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是发展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事业的活动。民间资本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为进一步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文化建设,加快我市文化强市建设步伐,市政协工商联界别课题组,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当前我市民间资本参与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近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文化创新的若干意见》、《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实施意见》、《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扶持文化建设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了民间资本参与文化建设的环境。当前,我市民间资本参与文化建设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发展快、实力强,公益效应显现
我市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据统计,全市共有民营文化企业10752家,占全市文化产业经营单位的50.96%,注册资本123.4亿元,民营文化企业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近百亿,占据整个文化产业的51%。大量民间资本的介入,推动了我市文化建设的繁荣和发展。例如:我市民间资本参与建设了大量公共博物馆,公益效应已逐步显现。目前,我市仅鄞州区就已兴建了22座民办博物馆,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博物馆文化之乡”。
(二)形式多、途径广,参与渠道丰富
我市民间资本参与文化建设的形式和途径越来越丰富。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如宁波文化广场,实现了城市综合体建设、管理和运行理念上的新突破。以“国助民办”的方式,兴建了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象山张德和根雕艺术馆等一批民办文化设施。民营资本还以参股、收购兼并等方式参与国有文化企业改制和文化事业单位公司化进程,增加产业发展的活力。如雅戈尔集团参与了《东南商报》的改革,利时集团参与了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印务中心和浙报集团三江印务公司的改革,取得了合作共赢。
(三)范围广、领域宽,参与产业众多
(四)亮点多、品牌响,知名度不断提升
全市涌现出一批有亮点、有品牌的大型民营文化企业,大大提升了我市民间资本参与文化建设的知名度。如宁波韵升集团年产八音琴3000万只,其生产和销售规模国内第一、世界第二。中国海伦钢琴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以及国家文化产业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殊荣,并于今年6月19日,成功上市。以贝发、广博、三A等民营企业为龙头的宁波文具业,年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出口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宁波因此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文具之都”。
二、当前制约我市民间资本参与文化建设的主要因素
尽管我市民间资本参与文化建设显现出可喜的局面,但仍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
(一)缺乏热情、勇气不足,对参与文化建设认识不深
(二)资本逐利、利润偏低,对部分文化产业不愿投入
当前,一些文化产业如包装印刷、文化用品制造等领域都是市场成熟度较高的行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利润不高,导致部分民营企业不愿投。此外,我市民间资本参与文化建设大多集中在文化娱乐业如演艺场所、大众舞厅、电子游艺等,社会上对此类文化行业的认同度不高,普遍认为层次偏低,也是民间资本不愿投资的原因之一。对于一些公益性、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文化项目,民间资本更是敬而远之、不愿投入。
(三)配置不均、行业垄断,对文化建设投资介入不足
(四)企业同质、人才缺乏,可持续性发展后劲不足
当前,各种文创产业中心不断涌现,但往往大同小异,产业园内部大量集聚同质化企业,跟风模仿、同质化是文化企业的通病。此外,文化专业人才保障不充足,也是导致文化企业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的重要原因。如专业领域缺乏高层次人才。全市宣传文化人才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87%集中在理论和文艺领域,其他领域严重匮乏。面对不断扩大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熟悉国际思维、国际惯例和国际规则,熟练掌握外语,具有跨文化交流沟通能力的国际化人才也严重不足。
三、引导我市民间资本参与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文化建设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有力支撑。民营经济是我市的特色和优势所在,民间资本更是宁波经济的活力所在。引导我市民间资本加大力度参与文化建设,是现阶段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提高认识、广泛宣传,掀起民间资本投资热潮
要牢固树立“抓文化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就要抓文化”的理念,切实把文化建设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要把文化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不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努力争创宁波科学发展新优势。民间资本的参与是促进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要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参与文化建设。要深化对民间资本参与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加大对此的宣传力度,掀起一股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热潮。
(二)加强规划、重点引导,明确民间资本投资方向
在现有政策基础上,要加强规划和引导,将文化产业项目分为鼓励和支持类、允许类、限制类、禁止类,有目的、有重点地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文化建设的方向。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以投资、控股、参股、并购、重组、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鼓励民间资本捐建或捐资助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捐助机构、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演艺、娱乐、动漫、游戏、文化旅游、艺术品、工艺美术、文化会展、创意设计、网络文化、数字文化服务等产业和领域。要错位发展具有宁波特色的文化产业,比如象山影视文化产业有较好的基础,要加强引导和推动影视制作企业的集聚。可学习美国好莱坞模式,并承接美国好莱坞正在向外转移的影视产业,建成影视文化和生态休闲旅游相结合的国际性影视基地。
(三)营造环境、加强服务,提高民间资本投资效率
一方面要健全完善组织管理机构。建立健全适合文化事业发展的决策领导机制、执行机制、协调机制和监督机制,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合力推动产业发展,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统计制度及统计指标体系,及时准确地跟踪监测和分析研究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探索建立宁波市文化产业数据、信息共享机制等。另一方面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消除制约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制度性障碍。要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行为,保护知识产权,维护文化市场秩序,为文化建设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各个部门联动逐项落实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文化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善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政策保障机制,切实保护民间资本的合法权益。
(四)完善政策、强化保障,确保民间资本投资效益
要根据新的形势要求,整合当前现有的税收政策、财政政策、科技政策、人才政策等,调整、制定、落实新的政策。一方面要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设立文化产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符合政策导向的文化产业贷款给予贴息支持,对银行贷款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引导信贷资金向文化产业倾斜。设立创业投资基金,对处于初创阶段的动漫、数字多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进行引导性、示范性投资,进而带动民间资本进入,推动文化产业升级换代。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投融资平台。要开发符合文化产业特点的信贷新产品,加大信贷投入。对于处于成熟期、经营模式稳定、经济效益较好的文化企业,要优先给予信贷支持;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要建立知识产权二级交易市场,为知识产权拍卖、信息发布提供“一站式”服务,促进文化产品的生产、交易、产出、再投入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