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考的14种区域特色农业汇总,农作物生长习性类解答技巧水稻种植果树冬小麦粮食产量

特色农业就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开发成区域内特有的名优产品,转化为特色商品的现代化农业。

特色农业是以追求最佳效益即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最优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的,依据区域内整体资源优势及特点,突出地域特色,围绕市场需求,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农村产业链为主,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某一特定生产对象或生产目的为目标,形成规模适度、特色突出、效益良好和产品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非均衡农业生产体系。

特色农业的发展是适应当前社会消费需求、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农业市场细分需要的必然结果。

2.发展特色农业意义

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自然资源;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常见类型

河谷农业

河谷农业:一般是指在海拔较高的河谷地带出现的农业类型,一般沿河呈带状或条状分布。我国的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区。如雅鲁藏布江河谷、伊犁河谷地、黄河谷地、湟水谷地等都是重要的农业区。

河谷农业的有利区位:海拔相对较低,气温高,无霜期比山地长;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地区地形平坦;河谷两侧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肥沃。

绿洲农业

绿洲农业,亦称为“绿洲灌溉农业”。指干旱荒漠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呈孤岛状、带状或环状分布于河、湖沿岸或山麓地带等局部有水源灌溉区的农业。多种植春小麦、玉米、棉花等旱作物,局部地区亦可种植水稻。

灌溉农业

①泛指以水浇田的农业。其特点是通过灌溉措施,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要,调节土地的温度和土壤的养分,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主要通过各种农用水利灌溉设施,满足农作物对水分的需要,调节土地温度、湿度和土壤空气、养分,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是一种稳产高产的农业。故遍布世界各地,特别是在大江大河两岸,如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南美洲的亚马孙河、亚洲的长江、非洲的尼罗河流域,都发展了灌溉农业。中国的灌溉农业,自古以来就很发达。早在战国初期,即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的大片农田得到灌溉,至今仍在发挥效益。

②特指在降雨量极少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完全依靠灌溉才能存在的农业。

坝子农业

坝子,云贵高原上的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称,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坝上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云贵高原上农业兴盛、人口稠密的经济中心。在坝上部位发展起来的农业通称坝子农业。

立体农业

地势起伏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按一定规律由低到高相应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产布局特点的一种农业。如中国东南丘陵地区、四川西部和青藏高原等地的立体农业均比较突出。这里种植业一般多分布于谷地和谷坡,山地为天然林,间有草地,林线之上为天然草场,具有规律性显著、层次分明的特点。

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

农民在低洼处挖筑池塘,饲养鱼虾,并种植菱、藕。把挖出来的淤泥,在塘边填筑成宽平高亢的田地,种植稻米或甘蔗,田边则是填筑稍高的基堤,栽种桑树或蔗树。可以分为桑基鱼塘、蔗基鱼塘、果基鱼塘。

基塘农业能巩固池岸,还可以用桑叶养蚕,发展丝织业或生产更多的蔗糖,把农作物的残渣、蚕粪、蚕蛹养鱼。

鱼虾捞捕后,挖取塘中的淤泥或利用糖厂的滤泥补充田地的养分。

整个种养殖都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为农民节省种养殖成本。

华北的鱼塘台田模式

华北地区的地势低洼,渍涝严重,土壤盐碱化现象,开挖鱼塘积水发展渔业;同时挖出来的土堆积到田面而抬高地势,在台田里种粮、果、棉和饲料作物,又能降低台田地下水位,利于地表水下渗,从而降低台田地表的盐度,以达到改良华北地区的中低产田的效果。

垛田

江苏省泰州市兴化市垛田镇一些地方就是典型的“垛田”,先民为了抵御洪水,在低洼地区挖河泥垫高农田,垒土成垛,垛上耕种,形成了垛田。当地河湖密布、气候暖湿、地势低洼,农田易遭受渍涝灾害。地势低洼也是垛田形成的主要原因。垛田由荒滩杂草淤地堆积而成,所以垛田地势高、排水良好、土质疏松、养分丰富,其面积不大四面环水,光照足、通风好、易浇灌、易耕作,宜种旱作物,适合各类蔬菜的生长。

