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论文(精选5篇)

1、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由于中央和地方偏重于城镇信息化建设投资,对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十分有限,不但造成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农业信息化网络和传播体系不健全,而且导致农业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不足、信息服务业落后和农村信息资源稀缺,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农村信息服务产业化水平低,信息进村入户难,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90%的信息资源尚未电子化,计算机设备的利用率和联网率仅为15%-20%,农村许多地区甚至没有利用计算机。

2、农业信息化法规制度建设滞后,政府没有很好发挥主导作用。

由于农业信息化立法和制度建设滞后问题,使农业信息化建设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农业信息市场管理无法可依,不能实现农业信息收集、整理、筛选和传播的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由于大量的农业信息具有公共物品性质,消费者“搭便车”心理及存在交易成本等特征,自发的信息市场难以使农业信息资源有效配置,需政府进行信息投入和对信息市场进行干预,并为农民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农业信息服务。但目前我国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上,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没有形成政府对农业信息服务组织的补贴、支持和有效监管机制,农业信息产品开发不足,许多农业信息产品没能及时得以推广应用,信息市场竞争无序。当前我国各地开发的农业数据库大都自定标准,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农业信息标准,互通互联性差,不适应网络化时代数据共享的需要。

3、农业信息资源没有有效开发利用,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

我国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目前尚处于较低发展阶段,大多属于单媒体产品,农业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和利用率低,农业信息的加工、分析、利用及农业信息市场的培育等发展缓慢,许多农村地区还没有完善的信息产品市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不完善和信息服务手段落后,信息的渠道不畅,农民获取信息的途径少,信息接收方式落后。

4、农业信息人才匮乏。

我国对农业信息人才的培养重视不够,投入少,培训机制不完善,农业信息人才缺乏,尤其是基层农业信息管理服务人员数量少和知识结构不合理,使农业信息专业库数据的建设和更新速度缓慢,农业数据库与农业信息系统等的开发总量不足。同时,由于我国农民文化素质偏低,不少农民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资源利用的积极性和风险性不足,缺乏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能力,使农业信息传播效率不高。农业生产的盲目性较大。

二、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具体表现

信息的统分和畅通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历程,也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逐步完善的过程。农业信息化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而起步,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而不断获得新的发展。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之后,农业部随即提出了《加强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的总体构想》,并在全系统大力推进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拉动了加强农业信息化的序幕。根据工作进展情况,在1996年、2004年信息发展的两个关键时期,先后两次召开全国性农业信息工作会议,对全国农业信息工作进行部署和推动。并于2001年开始实施十五农村市场信息行动计划。以中央出台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为标志,我国农业信息工作已初步完成了基本框架的构造阶段,开始步入健全完善和提高阶段,正在实现发展阶段的历史性跨越。经过前10年的全国上下的顽强探索,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已经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主要表现在:

1、组织体系逐步完善。

截至2004年底全国所有的省份、97%的地(市)、8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设有信息管理和服务机构,67%的农业乡镇设有信息服务站;发展可向农民直接传递信息的农村信息员17万人。

2、网络平台初具规模。农业部建立的中国农业信息网具有较强支持服务功能,是著名的中国农业信息“批发市场”,构建了办公网络平台,开通了指挥调度卫星通信系统,初步建成了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集20多个专业网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站,访问量在全球农业网站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2004年底,各省级农业部门、80%左右的地级和40%的县级农业部门都建立了局域网和农业信息服务网站。全国乡镇信息服务站中,有计算机并可以上网的约占80%。农业信息服务网络正快速向中介组织、龙头企业、批发市场、乡村以及经纪人、种养大户延伸。

3、信息采集与资源开发渠道日趋完善。

通过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方式,建立了基本覆盖农业、市场、资源等重要内容的信息采集系统36条,省级农业部门大都建立了定期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会商会制度,信息资源整合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特别是农业部在2002年6月,为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和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对小麦、玉米、稻谷、大豆、棉花、糖料、油料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进出口、价格、供求形势及世界农产品市场态势跟踪监测分析,每月监测预警报告,在调控农产品市场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4、信息覆盖面逐步扩大。

