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网

农业的功能即为农业在传统经济社会发展及现代产业演进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与职能。按照农业发展阶段来划分,在原始农业及传统农业发展时期,农业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一次性地为人们提供绝大部分生存资料,以解决温饱等人类存续所基本的物质资料,“民以食为天”是此时农业基本功能的写照;在向现代农业转型初期,农业除一次性地为人们提供原粮产品外,还为工业等提供加工原料、销售市场、劳动力资源和外汇贡献,这些被印度学者加塔克(1987)称作农业的“四大贡献”;随着现代农业在发达国家的实现及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进,农业的功能也进一步地在拓展,突出表现在“三生”农业概念的提出,即“农业必须同时实现经济的(生产的)、生态环境的和生活的这三个方面的价值。

(二)多功能性农业在现代都市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

1、农业多功能性的起源与理论

关于农业的多功能性(AgriculturalMulti-functionization),有的学者认为其源于日本(王威等,2004;陶陶,罗其友,2004),有的认为源于欧洲,但国际上正式提出农业多功能性的是在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峰会上,在该会议通过的《21世纪议程》中,提出了“基于农业多功能特性考虑上的可持续农业和乡村发展的综合计划”,此后,农业多功能性开始成为反思常规现代农业和提倡可持续农业发展(SustainableAgriculturalDevelopment)研究的热点。由于都市是现代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都市农业对城市居民的生存保障功能在下降;同时都市农业对城市经济的比例份额、对工业化的贡献份额在降低(一般在10%以下),农业的经济功能也在下降;而现代城市的空间结构与社会的能源结构状况的不合理性则使农业的多功能利用更具有紧迫性,及农业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等非经济功能日益上升,都市农业的效用趋向多功能化。

2、都市农业的作用及功能

现代都市发展是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能量流在狭小的区域集成作用的结果,都市化的扩张与膨胀往往造成:噪音、污水、垃圾、汽车尾气、城市“热岛”等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效应;立体化的、拥挤的空间,交通繁忙的城市生活造成居民的社会心态失衡;单调的文化,“工业化过程中,人类主体对人类主体行动所创造的环境(文化)的改变”(吉登斯,2000),在大都市区域表现的最为明显,使城市区域生活的价值也日益单一。因此,都市化的发展对城市区域环境、城市社区、市民心态均产生许多不利的影响,而农业是一个自然性状最明显的产业及人类与大自然建立起的最近的接口,其作用与功能主要表现为:

第一,都市农业的生态功能。包括都市农业为城市区域提供优质的空气、清洁的水源;通过农作物的生物机理吸纳城市浑浊的空气,净化城市的污水,为喧嚣的城市减噪;从生态防护的角度,还可以为城市消减沙尘,调节空气,涵养水土,增加城市的防灾抗灾能力;另外还有保持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功能,避免城市生态的单一化等。

第二,都市农业的社会功能。都市农业随着其产业部门属性的不断弱化,其作为社会公共部门属性日渐明显,从这个意义上讲,存在着很强外部性的都市农业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性农业(王威等,2005;周淑景,2003)。都市农业的社会功能主要有:为城市提供多样化的从业机会;是市民理解自然、体验农事生产过程、调节生活节奏的休闲方式;避免城市社会的单一化等。

第三,都市农业的文化功能。都市农业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展示乡村的乡土文物、民俗古迹、乡土文化;作为对城市青年人进行农耕文化教育,又是传承农耕文化的极好的形式。

二、郑州城市圈发展都市型多功能化农业的条件已经成熟

在2011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中原经济区首次被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战略举措是“扎实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统筹,协调发展”。以郑州市为中心的郑州城市圈区域又是中原经济区最核心的区域,其都市农业的发展必将推动现代农业与工业化、城市化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农业功能的拓展。

