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强国”,有何深意?新闻频道

中央一号文件重磅发布!每年年初,我国都会发布聚焦“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为全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的“三农”工作锚定方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这是“农业强国”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

这一提法有何深意?中央一号文件将给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带来哪些变化和利好?

什么是“中央一号文件”?

国是直通车:“中央一号文件”,顾名思义就是指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通常在年初发布。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已成为中共中央、国务院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

中央一号文件为什么都聚焦“三农”?

国是直通车:1982年至1986年,中共中央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2004年至2022年,又连续十九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23年2月13日,中央继续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百事农为先,中央连续多年以“三农”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显示出“三农”问题在我国“重中之重”的地位。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什么?有哪些重点和新变化?

国是直通车: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重申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三农”的“压舱石”地位被再次强调。

文件提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守好“三农”基本盘至关重要、不容有失。党中央认为,必须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同时,文件提出,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

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农业强国”有何深意?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

建设农业强国在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作为重点提出。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不是农业强国,建设农业强国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迅速补齐现代化建设短板,而且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分重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

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也有对国际环境的考量。近年来,国际形势非常不稳定,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种背景下,农业对保持国家稳定和居民基本生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粮食问题不容有失。我国是人口大国,耕地资源稀少,更需要绷紧粮食安全的一根弦,要逐步减少对国际市场的依赖。以往我国是农业大国,总量很大,但很多农业先进技术和优质种质资源都被国外掌握,面临“卡脖子”的风险,未来我国农业生产要想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必须建设农业强国,补齐农业生产的各方面短板。

“农业强国”是什么样的?将带来哪些新变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研究员叶兴庆:

建设农业强国就是要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匹配的农业,建成农业强国有五个特征:

一是供给保障强,农业的首要功能就是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农产品,要有强大的产出能力和供给保障能力;

二是设施装备强,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资源禀赋,决定了中国的农业需要通过科技进步、设施建设(包括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等)来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四是产业韧性强,使我国农业能够经受得住重大自然灾害、极端气候变化,能够经受得住国外市场剧烈波动,提高农业的气候韧性和储备调节能力;

五是竞争能力强,我们当前处在全球化时代,粮食等大宗产品还是要立足国内,根本的出路还是要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汪三贵表示,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民增收等等都将在建设农业强国中不断实现。农业强国是我国农业发展一个总领性目标。

如何建设农业强国?

为什么粮食安全问题这么重要?

去年以来,地缘政治冲突、极端气候灾害引发了公众对全球粮食安全问题的担忧。自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聚焦粮食安全后,今年文件对此有何提法?

文件提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要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与此同时,加力扩种大豆油料,深入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扎实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支持东北、黄淮海地区开展粮豆轮作,稳步开发利用盐碱地种植大豆;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树立大食物观;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加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设等。

THE END
1.从2264亿斤到13908亿斤——农业发展硕果累累看绿色。我国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这不仅反映在农业绿色发展指数的增长上,还体现在耕地质量保护、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和生物资源保护等方面。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室主任何可表示,通过不断推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国正逐步构建一个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新模型,为全球农业绿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看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9953163114653626&wfr=spider&for=pc
2.中国农业资源分布图中国农业资源分布图 一、我国耕作制度分布情况 二、我国主要耕作方式分布情况 三、我国农业特色分布 四、主要农作物分布 玉米在我国分布很广,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大致形成一个从东北到西南的斜长形玉米栽培带。 五、主要油料作物分布 油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但近年来出现“南迁北移”的趋势http://www.isenlin.cn/sf_ED16AE25C7CC4CEDA2E28F8E6E15B6F6_209_0742BE1F760.html
3.中国的农业出口农业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角洲——花卉、蔬菜、水果等。 适应市场,发展多种经营:自然条件多种多样,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求多方面,提高农民收入 3.林业、牧业和渔业 (1)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 作用: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既提供木材,又提供多种多样的经济林产品 https://www.diyifanwen.com/jiaoan/gaosandilijiaoan/16322035089186552.htm
4.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怎么样?设有哪些专业?申请方~接下来我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中国农业大学的资源与环境学院开设的专业以及研究情况 专业设置:资源环境https://www.applysquare.com/topic-cn/peTi1dJATw/
5.中国农耕文化中有哪些优良传统?农耕文化中国农业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人类进入原始社会以来,农业文明的曙光便开始出现在神州大地上,在经历了采集农业、耒耜农业和锄农业三个阶段之后,便进入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传统农业社会,形成了以天、地、人“三才说”为理论依据,以土地整治、田间管理、集约经营和农牧结合为核心的技术经验和知识体系,成为传统农业社https://www.gujianchina.cn/quote/show-5993.html
6.初中地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长期以来,各地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农业部门和农业生产对象。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西部与东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 上图反映了我国农业的西部和东部差异。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jMwNzE5MA==&mid=2649750663&idx=4&sn=08401912baadd53741644fa6d5dd54a6&chksm=89e77a7f22503417e244a28e80b37ed952c53664d774156721e56a554b1f03acdb3136078cb7&scene=27
7.科学时报:中国至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路线图总体目标是:到2050年,通过以上各农业科技领域的重大创新和突破,使中国农业具备实现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国家食物总量和质量安全得到充分保障、农业进入传统功能与现代多功能并存的未来新农业所需要的科技支撑条件。 为达到以上总体目标,五个重大农业科技领域分领域分别拟定了至2050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和路线图:http://www.lzb.cas.cn/cmsj/200906/t20090619_1674468.html
8.全国农业普查揭示优异种质资源新特色本次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发布的优异种质资源都有哪些新的特色?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00:00/00:00 Loaded: 0% 视频加载失败,请查看其他精彩视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http://k.sina.com.cn/article_2192474323_m82ae80d303301vc6w.html
9.2024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有哪些?附学科评估2024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专业有哪些?附学科评估 2024中国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专业目录还未出来,为了让大家提前了解其专业设置的有关内容,高顿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其2023考研招生专业目录的内容,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免费提供考研备考类问题解答,帮助您更轻松通过考研专业考试https://www.gaodun.com/kaoyan/1487416.html
10.学术前沿提要:土地具有开垦有限性的自然属性,于是土地亩产量、粮食总产量、劳动生产率、农业技术、土地资源配置等便成了衡量土地资源优劣的重要因素。本文拟对清代农业技术与土地资源配置的研究状况进行归纳和介绍,以期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中国历史上的土地资源。 主题词:清代 土地资源 农业技术 https://iqh.ruc.edu.cn/xsqy/b0cb89992cbb40499194197c15d9a285.htm
11.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要这样实现!智慧农夫2022年,中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2.4%,粮食总产量68653万吨,已连续8年保持在6.5亿吨以上,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解决了占世界近20%人口的吃饭问题。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举世瞩目成就,其成功的“基因”是什么,蕴含了哪些中国智慧,值得深入思考总结。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成功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11908655.html
12.资源概况建有6个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12个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13个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圃,长期保存作物品种资源52万份,居世界第二位;建有7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3个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32个部级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5个国家农业检测基准实验室、9个国家参考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2个联合国粮农组织(https://caas.cn/ptjd/zygk/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