5、电子政务凸显成效。在信息工作的推进过程中,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遍推广应用,农业部门的调控引导、监管服务等政务工作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农业部行政审批综合办公信息系统为申报单位提供了“一站式”服务;一些地方农业部门通过网络系统,实现了监管事项的办事程序、过程和结果的三公开。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使农业部门行政效率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根据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现状和所取的得成果,笔者对加快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

1、重视和加强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2、加快农业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3、增强全民的信息意识,充分发挥民间在提供市场信息方面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当今世界农业中已相当普及,农民靠信息引导进入市场,组织生产,政府靠信息进行宏观调控,制定农业政策,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但目前,我国广大农民、基层科技人员和政府部门的有关领导信息意识仍较淡薄,使本来就稀缺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利用,这对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极为不利,因此,要通过各种手段与媒体,宣传普及农业信息知识,提高全民的信息意识,和自觉利用信息、依靠信息的积极性,将稀缺的信息资源转化为现实的农业生产力。日本在市场信息提供方面,建立了一套民办为主,官方监督的体制,有效地解决了信息提供的准确性、及时性及全面性问题。我们应充分借鉴日本的经验,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规定各地的批发市场有义务及时地将每天的各种农产品销售及进货数量、价格上网公布。由于市场信息工作做得越好,它的交易量就可能越大,而且与农户的切身利益有关,因此,由民间提供的信息一般具有真实性和及时性,对整个农业生产能产生良好的指导作用。

1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存在的问题

1.1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1.1.1内部控制活动方面的风险

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内部控制的一项内容是人员权限的控制。在会计信息网络中,对人员操作权限的控制具体表现在会计人员的分工上,通过对不同人员授予不同权限来实现,而不同人员通过不同的口令进入操作系统。就目前来看,操作口令的安全系数并不高,一旦被人窃取或破译,就会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甚至给单位带来巨大损失。在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信息的存储介质采用的是磁(光)介质。这种介质存储的优点是存储量大,查询速度快,但是这种无纸数据极易被篡改或伪造而不留任何痕迹,弱化了纸质数据所具有的较强的控制功能,同时,磁(光)性介质容易损坏,一旦受损则很难修复,增加了会计信息丢失或毁坏的风险。在会计信息系统中,要求对各项经济业务的处理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必须按照规定方法、规定流程处理各项经济业务,实现会计信息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人员干预的减少,基本上依靠会计软件运行的程序实施控制,一旦部分业务处理发生错误,就可能造成部分甚至全部会计信息的失真。

1.1.2内部稽核、审计难度大

1.2数据安全存在风险

1.2.1软件系统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

会计信息系统中包含着单位内部的机密数据,如果被不法分子非法窃取,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泄露,给单位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是严重经济损失。这种风险来自于软件系统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操作人员的蓄意破坏和黑客的非法侵入等。

1.2.2硬件系统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

会计信息网络化实现以后,集中的服务器承载着所有的会计信息资料,一旦服务器在运行中出现问题,必然造成整个计算机网络瘫痪,而且有些因素引起的硬件损坏是不可修复的,这样必然造成会计信息丢失。

1.3农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2解决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问题的对策

2.1网络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2.1.1增强内控风险防范意识

强化会计信息网络化的内部控制,是防范计算机网络犯罪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效措施。会计信息网络化,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必然增加会计内部控制的风险,威胁到会计信息的安全性,社会上一再出现的互联网犯罪行为,提醒单位和部门要清醒地认识加强和完善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单位各级领导部门、财务部门和信息部门都应提高风险意识,认识到会计信息管理软件的应用,并不能完全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必须把会计信息内部控制放在头等位置,防范风险,从平时一点一滴做起,采取操作控制、保密控制、监督控制等多种内部控制措施。

2.1.2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2.1.3加强对软硬件控制,规范操作流程

会计信息网络化条件下,必须加强计算机硬件控制和软件控制。可以通过进入口令的校验等来保证计算机硬件系统安全可靠。可以通过设计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处理各种故障、防止并纠正可能发生的错误,通过计算机系统安全的控制软件,保证会计信息的系统的安全运行。会计人员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保证各项经济业务输入数据的准确性、确保财务软件正常运行。计算机软硬件的安装,要保证可靠性、先进性。操作上一般采取的措施主要有:财务部门内部的职责分离,建立凭证的填制、审核、复核和报表等岗位职责,建立科目名称与代码对照文件等。