垛田间有小河间隔,须用小船接送,再加田面较小,不利于机械化作业。该地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机械化程度低、商品率低、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水利工程量大等。

新形成的垛田离水面的高度不过一米多,宽不过几米。这样易浇水,易施肥,作物也易搬运。可是它为什么又“长高”了呢?这是因为垛田的人们用河湖港汊中淤泥和水草的混合物当作有机肥,一年几次往垛上堆积,垛也就长高了。

光伏农业

光伏农业大棚是集太阳能光伏发电、智能温控系统、现代高科技种植为一体的温室大棚。大棚上部分覆盖太阳能光伏组件,在保证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同时还能满足整个大棚农作物的采光需求,既可以节省耕地、缓解人地矛盾、制造清洁能源,又可以支持大棚的灌溉系统、对植物进行补光、解决温室大棚冬季暖需求、提供大棚温度并促使农作物快速生长。

荷兰的玻璃温室实现了全自动化控制,包括光照系统、加温系统、液体肥料灌溉施肥系统、二氧化碳补充装置以及机械化采摘、监测系统等,使农业具有工业化的生产特点。

黄胶带+捕虫灯方式捕杀害虫

科伯特捕食螨捕食白粉虱

荷兰正在尝试在玻璃温室中使用“生物防控技术(天敌消灭病虫害)”,意义:精准调控温度、湿度,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玻璃温室,空间封闭,便于病虫害的防治;各温室相互隔离,病虫害不易传播;无土栽培,避免了土壤传播的病虫害。

智慧农业(互联网农业)

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除了精准感知、控制与决策管理外,从广泛意义上讲,智慧农业还包括农业电子商务、食品溯源防伪、物流运输、农业休闲旅游、农业信息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精准农业

又称为精确农业或精细农作,发源于美国。它是通过3S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综合应用,按照田间每一操作单元的环境条件和作物产量的时空差异性,精细准确地调整各种农艺措施,最大限度地优化水、肥、种子、农药等的量、质和时机,以期获得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土地等农业自然资源。相对于传统农业的最大特点是:以高新技术投入和科学管理换取对自然资源的最大节约和对农业产出的最大索取,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手段之精新,农业资源投入之精省,农业生产过程运作和管理之精准,农用土壤之精培,农业产出之优质、高效、低耗。

订单农业(先卖再种,地头上签合同)

生态农业

南方“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

鱼菜共生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利用鱼的排泄物,经由抽水机送到有硝化作用的蔬莱水耕池,其中的水中题浮物舆有害元素(有机大分子),经硝化菌等益菌的转化为营养小分子(氮、磷、钾、镁、……等)后,供给植物的水根吸收,经光合作用促使植物成长同时也净化了水质,循环回鱼池提供鱼类健康的生长环境,利用水循环交换的设备,让两种生物互惠合作生长。

4.生态农业的特点

(1)、综合性

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2)、多样性

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3)、高效性

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4)、持续性

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固碳减排,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4.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意义

生态效益——促进废弃物综合利用,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经济效益——调整生产结构,增加农产品产出,提高农民收入

社会效益——增加就业机会

5.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措施

发展农业技术,培育优良品种,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提品质

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深加工

加强营销,开拓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树品牌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开展多种经营(沼气)——调结构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强基建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环境

适当扩大生产规模——扩规模

押题冲刺

(2023·江苏·二模)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指数越大,表明该时期内用地结构变化越明显。重庆市(图左)西部和中部地区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势低缓东部地区地处大巴山区和武陵山区,坡陡、耕地破碎利用3S技术处理得到2005、2012、2017三年重庆市四大区域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指数(图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7年主城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指数较低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B.乡村用地规模较少

C.城镇人口占比较高

D.乡村居民收入较高

2.与渝西区相比,渝东南乡村地区()

A.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生态旅游产业

B.整合耕地,促进乡村聚落合并

C.接受主城区辐射,发展现代服务业

D.扩张中小城市,开发新增土地

3.为保证土地利用边界测量的精准度,进行实地数据采集时需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

C.北斗卫星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系统

【答案】1.B2.A3.C

【解析】1.根据材料可知,“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指数越大,表明该时期内用地结构变化越明显”,2017年主城区乡村聚落空间重构指数较低,说明用地结构变化较小,直接原因是主城区土地利用以城市用地为主,乡村用地规模较少,变化不明显,B正确;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人口占比较高、乡村居民收入较高对乡村发展具有影响,但不是直接原因,ACD错误。故选B。

