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课本提纲

2、济学u人类生态学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l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P23一、自然资源的概念P23u何谓自然资源u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二、自然资源的类型P25u自然资源分类的多样性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u“可更新”与“不可更新”的相对性P27l第二节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P29一、不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P30u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u探明储量P31u条件储量P34u远景资源u理论资源u最终可采资源P36二、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P36u最大资源潜力u持续能力u吸收能力u承载能力P39l第三节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3、和本质特征P40一、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P40u稀缺性u整体性u地域性u多用性u动态性u社会性二、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P44u资源价值随人类需要和能力的发展而变化u不可更新资源的本质特征u可更新资源的本质特征P46第二章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l第一节中国态势P49一、自然资源基本特点P49u总量大,类型多u人均资源量少u空间分布不均u资源禀赋欠佳二、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P52u矿产资源供给保障不足需求压力持续增大u耕地资源P53u水资源u资源开发的生态影响P54土地退化环境污染生态功能降低l第二节全球视野P56一、自然

4、资源的稀缺P56u能源与矿物原料u水资源u食物资源P59二、资源的冲突与争夺P60u需求持续增长与供给限制的冲突u资源争端u文明的冲突还是资源战争P62三、资源消耗的环境后果P64u温室气体积聚与气候变化u土地退化P67u水资源与淡水系统退化P68u森林与物种多样性减少u生态系统健康的挑战P71第三章从极限之争到可持续性l第一节增长的极限P74一、悲观派的主要观点与理论P74u太空船地球u地球能量循环与热寂说u世界模型二、悲观派的意义与缺失P77u警示与方法意义u动态观念的缺失l第二节没有极限的增长一、乐观派的主要观点与

6、节指数增长与资源动态P97一、自然资源需求与指数增长P97u人的需要与自然资源u社会发展与资源消耗的指数增长二、社会发展与资源开发的演进P102u狩猎-采集社会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P102早期的狩猎者与采集者后期的狩猎者与采集者u农业社会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野生动植物的驯化农业的发展农业资源开发的社会影响环境影响u工业社会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P105早期的工业社会发达工业社会u自然资源的演进P106u未来的挑战P107l第二节绝对稀缺与相对稀缺一、全球性资源稀缺的性质P110u矿产资源u可更新资源二、地区性资源稀缺的性质P114u

7、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差异造成的稀缺u地缘政治造成的资源稀缺u贫苦造成的资源稀缺u环境退化造成的资源稀缺第五章自然资源生态过程l第一节生态学基本概念P121一、生态系统P121u生态学与生态系统u生态系统的组成u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物质、能量联系P124二、人类生态系统P125u生物圈、智能圈与人类生态系统u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人类福利P126l第二节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能量与物质一、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能量P130u太阳能与光合作用在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意义u食物链中的能量过程P131u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及其网络关系二、自然资源生态过程中的无

9、统中的优势地位u人类对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干预P150u人类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干预P152u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P154二、人类对自然资源生态过程的调控P158u人在不同资源利用类型中的调控作用u生态系统变化对人类福利的影响l第二节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适应P161一、人类的适应行为P161u关于适应的进化论生态学观点u获食模式及其对资源的适应对资源可得性的适应对资源变动的适应对其他群体的适应u适应的可持续性衡量、二、各社会发展阶段对自然资源的适应P164u精耕农业前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狩猎-采集获食模式)u精耕农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u工业化

10、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适应三、不可持续适应的历史教训P169u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文明的衰落P170u地中海地区的环境退化与古文明衰退u玛雅文明的消亡u丝绸之路沿线文明的衰亡四、当代适应策略研究与生态系统管理P174u当代适应策略研究u生态系统管理P176第七章自然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l第一节采矿的生态影响P179一、对地形和水文的影响u对地形的影响地下开采对地形的影响露天开采对地形的影响u对水文的影响采矿活动对地表水的影响采矿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二、对土壤和生物的影响P183u对土壤的影响u对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影响三、对人体和社区的影响P1

11、85u对人体的危害u对社区的影响l第二节自然资源利用与气候变化一、自然资源利用对气候的影响P187u温室气体积聚与全球变暖u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的影响u全球变暖的可能效应P190二、气候变化对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影响P191u对农业地理条件的影响u对作物产量的影响u对农业系统的可能影响u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的潜在影响l第三节可更新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P194一、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P194u食物生产和工业化用地挤占生态用地u边际土地开发和不合理利用加速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P197二、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P198u影响地表水

