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生鲜农产品购买渠道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消费者生鲜农产品购买渠道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农贸市场;超市;购买渠道

一、引言与研究回顾

袁玉坤等(2006)认为,居民选择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依次为超市农产品卫生、安全有保障,农产品品质较好,服务、信誉较好,购物环境较为干净和舒适;而选择农贸市场的主要考虑因素依次是农贸市场比较方便、便利,农产品新鲜度较高,农产品价格便宜、实惠和农产品种类繁多。李春成等(2006)对武汉市居民蔬菜消费进行调查得出结论:中老年人更趋向于到农贸市场购买农产品;而年轻人则趋向于到超市购买农产品;收入、职业、文化程度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因素,收入是最主要的因素;高收入、从事脑力劳动、高学历是“超市购买者”的主要特征;不同消费群体的行为有较大差异,“存储式”购买方式成为“超市购买者”购物的主要方式。马文涛等(2006)的研究认为,价格、质量、新鲜度、消费者家庭月收入、消费者住所附近有无替代购买场所、消费者是否乘坐购物班车都是影响消费者在超市购买水果的显著因素。胡定寰等(2003)的研究认为:在城市居民收入稳步增加的基础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选择在超市购买蔬菜,目前超市“生鲜”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中年人、青年人。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通过以上文献回顾可以发现,生鲜产品的新鲜度、价格、安全性、购买的便利性以及消费群体的人口统计特征和家庭特征(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人数等)都是可能影响消费者选择不同终端购买渠道的因素。本文将以上这些因素和学者们考虑较少的消费者心理、行为方面的因素(从众心理、个人消费习惯等)结合进行研究,通过问卷形式调查周均购买频次、产品新鲜度、种类、价格、商家信誉、购物环境、服务、产品安全性、他人意见、个人消费习惯、购买便利性、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家庭人数等16个因素对消费者生鲜产品渠道终端选择行为的影响。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选择

(三)变量设置与模型的建立

在这里把所研究的变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外生变量,主要是人口统计因素(表1中X11~X16),对外生变量采用描述性统计进行分析;另外一部分是内生变量,主要是产品、价格、服务等因素(表1中X1~X10),对内生变量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注:因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消费者对购买渠道“农贸市场”或“超市”的选择问题,属于0—1分布,故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假设若消费者选择购买地点为“农贸市场”,则因变量为Y=1;若消费者选择购买地点为“超市”,则因变量为Y=0。假定消费者的终端购买渠道的选择是受产品的新鲜度、种类、价格、商家信誉、服务、购物环境、购买便利性、产品安全性、他人意见、消费者的个人消费习惯等10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把这些因素作为自变量来解释Y,表示为:Yi=B0+B1X1+B2X2+……+BiXi,所有自变量的涵义与取值如表1所示.

三、数据分析

(一)样本统计特征分析

1.生鲜农产品渠道终端购买群体特征分析

从这次调查收回的有效问卷看,163份有效问卷中,有133份选择经常在农贸市场购买生鲜农产品,仅有30份选择经常在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这说明在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还没有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此次调查的受访者中有男性43名,占问卷总数的26.3%,女性120名,占问卷总数的73.7%,这说明虽然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参加工作,但是受到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消费仍然以女性为主。

2.生鲜农产品渠道终端购买群体的周平均购买频次分析

表2是生鲜农产品周购买频次与购买地点交叉统计表。

(1)从列百分比看:在选择农贸市场作为购买地点的被访者中,随着周购买频次的增加,购买者的比例逐渐增加;而在超市购买者中,随着周购买频次的增加,购买者的比例逐渐减少。由此我们可以推测,与农贸市场生鲜消费者相比,超市生鲜消费者更多的是“储藏式”消费。这是因为通常超市距离消费者家庭相对于农贸市场来说要更远,单独购买生鲜农产品时超市的便利性不如农贸市场明显。

(2)从行百分比看:选择每周购买生鲜农产品次数为6~7次的受访者人数为85人,占总受访者人数的52.2%;而选择每周购买2~3次和3~4次的也分别占到受访者总数的23.3%和21.4%。表明生鲜产品的消费具有明显的经常性特征,符合中国人对生鲜农产品的消费习惯,同时也和生鲜农产品本身易腐不易储存的特性有关。

