总面积的比例,m为出现景观类型的总数量。

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农业景观中非耕作生境比例与景观蔓延度呈反比,与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均呈正比,非耕作生境比例逐渐增加,景观斑块形状复杂程度增加,各景观类型所占面积的比例差异减小,同时出现少数几种景观占优势现象的可能性降低。随着非耕作生境比例增加,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先增加后减小,在非耕作生境比例为20%~30%时达到最大值。非耕作生境比例在0~40%区间内逐渐增加,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先增加后减小,在非耕作生境比例为20%~30%达到最大值;非耕作生境比例高于40%时,随着非耕作生境比例的增加,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又逐渐增加,且非耕作生境比例为40%~50%时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高于非耕作生境比例为20%~30%。与此同时,非耕作生境比例为40%~50%时,景观斑块复杂程度和景观类型占优势程度均出现较大差异,从而引起植物物种丰富度发生显著变化。本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景观最佳的非耕作生境比例为20%~30%。

林地生境中草本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最高,但受乔灌层影响植物群落优势种类型以禾本科、菊科和莎草科为主;果园、草地和田间路生境受人类干扰强烈,植物群落优势种主要以假泽早熟禾和多花黑麦草等耐踩踏和耐药性较强的禾本科植物为主;沟渠生境中的长戟叶蓼是一种湿生植物,是5种生境内的特有种,也是沟渠生境中的植物群落优势种之一,与其他植物群落优势种之间的优势度差异较小,因此沟渠对湿生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具有积极作用。研究区内农业景观中植物群落优势种重要值分析表明,分布于不同生境的植物群落的主要优势种组成具有一定相似性,但优势种优势度的强度及其承载的生态和服务功能却不相同。物种数目-累积重要值分析表明,研究区内农业景观中植物群落优势种优势度为:果园>沟渠>草地>田间路>林地,且果园、沟渠和草地生境中的优势种优势度明显高于田间路和林地生境中的优势种优势度。在农业景观中,果园、草地和田间路生境受到人类活动干扰强烈,植物群落中抗药性强和耐践踏的优势种则会通过自然选择,呈现集群或连片状分布,对整个植物群落的控制作用愈加显著。

果园、草地和沟渠生境中植物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著高于林地和田间路生境,但不同植物群落调查区域内果园和草地生境中存在较大的变异性;物种丰富度指数依次为草地>林地>沟渠>果园>田间路,且各植物群落调查区域内草地、果园和田间路生境存在较大变异性。因此,草地、果园和田间路生境中的植物群落结构受人类干扰频率、干扰强度和生境内生态因子异质性较大,较为脆弱,不利于物种多样性保护;沟渠和林地生境中植物物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较高,且较为稳定,说明沟渠和林地对植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具有积极作用。

THE END
1.掌握一个区域的森林植被分布对实现绿色发展至关重要。受地理环境的影东北地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良好的工业基础为该区域商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条件。然而,在东北地区商品农业的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图为东北地区示意图。(1)说明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2)简述东北地区农业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为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https://www.jyeoo.com/shiti/3d6d1058-215a-4915-5e5c-1e425083b0ef
2.第2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3节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三节中国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第1课时东北地区概况及农业生产条件,1,2,内蒙古自治区,山环水绕,黑土,3,4,土地,黑钙土,最多,森林,渔业,5,农业机械,农田,水稻,缩小,玉米,6,7,8,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http://m.zhuangpeitu.com/article/253254695.html
3.北方课程设计20241211.docx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等;第二章: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包括温度、降水、季节变化等;第三章:北方历史文化,包括古代文明、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第四章:北方经济发展,包括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产业特点;第五章:北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包括森林、草原、矿产等。三、教学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8534804.html
4.辽宁10篇课题报告被评为一等奖,《辽宁推进乡村振兴在建设农业强省上攻坚突破的实践研究——基于“中医药+”特色优势探索辽宁省乡村振兴实现路径的对策研究》等20篇课题报告被评为二等奖,《辽宁“三农”工作中的新质生产力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辽宁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等30篇课题报告被评为三等https://www.ntv.cn/content/1/385/991385654.html
5.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希望获奖单位和课题组成员继续关心关注全省“三农”工作,积极开展相关调查研究,为辽宁省农业强省建设、打造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先行地贡献更多更好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https://www.agri.cn/zx/xxlb/ln/202412/t20241212_8698257.htm
6.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docx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docx,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课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22/6124143200010234.shtm
7.科普之冬云课堂大豆水肥一体化单产提升技术方案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及时有效科学满足大豆水肥需求,是当前大豆单产提升的关键措施,对支撑新一轮千亿斤产能提升工程、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意义重大。为服务大豆单产提升工程,推进大豆大面积均衡增产,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主要适宜区域 适宜有水源条件的大豆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wMTM3Njc1Ng==&mid=2247509277&idx=3&sn=90e12be78d1b9e95207d49bfef72a906&chksm=9ad84d86adafc4907b4661deb91f1d1df95136b140bd9108974a1757591d747ffbecb5554c4e&scene=27
8.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三部分 第十五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 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一、选择题 “振兴东北要从发展现代农业开始”,今后黑龙江垦区将围绕“粮、牧、企”的结构模式对 产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尽早实现从“北大荒”走向“北大仓”之后再走向“北大商”的合理构 想。据此回答 1~3 题。 1.下列粮食作物属于黑龙江垦区https://doc.mbalib.com/view/7b31dc067644dd95951bce9d3f18d19a.html
9.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一课时评课稿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师 大家知道东北地区的范围和基本地理位置吗?请同学阅读“东北地区的位置”。 生 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师 读图找出东北地区的界线、纬度位置及临海、邻国以及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 https://www.21cnjy.com/A/130/136/V665068.shtml?ivk_sa=1024320u
10.“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设计(人教版【摘要】:<正>一、教材分析"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是人教版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内容,本教学设计为该节第一课时,对应课程标准为"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按照课标要求,教材首先分析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土壤等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DILJ201510010.htm
11.高中创新设计地理教案(精选8篇)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本节以区域生态建设为主线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倡导在活动中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和策略: (1)知识与技能: 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http://www.jiaoyubaba.com/jiaoan/56136.html
12.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经上海市邓小平理论研究基金理事会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评审通过,57项申报成果获上海市第九届邓小平理论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333项申报成果获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3项为学术贡献奖,274项为著作、论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网络理论宣传优秀成果奖15项,内部探讨优秀成果奖41项http://www.sh-popss.gov.cn/newsDetails.asp?idval=218
1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范文坚持以退耕还林还草为基础,着力建设区域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建设必须以林草建设为重点,抓住蓄水、节水这个关键,走综合治理的路子。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引导群众发展适销对路的经济林果,让群众得到实惠。实施雨水集流工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合理配置资源,调整农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搞好产业开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https://www.haoqikan.com/haowen/31882.html
14.《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设计(精选11篇)(一)农业与我们〖明确〗我们的吃、穿、用都来自农业。什么是农业?农业的主要部门有哪些?发展农业有什么意义?(教师小结)学生阅读课文后举手回答。发挥学生的观察力,培养表达力。过渡:我国的农业是怎样分布的呢?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1.我国的种植业分布在哪里?以种植什么作物为主?为什么这样分布,与什么有关系?https://www.360wenmi.com/f/filewe6ms0iw.html
15.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条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一、地理条件 (1)东北地区概况 1,范围:黑、吉、辽和内蒙古东部。2,地理位置 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南面临近渤海、黄海,东面靠近日本海。(有利于对外联系和发展海洋经济。)经纬度位置:120°E-135°E,40°N-53°N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1941874115919770&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