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推广新型实用技术——浙江农科院胡振尉研究员谈发展金华奶牛业措施中医杂谈

——浙江农科院胡振尉研究员谈发展金华奶牛业措施

2003年11月14日

但是,金华奶牛业仍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浙江省农科院的胡振尉研究员从金华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金华奶牛业进一步发展的两大措施:一是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二是推广新型实用技术。

发挥龙头作用协调加工与养殖

金华的乳品龙头企业如果不上规模、上档次,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落伍,就会影响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因此,金华的乳品行业应当大力创新、开发新品,优化管理结构,在竞争中求发展。在美国,仅鲜牛奶就形成了一个系列产品群,包括脱脂奶和含脂奶;而含脂奶又分为含脂率1%、2%、3%等不同品种,以满足不同消费需求。金华的乳品龙头企业,应及时了解消费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信誉度,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乳品加工与奶牛养殖是乳业生产体系的两个方面,双方的利益都要兼顾。要想生产出优质的乳品,就要有优质的原料乳,因此乳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奶牛养殖基地的建设,积极扶持奶牛场和奶农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以提高奶牛的饲养和繁育水平。

价格是一种强有力的杠杆,可在乳品龙头企业和奶农之间起到协调作用。杭州乳品龙头企业和奶农之间形成的收奶模式,就很有借鉴价值。杭州市的做法是按质论价,乳品企业在收购生奶的过程中,要对生奶的含脂率、蛋白质含量和细菌总数进行测定,并根据检测结果对生奶进行定价。在实行按质论价之后,杭州的奶牛场和奶农在生奶中掺水、掺淀粉等现象大大减少了,挤奶的卫生条件也改善了,生奶的质量大幅提高。杭州按质论价收购生奶的内容是:在生奶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每公斤生奶含脂率提高0.1个百分点,收购价则增加0.0

8元;乳蛋白率每提高0.05个百分点,收购价则增加0.2~0.3元;杭州市乳品龙头企业还将生奶的卫生指标,作为对奶农进行奖励或处罚的一个依据。

采用现代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奶牛饲养技术必须实用、有效,这样才能给奶牛场和奶农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据胡振尉研究员介绍,浙江奶牛饲养每推广应用一项重大技术,都会使奶牛业跃上一个新台阶。如20世纪60年代,杭州市一头奶牛年均产奶量仅为4000公斤;后采用青干草取代稻草喂养奶牛,使每头奶牛的年均产奶量达到5000公斤。为了提高金华奶牛产业的素质,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种草养牛,推广优质青贮料技术

目前,金华奶牛业散户饲养居多,饲养规模偏小,多数养殖场和奶农没有建造青贮窖。这种状况,影响了高产优质牧草的生产。胡振尉研究员建议,金华市政府应出台扶持措施,推广“种草养牛”模式,鼓励牛场和奶农建造屋顶式青贮窖、采用优质青贮料喂养奶牛。在牛群集中的乡或村,可建一个大型青贮窖(贮量为500~1000吨),扶持牧草种植专业户开展青贮料的专业化生产,为养牛户提供优质牧草和青贮料。优质牧草的使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奶牛的产奶水平并改善牛奶的品质。

实施良种工程,提高奶牛素质

牛奶的含脂率和乳蛋白质含量,受遗传因素影响很大。从实用性角度考虑,提高金华奶牛遗传质量的最有效措施,是引进优秀种公牛的冻精。目前,金华已建立了冻精供应中心,应充分发挥这一中心的作用,及时测定和分析后裔的生理状况,选择优秀的公牛冻精。

重视生奶卫生质量,推广机器挤奶技术

生奶的卫生质量,是影响商品奶质量极为重要的因素。由于金华奶牛以户养为主,规模小,挤奶以手工为主,很难保证原料奶的卫生质量。在以散户饲养为主、奶牛头数较多的乡村,可以建造挤奶厅,厅内安置挤奶器。奶农在挤奶厅内用机器挤奶,可减少鲜奶与空气接触,减少细菌污染的机会,并可将牛奶及时冷却、运输到乳品加工厂。