2.根据材料可知,重庆市西部和中部地区(渝西区)以丘陵、低山为主,地势低缓,东部地区(渝西东北、渝东南)地处大巴山区和武陵山区,坡陡、耕地破碎,所以渝东南乡村地区不适宜整合耕地,促进乡村聚落合并,B错误;渝东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接受主城区辐射弱,较难发展现代服务业,C错误;土地资源破碎,地势较为陡峭,较难扩张中小城市,开发新增土地,D错误;渝东南乡村地区多为生态地区,适宜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生态旅游产业,A正确。故选A。

3.土地边界测量属于小尺度的精准测量,遥感主要以获取图层信息为主,具体边界长度宽度等信息不一定精准,排除B;北斗卫星定位才能更加精准获取定位小尺度空间,以辅助测算结果精确,C符合题意;地理信息系统不能进行实地数据采集,排除A;数字地球是将地球上的各种地理信息数字化,便于人们了解地球,目前还无法精确采集土地信息,排除D。故选C。

【点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面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10米,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10纳秒。

4.(2023·江苏·二模)家在吉林省白城市的小明同学利用暑假和父母进行了一次省内自驾游。旅游过程中,他被沿途美丽自然风光和特色美食所吸引,也为自己家乡的变化而自豪。为了更好地向别人介绍吉林风光和特产,他查阅了很多资料(图)。大家结合小明的资料,一起感受别样的吉林。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部黑土区中心地带,是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未利用盐碱地面积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们就探索和实践“以稻治碱”的土壤治理模式。现在白城市已经成为“中国弱碱地稻米之乡”。

(1)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说明白城市“以稻治碱”成功的意义。

向海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春秋季节都会有成千上万的水鸟在此集结停歇,夏季还有大量的水鸟留在湿地繁殖。为保障湿地生态环境,从2004年起,经水利部门协调,上游水库对向海湿地多次实施应急补水,达到了“引来活水润绿洲,万物复苏生机旺”的效果。现在这里栖息的候鸟数量日益增加。

(2)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向海湿地候鸟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3)分析向海湿地有大量泥炭形成的自然条件。

【答案】(1)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2)引入水源,使湿地面积增加,栖息地面积扩大;鸟类的食物增加,生态环境改善,使鸟类数量增加。

(3)针叶林和草原等植被茂盛,为泥炭形成提供物质保障;气温较低,微生物活动弱,泥炭分解不完全;地下冻土阻隔,地表径流难以下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且河流多凌汛,形成缺氧潮湿环境;湖沼广布,泥炭出露少,分解少等

【分析】本大题以白城市“以稻治碱”、向海湿地和明太鱼加工基地为材料设置试题,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国家粮食安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湿地的开发与保护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培养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材料中“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们就探索和实践“以稻治碱”的土壤治理模式”可以说明该模式投入了大量科技、人才,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盐碱地的治理可以改善耕地质量,并增加耕地面积,从而提高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材料中“经水利部门协调,上游水库对向海湿地多次实施应急补水”可知补充湿地水源,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以扩大湿地面积,鸟类的栖息地增加;湿地物种变得丰富,可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利于鸟类生存繁衍。

(3)向海湿地泥炭形成的有利条件是草原植被茂盛,为泥炭形成提供物质保障,原料丰富;当地纬度高,气温较低,微生物活动弱,泥炭分解不完全;当地有地下冻土阻隔,地表径流难以下渗,地表积水多;三江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且河流多凌汛,形成缺氧潮湿环境;三江平原湖沼广布,泥炭出露少,分解少等。

各类型模拟题诊断题,似乎爱考各种各样的作物的生长习性,老师学生都快变成“地道”农民了!以前考茶叶、棉花等常见的农作物,现在考过猕猴桃、芒果、大樱桃,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考草莓、菠萝、火龙果等水果。

当然,不需要学生记忆,常常以材料的形式展示某作物的习性,对光照、热量、水分等的需求,喜什么,怕什么,然后以材料和图片为中心,进行综合分析,如分析原因类,某地盛产该作物的原因,品质优良的原因,市场竞争力强的原因;或者措施类,提高产量的措施等。

