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评论》缪延亮:全球宏观范式转变与政策选项世纪金融财政政策宏观调控世界经济论坛

作者简介:缪延亮系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

新冠疫情后全球经济面临大变局,旧范式被打破,新范式正在形成。宏观范式转变的背后是经济国家主义(EconomicNationalism)的兴起,即在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多国竞相加强政府干预,旨在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具体表现为财政扩张、贸易保护和能源自主等政策措施。宏观范式转变意味着国际分工格局重塑,全球产业链与资金流再布局。中国经济面临外部环境复杂、内部动能转换的双重挑战,政策选项应以改善预期为目标,短期采取政策托底、长期坚持改革转型,结构性改革需要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与之相配合。

一、全球宏观范式发生重大转变

新冠疫情以来,全球宏观经济从“大缓和”时代,逐渐步入“大分化”“大波动”时代。具体表现是经济从“三低一高”,即低利率、低增长、低通胀和高债务,过渡到“三高一低”,即高通胀、高利率、高债务和低增长。

二、新宏观范式的本质是经济国家主义

宏观范式转变背后是经济国家主义的回归与重启。经济国家主义的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重商主义学派,并于19世纪开始影响政策,一度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各国的普遍共识。经济国家主义是指全球竞争背景下一系列旨在支持和保护国民经济的政策主张,其最终目标是促进民族独立与增强国家实力。因此,只要符合国家利益,经济国家主义既能允许封闭管制和自给自足,也可以鼓励自由贸易和促进资本自由流动。通常经济国家主义模式有如下三个特征:一是强调安全优先,重视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二是重视技术竞争,认为技术关系到安全、独立与民族认同;三是将工业化视为增强国家实力的必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导致的贫富分化加剧、技术进步引发失业担忧加深、疫情冲击凸显的国家边界重要性增强,经济国家主义思想重新在各国流行。以美国为例,拜登(JosephR.Biden)上台后,美国的经济主张由“小政府大市场”的“华盛顿共识”迅速转向强化政府干预、护卫国家安全的“新华盛顿共识”。当前的经济国家主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宏观政策协调框架转型。政府干预的力量在增强,政策选择从货币主导转向财政主导。疫情前的“大缓和”时代,由于财政保守主义,财政政策相对较紧,比如美国尚未完全走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就于2011年开始实行财政紧缩,并触发了“债务悬崖”,欧债危机的处置最开始也以缩减借贷的方式进行。然而,疫情打破了西方既有的宏观政策范式,西方国家明显加大财政扩张力度,按照IMF的广义赤字口径(见图1),2020-2022年美国年均财政赤字率超过10%(三年累计超过30%),欧洲国家年均赤字率约为7%(三年累计超过20%)。

(a)全球主要经济体财政赤字率

(b)2020-2022年平均财政赤字率

图1主要经济体广义口径赤字情况

其次是全球化逆转。全球化的逆转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全球化红利并未合理分配,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贫富分化、民粹主义盛行。全球化虽有助于促进效率提升,但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不可避免地导致就业机会的大量转移,发达国家传统制造业工作机会减少,跨国公司母国财富积累增加,高收入阶层收入提升更快,工薪阶层福利损失,因而遭到部分民众的抵制。另一方面,大国博弈加速了全球化的逆转趋势。以名义GDP衡量,中国与美国经济体量之比在2021年最高达到77%。出于自身的不安全感,美国联合甚至胁迫盟友打压竞争对手,不利于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

最后是绿色转型与能源自主。绿色转型不仅是气候问题的解决方案,还与发展战略与能源自主相联系,本质上是各国降低化石能源进口依赖、提高能源供给的独立性。中国长期以来是能源进口大国,始终积极推进能源转型。乌克兰危机后,以欧洲国家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加速降低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自主的决心更加坚定。自2022年以来,俄罗斯在欧盟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份额持续下降,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和天然气分别从月均950万吨和860万吨下降到2023年二季度的160万吨和250万吨;欧盟太阳能和风力发电量于2022年首次超过天然气,约占总发电量的22%。实现能源自给自足也是美国近几任领导人的政策目标。借助页岩油革命,美国在2017年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生产国,实现能源自给,并成为原油和成品油的净出口国。

三、宏观范式的转变将导致资金流和产业链的再布局

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是高度联动和互补的,一般金融资本先于产业资本流动,后者再跟随布局。在新宏观范式的影响下,全球资金流相比以往已发生改变。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BPM6)口径,外国资本(BOP表中资本与金融账户的负债方,体现外国居民对本国资产的净购买)自2022年三季度至今持续流出中国,截至2023年二季度累计净流出693.6亿美元;美国、日本、印度等经济体同期分别净流入13369.6亿美元、1079.3亿美元和1714.8亿美元。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国家主义回归后,传统大国规模优势将更加突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全球化时代,小国与大国一样可以平等地融入全球经济体系,突破国内需求规模限制,享受全球范围的规模经济效应。但是,当前在地缘政治冲突、科技竞争加剧、全球产业链分工模式放缓甚至倒退的影响下,各国更加依赖国内本土市场。大国凭借庞大的国内市场、人口和经济规模,在产业链、能源转型等方面更具优势;而国内市场规模有限、高度依赖外需的小国,或不得不加入大国阵营,依托区域内大国主导的产业链强化自身规模,再参与国际竞争。长此以往,未来全球或出现若干由大国主导、相互分割的科技、金融和产业网络。

