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从国家安全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对于破解当前粮食安全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粮食安全,装备先行。农机装备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提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离不开农机装备的有力支撑。
一、我国农业生产已进入机械化主导阶段
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农机工业从零基础起步,农业生产基本依靠人拉牛犁,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长期处于繁重体力劳动中。经过75年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持续努力和不懈奋斗,我国已成为世界农机生产大国和使用大国,农业生产已进入机械化主导阶段,正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迈进。
农机装备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3年,全国农机装备保有量近2亿台套,总动力11.37亿千瓦,涵盖32大类72小类4000多种产品。一批标志性整机装备成功实现突破,30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气力式高速精量播种机、加工番茄收获机等高端智能农机先后量产,国产6行打包采棉机、高速插秧机、12公斤/秒喂入量谷物联合收获机等市场占有率已超过国外机型,6—15度丘陵山地拖拉机、山地玉米播种机、中药材收获机等丘陵农机成功部署一线,国产农机装备正加快向“大中小型兼备、绿色高效智能一体”方向迈进。
农机产业发展欣欣向荣。截至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2200余家,主营业务收入2428亿元。农机领域上亿元企业3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7家。潍柴雷沃、中国一拖等头部企业产品线齐全,市场竞争力强,已经进入全球农机企业第一方阵;部分中小企业发挥自身“专精特新”优势,专注细分市场,形成了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山东、江苏、河南、浙江等地打造了一批产业基础雄厚、主导产业聚焦、优势特色突出的农机装备产业集群;植保无人机、高速插秧机、精量播种机、履带拖拉机等领域,国产品牌国际竞争力持续强化。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持续发展。全国农机服务组织包括各地建设的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公司以及以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基础建立的各类现代农业(农事)服务中心等已达19.56万个,农机从业人员4993万人,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业服务面积已近9.6亿亩,农机跨区作业面积达到3.15亿亩,农机服务收入4829亿元。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模式不断丰富,生产托管、订单服务、跨区作业等蓬勃发展,已拓展到农业产业各领域各环节,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装备能力、服务能力和维修能力持续增强,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二、多元化食物供给所需农机装备研制应用取得积极进展
经过各方持续努力,多元化食物供给所需农机装备研制应用取得了积极进展。设施种植方面,蔬菜起垄播种、工厂化育苗、有机肥精量撒施、水肥一体化等技术装备正加快普及,精准对靶、静电喷雾等施药技术广泛应用,节药减药效果明显。畜牧养殖方面,700马力青饲料收获机、大方草捆打捆机等装备实现小批量试制,开始产业化应用。成功研发出雏鸡断喙机器人、设施巡检机器人等装备,智能饲喂、设施环控、养殖巡检等装备正加快应用于规模化养殖场。水产养殖方面,水下巡检、清淤、海星防治、海参捕捞等多款水下机器人完成样机试制;移动式太阳能增氧机、轨道式投饲机、智能投饵船、水草收割机等机具正加速推广。林果生产方面,苹果采摘机器人、红枣采收机、核桃采收机等多款装备完成样机试制,正在开展田间可靠性验证和性能试验。果园多功能作业平台、避障除草机、果园水肥精准灌溉一体化设备、果园轨道运输机正在大面积推广应用。
三、持续加力补齐多元化食物供给所需农机装备短板
总的而言,在保障多元化食物供给上,国产农机装备支撑保障能力仍需进一步加强,“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问题不同程度依然存在。比如,设施种植方面还缺少电动作业、智能育苗、高效嫁接、全自动移栽、蔬菜收获等装备;畜牧养殖方面还缺少饲草料收获处理、精准饲喂、疫病巡检、疫苗注射、自动化挤奶等装备;水产养殖方面还缺少水质在线监测、高效起捕、筏式养殖采收、网箱清污等装备;林果生产方面还缺少有机肥施用、自主避障除草、疏花疏果、高效套袋、果实采收等装备。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有关部门,紧盯各类食物生产急需急用,坚持以用促研发、以用促制造、以用促转化,坚持研产推用多方发力,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二)在生产端,积极培育优势企业。开展多元化食物供给所需农机装备生产企业的情况摸底,通过研发攻关、技术改造、金融保险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研发能力、产业带动力、市场竞争力的不同领域优势生产企业。鼓励农机企业与电子信息企业、工业机器人企业跨界合作,共同开展研发攻关,利用大工业力量解决多元化食物供给的装备问题。
(四)在应用端,加快机具供给保障。充分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导向作用,加力推进“优机优补”“有进有出”,通过新产品试点、专项鉴定等方式,将更多急需急用的多元化食物供给所需农机装备加快纳入补贴范围,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使用,持续提升先进适用机具保有量。加快建设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等农机作业服务组织,支持配强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加快培育高素质农机手队伍,为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