改善饲养环境,提高奶牛的生存质量

胡振尉研究员介绍,目前,美国在奶牛生长环境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金华奶牛牛舍普遍低矮狭小、潮湿闷热,且缺乏奶牛活动所需的场地。由于长期圈养、缺乏运动,金华的奶牛存在肢蹄病多、体质弱、寿命不长等问题。近几年来,金华的李子园、丁丁等乳品企业纷纷开辟新地兴建牛舍,引入养牛户集中饲养奶牛。这种方法虽好,但仍不到位,原因是这些新建牛场仍然缺乏运动场;牛舍通风也存在不少缺陷。奶牛怕热而较不怕冷,在金华,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季节是夏季,在夏季,应对牛舍遮阴防暑,以减少牛奶产量的损失。

近几年,在国内畜禽养殖行业,养殖规模似乎有越大越先进的倾向。胡振尉研究员认为,这种倾向是不正确的。牛场规模过大,环境污染也大,对牛粪的处理就十分困难,会加重牛场的运行成本。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这句最近被人们熟知的话,道出了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隐忧。从2012年到2017年,连续6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出了部署,新型职业农民被国家寄予厚望。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目前突破2000万人,其中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人。那么,什么样的农民可称为新型职业农民?其发展现状如何,又该如何培育和扶持呢?我们来看看三农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怎么说。

新型职业农民,“新”在何处?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力。新型职业农民“新”在何处?目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情况如何?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严金明:

基本要求包括:

具备一定文化与科技知识、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富有自主创新创业精神、具有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对比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新”在以下几点:

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先进理念;具备现代农业所要求的能力素质;能够获得较高的收入,是新农业生产的继承人与开拓者。

主要培养对象:

现阶段,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不仅包括青壮年农民,还包括农机大户、农村合作社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现代青年农场主等多方主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职业农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农户,其特点如下:

面对市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新型职业农民高度依赖社会分工,面向广大市场开展生产经营,而不是自给自足。作为市场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具有成本核算意识、品牌塑造意识和市场风险意识,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还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

经营规模比较大。特别是在农产品流通、服务和加工领域,从业者的经营规模很大,甚至可以比肩跨国公司,足以使生产成本降到产生市场竞争力的程度。从我国现实出发,将粮食生产的平均家庭经营规模(约10亩左右)定义为现在的8至15倍比较合理。

越来越多地采用环境友好的技术从事生产经营。发达国家的有机农业比重一般不超过10%,但大多都重视环境友好技术的利用,并确保大宗农产品的安全生产。

与政府和农业科研机构结成“金三角”。农业生产经营系统、农业科研机构和政府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性支撑结构,三者结成良性互动关系。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安录:

新型职业农民的“新”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新的农业经营、农业专业化服务、农业管理的主体,既要懂经营,又要懂管理,还要为农业提供社会化服务。

2、是农业新知识的掌握者和传播者,只有广泛掌握生物科技、计算科学、现代管理等知识,才能提高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新技术、新品种、新技能的使用者和发明者,没有新的技术装备武装现代农业,就难以实现规模经济,而没有新的优良品种被培育推广,市场竞争力就难以提高。

4、是现代农业新业态的创新者,新型职业农民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联结为一体,将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农村生态旅游融为一体,使农业成为集种养、旅游、教育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新业态。

队伍有待形成,面临“成长的烦恼”

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应该怎样破除这些制约?

