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标本是人们认识植物形态结构和鉴别植物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以为植物分类、植物资源开发、合理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也是长期保存植物的重要形式。当然植物标本的艺术装饰价值也不差的,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又称为原色浸制标本,是将采集的新鲜植物整形、消毒,用固定液固定颜色后,置于保存液中保存的标本。
采集新鲜的植物,修剪烂叶,残缺花朵。修剪时注意尽可能保留植株的完整性及其原始特征。但是对于一些大型的植物标本,往往只能取部分进行制作。然后洗净泥沙,用70%乙醇消毒,5分钟后用水冲洗干净。
绿色浸渍标本制作,通常先用固定液固定颜色,然后用清水漂洗,最后置于保存液中保存。固定绿色的方法比较多,这里介绍两种,分别采用煎煮法和浸泡法两种方法。
煎煮法:煎煮法的固定液可采用醋酸铜溶液,向100ml冰醋酸溶液中慢慢加入醋酸铜粉末,不断搅拌,直到饱和为止(100ml可溶醋酸铜约6g),配成醋酸铜母液。使用时将醋酸铜母液用水稀释至3-4倍。将溶液倒入大烧杯内加热至85℃。然后将标本放入,看到植物由绿变黄,然后又由黄变绿,玻璃棒翻动,受热变色均匀为止。取出绿色标本,在清水里漂洗干净。
浸泡法a:根据标本的大小和质地的不同,可以配制5-10%的硫酸铜溶液,将标本直接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浸泡。当标本由黄褐色转为绿色后,取出用水洗净,再浸入保存液中保存。
浸泡法b:将标本浸泡在0.2%的水和氯醛溶液中,固定24h,取出漂洗净水合氯醛,然后浸泡在75%的乙醇中保存。
质地略厚的叶片采用煎煮法效果较好;叶片质地薄而软的,选择浸泡法效果较好。
将固绿后的标本,用清水漂洗干净,再用蒸馏水清洗一遍,然后用线绳固定在玻璃片上,装入已消毒的标本瓶内固定好,注入保存液至浸没标本2cm为止,用玻璃棒将标本整形,使其自然美观又不堆积挤压。
常用的保存液有以下3种:
1)0.3%柠檬酸:1%亚硫酸:0.3%硝酸钾=1:1:1
2)0.6%亚硫酸:0.2%柠檬酸:0.2%苯甲酸钠=1:1:1
3)亚硫酸:甘油:水=1:1:200
植物浸制标本装瓶后,瓶口要加盖并密封,以防止保存液挥发,以及标本发霉变质。将石蜡切碎,放在容器内隔水加热,使之熔化,趁热用毛笔将石蜡涂在瓶口接缝处。也可用密封胶,凡士林之类。封口后,在标本瓶的上方贴上标签,注明名称、产地、制作日期、制作人等。
简单来说就是把植物展平放在吸水纸之间,夹好进行干燥再固定保存。是植物标本的制作与保存工作中最常见的标本类型之一。应根据植物的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程序的植物标本制作工序。一般情况下,腊叶植物标本的制作过程分为以下几种工序:
2.1采集
采集标本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在采集标本的同时拍摄植物生态照片,以备标本后期制作时应用。采下的标本及时编号挂牌,并详尽填写采集记录。
在植物下面铺垫一些吸水性较好的纸,然后放上将要进行压制的植物标本,摆正好植物标本的位置,最后在标本上再铺垫一些吸水性强的纸张。随后放好压榨板。用绳子以及具有足够重量的物体等工具对标本施加压力,使标本上下的纸张充分吸收标本中的水分。定期更换纸张,一般压榨过程中纸张的更换频率为每天更换一次。每次每层吸水纸的张数保持在4张左右为宜。对于质感过厚的植物可以衬一层海绵。
在压制过程中,对于存活能力较强的植物,比如生姜、菟丝子以及杉、柏、松等,应用开水烫死根茎等部分的细胞,再进行压制工作。