郑州城市圈包括郑州市区及周边的卫星城镇,郑州市区包括金水区、二七区、中原区、管城区、惠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郑东新区等8个区域;周边卫星城镇包括中牟县、荥阳县、郑州机场航空港区、新郑市、登封市、巩义市、新密市等7个板块。这15个单元中二七区、中原区、管城区三个区已经没有粮食种植,但是有仍有用于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的耕地;金水区、惠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郑东新区等还有15—35%左右的耕地;其他7个卫星城镇农业用地仍然占据国土面积的大多数,农业产值占GDP仍有在15%以上,农业领域的从业者仍占30%以上。

(一)从宏观发展背景上讲,城市圈发展都市型多功能化农业的条件已经成熟。

城市圈郊区农业在短缺经济时期,其产品主要供应城市市民生活和工业化的原料加工所需,处在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撑”工业的政策环境下,是一种供应型农业;而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郊区农业也纳入要素的市场调节范畴之内,是一种参与市场要素基本配置的、与工业化平等竞争的效益型农业;在“三化”统筹的发展时期,在“反哺”农业的政策安排下,郊区农业更多的体现出一种社会性农业特征。在这种条件下,城市圈都市农业的功能拓展的条件已经成熟。

(二)从城市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上看,发展都市型多功能化农业的基础已经具备。

2010年,郑州城市圈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GDP达到4000亿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00美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也达到2400美元,达到相对富裕的水平;城市圈农业的土地产出效率较高、农业科技贡献率较高,产业化较为发达。这些使得农业对城市圈粮食、农副产品的保障水平提高,同时也为非经济产出的多功能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

(三)从城市圈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客观实际上看,发展都市型多功能性农业已经成为必需。

三、郑州城市圈都市型多功能农业发展的状况

据郑州市农委统计,2010年城市圈各类观光休闲农业景点和项目已发展到400多个,年接待游客约20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近7亿元;全市花卉生产企业已达600多家,种植面积7.1万亩,年销售收入近6亿元。郑州城市圈都市型多功能化的农业发展形式多样,类型丰富,这里根据不同类型的农业功能侧重状况,将多功能性农业分为生态农业、示范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四个类型。

(一)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

郑州城市圈生态农业发展分为两种:

1、供给型生态农业

供给型生态农业主要是指满足城市圈市民对基本绿色农产品及特色农产品需求的生态农业。其功能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温饱农业的阶段,主要是满足市民高层次的物质生活享受和安全的菜、禽、畜、水等农副产品供应等。如今的郑州城市圈,沿黄渔业带初具规模,传统优势主打品种黄河鲤鱼已形成水产特色,销往郑州市及周边省区;其他的知名农业品牌,比如中牟西瓜、荥阳石榴、二七樱桃、广武大葱也已经进入广大市民餐桌厨房。围绕这些生态产品、特色农产品,郑州市的丰乐农庄、荥阳绿色中原等项目已经投资上亿元,建成了上万亩的绿色水果、绿色蔬菜、花卉苗木供应基地;郑州毛庄蔬菜基地也已经成为农业部批准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定点交易市场,年生态蔬菜产值达到10亿元,带动农户2万多户。

2、防护型生态农业

这种都市农业类型的主要功能是为城市圈发展提供生态屏障和清新空气、幽静的环境等生态产品。目前郑州市已建成或在建黄河生态绿带、贾鲁河绿化廊道等多条绿色生态屏障,并预计在连霍高速以北区域实行限制开发的政策,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打造黄河南岸连片生态农业防护区,一保城市圈黄河防汛之需,二备城市圈水源涵养之用,三避黄河滩区风沙侵扰之害。加上黄河湿地保护区以及其他生态保护屏障,郑州城市圈的防护型生态农业区已经达到近百平方公里的规模。

(二)示范性农业

示范性农业是对传统农业的生产力水平与经营水平的提升,主要功能是展现农业生产的技术魔力,挖掘传统农业中的特色元素,提高农业的经营水平,以产生广泛的技术与管理的扩散效应。因此大致可分为科技示范型农业和经营示范型农业

