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解读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苏丹红、三聚睛胺,地沟油等,每一起食品事件都牵动广大群众的神经。下面是yjbys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食品安全法的解读,欢迎阅读。

从事食品生产经营须取得行政许可

第三十五条:“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许可。但是销售食用农产品,不需要取得许可”。第三十九条:“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实行许可制度”。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食品进行抽检并公布抽检结果

解读:抽样检验是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检查的一种重要方式。为了适应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的变化,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赋予了县级以上政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食品进行抽样检验的权力,包括对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进行抽样检验。

明确要求转基因食品须显著标识

《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显著标示。”

严格管控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

《食品安全法》第四十九条:“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的规定,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禁止将剧毒、高毒农药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第一百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违法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外,可以由公安机关依照第一款规定给予拘留。”

解读:农业投入品是指在食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或添加的物质,包括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用生产资料。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使用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为了保证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新《食品安全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药管理条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严格监管,确保源头安全。

确立了消费者损失赔偿首负责任制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一款:“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推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经营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经营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经营者追偿。”

解读:首负责任制,就是消费者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向生

规定了1000元的最低惩罚性赔偿金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解读:惩罚性赔偿是指在赔偿受害人的实际损失之外额外增加的赔偿。其设立目的在于惩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这一性质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从而更好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例如,消费者购买一瓶价格为3元的饮料,如果该饮料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除了获赔3元价款外,还可向生产经营者主张1000元赔偿金。此外,本条还规定了不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情形,以避免消费者权利滥用。

明确了刑事责任优先原则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九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一百二十一条第一款:“县级以上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等部门发现涉嫌食品安全犯罪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移送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立案侦查。”第一百二十三条和一百二十四条第一款:“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

解读:各类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若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在原法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刑事责任优先原则,加大了对食品生产经营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实践中,各监管部门面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首先要进行责任判断,如构成犯罪,应及时移送公安机关,未构成犯罪,则由监管执法部门给予行政处罚。

一年内累计三次违法,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四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年内累计三次因违反本法规定受到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以外处罚的,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解读:针对部分食品企业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生产经营中往往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对此类屡次违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予以加重处罚。“一年内累计三次”是指食品生产经营者在一年之内有三次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且受到处罚的违法行为。“累计的处罚”应当是因为违反《食品安全法》规定而受到的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没收工具、设备、物品等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以外的处罚。

资格处罚力度加大,限制行业准入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五条:“被吊销许可证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及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申请食品生产经营许可,或者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因食品安全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也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增设食品经营者免于行政处罚条款

明确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和许可证审查,若发现其有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应及时制止并立即报告监管部门;严重违法的,应立即停止提供网络交易服务。

建立并公布食品生产经营者信用档案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三条:“县级以上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记录许可颁发、日常监督检查结果、违法行为查处等情况,依法向社会公布并实时更新;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增加监督检查频次,对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通报投资主管部门、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有关的金融机构。”

解读:建设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根据信用等级对食品生产经营者实施分类监管。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建立了信用信息共享和通报机制,及时向社会发布违法违规企业和个人“黑名单”,对失信行为予以惩戒,增强了食品安全信用监管的执行力,。

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应承担法律责任

《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违反本法规定,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媒体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罚,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使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依法承担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

解读: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食品安全信息的真实、客观、公正与否,直接影响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一些无良失德的个人和媒体肆意编造、失实报道食品安全信息事件层出不穷。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防止由虚假信息、失实宣传报道给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干扰或冲击,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增加了对编造、散布虚假食品安全信息行为的惩处力度。

食用农产品销售者要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

非食品生产经营者应依法贮存、运输食品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本条第二款规定:“非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事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的,应当符合前款第六项的规定。”

解读:食品生产经营者是指食品生产者、食品销售者和餐饮服务提供者,专业的仓储公司、物流公司等不属于食品生产经营者,但食品的贮存、运输和装卸行为直接关系着食品安全。从落实企业全程管理责任的要求,修订后的《食品安全法》对非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事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提出了与食品生产经营者同等的要求。

