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

智慧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着力点,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制高点。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以推进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为工作主线,以全面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农村管理服务效能为主要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强化应用导向,着力破解信息感知、智能决策、精准作业各环节的瓶颈问题,统筹推进技术装备研发、集成应用、示范推广,大幅提升农业智能化水平,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新动能。

到2030年,智慧农业发展取得重要进展,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标准体系、检测制度基本建立,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的国产化技术装备广泛应用;重点地区、重要领域、关键环节的推广应用取得重大突破,推动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有效提升,行业管理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5%左右。展望2035年,智慧农业取得决定性进展,关键核心技术全面突破,技术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农业全方位、全链条实现数字化改造,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40%以上,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二、全方位提升智慧农业应用水平

(一)推进主要作物种植精准化。推动良种良法良机良田与数字化有机融合,集成应用“四情”监测、精准水肥药施用、智能农机装备、无人驾驶航空器和智能决策系统等技术,提升耕种管收精准作业水平,构建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数字化种植技术体系。加强农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完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大力发展智能农机装备,推进农机具数字化升级,研发推广高精准作业水平的智能农机装备,建设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鼓励农垦发展“互联网+农机作业”。建立健全“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积极推进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资源共享,提高农业遥感监测的精度和频次;合理布局田间物联网监测设备,统筹推进农业气象、苗情、土壤墒情、病虫害、灾情等监测预警网络建设,提升防灾减灾实时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开展数字化改造,因地制宜探索多样化的智慧农场建设模式。

(二)推进设施种植数字化。结合设施农业发展布局,以设施种植传统优势产区为重点,推动集中连片老旧低效设施数字化改造,推进环境控制、水肥一体化等物联网设备应用;以大中城市郊区及其周边区域为重点,因地制宜发展连栋温室、植物工厂等现代化生产设施,加快推广国产化全流程智能管控系统,集成应用作物生长监测、环境精准调控、水肥综合管理、作业机器人等技术装备。鼓励规模化设施种植主体,应用生产经营全过程信息管理系统,合理制定种植计划,动态调优品种结构和上市档期。以蔬菜和水稻生产大县(农场)为重点,推进育苗催芽播种等智能装备应用,推动集约化种苗工厂数字化建设。

(三)推进畜牧养殖智慧化。引导发展规模养殖智能化,按需集成环境精准调控、生长信息监测、疫病智能诊断防控等技术,推广精准饲喂等智能装备。在土地资源相对紧缺地区,推广智能化立体养殖技术。鼓励规模养殖场建立电子养殖档案,推进数据直联直报,加快推广能繁母猪、奶牛个体电子标识。加快饲料原料营养价值和畜禽动态营养需要量数据库建设,推广国产饲料配方软件。加强动物疫病监测预警、诊断和防控信息化建设,完善重大动物疫情测报追溯体系。

(五)推进育制种智能化。加快国家级和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畜禽基因库、畜禽水产资源保种场(区)等数字化建设,推进种质资源信息互联共享。支持建设一批智能化现代化的农作物优势制种区和畜禽核心育种场,集成推广小区智能播种收获、高效去雄等智能设备。支持科研机构和种业企业联合打造智能育种平台,开发智能设计育种工具,推动经验育种向智能设计育种转变,有效缩短育种周期。推动遗传评估中心、畜禽品种性能测定站等试验数据共享,提升品种测试(测定)效率。完善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探索建立品种身份证制度,推行种子可追溯管理。

(七)推进农业农村管理服务数字化。加强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用地“一张图”建设,健全协同推进制度机制,推动数据汇聚共享和上图入库,持续优化拓展平台功能,构建农业农村管理服务数字化底座。部省协同推进农业防灾减灾救灾指挥调度、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农村承包地管理、农村宅基地管理、全国农田建设综合监测监管、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全国乡村建设信息监测、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管理服务、畜牧兽医监管监测、渔业渔政管理、长江禁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业务系统建设,逐步统一底图和数据标准,强化系统共建共享、数据互联互通、业务协作协同,全面提高管理服务效能。持续推进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建设,强化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加强涉农舆情监测预警。鼓励有条件的垦区因地制宜构建智慧农业作业与智能管理平台。

三、加力推进智慧农业技术创新和先行先试

(八)加快技术装备研发攻关。根据轻重缓急建立重大问题清单,加快农业传感器与专用芯片、农业核心算法、农业机器人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深入推进人工智能大模型、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融合应用。强化国家智慧农业创新中心和农业信息化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建设布局,加强协同联动和信息共享,提升整体效能,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研发制造相衔接的智慧农业创新体系。鼓励各地根据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智慧农业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加强智慧农业共性技术创新团队建设,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增设智慧农业岗位,推动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技术协同攻关。培育智慧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引导科研机构与制造企业联合研发,促进在应用中持续优化。

