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呈现的特点是:既取得了巨大成就,又面临着巨大挑战。可以说,当前的挑战不仅来自于现实的困难和问题,更在于新形势下已经不可能再以原有的发展方式来应对新的局面。所以,这一年多来,大家都在讨论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1月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和经济发展的主线。在同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又一次强调了这个问题。2015年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讨论的主要内容以及随即发出的中共中央2016年一号文件,都特别强调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什么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3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第四次全体会议上,总书记在参加湖南团讨论时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总书记的这段话,揭示出了我国农业当前面临的主要矛盾以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含义:不同农产品面临着阶段性供过于求与供给不足并存的局面,因此不能单纯追求农产品产量的增长,也不能只从国内市场供求的视角对现有各类农产品进行生产结构上的调整,而是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深入思考如何在总体上提高我国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上取得了很大成就。在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第一次做出了我国粮食已经实现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的判断。虽然此后的供求状况又发生过一些阶段性变化,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在持续稳步增长。特别是2004年到2015年,粮食的年产量从8614亿斤增加到了12429亿斤(2),连续12年增产,年均增产318亿斤。由此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我国粮食的供给能力已经基本可以满足国内的总需求,但突出的问题是,有些粮食品种供不应求的局面在加剧、而有些粮食品种却出现了明显的阶段性供过于求现象。

二、为什么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的生产结构一直在作调整。2015年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比1978年增加了10.8%,但粮食的播种面积从1978年的占80.3%降到了2015年的只占68.1%,因此各类农产品的供给才能极大地丰富起来。对农产品生产结构调整起主导作用的,应当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市场也不是封闭的市场,有些产品必须考虑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我们在与国际市场农产品的竞争中,存在两方面的薄弱环节,一是有些产品的科技含量不足,单产低、效益差,农民不愿生产,市场就让给进口农产品了。二是有些产品单产上来了,但成本高、价格不具竞争力,挡不住进口农产品,市场被人家夺走了。

第一个问题突出体现在大豆上。我记得大概是2001年,朱镕基总理到东北去考察回来,对于粮食问题作了一段很长的批示。朱镕基总理讲,他年轻的时候唱《松花江上》这支歌,就知道东北漫山遍野都是大豆高粱,但现在却到处都是美国大豆。朱总理提出大豆问题的那一年,我们进口大豆刚超过2000万吨,而2015年我们进口大豆是8123万吨,比那时增加了三倍多。目前我国的大豆需求量的87%要依赖国际市场进口。

如果不能努力使我国的大豆在单位面积产量上赶上世界平均水平,我们的大豆就不会有国际竞争力,农民也不会愿意种大豆。如2015年,国家对东北地区大豆制定的目标价格是每斤2.4元,亩产250斤,毛收入只有600元。但是同期国家对东北地区玉米临时收储价是每斤一元钱,亩产1000斤毛收入就是1000元。在这样的比价之下,农民当然会选择种玉米。结果就是大豆的种植越来越少,进口量不断增加;而玉米已经过剩了,却还在不断增长,于是库里就存放了超过一年的玉米产量。要化解这个矛盾,就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力度。大豆单产的效益就上不去,农民就不愿种,就只能把国内的大豆市场让给进口大豆。

三、如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综合起来看,对东北四省区的玉米实行“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改革,应当说既有必要、也有成效。但改革当然不仅仅限于玉米的定价机制、补贴政策和收储制度,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至少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寻求新的突破。

(一)改革价格形成机制

要想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改革价格形成机制,如果不从这方面发力,仍然把政府制定主要农产品的价格作为保护农民利益的主要手段,最终就会使结果背离愿望。我们靠不断提高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价的办法,虽然在一个时期内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但当国内的粮价因此而明显高于国际市场价后,国家收储的粮食就卖不动了,农民产出的粮食也就卖不出去了,实际的市场价格就必然会大幅度下降。因此,必须把价格与补贴分开,价格由市场供求来决定,补贴则在价格以外另行支付给农民。所以,改革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同时必须也改革现行的农业补贴政策。

过去我们把粮食价格提得这么高,最重要的原因是把对农民的补贴放到价格里面去了,所以叫“价补合一”的最低或临储收购价政策。现在要把它分开,实行价补分离,才能使我们的粮食价格回归到市场能够接受的合理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讲,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必须把握好价格形成这个关键,产生一个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同时又要去推进农业补贴政策、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等方面的一系列改革,这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体制创新方面的重要一环。