THE END
1.什么是农业投入品?什么是农业投入品? 农业投入品是指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或添加的物质。包括种子、种苗、肥料、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用生产资料产品和农膜、农机、农业工程设施设备等农用工程物资产品,也包括不按规定用途非法用于农产品生产的物质,如孔雀石绿和瘦肉精。https://www.ningguo.gov.cn/OpennessContent/show/3449167.html?branch=453
2.“严”“优”并重更高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产地环境、投入品、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上市前监督管理等具体任务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覆盖涉农乡镇,检验检测机构延伸到涉农县市,部门间形成齐抓共管合力。五是治理重点问题。加强重点品种突出问题精准治理,综合运用监督抽查、暗察暗访、日常巡查、批批速测等手段,对非法使用禁用药物行为始终保持https://www.cfsn.cn/news/detail/267/278574.html
3.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7.什么是农业投入品? 农业投入品是指在农业和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或添加的物质。包括农药、兽药、饲料、种子等农用生产资料产品和农膜、农机、农业工程设施设备等农用工程物资产品。 8.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时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时,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尽量采用https://www.meipian.cn/37bdbzz4
4.()应当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危险化学品临时存放点应落实安全管理措施有() A. 危险化学品临时存储现场应明确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管理责任人 B. 危险化学品临时存储应建立危险化学品出入库核查、登记制度 C. 危险化学品应根据不同性质分区、分类摆放 D. 危险化学品临时存放点5m范围内应配置不少于2具5公斤灭火器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https://www.shuashuati.com/ti/d7f8caef1b6142c283ad0b96b85d0930.html?fm=bd6e9a7866d2f51fb02fb6bcb070daabef
5.什么是农业投入品?农业投入品使用规定有哪些?图片新闻导读:我们经常会听说在市场上购买的农产品出现“农药残留”的信息,铺天盖地都在宣传“无公害蔬菜”,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为了防治病虫害都会使用包括肥料、农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大律师网小编今天网大家带来“农业投入品”的相关内容,那么,什么是农业投入品?农业投入品使用规定有哪些?为什么要建立农业投入品使用记录制https://www.maxlaw.cn/n/20210225/1003923290412.shtml
6.农业投入品管理使用制度.pptx农业投入品管理使用制度.pptx,xx年xx月xx日农业投入品管理使用制度 引言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总则农业投入品采购及验收管理农业投入品使用及管理规范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实施与监督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度建设及政策建议contents目录 引言01 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投入品是保障农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208/8047057017006014.shtm
7.农产品质量安全基本概念二、生产者在农产品生产中应遵守的规定 农产品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应当遵守相应的质量安全规定,主要包括: 依照规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或者休药期的规定; 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防止因违反规定使用农业投入品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https://www.safehoo.com/Item/1531637.aspx
8.农业部门应当如何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管律师普法农业行政部门作为农业生产环节的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制度:一是要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生产者的宣传和培训力度,增强他们对有害农业投入品的认识,提高安全使用农业投入品的意识、能力和责任。二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的监管,防止国家明令禁止的农业投入品流入市场。三是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https://www.110ask.com/tuwen/14670389804543579847.html
9.农业部门应当如何加强对农业投入品使用的监管1、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制度:农业行政部门作为农业生产环节的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监督抽查结果由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权限予以公布。监督抽查检测应当委托符合本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条件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id=724f2b3d742b42000102
10.学法时习之丨全国生态日,这些环境保护法律知识要了解禁止引进不符合我国环境保护规定的技术、设备、材料和产品。 进行施肥、处理秸秆等农业生产活动要遵循环保规定 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农业等有关部门和机构应当指导农业生产经营者科学种植和养殖,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科学处置农用薄膜、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防止农业面源污染。 http://www.isenlin.cn/sf_B5485ABEB693432286686A4D6DD36837_209_C742F89E281.html
11.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精选8篇)第三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单位或个人,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执行本办法的规定。 第四条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应引导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大力生产推广高效、优质、低残留、无污染的农业投入品,以确保农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pqc8xecu.html
12.食品安全法对农业投入品管理是如何规定的?内查题库网(1)【◆题库问题◆】:[问答题] 食品安全法对农业投入品管理是如何规定的? 【◆参考答案◆】: 1、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和国家有关规定使用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建立食用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 2、县级以上农业http://www.neicha.com/64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