2.2对会计人员的要求

2.2.1加强对复合型财会人才的培养

农业会计信息网络化需要的是同时具备多种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会计人员必须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不断丰富充实专业知识。农业会计网络化人才的培养,要注重多种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结合,特别是会计实务操作与计算机软件操作技能的结合,以及会计实务知识与网络技术知识的结合。

2.2.2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

2.2.3财务人员要发挥主观能动观性

农机化技术的发展就像一项工程,单单遵循农机化新理念是不行的,还要把握好工作重点,将农业机械化工作落到实处。笔者认为要想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快构建和完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生产;二是以信息化促进农业装备现代化,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三是不断拓宽农机化技术应用领域,让农业机械化发展再上新台阶。

1.1要加快构建和完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

因地制宜地开展农业生产为了促进农机化的快速发展,就要加快构建和完善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但是因为与我国农业国情不同,不能一味照搬外国机械化生产体系,因而要因地制宜地建设符合我国农耕模式的新体系。

1.2以信息化促进农业装备现代化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信息化科技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变得更加便捷和智能化,也使得我国农业领域的科技技术应用愈来愈广泛。不仅如此,为了更快地推进农机化发展,就要以信息化带动农业机械化,通过使用先进的农业装备,不仅能够提高农机化技术信息的推广,更能提升农业机械化过程中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加快农机化的发展速度。可见顺应时代潮流,利用信息化发展农业机械化,或者说要将信息化进一步渗透到农业机械化发展当中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充分利用信息化,对于开展农业机械化工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3不断拓宽农机化技术应用领域,让农业机械化发展再上新台阶

农村经济的发展仅在一方面应用农机化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因而就要拓宽其技术的应用领域,比如农产品的保鲜、运输等都可以应用农机化技术,不仅能够加快农业发展的步伐,更能快速推进农机化向更深层次迈进。

2新时期农机化工作的发展方向

哲学原理告诉我们: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好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因而,要想推进农机化发展,就要树立新的农机化理念,为农机化的发展指明方向。笔者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层面展开探讨:一是技术层面,农业生产以机械化的工艺为主导,保证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二是社会层面,农机化发展路径将与农业就业功能、文化传承密切联系;三是生态层面,农机化技术可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1技术层面,农业生产

以机械化的工艺为主导,保证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现如今,农机农艺的融合发展已不断深入到农业建设中,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工艺更是在新品种培育等重大农业攻关技术中普及。因而,要加强坚持以机械化工艺为主导,不仅使得农业生产的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与轻简化。

2.2社会层面,农机化发展路径

将与农业就业功能、文化传承密切联系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地大物博的自然环境和传统的农耕模式使我国人民更加依赖农业生产。同时,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和东西方的地质差异等多方面因素,决定了我国农机化的发展路径不可能是固定的模式,因而,要使农机化的发展向前迈进一大步,就需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将其与农业的就业功能和文化密切联系起来。

2.3生态层面,农机化技术

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基本上覆盖到所有的行业中去了,农业经济也不例外,信息化与农业产业化的结合,也同样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两者耦合,其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1.专业化农业网站的建立

由于农民的思想相对落后和保守,网络信息难以深入人心,在当前的电子商务中,进行交易过程中,政府引导建设的网络信息平台是最为可信的,所以决定了当前农业网站的建设要以政府为主导,在后期的运营和维护中也要主导,但是为了长远发展,政府可以在加强监管的基础上,扶持企业作为网站的建设者和运营者。

2.创新农业信息服务体系

农村由于相对落后,其网络服务水平也较低,常常会出现互联网到了村口,仍难以介入农村中,也就导致了信息服务无法进入最终段。当前,政府应该为农村企业提供网络服务,实现互联网服务全面覆盖农村经济区域,帮助农民和农村企业实现信息化服务的需求。