这类型的问题,考查气候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中,对气候的各个方面考察更为精细,不再像以前笼统的概括为“气候优越,降水丰沛,热量充足”等。这些作物,看似学生很了解,日常生活中有接触,但其实又比较陌生。其实有些作物,老师也不甚了解。

要弄清楚这类型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分析气候要素对农作物生长过程的影响,首先得大概了解一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

一般草本作物从播种萌发到成熟收获(经历种子发芽、生长出根、茎、叶、开花、结果、植物体枯萎死亡),其全部生命周期在一个年度内完成的,称为“一年生作物”,仅有生长期。

有些作物如冬小麦、冬大麦等秋季播种后须经过低温的冬季到第2年夏季成熟的,称为“越冬一年生作物”或“越年生作物”。

越冬作物冬季气温往往不能太低,以免种子在地里被冻死.

但如果冬季下雪,一是有利于形成雪被,保温;

二是可冻死害虫虫卵,减少来年病虫害;

三是开春后积雪融化,保证土壤墒情,为作物生长提供水分,真真是“瑞雪兆丰年”。

有些作物如菠菜、白菜、萝卜等,第1年播种后当年完成营养体生长,必须经过一个冬季到第2年才开花结实的,为“二年生作物”。

还有如苎麻、苜蓿、除虫菊、菠萝等的生命周期延续3年以上,每年除收获地上部分外,其地下部的根芽或根状茎可连续生长并可用以进行营养体繁殖的,为“多年生作物”,多生长在亚热带或热带。

有的作物如棉花、蓖麻,在温带为一年生,在热带则可成为宿根性多年生作物。至于茶、桑、果树等木本植物,则都属多年生作物。

综上所述,结合材料,针对某种作物的生长周期中各阶段对光、热、水的需求,病虫害的活跃程度等,分析该作物品质优良的原因。

“气温”知识整合

1.气温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品质

(2)气温低——生长周期长——上市晚——品质好——价格高。

(3)昼夜温差大——品质好。

2.温度高低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作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指农作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时,农作物生长发育停止,在最适温度时,农作物生长速度最快。

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时再升高或降低,农作物开始出现伤害甚至致死。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播种期一般不要盲目提前,因为在气温低于农作物生长最低温度时播种最易引起烂种,烂秧,提前播种反而造成减产(温室栽培的农作物除外)。采用地膜或薄膜覆盖的可适当提前,因为薄膜或地膜覆盖可提高一定的温度。8月份农作物正处在灌浆乳熟干物质积累阶段,需温度高,阳光充足的天气,低温易造成籽粒不饱满或空壳而减产。

多年生作物年生长周期变化在落叶果树和落叶观赏树木中有明显的生长期和休眠期之分;常绿树木在年生长周期中无明显的休眠期。

生长期是指植物各部分器官表现出显著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的时期。落叶树木自春季萌芽开始,至秋季落叶为止。主要包括萌芽、营养生长、开花坐果、果实发育和成熟、花芽分化和落叶等物候期。而常绿树木由于开花、营养生长、花芽分化及果实发育可同时进行,老叶的脱落又多发生在新叶展开之后,1年内可多次萌发新梢。有些树木可多次花芽分化,多次开花结果,其物候期更为错综复杂。尽管如此,同一植物年生长周期顺序是基本不变的,各物候期出现的早晚则受气候条件影响而变化,尤以温度影响最大。休眠期是指植物的芽、种子或其他器官生命活动微弱、生长发育表现停滞的时期。植物的休眠器官主要是种子和芽。落叶果树的休眠期通常指秋季落叶后至来年春季萌芽前的一段时期。休眠期长短因树种、品种、原产地环境及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等而异,当地气候条件中尤以温度高低影响最大,直接左右休眠期的长短。一般原产寒带的植物,休眠期长,要求温度也较低。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作物能在某地生长,那么它一定在长期演化中适应了该地的自然环境,或者说是该地的自然环境光、热、水等能够满足其生长的需求,从而也制约了该作物在世界的分布。有些本来适于寒温带的作物,如麦类,也可在低纬度地区利用冬季时节或在高海拔地区栽培。但作物适应性变化的范围不能超过一定限度,否则将生长不良或不能成活。