3.生鲜农产品渠道终端购买群体的年龄与文化程度分析

根据图1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选择经常在农贸市场购买生鲜农产品的消费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其比例也在逐渐上升。这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有关,老年人的体力衰退,需要一种更为方便快捷的购物渠道,而农贸市场的服务半径较小,为消费者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的特征正好满足了老年消费者的需求。而随着学历的增加,选择在农贸市场购买生鲜农产品的比例有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消费者更加注重购物环境,同时,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消费者往往也越重视生鲜产品的安全性。

4.生鲜农产品渠道终端购买群体家庭月平均收入和家庭人数分析

(二)计量经济模型结果分析

使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除人口统计因素的6个指标)进行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1.新鲜度(X1)。统计分析结果为Sig.=0.027<0.05,B=-2.350,表明生鲜产品的新鲜度显著影响消费者渠道终端的选择,且B=-2.350,表明消费者越看重产品新鲜度,越趋向于到超市进行购买,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超市生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的完善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新鲜度,使得消费者对超市提供的生鲜产品的新鲜度的满意程度增加。

2.种类(X2)。统计分析结果为Sig.=0.082<0.1,B=1.112,表明生鲜产品的种类较显著地影响消费者渠道终端的选择,消费者越想购买到种类丰富的生鲜产品,越趋向于到农贸市场购买,这可能是因为农贸市场进入壁垒低,一些不能进入超市的小贩就到农贸市场售卖,而且农贸市场进出便利,导致农贸市场产品丰富。

3.价格(X3)。统计分析结果为Sig.=0.043<0.05,B=-1.394,表明价格显著地影响消费者生鲜农产品渠道终端的选择,且价格越敏感的消费者选择农贸市场购买生鲜农产品的概率越大。这表明农贸市场在价格方面仍然保持着超市难以超越的优势。这一方面是因为农贸市场的经营管理成本比超市低(农贸市场的设施设备往往比超市更为简陋,而超市的税费比例高于农贸市场),另一方面是因为生鲜产品进入超市的流通费用高于进入农贸市场的流通费用(王素霞等,2007)。

4.商家信誉(X4)。统计分析结果为Sig.=0.004<0.01,B=3.576,表明商家信誉显著影响消费者生鲜农产品购买渠道的选择,且对商家信誉越重视的消费者越有可能选择农贸市场购买生鲜农产品。这说明经过这些年农贸市场的标准化建设,农贸市场经营者的商业信誉越来越高,短斤少两、以次充好的现象有所改善,在这方面消费者对其评价也越来越高。

5.服务(X6)。统计分析结果为Sig.=0.052<0.1,B=-1.511,表明服务也是消费者选择购买渠道的一个较显著的影响因素,且消费者越看重服务,越可能到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这是因为超市自助式的购物方式、明码标价的商品和员工微笑服务的态度都让消费者的购物过程轻松自在,也避免了讨价还价带来的不快,因此较为重视服务的消费者选择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的概率也会更大。

6.他人意见(X8)。统计分析结果为Sig.=0.001<0.01,B=-4.053,表明他人意见是影响消费者生鲜农产品购买渠道选择的一个非常显著的因素,且越重视他人意见的消费者越倾向于到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这可能是因为,相对于农贸市场来说,生鲜超市还是一种新兴的事物,处在被人们认识接受的时期,对于有些人来说,选择超市购买生鲜农产品不仅仅是一种消费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超市消费代表着一种潮流。