3.农业电子商务的实施

农业电子商务是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生产物,作为新的商务模式,可以通过网络化途径实现农产品的经营和交易,对于我国农村产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政府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主体地位的要点分析

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经济发展基础仍较为薄弱,政府作为发展主体必须加大对我国农村经济的投入,只有政府的投入和有效指导,才能实现我国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

1.科学编制好农村建设规划

农村产业化的行动指南就是进行科学的农村建设规划编制,有效利用资源和合理配置资源,坚决杜绝重复性建设,统筹好农村经济的基础建设。

2.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制

金融服务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经济发展同样需要金融服务的大力支持,在农村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体制,对于农村产业化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作为主体要进行金融体制的建设和完善,通过金融服务的健全来实现农民和农村企业的发展。

3.进一步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农村的大多数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政府投资建设相对较为缓慢,操作性较差。政府通过动员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也是一个较好的方式,即发挥了其作为主体地位的引导作用,又能通过鼓励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完善了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各类基础设施的建设。

4.宏观引导、政策驱动、调整产业结构

5.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

5.1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攻关,政府部门可以组织农业机构和农业院校等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研发适合本地区农业发展需要。

5.2提高农业信息网络人才的培养力度和农民的文化素质

当今是知识化发展的时代,农业生产发展也越来越需要知识的支持,农业信息化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新时代的农民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前提之一,因此,政府部门加大在技术经济的投入是一个关键的任务之一。

6.建设高质量的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当前的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信息资源的支持,可以说谁掌握的信息资源,谁就把握了发展的先机,因此,积极建设农业信息资源库是一个当务之急。

7.建立健全农业电子商务的法律保障体系。

8.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农业保险制度的建立对于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意义重大,也间接的提高了农业经济的竞争力。

三、小结

1我国农业信息化中的伦理问题分析

1.1信息资源垄断与共享的问题

1.2政策扶持的效率与公平问题

在《全国农村经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有如下关于加强农经信息化基础条件建设的指示“按照‘因地制宜、需求导向、填平补齐’的原则,推进农经信息网络建设。中西部地区的乡镇农经机构要满足基本的上网条件,东部基础较好的地区,要以宽带网络提升为重点,满足农经业务的升级需求。加强农经信息服务终端建设,推进农经信息进村入户,在有条件的地区推广触摸屏等电子公示设备。农经信息网络与服务终端建设项目适当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以上只是众多农业信息化政策中的一个缩影,里面对基础不同的地区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东、中、西地区本来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已经有了较大差距,如果为了效率在信息化上继续重点支持基础好的地区(集体)同时牺牲基础不好的地区(集体),岂不是会将其间的差距拉得更大,公平问题也会更加突出。

1.3“模式复制”对多样性的损害

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和经验不足等原因,农业信息化很难做到“因地制宜”。推进者和执行者往往直接照搬外国农业信息化或者我国工业信息化的成功模式。这种模式复制表面上看是信息层面的,而深层里,模式包含着前使用者的生产管理方式乃至文化和价值观。对先进生产方式的使用,意味着对旧有生产方式的更替,也意味着对旧有农业文化的放弃。

在谈到浙田传统稻鱼共生系统被选为联合国粮农组织首批全球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试点之一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说:“在我看来,一种生产方式的消失就好像一个物种的灭亡,对于人类来讲都是难以估量的损失。然而,我们要保护的不仅仅是‘稻鱼共生’的生产方式,更重要的是保护和发展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思想。”

比起经济上的成效,文化多样性的损害往往不被重视,因为可能短期之内,看不到这种后果的严重性。

1.4“信息依赖”对人能动性的限制

理想的农业信息化试图将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农村和农业经济各个领域中,包括: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农村科技活动信息化、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农产品流通信息化、农产品交易信息化等。全面的信息,使得精准农业成为可能,使得农业整体效率得以提高。

在互联网框架下,物可以通过信息反射与人对话,人的主体和支配地位被弱化或者消亡。其后果是在生产中,人们只看到信息的力量,只看到技术和机器的作用,忽视了人的作用。没有技术物,没有机器,没有信息,人就不能生产,就不能利用自然资源,就不能满足生存需要。在全方位的农业信息化技术面前,人只是个旁观者,只是个被动者。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信息决定人的工作,人要去适应信息化,人没有主动性,人没有自主性。