昼夜温差高低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作物白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

在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旺盛,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也就越旺盛。白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因此,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白天温度越高越好,而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温度越高,呼吸作用越强,消耗的有机物质就越多,而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消耗的有机物质就越少,因此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晚上温度越低越好。这就是为什么昼夜温差愈大(白天高、晚上低),农作物产量增高,品质提高的原理。

农业措施对温度的调控

在农业生产中常采用栽培措施调节土温与气温,以保证作物生长的适宜温度条件。常用的措施有灌溉、松土或镇压、垄作或沟种等,它们通过改变热量平衡与土壤热特性(如热容量与导热率等)来调节土温和气温。

(1)灌溉对土温的影响

浇水除直接影响温度的高低外,还可缓和温度变化。如冬灌可以稳定地温,防止越冬作物受害。

(2)松土与镇压对土温的影响

锄地(松土)对土温的影响。锄地的作用是综合的,可有增温、保墒、通气及一系列生理生态效应。镇压的作用与锄地相反,它能增加土壤容重,减少土壤孔隙,增加表层土壤水分,从而使土壤热容、热导率都有增加。

(3)垄作对土温的影响

垄作对土温的影响在一年的温暖季节,垄作可以提高土壤表层温度,有利于种子发芽与幼苗生长,并加大温度日较差。

(4)覆盖与土壤温度

地膜覆盖栽培是用很薄的塑料薄膜紧贴地面进行的覆盖栽培,它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最简单有效的增产措施之一。地膜覆盖具有协调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养分、减轻土壤盐渍化等多种作用,因此有缩短作物苗期、促进生长发育、提高开花结果、增加产量等效果。

玉米秸秆覆盖麦田,冬季的保温作用有利于冬小麦安全越冬,春季降温作用,则推迟冬小麦返青生长,延长小麦生育期。玉米田中秸秆覆盖可以有效平抑地温的变化,降低地温的日振幅,缓和昼夜温差,避免了地温的剧烈变化,能有效缓解地温激变对作物根部产生的伤害。

一般情况下,命题多为以下方向:

1、作物喜光喜温,则

(1)考虑其所处的纬度热量带,积温条件(结合热量带的划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有时候虽然某地纬度较高,属于温带,热量似乎不足,特别是冬季气温低,但作物的生长期短,在生长期内,能够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特别是雨热搭配好。

(2)地形条件,地势低,热量充足

(3)多晴朗天气,大气洁净,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

(4)向阳坡

(5)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

2、作物品质优良,稳产,高产,绿色食品等

(1)大气洁净,晴天多,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

(2)昼夜温差大,利于营养物质积累

(3)生长周期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慢积累

(4)空气洁净,水源洁净,对作物的污染小

(5)土壤肥沃,化肥施用少

(6)病虫害少(一般害虫喜欢吃植物的嫩叶,冬季考虑害虫虫卵过冬,春季萌发期考虑害虫孵化,害虫最喜欢气温高,干旱的环境,气温越低,害虫越不活跃)