7.个人消费习惯(X9)。统计分析结果为Sig.=0.002<0.01,B=2.741,这表明个人消费习惯显著影响消费者生鲜农产品购买渠道的选择,且越是重视自己的个人消费习惯的消费者越有可能选择农贸市场购买生鲜农产品。这个结论可能与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的消费群体整体年龄偏大有关,在“生鲜超市”这个新的食物出现之前,人们购买生鲜产品的最主要渠道就是农贸市场,在农贸市场购买生鲜产品对很多消费者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另外,Logistic模型分析还表明,购物环境(X5)、产品安全性(X7)和购买便利性(X10)对购买渠道的选择影响不显著,但并不代表它们对渠道选择没有影响,购买便利性(X10)的B=-0.583,这表明对购买的便利性越重视的消费者越倾向于选择超市购买。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超市的“一站式”购物方式给消费者带来的便利性已经超过了购买场所与住所的远距离造成的不便利性。购物环境(X5)的B=-1.602,表明越看重环境的消费者越可能到超市购买,产品安全性(X7)的B=0.253,表明对产品安全越看重的消费者越可能到农贸市场购买,这可能是因为农贸市场的产品很多是个体户小规模种植的,有“土”的安全感。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从以上调查分析可以看出:首先,目前武汉生鲜农产品购买仍然以女性为主,生鲜农产品的购买群体多集中在中等学历层次及拥有家庭的中等偏高年龄层次,这可能与传统的家庭分工和家庭中父母与成年子女的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以超市和农贸市场为代表的生鲜农产品两大渠道终端各具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这种优势和劣势在短期内不可能互补,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生鲜农产品市场上农贸市场和超市并存的格局仍将存在。另外,农贸市场和超市的购买群体是有区别的,农贸市场和超市各自的经营特点也是不同的,因此在生鲜农产品市场上超市和农贸市场应该被看作两个不同的细分市场而不是两个相互取代的市场。超市和农贸市场在建设、管理、服务方面要为自己准确定位,针对主要目标群体制定发展策略。中国论文网www.jiaoyuda.com

1.保证生鲜产品的新鲜度。对超市来说,可以通过配套相应的保鲜设备和设施,提高超市生鲜配送中心的效率,定期对货架进行整理,及时清理过期商品以保证生鲜产品的新鲜度。而由于购买保鲜设备需要花费较大的成本,对于农贸市场的摊贩来说不太现实。所以农贸市场的经营者可以通过经常更换货架上的商品,每天晚上收市之前处理掉不新鲜的商品来保证第二天货架上出售商品的新鲜度。

2.增加生鲜产品的种类并进行商品的合理搭配。多数的生鲜消费者都不会拘泥于一种固定生鲜产品,而是会经常变换种类购买,因此生鲜产品的种类过少或搭配不合理都会限制消费者光顾的次数。由于生鲜产品的经营都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经营者有足够便利的条件来了解掌握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随时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作出积极的响应。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虽然农贸市场生鲜产品的种类要比超市丰富,但在商品的分类搭配上还是欠缺一定的科学性,因此农贸市场和超市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要保证生鲜产品的种类多样以外,还应注意不同种类商品的合理搭配。

4.提升商家的信誉和服务品质。提升商家的信誉和服务品质可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培养顾客的忠诚度。公平买卖、诚信经商、不短斤少两、提供有品质保证的商品,这些都是提升商家信誉和顾客满意度的手段。在商家信誉上超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鲜产品的品质问题,因为超市销售的生鲜(如蛋类)多是已包装好的,有破损或变质,消费者可能无法辨别。因此,超市要提升信誉首先需要从商品的品质入手,严把商品质量关,做好入场商品的质量检测与检验工作,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参考文献:

陈善晓,王卫华.2005.基于第三方物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1):72-76.

崔彬,牛刚.2007.基于SWOT分析的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战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5)S:140-141.

何劲,祁春节.2005.武汉市“农改超”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12):31-32.

胡定寰,俞海峰,REARDONT.2003.中国超市生鲜农副产品经营与消费者购买行为[J].中国农村经济(8):12-17.

李春成,李崇光.2006.农产品营销渠道发展对策探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58-64.

马文涛,安玉发,陈丽芬.2006.北京城区消费者水果购买场所选择影响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5)S:67-69.

王素霞,胡定寰.2007.以超市为中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流通成本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6):2-11.

袁玉坤,孙严育,李崇光.2006.农产品渠道终端选择的影响因素及选择群体的特征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1):46-52.

郑光财.2004.生鲜超市经营管理亟待解决的五大问题[J].商场现代化(6):38-39.