1.5信息犯罪与农业安全

农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既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最根本的基础,也是其它产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原料源泉。一旦整个农业领域都受到信息化的控制,而信息犯罪发生又难以防范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2我国农业信息化中伦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2.1重视伦理体系建设在农业信息化的作用

2.2通过政策体现农业信息化的伦理价值目标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本质上是社会资源和社会利益的分配过程,是国家政策价值目标相互协调、相互平衡的过程。它不仅涉及到公民的政治利益,而且涉及到公民的经济利益和伦理道德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如何平衡、协调好政策的价值目标,确保公民“正当权益”不受损害,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而且是公共行政实践中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2.3将伦理道德加入农业信息化的教育体系

第二,需要对农业信息化的接受者(农业从业人员)进行伦理教育。使得农业从业人员可在农业信息化政策制定的过程中就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在觉得自己(及其环境、文化等)的利益受到技术威胁时,可以依据伦理价值进行反抗。而不是现在只能被动地接受农业信息化的实施。

THE END
1.农业资源信息农业资源信息 农业资源信息是2008年公布的资源科学技术名词。定义 表征农业资源学科研究对象、理论、方法、数量、质量以及开发、利用、保护等的信号和消息。出处 《资源科学技术名词》。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6%9C%E4%B8%9A%E8%B5%84%E6%BA%90%E4%BF%A1%E6%81%AF/6012042
2.农业生产资料网农业生产资料网,农业生产资料网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相关信息,包括农资产品、农业技术、市场行情等,服务于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http://www.nysczl.org.cn/
3.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关于征集2024年农业信息化行业标准项目制修订立项建议的函11-23 农业农村部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08-15 农业行业标准 《肥料质量监督抽查 抽样规范》(NY/T 4198-20203-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 第651号02-17 https://www.agri.cn/xxh/
4.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是科技部首批认定的20个国家级科学数据中心之一。中心建设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主持,中国农业科学院部分专业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热带作物研究院等单位参加。中心立足于农业部门,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农业科学数据共享服务需求为http://www.agridata.cn/
5.农业对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集成汇聚230+国家、100+指标以及1100+ 农产品的世界各国农业基础数据和农产品数据,利用自主研发的多源异构数据加工规范处理技术,为用户提供超过1亿项的海外农业数据检索查询与分类导航。 农业对外合作专家库 汇聚挖掘农业对外合作专家信息资源 ,通过专家展示,注册成为专家,发布专家需求等功能,为科技专家的联络沟通、境外工https://www.facisp.cn/home
6.数据中心您现在的位置:数据中心 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 中国知网 国家统计局https://www.agri-outlook.cn/index/mobile/datacenter.html
7.农业资源数据库12篇(全文)随着对农业数据资源的采集和研究工作不断深入, 农业数据资源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 覆盖部、省、地市、县的农业网站群基本建成, 各级农业部门初步搭建了面向农民需求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为农民提供科技、市场、政策等各类信息。据统计, 我国农业网站数量达31000多家, 其中政府建立的有4000多家。农业部在全国农业系统建https://www.99xueshu.com/w/ikeyna5iiy9e.html
8.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信息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办,是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网站,1996年建成,主要为农户、涉农企业和广大社会用户,提供分行业(分品种)、分区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资讯信息及业务服务。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成立于1987年3月,为正局级事业单位。https://www.80wzbk.com/siteinfo/5068.html
9.智慧农业,农业信息化,农业资源管理智慧农业 1. 农业资源管理 1.1. 农业基础数据 1.2. GIS可视化大数据 2. 生产要素投入品管理 2.1. 粮种化肥农药管理 2.2. 农机管理 2.3. 智能化需求与供应管理 3. 生产管理 3.1. 环境监测与控制(温光水气肥) 3.2. 种养殖专家库 3.3. 生产计划管理 3.4. 植物行为监测 4. 农村经营 4.1. 政务党务 4.2. https://www.rdtcom.com/fa/1427.html
