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报》、《农民日报》专栏作家
二、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的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农村发展阶段性需要,遵循农村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风貌建设等。让农民在此模式中受益。
三、田园综合体重点发展的规划内容
1、夯实基础,完善生产体系发展条件
将需要且符合发展条件的农村的基础打牢。按照一定的发展原则,合理合法的飞速发展。
2、突出特色,打造涉农产业体系发展平台
围绕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以传统特色优势为主导产业,推动土地规模化利用和三产融合发展,大力打造农业产业集群;稳步发展创意农业,推进农村电商、物流服务业发展,及其完善加强对农村各项标志性业务的管理。从而构建支撑田园综合体发展的产业体系。
3、创业创新,培育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动能
积极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4、绿色发展,构建乡村生态体系屏障
优化田园景观资源配置,深度挖掘农业生态价值,统筹农业景观功能和体验功能,凸显宜居宜业新特色。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充分利用环保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资源的节约。从而加强农业环境综合整治,达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5、完善功能,补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短板
要完善区域内的生产性服务体系,通过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产业和公共服务平台,聚集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推动城乡产业链双向延伸对接,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完善综合体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和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6、形成合力,健全优化运行体系建设
妥善处理好政府、企业和农民三者关系,确定合理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形成健康发展的合力。政府重点负责政策引导和规划引领,营造有利发展的环境。企业、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及其他市场主体要充分发挥在产业发展和实体运营中的作用。农民通过合作化、组织化等方式,实现在田园综合体发展中的收益分配、就近就业。
四、田园综合体规划试点的申请条件
1、功能定位准确
2、基础条件较优
区域范围内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农村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核心区集中连片,发展潜力较大;发展思路清晰;规模经营优势显著,农民及农民合作社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
3、生态环境友好
能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山水田林湖整体保护、综合治理,农业清洁生产基础较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4、政策措施有力
地方政府积极性高,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基础设施完备。建设主体清晰,管理方式创新,搭建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建设格局。
5、投融资机制明确
积极创新财政投入使用方式,探索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综合考虑运用先建后补、贴息、以奖代补、担保补贴、风险补偿金等,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田园综合体建设。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力度。严控政府债务风险和村级组织债务风险,不新增债务负担。
6、带动作用显著
7、运行管理顺畅
根据当地主导产业规划和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培育水平,因地制宜探索田园综合体的建设模式和运营管理模式。可采取村集体组织、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共同参与建设田园综合体,盘活存量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通过创新机制激发田园综合体建设和运行内生动力。
不予受理情况:
五、田园综合体可参与的范围
田园综合体包括农业、文旅、地产三个产业。它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农民在其中能够充分参与并受益。在产业内容上来说,田园综合体是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三个于一体的发展模式。
在这三个大的产业基础上进行功能和业态上的细分,可以分为四个产业:核心产业、支撑产业、配套产业、衍生产业。
核心产业:
以特色农产品和园区为载体的农业生产和农业休闲活动。
支撑产业:
直接支持休闲农产品的研发、加工、推介和促销的企业群及金融、媒体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