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整理高中区域地理北方地区国土整治和可持续发展知识梳理黄土高原盐碱地地表小流域

(1)概况:东北沃野千里,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约占全国耕地的1/5,按人口平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左右;耕地主要集中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土壤主要是黑土、黑钙土,肥力较高;且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2)黑土合理利用问题

①问题:在区域开发中,由于水土流失,造成土层变薄、肥力下降等问题。

②治理措施:一方面加强对坡面和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另一方面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

(3)低温冻害问题: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农业区,冬季漫长,无霜期短,且离冬季风的源地近,经常受低温冻害的影响。

(4)沼泽保护问题

①分布与功能:三江平原分布着我国最大的沼泽地,沼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蓄水池、水源地,对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作为动植物栖息地。

②湿地减少:过度开垦耕地,建议国营农场,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③治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

2.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1)概况:东北地区广大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最重要的天然林区,居全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之首。

(2)问题:长期以来,东北地区林木超采十分严重,采育失调,加之森林火灾、虫灾,使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3)治理:实行保护、恢复和发展并重的方针,既发挥森林系统对全区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又不断提高林地的经济产值。具体措施:坚持合理采伐;积极营造人工林;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二.华北平原中低产田的整治

1.概况: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为冲积平原,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缓斜平原,中部为冲积低平原,东部为渤海平原,中东部地区多中低产田。

2.问题:冬春干旱,夏秋多雨。使华北平原极易发生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春季气温回升很快,蒸发旺盛,风沙多。此时在低洼地或排水不畅地,会出现盐分向地表积聚的现象,形成盐碱地。雨季又常在洼地形成洪涝灾害,加之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使灾害更加严重,这样形成众多的中低产田。

3.对低湿地和盐碱地的治理

(1)一方面是对低湿地的治理和开发:因洼制宜发展处“鱼塘—台田模式”,挖鱼塘,在水中养鱼和养鸭,筑台田,在田中种植粮、果、棉等。

(2)另一方面是对盐碱地(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盐分稳定)的治理:其核心以治水为中心,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采取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等措施使土体脱盐;采用覆盖措施,建防护林网,果与椿棉间种,培育、使用良种等减少蒸发,抑制盐碱上泛。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整治

1.位置: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2.黄土高原成因:风力沉积而形成的。科学家广泛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其分布规律是自西向东呈:戈壁-沙漠-黄土景观。

3.地貌形态:支离破碎,沟壑纵横,多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黄土川等地貌。

(1)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的黄土高地,又称黄土平台。其顶面平坦,边缘倾斜3°-5°,周围为沟谷深切,它代表黄土的最高堆积面。因受沟谷侵蚀影响,塬面的面积正在缩小。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2)黄土梁:黄土梁为长条状的黄土丘陵,主要是黄土覆盖在梁状古地貌上,又受到近代流水等作用的侵蚀而形成的。

(3)黄土峁:指单个的黄土丘陵。峁的横剖面呈椭圆形或圆形,顶部有的为平顶,略呈穹起,四周多为凸形坡,坡长较短,坡度变化比较明显,主要分布在高原沟壑区。

(4)黄土川:沟谷进一步发展就成为川,黄土川是黄土高原重要的农业区。

4.严重的水土流失

(1)原因

原因

表现

自然原因

土质

黄土质地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对流水侵蚀的抵抗力极弱

地形

地表崎岖,地表径流流速快,对地表的冲刷强

降水

主要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植被

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能力差

人为原因

不合理土地利用、滥砍滥伐、开矿、修路等对表的破坏

(2)影响

①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②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3)治理

①一般措施

a: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打坝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b: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②小流域综合治理:每个小流域(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可以看作一个完整的地域单元,从泥沙的产生到输水输沙均在小流域完成。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高效、有机的农林牧生产体系。经过几十年治理,成效显著。

措施

保塬

护坡

固沟

工程

平整土地

修筑梯田(拦蓄坡面径流)

打坝建库(贮水拦沙)

生物

营造护田林网

封坡育林育草

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地膜覆盖、选育良种、轮作套种,深耕改土、增施肥料等

THE END
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docx《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是和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由生产优势的农业。农业发展原则——因地制宜一、地理条件1.气候条件:地形、土壤、地形等因素中,气候是最以难以改https://m.renrendoc.com/paper/239416743.html
2.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盘点如果说梦想是成功的起跑线,决心是起步时的枪声,那么勤奋则如起跑者全力的奔驰,惟有坚持到最后一秒的,方能获得成功的锦标!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二盘点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必修人盘点知识1 第一章人口 一、人口增长 1、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产力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和教育程度影响到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3u5iewj.html
3.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docx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docx,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案 课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022/6124143200010234.shtm
4.高二地理必修二的必拿下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二地理必修二的必拿下知识点归纳1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⑴自然条件: ①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作物一年一熟,易受热量的影响。(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②地形分布:高原(畜牧业)、平原(种植业)、山地(林业)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https://www.xuexila.com/xuexiff/gaoerdili/c1071394.html
5.章区域经济发展考点一15.1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文档介绍:该【2025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考点一15.1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核心考点全突破新人教版 】是由【haha】上传分享,文档一共【4】页,该文档可以免费在线阅读,需要了解更多关于【2025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五章区域经济发展考点一15.1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核心考点全https://m.taodocs.com/p-1113312892.html
6.高中必修一地理教案范文7篇(2)差异性。指区域与同级别区域之间的差异。一般说来,区域等级越高,区域内部越复杂,同一性越小,区域间差异性也就越大;反之,区域等级越低,区域本身简单,区域内同一性大,区域间差异也小。例如我国东部季风区南北跨纬度广,内部差异明显,根据气候等要素的区别,又可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http://www.jiaoyubaba.com/gaozhong/25419.html
7.高中地理会考卷子6篇(全文)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2 区域经济发展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1)气候条件:气候是区域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2)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3)社会、经济条件: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https://www.99xueshu.com/w/filecntb5cr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