1、科技示范型都市农业

科技示范型农业是一种技术密集型的高效农业,例如位于新郑市的中荷农业科技示范园占地近2000亩,投资近3亿元,利用智能温室种植的优质玫瑰,是一种典型的外向型设施都市农业。金水区高新农业示范园也是以高档名优特花卉品种培育为主的都市型农业示范园,已带动姚桥乡发展花卉苗木3000余亩。位于郑州市惠济区的郑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融现代农业科技展示、科普培训等为一体的农业高科技示范基地。位于中牟县的河南省农业高新科技园2000年被中国科学院确定为中国科学院农业高新技术河南示范基地,主要从事动、植物新品种培育,生态观光果树、蔬菜、花卉及优质农作物生产,商品化种苗开发,畜禽及水产养殖等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其他的还有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乡的农业科技示范园、金水区庙李镇的蔬菜科技示范园、河南绿色中原食品公司等。

2、经营示范型都市农业

这种现代都市农业类型的示范作用主要表现在经营形式的创新上,例如郑州市南郊管城区的南曹金鹭鸵鸟观赏园,南郊的新郑野生动物散养园等,就以别出心裁的经营模式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效益。经营面积不足200亩的鸵鸟园建成10多年来,已经先后接待游客800多万,实现经营收入近亿元。

(三)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是充分发挥和利用农业的多功能性和农业特有的生产经营方式,创造优美的绿色生态体闲环境,为人们提供观光旅游、体闲养生、生产体验、娱乐教育等多种休闲服务的特有农业类型(范水生、朱朝枝,2011)。郑州城市圈已经建立了北郊沿黄农业示范带、二七樱桃沟果乡风情游示范区、西区花卉苗木基地为依托的花乡农家风情游示范区、东南部农业生态旅游示范区为主体的“一带三区”休闲观光农业组团。目前,郑州市仅农家乐就达到450家,年接待游客85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8500万元。

(四)体验农业

与休闲农业相比,体验型农业在发展乡村旅游中,注重对农耕文化元素的挖掘,并强调游客的参与,体验型农业大致可以分为文化体验、教育体验、生活体验型等三种。

1、文化体验型农业

2、教育体验型农业

由于郑州城市圈紧临黄河,形成了特有的黄河滩地、湿地地理风貌;也是中华民族摇篮的,形成了特有的民族文化内涵;同时,城市圈的许多乡村在历史上通常是风云际会之地,历史的陈迹许多散落在田野村外(例如官渡之战、牧野之战等)。城市圈的惠济区、中牟县等通过对文化元素与历史元素的创意开发,已经开发成了体验母亲河、触抚历史的教育休闲旅游。

3、生活体验型农业

这主要是指在城市圈远郊区所开发的观光采摘基地、农家游,乡村旅游等休闲农业项目。新郑的龙湖结合当地的知名旅游景点,开发休闲农场、度假疗养村、民宿庄园等生活体验式农业项目,“将游客请进来,住下来,自己采摘,自己加工,真正体验乡村的原生态生活”。在郑州周边的尖岗、常庄、金海、龙岗等水库,开展的休闲垂钓和游客动手下厨房等旅游项目,也达到了生活体验的效果。

以上是对郑州城市圈农业多功能化的都市农业类型的简单划分,各种都市农业类型的界限也并非非常严格。这些具体的都市农业形式有时可以统称为乡村旅游业,有时又可以统称为休闲农业,有时称作观光农业,有时又可以不准确的称作体验农业。但是不管使用哪个名称,它们都反映了都市型农业多功能化的发展特征,这些概念可以相互替代,没必要加以区分。