花的标本最好有一部分侧压,以展示花柄、花萼、花瓣等各部位形状。
多汁的根、块茎、鳞茎等标本,不易压干,要先用开水烫死细胞,然后纵剖或横剖,滴干水后再压。这样既可使标本快干,又能观察内部构造。
将标本放在台纸的适当位置上,留出台纸的左上角和右下角贴采集记录和照片,然后运用纸条或者植物胶将植物标本与硬纸板粘合在一起。标本装订后,在右下角贴采集记录,包括植物名称、拉丁学名、科属、药用部位、采集地点、日期、采集者、生境、功效等。在左上角贴植物的彩色照片,最后将标本放入塑料袋中保存。
通常腊叶标本应存放在标本柜里,标本柜要求结构密封、防潮,并放在通风干燥的室内。保存方法包括两项:
★登记、编号:将每份标本按分类编号、登记,使标本保存更有条理,使用方便。
★消毒:存放标本前,将标本柜打扫干净,晾干、并用杀虫剂消毒,在标本柜里放置樟脑丸、干燥剂。标本入柜后,应经常抽查是否发霉、虫蛀等,如有应及时处理。若标本发霉,可用毛笔轻轻扫去菌丝体,再蘸点石炭酸涂在标本上,也可用红外灯烘干,紫外灯消毒。平时取放标本时要随手关好柜门。
3.1对采集的标本进行修剪,清洗消毒
同浸渍标本
植物叶片除绿色外,还有红叶、黄叶等。
3.2.1绿色植物标本固定保色处理
●配制母液按硫酸铜︰水︰冰醋酸=12︰900︰150的比例配制。
●煎煮将配制好的母液加热至约80~85℃或微沸时投入绿色植物标本,观察其变化,待植物标本由绿色变为黄褐色后又慢慢变成绿色后取出。
●漂洗取出后的植物标本投入清水中洗净,晾干。
3.2.2红色植物固定保色处理
●煎煮将配制好的母液加热至约95℃或微沸时投入红色植物标本,观察其变化,待植物标本由红色变为黄色后又慢慢变成红色后取出。
●漂洗取出后的红色植物标本投入清水中洗净,晾干。
3.3.3黄色植物固定保色处理
将植物叶片在50%醋酸溶液中加热,至植物叶片变为黄色,取出投入清水中洗净,晾干。
●操作过程:已固色原色植物标本→预处理→浸泡→干燥→塑化植物(永贮植物)。
●预处理:采用甘油和酒精混合液对叶片进行软化处理,以有一定挥发性的甘油和不易挥发的聚乙二醇混合液作为植物标本内水分的终替代物,替代植物标本干制过程中失去的水分,填充在植物标本内,达到降低植物标本皱缩程度的目的。增放少量蜂蜡可使标本具有光泽感,制成的植物标本具有光泽,柔软的质感及独特的人工色彩,十分优雅美观,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植物标本。
括号内的数字为两液体混合时的体积分数
●塑化液处理:95%乙醇(95)+甘油(5)浸1d→无水乙醇(90)+甘油(5)+聚乙二醇(5)浸1d→无水乙醇(85)+甘油(5)+聚乙二醇(10)浸1d→无水乙醇(75)+甘油(3)+聚乙二醇(20)+蜂蜡(2)浸3d。
取出并用滤纸吸干材料表面多余的聚乙二醇,然后放在阴凉干燥处.待其表面干燥。就制成高分子水溶性塑化处理的标本。
不同植物的塑化方法存在差异
当我们将植物标本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学术包袱可以适当放下,借鉴制作原理即可。相对简单方便的“蜡叶标本”制法,能为我们搞定许多类型的植物。
比如装画框里......
形态各异的植物标本画,可以瞬间将死气沉沉的屋子变得生机勃勃,即使褪色了也很美~(当然你可以固色处理,让他们变成永不退色的风景)
贴一个专属的小便签,妥妥的学术风~
ps:可以顺便了解植物哦
植物标本不放进相框,像这样直接贴在纸上是不是有种森系自然感,也是很有质感呢~
换一个背景纸,摇身一变复古风。
随意的色彩搭配,瞬间更加轻快文艺,变成平面花艺展示。
夹在本子里也是不做的选择,做一个植物手帐吧!
还嫌不够特别的话,可以试试悬浮大框和立体的,好像进入了艺术陈列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