12、体、湿地与区域水平衡u影响地下水循环三、生物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P200u森林破坏与生物多样性减少u生物入侵第八章自然资源利用生态影响评价方法l第一节生态占用核算P205一、生态占用核算的概念与核算方法u生态占用的概念u生态占用与生态潜力的度量与比较P206生态占用的度量生态潜力的度量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全球基准u基本假设u生态占用核算P209二、生态占用研究案例P210u全球生态占用u国家/地区的生态占用u城市、行业、家庭和个人的生态占用三、对生态占用核算方法的评价P212u长处u缺陷u改进趋势l第二节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一、可

13、持续性评价模型P214u物质流核算u能值分析u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体系原理二、环境经济一体化核算案例P216u经济净储蓄u自然资源实物存量与污染物排放量u资源价格与污染的边际社会成本u资源净产值u环境净产值P220u真实储蓄P225u结论与讨论第九章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关联l第一节对发展中经济社会的透视P232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u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u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影响生产力布局影响经济结构影响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影响产品质量u自然资源的阶段性P235二、资源稀缺性质的进一步透视P236u稀缺基线稀缺经济稀缺u风险及不

14、确定性P238全球风险地方风险u福利分配u资源耗竭l第二节发达经济社会的视角一、自然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P241u自然资源作为财富和生产要素的作用u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u自然资源、资本、劳动相对地位的变化u农业土地的经济重要性下降二、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P246u报酬递增的源泉u劳动和资本替代自然资源的可能性u新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P248l第三节资源环境问题与经济社会的关联P249一、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P249u环境库兹涅茨曲线u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适用性P250二、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社会根源P252u人口u技术变

15、化u经济增长u市场制度的缺陷u伦理观念u自然资源的公共性质P256国际公共财产资源国内资源的公共性矿产资源的公共性质u外部性问题外部效益交互外部性转移外部性u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经济社会途径P261生态革命派社会革命派社会改良派第十章自然资源经济学基本问题l第一节自然资源的稀缺与供需平衡P264一、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u利润最大化u价格支配资源配置二、自然资源稀缺的经济学观P266u稀缺的生产要素u自然资源稀缺的经济学含义自然资源的绝对稀缺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u自然资源稀缺与价格P268三、自然资源的供需平衡P269u经济学的供给

16、和需求概念供给需求u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与经济供给P270u自然资源的自然需求与有效需求P272u自然资源供需平衡的经济学原理P274四、自然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实例P275u水资源市场水资源供给分析水资源需求与供给分析u旅游资源市场供求分析供求关系的季节差异u化石燃料的供求均衡供给与需求供求均衡对策l第二节经济决策与自然资源管理P280一、经济决策与经济制度u经济决策u经济制度传统经济制度纯市场经济制度纯指令经济制度混合经济制度二、经济增长与社会健康P284u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u社会进步和生活质量的标志GDP的局限替代指标u经

20、划的资源价值构成系统l第二节自然资源价值重建方法P330一、传统市场方法及其评价P331u传统市场方法u对传统市场法的评价二、替代市场法P332u旅行费用法u规避行为法(防护费用法)P333u对替代市场法的评价三、意愿评估法P335u意愿评估法总体框架u意愿评估法的有效性及偏差分析u对意愿评估法的评价四、自然资源价值重建案例:耕地资源的价值重建P337u耕地资源的功能及其价值评价方法P338经济产出功能及其价值生态服务功能及其价值社会保障功能及其价值u耕地资源价值评价案例P341经济产出价值计算生态服务价值计算社会保障价值计算耕地资

21、源总价值计算u耕地资源价值的区域差异P344价值量的区域差异价值构成的区域差异u结论与讨论P345第十三章自然资源评价l第一节矿产资源评价P352一、矿产资源评价u矿床类型金属矿床非金属矿床u矿石储量P353铁矿铜矿贵金属矿煤矿u矿石质量影响矿石质量的因素铁矿的矿石质量评价某些非金属矿的矿石质量评价煤的品种和质量原油质量的评价指标u矿床开采条件与矿区条件P358矿床开采条件矿区条件二、矿产资源经济评价P360u年开采能力与开采年限u投资与成本u价值与利润P361三、环境影响评价P361u环境影响的识别u环境影响的

22、估算u环境影响的比较l第二节可更新资源评价P363一、土地资源评价u地形P364u气象气候P365u水分状况u土壤u土地覆被P368u区位条件二、水能资源评价P368u水能蕴藏量u水能开发条件三、森林资源评价P370u林地面积u森林结构u森林产品的数量和质量u森林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条件四、草场资源评价P371u草场生境条件u草场植被条件u草场生产潜力P372载畜量与载畜能力畜产品的年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五、海洋渔业资源评价P373u鱼类的数量变动u鱼类的洄游规律P375u渔场条件u第十四章自然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关