(九)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先行先试,建设一批智慧农业引领区,强化政策创设,推动机制创新,集中用好各类支持措施,打造智慧农业发展高地。引进培育一批智慧农业技术研发、装备制造、推广服务等各类主体,打通智慧农业技术装备从研发到制造应用的堵点卡点,探索形成区域性的整体解决方案。重点支持在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农垦国有农场等率先示范应用,培育一批高水平的智慧农(牧、渔)场。

(十)健全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把智慧农业技术装备纳入农技推广范围,加强智慧农业技术指导和推广。每年组织遴选一批成熟技术装备,制定发布智慧农业主推技术目录。总结推广一批适应实际需求的智慧农业技术集成应用模式。建立智慧农业信息发布平台,集中发布技术、装备、标准、政策等各类信息。制定智慧农业成本效益测算、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开展智慧农业技术装备科学评价。鼓励有条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加快智慧农业技术示范应用,提供遥感监测、农事作业、经营管理、防灾减灾等技术服务。

四、有序推动智慧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十一)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制修订产业发展亟需的智慧农业共性关键标准与通用技术规范。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制修订,做好产业链上下游、成套装备的标准衔接。加强标准宣贯,引导各类企业强化自律、按标生产,建立健全第三方技术服务体系。完善智慧农业技术装备检验检测制度,推动建设智慧农业技术装备检验检测中心,建立健全整机装备、关键零部件、软件产品的检测规范。

(十二)强化数据要素保障。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农业农村统计监测能力,拓宽遥感、物联网、互联网等实时数据采集渠道。健全农业农村数据管理制度,完善数据资源目录,深入推进政务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加快完善农业农村数据交易管理制度,探索建立数据交换互惠、商业数据保护等机制,培育数据交易市场,促进各类主体间的数据合作。同步推进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建设,及时评估防范智慧农业技术装备应用风险。

五、强化组织实施保障

农业农村部

2024年10月23日

为确保最佳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MicrosoftEdge、Firefox、360极速版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如果您使用的是双核浏览器,请切换至极速模式访问。

THE END
1.乡村生态种植振兴:绘就绿色田园新画卷乡村生态种植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战略旨在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推广绿色技术、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促进乡村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强化水土资源保护,水土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也是生态种植的基础。在乡村生态种植振兴中,我们要严格控制耕https://blog.csdn.net/WLJT123123123/article/details/144375624
2.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率并保护自然资源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农业不仅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也是保障人类食物安全和生态平衡的关键。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需求增加,传统农业方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更加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农业模式。 可持续农业定义与重要性 可持续农业是一种旨在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同时保持或改善环境质量,实现长期稳定的https://www.khuwjrzo.cn/da-qi-zhi-li/113015.html
3.发展绿色种养循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2021年4月,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启动,核心是通过建机制、创模式、拓市场、畅循环,打通种养循环堵点,促进粪肥还田,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项目计划通过5年时间,在畜牧大省、粮食和蔬菜主产区、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通过财政奖励支持,扶持一批企业、专业化服务组织等https://cmstop.cloud.yanews.cn/p/213471.html
4.言治有理人民智库:以生态循环农业促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官山农业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期盼的迫切要求,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官山镇政府在认真分析本地自然资源与人文社会特点后,三任党委以政府为主导,以“绿色”为理念,以“三产”融合为统领,以生态恢复为起点,以招商为抓手,以“碳https://www.163.com/dy/article/I4DI9DKB0514AE01.html
5.农业银行:“双碳”目标下的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的不断丰富,与“三农”绿色发展密切相关的“碳中和 碳达峰”也融入其中。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做大服务绿色发展与服务乡村振兴的交集,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绿色是农业银行的鲜明底色,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的基本定位。在积极做大https://hunan.sina.com.cn/finance/2022-08-17/detail-imizirav8502012.shtml
6.福建省乡村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理论及新技术体系构建和谐共生的宜业宜居乡村融合体; 深入探索并创立福建乡村碳中和管理新机制与创业新体系等新技术体系优化构 建与实施对策, 进而探索创建乡村产业化+生态化“双化协同”开发与农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益统筹”发展的生 产经营模式, 因地制宜推动富有区域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转型升级, 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3/0828/16/74010409_1094217752.shtml
7.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代表委员之声全国政协委员、福耀集团副董事长曹晖 图:曹晖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网打破交易壁垒,盘活农业碳汇资源打破工业碳汇与农业碳汇之间的交易壁垒,将农业碳汇充分融入我国碳交易统一大市场。一是摸http://www.capiac.org.cn/index.php?s=news&c=show&id=252
8.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着力构建贵州林业草原发展新格局,根据《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国家、省重要规划,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http://law.foodmate.net/rule/show-213609.html
9.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的定位和政策建议二、“双碳”目标与农业绿色发展的关系 2020年,我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我们用短于发达国家的时间完成深度减排。而农业碳排放在气候变暖问题中的重要位置,意味着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无论是从应对气候变化,还是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或是从实现“双碳”目标来看都将发挥关键作用。把握“双碳”目标下农业绿色发展http://www.zjypxzx.com/c/2022-02-26/497568.shtml