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面临着支撑政策缺乏、培育体系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培育效果有待提升等“成长的烦恼”。在人口流动、户籍政策、土地政策等方面缺少有力支撑。尚未建立完整的、满足不同层次培训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同时,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培育效果有待提升。

解决的对策:

对此,应当进一步建立健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支撑体系和管理制度。要规范培育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创新培育模式,实施分批分类培育;进一步加强培育质量与效果考核,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农业生产环节,目前仍以小农户为主。虽然在农业主产区的很多小农户已经不直接下地操作,但他们仍是土地承包户,土地不流转,会对土地规模经营水平提高形成限制;我国农业经营组织体系的现代化水平还较低,规模普遍较小,对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相当有限;我国农户的科技装备水平总体较低,亟须建立高水平科技推广体系,让农民学习更多实用技术。

首先,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改革城市土地规划管理体制,改善城市居住形态,方便农村居民迁入城市。

其次,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担保融资,降低地租水平,提高农业投资者增加土地生产力的积极性。

最后,建立以农业大学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体系,将现有农业科技推广系统并入其中。

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特别是在基础学历、市场敏锐度、创新意识等方面与现代化新业态发展要求有一定距离;社会认可度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福利不健全;土地产权细碎化、地块细碎化、农村组织分散化的现状与现代农业经营规模化、集中化、组织化、专业化的要求之间存在矛盾。

为了突破以上瓶颈,建议建立政府与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培训投资机制,加大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增加媒体对职业农民的宣传报道,逐步消除二元制度障碍,实行社会基本福利均等化;加快推进承包地确权登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为新型职业农民规模化经营创造基本物质条件,解决资金不足瓶颈;改革农业院校教师评价制度,鼓励教师个性化发展,建立教学型、科研型、推广型三支教师队伍,改革教学内容;逐步健全农村农业技术推广站,搭建实用技术、信息传播、农情预报预警网络,帮助新型职业农民快捷掌握新技术,有效防范各种风险。

能否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要看能力素质

很多网友反馈,比起现有的农民,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率先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概率更大。专家怎么看?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然瞄准在乡务农农民的培育,但同时也要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一手抓培育、一手抓引入。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对他们进行农业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能帮助其较快进入新型职业农民角色。

大学生和退伍军人与其他群体相比有自身优势。他们对家乡有着固有的眷恋,加上在外地学习和闯荡的经历,有助于把好的经验带回家。但能否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还是取决于他们是否具备新型职业农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新型职业农民与小农户是先驱与带动的关系

新型职业农民与小农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利益联结机制中,如何保证农户利益不受侵害?

我国的人地关系、城乡结构、农村社会形态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规模经营与分散经营、小农户与新型职业农民会共同存在。新型职业农民与小农户的利益并不存在结构性矛盾,二者是可以共存、互补的。

首先,新型职业农民的科学经营、管理模式和由此带来的高收益,可以为小农户提供示范与借鉴。

其次,小农户可以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的高质量专业技能服务,解决自身在农忙季劳力和技术不足的问题。

再次,小农户可以学习新型职业农民的精细化管理、特色农产品培育和种植等,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小农户可以通过契约、农业保险等防范市场风险。

新型职业农民与小农户之间是点与面、先驱与带动的关系。小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目前小农户经营模式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农户+合作社”与“农户+公司”的联合方式主要围绕农户承包地,而农户的根本利益也恰恰在于承包地。新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已明确提出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三权分离”,所有权为农民集体所有,农户具有承包权和经营权,且根据自身意愿可将经营权流转给合作社或公司,这在法律层面保护了农民土地的根本利益。政府在这种农户与合作社、公司利益联结机制中,应坚守底线意识,维护集体与农民的根本利益,防范资本下乡圈地,在农户自愿入社入股的基础上,有序引导和组织小农户参与和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土地入股、技术合作、利润分成等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合作互助、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长效发展机制。