23、系l第一节生产要素投入组合的比例性P378一、自然报酬递减律u报酬递减律的发现u报酬递减原理P379二、经济报酬递减律P382u经济报酬递减原理u经济报酬递减点与收益最大化三、自然资源管理实践中的比例性P385u比例性概念对自然资源管理的意义u合理行为带P386u适应动态条件u处理多生产函数P388u均等边际原则l第二节比例性原理与自然资源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P390一、规模经济u规模经济的概念u规模收益的变动二、限制因素和关键因素的重要性P391u围绕限制因素和关键因素确定合理比例u资源替代与机会成本P392三、自然资源利用的集约

24、度P393u集约边际与粗放边际P394u影响集约度的因素P395四、从比例性看自然资源问题P396u报酬递减与自然资源极限u技术进步与报酬递增u报酬递增与报酬递减P399报酬递增和报酬递减分别揭示了不同关联域的情况分别解释了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报酬递增最终受制于报酬递减第十五章自然资源开发决策l第一节自然资源开发与再开发P401一、自然资源开发与再开发原理u资源利用更替性原理u自然资源开发原理P402u自然资源再开发原理P404二、自然资源开发中可能出现的特殊情况P406u闲置和向较低用途转化u土地投机u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冲突P407l

THE END
1.三农快评:农业种质资源,摸清这个家底有啥用?澎湃号·媒体三农快评:农业种质资源,摸清这个家底有啥用? 农视网 关注 2024-12-11 11:58 北京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 字号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14029
2.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联合通报5起“大棚房”问题典型案例近年来,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先后组织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和“回头看”,近期又联合开展“大棚房”问题回潮反弹排查整治。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机构对防范杜绝“大棚房”问题紧抓不放持续开展督察,针对发现问题已采取向省级人民政府发出督察意见书、约谈、通https://www.mnr.gov.cn/dt/ywbb/202306/t20230627_2792581.html
3.农业自然资源名词解释以下是一些与农业自然资源相关的名词解释: 1.土地资源:指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沙地等。 2.水资源:指农业生产中使用的水源,包括地下水、地表水、降雨等。 3.气候资源:指农业生产中使用的气候条件,包括气温、降雨、风等。 4.生物资源:指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动植物资源,包括农作物、家畜、家禽https://wenku.baidu.com/view/190f3531bb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26.html
4.农业自然资源管理(精选6篇)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进行的物质产物,受到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严格制约。 农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都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这种差异又往往带有一定的规律性,称之农业地域分异规律。农业自然资源利用及农业区划就是从自然、经济、技术的综合角度,揭示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和农业生产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toq4kpo.html
5.农业自然资源包括哪些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 农业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08f5dd630e399540092ff198b05cae68.html
6.江西省地质博物馆微科普自然资源分类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本栏https://dzbwg.jxsdzj.cn/art/2021/3/10/art_282_535.html
7.中国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中国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区划 出版社:农业出版社 ISBN:7109016498 出版年:1991 作者: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 学科:农业科学 资源类型:图书,CD-ROM 细分类型:中文文献 收藏单位馆藏地在架状态索书号 成都生物所图书部在架上65.29 成都文献中心自然科学图书阅览室在架上65.292/8064 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dd37693a285c860fdcad50e18388ae85
8.内蒙古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研究【摘要】:实现循环经济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探讨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与内蒙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背景之基础上,结合内蒙古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了内蒙古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发展内蒙古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对策和措施。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NMLX200704025.htm
9.龙胜县农业及自然资源基本情况20230912090640.pdf龙胜县农业及自然资源基本情况.pdf 9页内容提供方:zxj41232 大小:1.16 MB 字数:约8.3千字 发布时间:2023-09-14发布于天津 浏览人气:31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龙胜县农业及自然资源基本情况.pdf 关闭预览 想预览更多内容,点击免费在线预览全文 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912/8017125100005131.shtm
10.公民科学素质农业资源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两大类。农业自然资源由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等组成;农业经济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和有关的经济技术条件。农业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人类生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 http://www.jzkx.org.cn/index.php?c=show&id=1144
11.重提坚持家庭经营基础地位澄清误读发挥好市场在农业自然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叶兴庆还认为,这次会议还体现了对市场在农业中作用的重视。 “要改变农业的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兼顾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这也应该是这次中央农村会议的一个重要精神,还有一个重要精神,发挥好市场在自然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那么这一对关http://country.cnr.cn/ph/20131230/t20131230_5145298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