10.美国主要信息美国地形图美国主要信息-美国地形图-美国农业发达的原因详细信息 宜城教育资源网www.ychedu.com 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和其他盟国取得胜利,经历数十年的冷战,在苏联解体后,成为目前唯一的超级大国,在经济、文化、工业等领域都处于全世界的领先地位。[3-4]美国的白宫、硅谷、华尔街、好莱坞、http://qt.ychedu.com/MFJA/GEJA/605771.html
11.农业资源信息系统首页 馆藏纸本 图书详情 农业资源信息系统 出版社:中国农业 ISBN:7109065073 出版年:2000 作者:王人潮主编 学科:地球科学 资源类型:图书 细分类型:中文文献 收藏单位馆藏地在架状态索书号 遗传所农业资源中心农资行政楼104在架上57.19/40 7浏览量 问图书管理员 https://www.las.ac.cn/front/book/detail?id=e27fbbd222e84b62fe7f37d1adec282e
12.中国农业资源信息系统中国农业资源信息系统沿海省市自治区海水养殖面积 林业资源 淡水面积 土地利用 全国草地资源 林地质量图例 内容 关于 沿海省市自治区海水养殖面积 打印 + – http://www.isvgis.com/demographics/ChinaAgriculturalResources/index.html
13.如何获取和收集农业信息资源?获取和收集农业信息资源的方法包括关注政府部门和农业机构、订阅农业期刊和报纸、参加农业展览和研讨会、利用农业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寻求农业专家和顾问的帮助。https://www.mbalib.com/ask/question-cc497455d0ee13df52573c3c623fb8e7.html
14.农业网络信息资源获取获取农业网络信息资源的途径有直接登录网站、搜索引擎查询、网页漫游法三种。 直接登录网站是用户获取信息的一种有效方式,但需要用户掌握具体网站上信息资源的性质和内容。所以,我们需要有一定的农业类网站信息的知识积累。其实,这些网站可以大致分为国外信息网站和国内信息网站两类。 https://www.jianshu.com/p/056bb43f3f4f
15.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资源智能配置.pptx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资源智能配置.pptx 26页内容提供方:huifutianxia 大小:3.87 MB 字数:约3.21千字 发布时间:2024-02-05发布于河北 浏览人气:4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农业信息化推动农业资源智能配置.pptx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203/7123120123006036.shtm
16.江苏省农业工程学会在美国农场通过卫星传输,使农场主可随时查询和获取最新的病虫害情况、农业技术、文献摘要、市场供求以及国际农业信息;还可通过信息服务网络,获取农业教育资源,参加各种培训课程。基于网络环境的远程视频、语音服务系统等实用农业信息系统进入应用阶段,农业电子商务也已开始出现。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也开始了农业专家系统的https://nnj.caas.cn/jssnygcxk/nygclt/225430.htm
17.农业与互联网结合农作物资源信息共享*4. 您对“互联网?农业”发展前景看好吗? 非常看好 一般看好 不看好没什么用 *5. 如果有一项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供需问题,为采购方提供农产品资源信息服务的手机app您会使用吗? 会 不会 不好说 *6. 在买卖关系中,您的身份是 生产者 消费者 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 *7. 您家的经济农产品供求关系https://www.wjx.cn/jq/40251226.aspx
18.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澳大利亚农业信息化及其为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当前澳大利亚正抓住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机遇,加快实施国家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为农业提供更稳定的宽带卫星接入和地面无线网络服务,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深入应用,以此革命性地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促进农业资源的节约、高效使用和可持续利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http://sass.cn/109001/35700.aspx
19.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代表团访问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河北省重大科技支撑计划“盐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专项”在农业资源研究中心顺利启动 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河北省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水平人才团队建设专项项目执行评估会顺利召开 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工会举办白石山健步登山活动 http://www.sjziam.cas.cn/
20.NY/T39872021农业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农NY/T 3987-2021 农业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码 相关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487号|发布《农作物品种试验规范 粮食作物》等110项农业行业标准 食品产业链内部商城,满足食品行业需求。 标准翻译(汉语与英语、日语、韩语互译):详询0535-2129195 标准英文版:http://www.trans1.cn/translation/show.php?itemid=23http://down.foodmate.net/standard/sort/5/111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