THE END
1.深入辨析96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区别:揭秘不同产区的产品特性与产业在当今全球化的市场背景下,96精产国品一二三产区成为了热门话题,这些产区以其独特的产品特性和产业优势吸引了无数眼球,本文将深入辨析这些产区之间的区别,带您了解不同产区的产品特性和产业优势。 一、一产区:源头的魅力 一产区,也称为初级农产品产区,是整个产业链的源头,这里的产品主要以原始形态为主,如粮食、蔬菜http://dnjsgc.com/post/11222.html
2.农业农村工作知识:农业农村工作知识试题(考试必看)53、多项选择题 土地利用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A.土地生产规划 B.土地利用规划 C.土地保护与改良 D.生产布局 点击查看答案 54、问答题 怎样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点击查看答案 55、单项选择题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可用() A.农业劳动生产率=活劳动时间/农产品产值或产量 B.农业劳动生产率http://www.91exam.org/exam/87-1077/1077510.html
3.高二上册地理期中试卷及答案精选A.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B.以雨水补给为主,汛期为11月~次年5月 C.该河谷地集中了该国90%的人口 D.河口三角洲受海浪侵蚀,海岸线可能不断向后退缩 11.下列属于X所在国的是 ( ) A.泰姬陵 B.吴哥窟 C.金字塔 D.莫高窟 12.X所在国 ( ) A.地跨三大洲,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生产国 B.农产品出口仍然是https://www.liuxue86.com/a/3392838.html
4.农产品市场营销12篇(全文)具体表现在:一是大型批发市场太少, 许多农产品主产区没有长期稳定的供销渠道;二是市场基础设施差, 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绝大部分硬件条件较差, 基础设施落后, 检验、冷藏、电子结算等设备不完善, 交易手段落后, 严重制约了大宗农产品的交易;三是农产品营销网络平台建设薄弱, 导致农民很难及时、准确地获得市场信息,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u0ffth8d.html
5.中国十大粮食主产区全国粮食主产区有哪些粮食主产区省份名单→河南省是全国产粮大省,农业生产大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被誉为“中原粮仓”,是全国玉米生产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河南用全国1/1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1/4的小麦,是全国小麦第一生产大省。河南省小麦主产区主要分布在豫东豫北的黄淮海平原、淮北平原、南阳https://m.maigoo.com/top/1DMNMjAy.html
6.农产品调查报告目前全国优势区域苹果、柑橘集中度达到50%以上,水产品集中度达到80%以上。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后,客观上要求建立集散能力强的产地批发市场和冷藏能力大的保鲜库。但目前产地与销地以及集散地之间布局不合理,销地市场发展比较充分,目前年交易额在1亿元以上的销地批发市场558个,而中西部鲜活农产品主产区产地市场年交易额https://www.yjbys.com/diaochabaogao/4504420.html
7.“中国人引以为傲的粮食产能,何以出现萎缩态势?”文化纵横这些政策在保障国内粮食供给、抑制主要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主产区萎缩、主销区自给率下降的势头并未得到根本改变。 (一)利益驱动是粮食主产区萎缩的根本原因 种粮比较收益低下、粮食对财政贡献小,导致部分农民、地方政府等相关主体种粮抓粮积极性不高,这是粮食主产区萎缩的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234145
8.四川三农新闻网中江县委常委袁海信心满满,“中江作为农业大县和农产品主产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是中江加速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乡村的全面振兴,将有助于推动城镇化中的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工业化中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融合,信息化中的农业智能化和数字化。通过抓早、抓细、抓实乡村五大振兴工作,必将让中江以更稳更http://sc3n.com/index.php/index/news/topics/id?page=670
9.河南主体功能区规划亮相9市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房产资讯包括安阳、濮阳、鹤壁、南阳、商丘、周口、驻马店等7个省辖市市区和信阳市平桥区,17个位于重要产业带发展条件较好的县(市),或省辖市近郊县(市)以及省直管县(市),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和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城关镇、少数建制镇镇区以及产业集聚区。 其中整区域划为省级重点开发区域的县(市)为:郑州市的登封市,开https://kaifeng.news.fang.com/2017-03-16/12375485.html
10.在农产品主产区规划中,下列不属于我国最主要粮食作物的是()A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粮食生产历史悠久,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玉米、豆类的种植则相对分散.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为主,是我们食物的基本来源,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故选:C.点评:我国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https://qb.zuoyebang.com/xfe-question/question/39a4303a2dc2962542eb4d00ba79d5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