THE END
1.耕耘土地的多样面貌探索农业类型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农业生产形式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农作物种植方式。这里包括了单一作物种植(单品种)与多品种交替(轮作)两大类。在单一作物种植中,如谷物、玉米等都是主导,通常采用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的手段进行大规模生产。而在多品种交替中,如植物保护作用相互补充、土壤肥力保持平衡等,以减少病虫害并提高土壤质量。 https://www.fikyjuyw.cn/ke-pu-huo-dong/433656.html
2.耕耘智慧探索农业的多样面貌在地球上,农作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种植农业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它包括了各种水果、蔬菜和谷物等作物的栽培。从小麦到稻米,从苹果到橙子,每一种作物都有其独特的栽培技术和需求。种植农业不仅仅是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更是一门复杂而精细的艺术。 https://www.kbtob.com/tu-pian-zi-xun/483102.html
3.农业的多功能性包括()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农业的多功能性包括( )A.交换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B.经济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C.交换功能、生产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D.经济功能、生态功能、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的https://www.shuashuati.com/ti/5603c43dce734b49bbeceb612638d60c.html
4.农业的多功能性论文(精选6篇)中新社北京五月二十日电(周兆军)在今天上午召开的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农业产业化发展大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陆庆光教授指出,农业产业化发展应坚持农业的多功能性,注重发挥农业在生态、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作用。 农业的多功能性,是指农业部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ng00dvq.html
5.《乡村讲堂》:农业的多功能性(四)梯田的农业多功能性北京农学院管理学博士,农业经济学教授邓蓉 【片花】 农业的基本职能是为社会提供粮食和原料,这是农民谋生的基础。在可持续发展的范畴内,农业经营具有多重目标和多种功能,主要包括经济功能、政治功能、生态环境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等几个方面,而这就是农业的多功能性。 https://news.bua.edu.cn/info/1008/20562.htm
6.新农村的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任务是促进生产的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对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支撑作用。这种作用归纳起来就是农业的多功能性。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功能: 食物保障功能。 保障农产品的供给,特别是保障粮食的供给,这是农业的最主要的功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中国人的吃饭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0827/18/1208700_310305646.shtml
7.开发农业多功能性的目的是什么?农村地区的社区和家庭通常面临着医疗保健、教育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挑战。通过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和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农业多功能性有助于提高农村社区的社会福祉。2. 改善农村生活 通过改善农村生活,包括提供更好的医疗保健、教育和基础设施,可以提高农村社区的生活质量。这对于农村地区的社会福祉具有积极影响。六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1605216812018445&wfr=spider&for=pc
8.首页答:流出地农民可以从三个方面增加收入:一是农民能够得到稳定的土地流转费;二是农民可以给被流转之后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打工获得工资收入;三是因为土地流转,农民可以腾出手来从事二、三产业和农业多功能性开发,实现增收。 27.土地是否流转由谁决定? https://www.cxz.gov.cn/info/egovinfo/1001/xxgkxt_content/115323000151673132-xxgk/2017-0925189.htm
9.简答:如何理解农业的多功能性?农业多功能性是指农业具有经济、生态、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功能,它最终来源于土地的多效用性,并由土地资源边际效用所决定的土地资源价值量来衡量.农业多功能性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它使整个社会受益,但社会并没有为此足额付费.因此,政府应按照WTO规定,通过各种形式的农业补贴,实现农业的多功能性.农业多功能性概念的提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17ff501c9d3687baf004459a59a3d003.html
10.新中国60年来农业多功能性演变的研究摘要:农业多功能性是近年来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与政府间谈判磋商的热点问题。科学地认识农业多功能性及其演变趋势,对于新时期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该文通过对相关文献和调研资料的整理,从农业的产品生产功能、经济社会功能、生态环境功能、文化休闲功能4个方面。对建国60年来农业多功能性演https://bbs.pinggu.org/jg/kaoyankaobo_kaoyan_699484_1.html
11.环境生态学考研复习思考题推荐考试(3)具有多功能性:通常,理化监测仪器的专一性很强,测量O3的仪器不能兼测SO2,测SO2的也不能兼得S2H4。(4)监测灵敏度高,生态监测灵敏度高包含着两种含义。 71、生态监测有哪些缺陷?(P249) 答:(1)不能像理化监测仪器那样迅速作出反应,从而可在较短时间内就能获得监测结果,也不能像仪器那样能精确地监测出环境http://www.eedu.org.cn/exam/papers/es/200804/24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