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

THE END
1.新奥2024年免费资料大全,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版34.3142024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得到了空前的关注。面对全球性的气候变化、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保护和合理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新奥2024年免费资料大全是一份专门针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综合资料,它包含了从理论到实践、从农业技术到环境保护等各个http://ncljfsl.com/post/51598.html
2.农业的五种基本类型你必须知道的耕作畜牧渔业林业和采矿农业的五种基本类型,简直是你必须知道的!想象一下,没有这些,你可能就没法吃到早餐了。今天,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五大类别,它们分别是什么,以及它们为何如此重要。 首先,我们有耕作。这是最基础的一种,也是最广泛使用的。简单来说,就是在土地上种植作物,比如小麦、玉米或者水果。你可能已经意识到了,这对我们每个https://www.msv8oom8y.cn/xue-shu-jiao-liu/405693.html
3.农业类型种植畜牧渔业林业林业通常与森林保护密切相关,它涉及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以确保可持续使用,并防止过度砍伐。此外,林業還包括造纸工业,用於製造紙張;木材加工工業,用於製作家具與建築材料;以及木材燃料工業,用於提供熱能。 冷链运输与食品安全 在所有这些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中,冷链运输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一个保证从农田到餐桌之间https://www.yebtzbalg.cn/xue-shu-bao-gao/403333.html
4.掘土寻宝揭秘农业的五大秘密种类在浩瀚的大地上,生命之树根植于泥土,农耕的智慧与汗水交织成人类文明的基石。农业,这个让我们享受到新鲜食物、丰饶生活和温馨家园的伟大行业,其内涵深远,类型繁多。今天,我们将踏上一段探险之旅,一同揭开这五大农业秘密种类。 一、平原作物种植 平原作物种植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农业类型,它以肥沃而广阔的平坦土地为特点https://www.l0dm1h3tk.cn/shu-cai-bai-ke/527362.html
5.农业资源范文12篇(全文)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本栏https://www.99xueshu.com/w/ikey517ivkn7.html
6.韩国农业现状韩国的主要农业类型有哪些?韩国农业资源禀赋非常稀缺,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很多农产品都必须从国外进口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为此,韩国对于农业一直采取保护扶植的政策。 韩国农业现状 韩国农业是韩国经济的基础产业,由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组成。建国之初,韩国是个典型的农业国家,8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经过李承晚政府的土地http://www.360doc.com/content/20/0312/09/19248296_898588506.shtml
7.时隔40年,为何再启农业气候资源普查与区划?近年来,气候变暖对世界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产生的影响日益显现,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多更是加剧了农业生产的波动性,甚至带来严重的农业灾害。我国农业气候资源类型多样,在数量、质量及组合特征上有很大的地域差异;在时间上又有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我国水汽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农业种植结构、农作物产量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xw/2011xqxyw/202303/t20230302_5336721.html
8.多源遥感数据在草地资源类型解译中的研究天山北坡 草地资源 分类 多源遥感数据 估产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758-2005101896.htm
9.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欢迎订阅《中国农业信息》杂志 <正>《中国农业信息》杂志(月刊)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学会农业信息分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共同主办,是我国目前全方位登载国内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信息,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期刊,旨在沟通农业信息,预测市场动向,服务科教兴农,指导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http://www.zgnz.cbpt.cnki.net/WKE/WebPublication/wkTextContent.aspx?colType=4&yt=2016&st=02
10.和生态学原理.不使用农药.化肥等农用化学物质的一种农业类型b.大型农业机械广泛使用 c.耕地资源十分丰富 d.气候类型多样. A.abB.cdC.bcD.ad 试题答案 在线课程 分析农村劳动力丰富可以减少农业机械的使用,从而减轻农业机械带来的环境污染.耕地资源是否丰富与有机农业没有关系.气候类型多样,既可以经营有机种植业,又能发展有机畜牧业,有利于有机农业的多样化. http://www.1010jiajiao.com/gzdl/shiti_id_ce9fbe90a2818519d644e07ebe5a6232
11.休闲农业为了促进全国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补贴政策,其中包括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的补贴,但需要评选上,那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评选标准是什么?能补贴多少钱? 一、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评选标准是什么? 1、休闲农业资源 全文阅读 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什么意思?2022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都有哪些地方?详细名单! https://m.tuliu.com/tags/1409.html
12.生态旅游发展建议模板(10篇)1.4 农业资源丰富,农业类型多样 梅州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土地肥沃,是“中国金柚之乡”、“中国油茶之乡”,水果、蔬菜、植物种类丰富,栽培历史悠久,是“三高”农业示范区,有“梅州金柚”、“平远脐橙”、“五叶神卷烟”等著名品牌。梅州还是青蒿、金银花、凉粉草、巴戟、鸡血藤、阴香树等10个南药品种的种植基地。梅州生https://www.haofabiao.com/haowen/49872.html
13.浙江农林大学2024年博士后招聘公告(一)招聘类型:全职博士后 (二)学科要求 林学、林业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农林经济管理、作物学等相关学科 (三)基本要求 1.具有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 2.品学兼优、身体健康,年龄在35周岁以下; 3.所从事的研究方向与学校流动站学科相关; https://www.zafu.edu.cn/info/1018/1123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