(二)推进科技创新

(三)推进农业经营体系创新

目前,大约有30%的承包农户全部或部分流转出了自家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的总面积大约占农户承包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根据农业部前不久公布的数据,全国农村现在经营土地面积在5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有350万户,这350万户一共经营的耕地是3亿5千万亩,平均每户经营100亩。这很了不起,因为一个农业经营主体要经营100亩土地,差不多得有十户农民把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你,你才能种这么多的地。问题是100亩的规模在我们这里确实不小,但和新大陆国家比就算不上什么规模了,但这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问题是,经营100亩农地的经营主体,他能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来经营土地。

(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

回来以后我查了一下统计数据,比如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31195元。把七亿多城镇居民五等分,其中收入最高的那20%,人均收入是65000多元。第二等的是38000多元。这表明,现在的城镇居民中,至少有40%的人口,他们的家庭年收入是超过十一二万元的。同时,2015年全国城镇居民的家庭中,每百户拥有的家用汽车是30台。从这个角度来讲,这40%的收入较高的城镇居民,特别是自己买了汽车的家庭,节假日就可以出去玩了,于是乡村旅游才能发展得起来。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这几年中央强调统筹城乡发展,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以及建设美丽乡村等等,你想去、能去农村,但去了没路、没水、没电那也不行。但是这几年农村的电、水、道路都在加快发展,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正在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利部一直在做,大部分已逐步解决了。2016年底全国乡村道路的通车里程可以达到400万公里。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和农村建设的新发展,这两个东西对接,于是乡村旅游才开发出来了。按照国家旅游局统计,2016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次达到44亿人次以上,其中30%是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农家乐、民宿等等,这就为农村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和收入机会。

四、结束语

所以从目前的形势看,我个人觉得,在经济发生变化的内外压力之下,只有靠坚韧不拔、勇不回头的改革精神去推进,才能突破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各种围困,使得我们的农业能够战胜新的挑战,从而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注释:

(1)2016年12月,中国农业大学成立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业政策领域著名学者陈锡文受聘担任研究院首任院长兼首席专家。本文即根据陈院长在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整理而成,并已经作者审定。

THE END
1.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路径有哪些,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什么意思二、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什么意思 1、含义 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的是通过自身努力,并做出一些改变和调整,使得农民所生产出的产品在质量以及数量这些方面,均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的目标。 2、核心内容 (1)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操作主体是农民,播种种子、管理田间等活动https://m.10jqka.com.cn/20240402/c656533605.shtml
2.供给侧改革是什么详解什么是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强调在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笔者认为,简单点说就是从供给角度出发,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证供给平衡,减少库存。 针对农业来说,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生产成本“地板”抬升、资源环境“硬约束”加剧等新挑战https://www.66law.cn/laws/280566.aspx
3.常说的“药食同源”是什么意思?——锄禾网,锄禾,中国锄禾网,锄禾常说的“药食同源”是什么意思? “药食同源”是中国古代医学界的一句名言。 翻开药学与烹饪学的历史可以看到,最早的药物大都是食物。秦汉以前,对药物统称为毒药,指药物的偏性。古人认为人患病是身体出了偏差,阴阳失衡。所以,中医治病,是以药之偏性纠正人体之偏,目的在于恢复阴阳平衡。汉以后,随着人们对药物认识http://www.chuhe.com/news/104572.html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是抓好什么?律师普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严守耕地红线,扩大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规模,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的政策措施,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赋予农民更加https://www.110ask.com/tuwen/15049709883262107079.html
5.什么叫供给侧改革概念供给侧改革是什么意思 供给侧改革是什么意思通俗解释 从通俗来讲,供给侧改革中的供给指的是提供,供给侧就是提供产品的一方,消费者就是需求的一方叫做“需求侧”。“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清理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发展方向锁定新兴领域http://www.suiguang.wang/pa/vnvnagnpfagngmkmkb.htm
6.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意思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通过自身的努力调整,让农民生产出的产品,包括质量和数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农业的发展方式需要转变,要从供给入手,改善供给结构,这才有了农产品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要想得到有效的推进,除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之外,农民也得转变发展观念。通过施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307184729518152179.html
7.什么是农业全产业链?农业产业链深度分析现代农业的竞争已由产品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我国农业产业链条较短、附加值较低,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纵向和横向融合发展是关键,需做好延链、补链、强链,协同打造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构建立体多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https://m.nongjiao.com/news/read-42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