四、中国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点

从绿色转型看,碳中和技术革命有助于减轻中国传统化石能源的对外依赖度,推动新能源成为中国新的出口增长点。中国绿色转型正走在全球前列,以新能源车为例,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11月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为35.1%,新能源车产量为842.6万辆,其中出口109.1万辆。随着大量资金涌入新能源领域,应警惕由此可能催生的产能过剩问题。

从数字转型看,由于数据的可复制、可共享、非消耗的特点,数字经济具有边际成本低、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性,有助于更好地激发中国市场的规模经济。产业数字化转型将引发生产方式的变革调整。目前中国数字经济渗透率(网上零售额占社零的比例)已达到31%,并催生了“零工经济”“平台经济”等数字时代的新业态。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可能会对传统行业产生较强冲击,应妥善应对创造性毁灭与处理利益分配问题。

五、政策选项

在全球宏观范式转变、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易形成偏谨慎甚至较为悲观的预期。政策应当以改善预期、增强信心为核心目标,结构性改革或是关键。但是,结构性改革是长期任务,短期经济难免忍受阵痛。因此,还应强调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托底,以缓解结构性改革的阵痛、合理引导社会预期。

在财政政策端,中央政府逆周期调节主动加杠杆,带动私人部门加杠杆。在当前总需求疲弱的宏观形势下,可通过财政赤字和举债刺激总需求,并由以往的刺激投资转向刺激消费,包括增加对弱势群体的转移支付、加大鼓励生育的补助力度等,改善居民预期、助力消费回暖。同时,进一步减税降负、加大对“城中村”改造的支持力度,以支持企业经营、带动企业部门投资,最终形成“政策端—居民端—企业端”的良性循环。

在货币政策端,中国人民银行降低利率,降低私人部门的风险溢价。在通胀水平低于目标的条件下,货币当局可以动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加大降息降准的节奏和力度。例如,通过降息降准等政策释放流动性,推动市场利率下降,降低整体风险溢价水平。此时,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同宽松,可以避免货币政策单兵突进加剧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中国人民银行还可以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降低存量贷款利率,以切实降低经济中负债主体的债务成本。

所有的宏观政策都不能替代改革,中长期内应继续深化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与数字转型。经济转型需要科技创新、营商环境改善、金融支持三管齐下,同向发力,互相支撑。科技创新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依赖金融支撑,中国需要加大对于网络通信、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实施更大力度的普惠性产业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水平。同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需要健康良好的营商环境,政府应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优化政务公共服务等方面,提振私营部门的信心。将更多金融资源精准对接科创企业、绿色企业等实体经济部门,充分发挥金融在培育新动能上的独特优势。

THE END
1.Kan财经第二百三十九期:政治经济学形堂产业资本分为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三个阶段。在购买阶段,货币将转化为生产要素;在生产阶段,生产要素会转化为新产品;在销售阶段,商品将转化为更多货币。资本循环除了会经过三个阶段,还会呈现三种形态。这三种形态分别是货币资本,可以自由转换的资本;生产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E0ODcwMg==&mid=2650474128&idx=1&sn=902038abb0b1cdc9228bd992a66b5607&chksm=bf0e6b45cec29c44a5a0f40e2531dbe90209afe0694e410207fd22de6be060ec3a746bd997b9&scene=27
2.金融资本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形成垄断以后,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们相互渗透,日益溶合,终于形成了金融资本。 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的相互渗透和溶合是从两个方面进行的:一方面是业务上的相互渗透:银行通过购买工商企业的股票或直接开办新企业,插足产业资本的经营活动;而工业资本则通过购买银行的股票或开办新银行,跻身于金https://baike.esnai.com/history.aspx?id=12234
3.金融学与经济学融合教学问题研究论文(精选6篇)这种资金信贷关系更多的建立在主体之间的不对等的关系之上,企业与金融企业之间的不对等性导致市场风险增加,其资本转换的不确定性也就更强。因此,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的结合开始由信贷关系走向内在的资本联合,工商企业与金融企业之间均希望能够建立更加稳定的交易关系,以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降低企业交易的成本,实现金融市场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btwegq.html
4.地方市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改革与创新——洛阳国宏投资集团充分发挥专业股权投资基金集群优势和国有资本放大效应,引导培育洛阳市新兴产业发展。截至2019年底,参股或发起设立基金10支,基金注册总规模635.32亿元,其中国宏集团出资23.9亿元,撬动各类资本比例96%以上。 (三)转机制:发展混合所有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国宏集团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为突破口,深化产权结构改革,转换国有企业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151534.html
5.股权投资已成为服务实体经济推动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动能转换的企业家精神主要依靠发挥创造力、提高资本和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来创造价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尤其是产业基金,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最有力的金融工具,是市场创新的实践者,因而是金融行业中充分体现企业家创造精神的代表。 近年来,政府引导基金迅速推广,众多区域将其他区域的优秀经验应用在本区域。这些都是股权基金https://www.meipian.cn/27f53etx
6.武进区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意见(2017创新政府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向实体经济集聚,促进产业链延伸,更加有效地激发市场主体与社会力量的创新创业活力。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分工。 农业现代化发展、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人才优先发展、金融助力产业http://www.czzht.com/index.php?c=content&a=show&id=27908
7.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新型融媒体服务平台2003年威海市委、市政府确立了“生态威海”发展战略,把“生态优先”的理念放在首位,对“三线三区”可视范围内的采石场实施关停,采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多资本融合”的治理模式,引入威海华夏集团承担龙山区域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探索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富民兴业相结合,整体谋划、系统实施。通过土方回填、修复山体,修建http://rmt.yaas.org.cn/xczxm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