THE END
1.生鲜食品有哪些种类?—天韵食品(韵豚鲜)品牌连锁肉类海鲜水果生鲜食品是食物中的一个大的种类,分为三种分别是,水果和蔬菜,各种肉类以及水产品,这些生鲜食品都是营养价值非常高并且口感也非常不错的,在市面上是非常受大家欢迎的食品,因此每年它们的销量都是非常高的,但是这些生鲜食品的保存也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方法来保存它们。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FPLDSU905539VYV.html
2.生鲜产品与农产品的区别生鲜产品与农产品的区别 爱采购寻源宝 生鲜商品与农产品虽均源自农业,但两者间存在显著区别。首先,生鲜商品强调的是从采摘或养殖后直接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新鲜度,如蔬果、鲜肉等,其特点在于采摘时间短,新鲜度高,因此价格也相对较高。而农产品则是一个更宽泛的概念,它包含了生鲜商品以及经过加工、贮存的产品,如谷物https://agents.baidu.com/content/question/1ac95eee7826e8db88c16c24
3.生鲜农产品销售渠道阐述正确的是()。生鲜农产品销售渠道阐述正确的是( )。 A. 仍然以批发市场为主要渠道 B. 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生鲜农产品销售比重微乎其微 C. 连锁超市销售规模不断缩水 D. 逐渐从单一的传统交易模式演变为多种流通渠道并存 题目标签:销售渠道农产品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https://www.shuashuati.com/ti/881d57c1cafd4f54b569dc5a797a0dce.html?fm=bdbdsd2a4a747ebb9f20d4be6344ba91f2cff
4.冷链物流的前景和发展趋势2023冷链行业资讯同时在生鲜农产品的需求方面,中国的肉类、禽蛋、水产品、蔬菜、水果的产量早已处于世界第一位,2017年中国生鲜农产品总产量超过13亿吨,较2016年增长了2000多万吨,中国市场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在持续增加;在乳制品的需求方面,2017年中国乳制品消费达3,259.3吨,近5年来的年复合增长率3.3%,中国市场对乳制品的需求也在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9165352.html
5.农产品和农副产品有什么区别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包括哪些?→MAIGOO摘要:农产品和农副产品,在消费者看来,可能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在行业的细分中,一字之差划分的则是两个行业。农产品和农副产品有什么区别 ?农产品一般是指经过农业劳作所收获的未经加工的产品,农副产品则是经加工后流向市场的产品。 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的区别 https://m.maigoo.com/goomai/234383.html
6.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配送问题—以无锡永辉超市为例这一配送模式的发展是随着农产品的批发市场逐渐向下游延伸发展,同时农产品配送中心具有面向零售环节的开发配送服务。但是大型农产品的批发市场其实就是农产品的物流中心,承担农副产品的配送和运输,但是生鲜食品的配送通常是频率大但是批量小。两种业务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对于大型的批发市场,无法很好的协调连锁生鲜配送企业http://www.bysj1.com/html/10137.html
7.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在一个完整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上游生产者,农产品收购商,批发商和消费者零售商。它们彼此之间的沟通往往很差,缺乏及时交付供需等因素,这导致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存在较高风险。特别是,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风险来自许多不同方面。由于存储和储存条件不满意,以及市场需求的不确定等因素,导致生鲜农产品销售商面临风险的https://www.jianshu.com/p/0f52286c5edb
8.2024消费趋势的多样化也为生鲜农产品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消费者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品种和品质,而是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高品质化的特点。有机农产品、绿色农产品等高品质生鲜农产品逐渐成为市场的热门选择,这反映了消费者对健康、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随着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线上购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507/5013331204011203.shtm
9.matlab生鲜或农产品(河马等)配送路径优化研究matlab优化算法生鲜农产品是指可以直接在货架上出售而无需再进行进一步制作的现场加工的鲜果等初级产品。目前,生鲜农产品主要具体包括新鲜上市的蔬菜、水果、花卉、蛋、奶、生禽和水产品以及鲜肉产品,这些种类的产品在生鲜农产品中占据主要地位,习惯将其称为生鲜三品—一果蔬、肉类、水产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6567845/article/details/119982627
10.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探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Fresh and perishable food cold chain logistics)是指在整个供应链中,保持农产品新鲜和品质的一系列运输、储存和配送过程。它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各种因素,而且对物流公司和农产品生产商来说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本文将详细探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挑战,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https://www.daoxuwl.com/wuliuzixun/10774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